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长万 陈义国 +3 位作者 匡绍龙 胡颖 张立海 胡磊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872-877,共6页
复杂的骨科手术对机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微创化和精准化成为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根据骨科手术方法分类,将骨科手术机器人分为关节骨科、创伤骨科以及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三种。本文介绍了几类典型骨科机器人的发展状况... 复杂的骨科手术对机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微创化和精准化成为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根据骨科手术方法分类,将骨科手术机器人分为关节骨科、创伤骨科以及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三种。本文介绍了几类典型骨科机器人的发展状况,论述了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特征,并对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机器人 人机协作
下载PDF
经股直肌旁入路治疗股骨干无菌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伟 朱正国 +3 位作者 常祖豪 张里程 唐佩福 陈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评价通过股直肌旁入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科经股直肌旁入路治疗股骨干无菌性骨不连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肌间隙入路的选择、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 目的评价通过股直肌旁入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科经股直肌旁入路治疗股骨干无菌性骨不连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肌间隙入路的选择、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疼痛评分、术后愈合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高年资医生完成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其中2例行更换髓内钉+附加钢板手术,1例行单纯植骨术,8例行附加钢板手术。经股直肌内侧肌间隙入路7例,经其外侧肌间隙入路4例。手术切口5~10 cm。手术所需时间100~240 min。术中出血量100~600 ml。随访12~24个月,未发现并发症。结论股直肌旁入路具有随髋膝关节屈伸运动而滑动的特点,从而可以通过一个有限的小切口实现附加钢板的置入,为临床治疗股骨干骨不连提供了一种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直肌旁入路 附加钢板 股骨骨不连
下载PDF
无菌性和感染性股骨骨不连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伟 陈华 +4 位作者 刘浩 朱正国 张群 张立海 唐佩福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18-123,共6页
背景:感染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上主要关注的是游走型细菌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而生物膜型细菌是否也是其预后危险因素尚缺乏相关的临床报道。目的:比较无菌性和感染性(生物膜型细菌)股骨骨不连患者在骨折愈合率、愈... 背景:感染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上主要关注的是游走型细菌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而生物膜型细菌是否也是其预后危险因素尚缺乏相关的临床报道。目的:比较无菌性和感染性(生物膜型细菌)股骨骨不连患者在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感染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术前体格检查和血清学检验阴性的股骨骨不连患者26例。按照术中细菌学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9例和无菌组17例。所有的患者术中均取深部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记录并分析术中细菌学培养结果、敏感抗菌药物选用种类和疗程、术后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感染复发率。结果:26例中24例获得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率为92%,愈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5.8±1.4)个月。无菌组17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6±1.4)个月。感染组9例中7例骨折愈合,2例因为感染复发未愈合,骨折愈合率为78%,愈合时间为5~9个月,平均(6.3±1.5)个月。两组在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感染复发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即使术前体格检查和血清学检验阴性,也应该对所有的骨不连患者进行术中细菌学培养,以最终判断感染是否存在。术后敏感抗菌药物规律治疗,可以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术后感染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不愈合 骨折愈合 细菌
下载PDF
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2
4
作者 乜广珍 张冬梅 +1 位作者 张浩 朱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65-1568,共4页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对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60岁)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话随访组49例和对照组56例。电话随访组患...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对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60岁)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话随访组49例和对照组56例。电话随访组患者在出院后1~6个月通过电话随访开展髋关节置换术后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解答患者的健康问题。根据患者的健康情况,告知患者如何掌握适当的活动量、如何减少高危因素、怎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不进行主动的电话干预。所有患者在出院后1、3、6个月时进行随访。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出院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测量,记录患者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时Harris评分和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第3、6个月时电话随访组Harris评分[(81.3±6.3)、(92.1±7.2)分]和SF-36量表评分[(631.5±106.2)、(695.1±107.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话随访组患者在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率为3/49,6.1%)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为7/56,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有助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随访、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老年患者 电话随访 延续护理
下载PDF
Pilon骨折的解剖四柱理论与临床治疗的关系 被引量:80
5
作者 汤欣 吕德成 +8 位作者 唐佩福 刘沂 孙立众 黄辽江 刘谟震 于利 刘长剑 赵有光 王满宜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62-666,共5页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解剖四柱理论指导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91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4处Plion骨折,3例患者为双侧骨折).根据影像学表现出的病理解剖特点及受伤机制,将胫、腓骨干骺...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解剖四柱理论指导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91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4处Plion骨折,3例患者为双侧骨折).根据影像学表现出的病理解剖特点及受伤机制,将胫、腓骨干骺端按形态分为四柱:骨折发生时累及外侧柱67处,后柱34处,内侧柱65处,前柱37处;其中单柱损伤20处,双柱损伤49处,三柱损伤15处,四柱损伤10处.骨折复位固定术后的影像学评价采用Burwell和Charley评估标准;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结果 8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0~39.0个月,平均16.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0~5.0个月,平均3..7个月.术后随访复位固定情况:Burwell和Charley的影像学评估标准:复位优良率达到91%;术后随访踝关节功能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达到87.6%.结论 Pilon骨折四柱分型是一种既简单又全面的分型理论,有助于选择理想的治疗策略和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外科手术 PILON骨折 内固定 功能评价
原文传递
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伟 张卓 陈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67-1473,共7页
目的对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历史、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自1997年附加钢板技术已成功用于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 目的对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历史、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自1997年附加钢板技术已成功用于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根据原髓内钉是否失效,可分为保留原髓内钉和更换原髓内钉两类。该技术不仅适用于简单骨不连,还可用于合并严重畸形的复杂性骨不连。相比更换髓内钉、更换外侧钢板和双钢板技术,附加钢板技术手术创伤更小,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骨折愈合率更高,患者能更早重返社会和工作。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包括双皮质螺钉固定困难、缺乏适合股骨干解剖型附加钢板以及缺乏术后功能和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结论相比其他翻修固定方式,附加钢板技术能够获得更高的骨折愈合率和更好的临床预后。然而,术后患者能否在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进一步获益还有待证实。此外,还需要更高质量的临床对照研究深入证明其是否确实优于其他翻修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附加钢板 髓内钉 骨不连
原文传递
腋窝后缘入路治疗部分肩胛骨骨折的初步疗效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子言 邢永 +7 位作者 丁坚 陈华 郭琰 何百川 彭传刚 任广凯 吴丹凯 田耘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4-420,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腋窝后缘入路(腋后路)治疗部分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接受腋后路治疗的4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资料。男32例, 女9例;年龄为24~83岁, 平均52.4岁。7例患者存在多发伤, 1... 目的探讨采用腋窝后缘入路(腋后路)治疗部分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接受腋后路治疗的4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资料。男32例, 女9例;年龄为24~83岁, 平均52.4岁。7例患者存在多发伤, 16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4例患者存在臂丛神经损伤。记录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障碍(DASH)评分、Constant肩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切口长度7~12 cm, 平均9.3 cm;术中出血量为80~150 mL, 平均110.5 mL;腋后路的显露时间为5~10 min, 平均7.9 min;骨折手术时间85~140 min, 平均110.8 min。41例患者术后获6~36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平均177°(150°~180°), 外展平均175°(140°~180°), 后伸平均47°(30°~50°)。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平均为36.4分(34~46分), Constant评分平均为96.0分(84~100分)。随访期间无骨折复位丢失、钢板及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 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异位骨化。结论腋后路是一种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新型手术入路, 可直视下进行肩胛盂、颈、体骨折的内固定, 术后切口美观, 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肩胛骨 骨折固定术 腋窝后缘入路 骨性Bankart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