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外注射吗啡对兔急性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多辉 王刚 +1 位作者 雷志礼 韩曙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83-386,F0003,共5页
目的在兔急性心梗再灌注模型中通过硬膜外给予吗啡,探讨其对兔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取开胸结扎LAD(left anterior descending,左前降支)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冠状动脉LAD 30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4 h。新西兰... 目的在兔急性心梗再灌注模型中通过硬膜外给予吗啡,探讨其对兔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取开胸结扎LAD(left anterior descending,左前降支)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冠状动脉LAD 30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4 h。新西兰兔22只随机分成2组:①硬膜外吗啡组:经硬膜外注入吗啡(0.25 mg/kg,配成0.5 mL溶液);②对照组:经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0.5 mL。缺血再灌注后逐层关胸,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缺血再灌注后4周,两组LVEDD和LVESD均明显增大,但以对照组为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LVEF和LVFS,在缺血再灌注后4周硬膜外吗啡组分别降低了9.36%和8.24%,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3.53%和12.18%,对照组比硬膜外组更显著(P<0.05),左室心功能硬膜外吗啡组好于对照组(LVEF:69.73%vs.62.99%;LVFS:31.39%vs.26.59%;LVEDD:14.35 vs.16.96;LVESD:9.52 vs.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吗啡能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功能,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注射 硬膜外 心肌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高龄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刚 穆娅玲 +4 位作者 高长青 张宏 周琪 宋运琴 陈婷婷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3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70岁以上老年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麻醉效果,探讨非体外循环手术的麻醉特点。方法:115例70岁以上老年CABG手术,其中非体外循环手术(OPCAB)82例,常规体外循环手术(CCABG)33例,麻醉采用咪唑安定、... 目的:回顾性总结70岁以上老年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麻醉效果,探讨非体外循环手术的麻醉特点。方法:115例70岁以上老年CABG手术,其中非体外循环手术(OPCAB)82例,常规体外循环手术(CCABG)33例,麻醉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屁、异丙本分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并对OPCAB和CCABG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OPCAB组术后呼吸支持时间为(6.5±3.6)小时,明显少于CCABG组的(18.6±2.5)(P<0.01);OPCAB组和CCABG组的ICU停留时间分别为(24.3±8.5)和(38.5±25.5)小时(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9.2±4.1)和(13.2±7.5)天(P<0.01),房颤发生率分别为85和15%(P<0.01)。结论:本文对高龄老年病人CABG手术麻醉效果满意,OPCAB用于高危老龄病人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麻醉 体外循环手术
下载PDF
硬膜外注射吗啡对兔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3
作者 刘多辉 王刚 +1 位作者 雷志礼 韩曙君 《武警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吗啡对兔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取开胸结扎左前降支(LAD)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新西兰兔22只随机分成2组:①硬膜外吗啡组:经硬膜外注入吗啡(0.25 mg/kg,配成0.5 ml溶液);②对照组:经硬膜外注入生...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吗啡对兔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取开胸结扎左前降支(LAD)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新西兰兔22只随机分成2组:①硬膜外吗啡组:经硬膜外注入吗啡(0.25 mg/kg,配成0.5 ml溶液);②对照组:经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0.5 ml。再灌注4 h后取缺血部分心肌,用TUNEL法检测每200个心肌细胞细胞凋亡数。结果硬膜外吗啡组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60.6±7.5 vs 85.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吗啡组和对照组细胞凋亡百分比分别为30.3%和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吗啡能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数量,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硬膜外 心肌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期间胃肠黏膜循环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绪贵 王卓强 +2 位作者 石炳毅 王刚 刘秀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37-839,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期间机体胃肠黏膜循环的变化。方法15例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分别于术前(T0)、无肝前期30min(T1)、无肝期30min(T2)、新肝期5min(T3)、新肝期30min(T4)、新肝期90min(T5)、术毕(T6)测定PaCO2和PgCO2并计算PgaCO2和...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期间机体胃肠黏膜循环的变化。方法15例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分别于术前(T0)、无肝前期30min(T1)、无肝期30min(T2)、新肝期5min(T3)、新肝期30min(T4)、新肝期90min(T5)、术毕(T6)测定PaCO2和PgCO2并计算PgaCO2和PHi值。结果与术前相比,PgCO2,PgaCO2在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5min和新肝期30min均显著增高(P<0.05),至新肝期90min开始逐渐回落至术前水平(P>0.05);PHi在无肝前期、无肝期和新肝期5min均显著降低,新肝期5min降至最低点(P<0.05),此后逐渐上升,至新肝期90min和术前值已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移植术期间发生了明显的胃肠黏膜灌注不足和缺血缺氧,以无肝前期、无肝期和新肝早期最为严重;随着门静脉开放和新肝功能逐步恢复,胃肠黏膜灌注和缺血、缺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胃肠循环 胃黏膜PH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