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病专业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骆雷鸣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552-554,共3页
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特别是临床学位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出具有一定临床专业知识、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判断、处置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并具有良好科研能力的青年医师。目前,70%硕士研究生来自刚走出大学校门... 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特别是临床学位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出具有一定临床专业知识、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判断、处置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并具有良好科研能力的青年医师。目前,70%硕士研究生来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本科毕业生,这些学生对于心血管专业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还仅仅停留在大学期间的诊断学和内科学的水平,临床实践时间短,仅有数月时间的诊断学、内科学见习和实习。研究生入学考试前的复习阶段所学的心血管基础和专业知识也十分有限。而当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部分学生升入博士学位攻读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能力培养 硕士研究生 心血管病 临床专业知识 实际工作能力 博士学位 心血管专业 本科毕业生
下载PDF
依达拉奉药物后处理与缺血后处理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禹 张永明 +2 位作者 刘秀华 张大为 姚树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药物后处理是否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缺血后处理对比,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①假手术组;②缺血再灌注组;③缺... 目的:探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药物后处理是否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缺血后处理对比,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①假手术组;②缺血再灌注组;③缺血后处理组;④依达拉奉主动脉根部注射组(依达拉奉1组);⑤依达拉奉股静脉注射组(依达拉奉2组)。进行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测定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伊文思蓝-TTC染色确定梗死及缺血的心肌范围。采用Westernblot印迹检测心肌组织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依达拉奉1组和依达拉奉2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CK-MB、MDA的水平显著降低,SOD活力增加(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述指标缺血后处理组、依达拉奉1组和依达拉奉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后处理组、依达拉奉1组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分别是缺血再灌注组的1.8倍和1.7倍,Bax蛋白的表达分别是缺血再灌注组的0.52倍和0.54倍(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缺血的心肌,在再灌注前注射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强度与机械性缺血后处理接近,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以及降低凋亡指数(Bax/Bcl-2)是二者的共同机制;主动脉根部—冠状动脉注射途径给药的保护效果不差于静脉注射途径,可能是一种临床上适宜的药物后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缺血后处理 自由基 药物后处理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新策略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永明 王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9-320,F0003,共3页
缺血后适应是近几年新提出的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策略,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等方面有着确切的心脏保护作用。缺血后适应与预适应的保护作用相似,但缺血后适应有着更强的可控性,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缺血后适应是近几年新提出的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策略,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等方面有着确切的心脏保护作用。缺血后适应与预适应的保护作用相似,但缺血后适应有着更强的可控性,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凋亡
下载PDF
外周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诊治进展研讨会圆满召开
4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46-846,共1页
2007年9月15~16日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暨“外周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诊治进展研讨会”在解放军总医院圆满落下帷幕。会议是由该院心血管中心连续两年承办的关于外周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诊治进展研讨会。会议由李小鹰、杨庭树、范利教授... 2007年9月15~16日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暨“外周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诊治进展研讨会”在解放军总医院圆满落下帷幕。会议是由该院心血管中心连续两年承办的关于外周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诊治进展研讨会。会议由李小鹰、杨庭树、范利教授等主持。会议就我国目前外周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现状进行研讨。根据我国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60岁以上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达79.9%,在尸体解剖资料中,其发病率在50~60岁为77.3%,61~70岁为87%,70岁以上为100%,男性多于女性,下肢发病率高于上肢,且病情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性 疾病诊治 国家级继续教育 解放军总医院 动脉粥样硬化 闭塞性疾病 发病率 临床现状
下载PDF
依达拉奉药物后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永明 王禹 +1 位作者 刘秀华 张大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2558-2561,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是否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垫扎球囊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所有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1)假手... 目的探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是否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垫扎球囊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所有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1)假手术组;(2)心肌缺血再灌注组;(3)心肌缺血后处理组;(4)动脉给药1组(依达拉奉3mg/kg主动脉根部给药);(5)动脉给药2组(依达拉奉10mg/kg主动脉根部给药);(6)静脉给药组(依达拉奉10mg/kg右股静脉给药)。于再灌注3h末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伊文思蓝和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的方法确定梗死以及缺血的心肌范围。结果后处理组、动脉给药1组、动脉给药2组的心肌梗死范围比缺血再灌注组(17.2±5.7)%分别减少了54%(8.5±2.4)%、42%(9.9±3.9)%、45%(9.3±4.0)%,CK-MB水平分别降低了59%、55%、58%(P〈0.01),MDA、NO的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SOD活力增加(均P〈0.05)。静脉给药组(12.8±5.9)%比缺血再灌注组心肌梗死范围减少了25%,CK-MB水平降低了42%,MDA水平降低,SOD活力增加(P〈0.05);而NO减少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缺血的心肌,在再灌注前注射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强度与缺血后处理接近,均具有清除活性氧、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主动脉根部注射途径可能是一种更加有效的药物后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依达拉奉
原文传递
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 被引量:2
6
作者 骆雷鸣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7期4943-4944,共2页
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与其他危险因素相比,高血压发病率高,损害器官广泛,危险权重大。全球范围内,包括终末期肾脏病(ESRD)在内的慢性肾脏病(CKD)发病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成年人发病率约10%... 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与其他危险因素相比,高血压发病率高,损害器官广泛,危险权重大。全球范围内,包括终末期肾脏病(ESRD)在内的慢性肾脏病(CKD)发病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成年人发病率约10%左右,主要的致病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非糖尿病 心血管 CKD 危险因素 危险隐患 尿成分异常 蛋白尿 目标血压 慢性肾脏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