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志勇 高长青 +3 位作者 李伯君 姜胜利 肖苍松 任崇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6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9~58岁,平均年龄34.3岁。术前血培养60例,阳性25例(41.7%),其中链...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6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9~58岁,平均年龄34.3岁。术前血培养60例,阳性25例(41.7%),其中链球菌12例,葡萄球菌6例,其他细菌7例。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心内膜赘生物或瓣膜穿孔42例,其中累及二尖瓣9例,主动脉瓣26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同时受累6例,三尖瓣1例。合并原发心脏疾病28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二尖瓣脱垂3例。对60例患者全程采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治疗。择期手术55例,急诊手术5例。手术中清除所有感染灶,同期矫治心内畸形16例,行心瓣膜置换术41例,三尖瓣修复成形术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51例(89.5%),随访时间5~71个月,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至级38例,级13例。结论早期诊断,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联合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外科 抗生素
下载PDF
复发性心脏瓣膜病的多次手术治疗(附28例报告) 被引量:12
2
作者 任崇雷 姜胜利 +5 位作者 王明岩 龚志云 于伟 陈磊 李梁钢 高长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总结复发性心脏瓣膜病行多次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5年6月行3次或以上瓣膜手术的28例复发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55.6±6.5(44~67)岁,均有2次或以上二尖瓣和(或)主... 目的总结复发性心脏瓣膜病行多次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5年6月行3次或以上瓣膜手术的28例复发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55.6±6.5(44~67)岁,均有2次或以上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或成形手术史,均行再次心脏瓣膜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18例,三尖瓣置换10例。二尖瓣置换在中低温心脏停搏下进行,均同期行三尖瓣成形;三尖瓣置换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10例采用股动静脉结合上腔静脉插管,其余18例均常规行动静脉插管。对心脏停搏患者采用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液进行心肌保护。结果全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65~300min,平均125min;18例二尖瓣置换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55~107min,平均80min。全组死亡2例,死因均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3例,严重低心排综合征2例,因纵隔出血行二次开胸探查止血2例,重症感染性休克1例。随访6~36个月,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置入瓣膜未发现异常。结论复发性心脏瓣膜病行3次或以上瓣膜手术虽然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但只要准确把握手术时机、采用正确的手术技术及妥善的围术期处理,仍然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心脏瓣膜疾病 再手术 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IABP在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任崇雷 姜胜利 +2 位作者 高长青 李伯君 肖苍松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10期46-48,共3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2008年10月~2010年8月共施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450例,共有20例患者于术中或术后应用IABP治疗,其中...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2008年10月~2010年8月共施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450例,共有20例患者于术中或术后应用IABP治疗,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4.60±10.94岁,术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者12例,心脏术后瓣膜病复发或再发者3例,心内膜炎者2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病者2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者1例;其中术前冠脉造影明确合并冠心病6例,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巨大左心房2例,小左心室6例,左心房大量血栓5例,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0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例,Ⅲ级13例、Ⅳ级6例。其中双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4例,二尖瓣成形、三尖瓣置换及人工二尖瓣瓣周漏修补各1例;同期冠脉搭桥术4例,心内血栓清除5例。结果全组20例患者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74.0±71.5min,心肌阻断时间106.0±43.8min。因术中心脏复苏后不能停体外循环或停机后低心排出量应用IABP 10例,术后因各种原因的低心排出量应用IABP 10例。全组20例患者行IABP辅助治疗时间20~120h,平均治疗时间53.0±28.3h;早期存活17例(85%),死亡3例(15%),死亡原因分别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右心衰竭及多脏器衰竭,无IABP相关并发症。结论 IABP可应用于合并冠心病、小左心室、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减低等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治疗,适用于术中无法脱离体外循环、术后药物无法纠正的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围术期因心肌缺血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对有指征的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积极正确地应用IABP,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周脓肿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任崇雷 姜胜利 +6 位作者 李伯君 张林 成楠 龚志云 王加利 陈婷婷 王瑶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周脓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2例,女性7例;年龄11 ~ 63岁,平...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周脓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2例,女性7例;年龄11 ~ 63岁,平均年龄(37±16)岁.基础心脏疾病为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16例,有心力衰竭史15例.主动脉瓣周脓肿病理表现为单纯脓肿型8例,假性动脉瘤样型13例,心内腔室瘘型6例,严重感染形成主动脉左心室离断5例.脓肿位置环上14例,环下10例,环上环下均有5例.血液或术中组织细菌学培养阳性1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采用补片修补瓣周缺损19例,直接缝合10例,同时瓣环重建16例;同期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手术26例,Bentall手术2例;应用人工机械瓣23例,生物瓣5例.结果 全组29例患者,28例治愈出院,1例术后死于败血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13年(平均4.5年),1例非心源性死亡,无心内膜炎复发及瓣周漏.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周脓肿并不少见,易发生心力衰竭,根据不同解剖特点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可以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主动脉瓣 动脉瘤 假性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原文传递
主动脉瓣纤维样赘生物的诊断及治疗
5
作者 任崇雷 姜胜利 +4 位作者 王嵘 王瑶 李越 李伯君 高长青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0期37-39,共3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纤维样赘生物(Lambl’Sexcrescence,LE)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5例L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5.7±11.43...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纤维样赘生物(Lambl’Sexcrescence,LE)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5例L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5.7±11.43岁,合并脑梗死病史8例。所有患者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确诊,有7例进行外科手术清除主动脉瓣赘生物。结果2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7例手术患者无并发症及手术死亡发生,22例患者经随访0.5~3.0年无新发脑血管事件。结论多数LE患者无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反复的脑梗死。推荐TEE作为确诊该病的主要方法。发生两次以上栓塞事件者及合并其他心脏病变需手术者推荐手术治疗清除赘生物,其他患者抗凝治疗或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纤维样赘生物 诊断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细胞心肌成形术对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任崇雷 高长青 李力兵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578-1580,共3页
心室重构是心肌受损后基因表达导致一系列复杂的分子、细胞和细胞间质的改变,进而导致的心脏大小、形状和功能的改变。在组织学水平包括心肌实质重构和心肌间质重构,而后者又包括成纤维细胞增生、纤维化和血管结构改变,在组织学变化... 心室重构是心肌受损后基因表达导致一系列复杂的分子、细胞和细胞间质的改变,进而导致的心脏大小、形状和功能的改变。在组织学水平包括心肌实质重构和心肌间质重构,而后者又包括成纤维细胞增生、纤维化和血管结构改变,在组织学变化的基础上形成心腔扩张与心脏重量增加,功能上表现为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心肌成形术 心室重构 成纤维细胞增生 组织学变化 死后 心肌间质重构 血管结构改变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起搏器植入术后对三尖瓣反流的远期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任崇雷 王瑶 +3 位作者 王嵘 李伯君 耿仁义 高长青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2118-2122,共5页
目的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三尖瓣反流(TR)的远期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其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为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更换手术住院的患者共430例,共筛... 目的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三尖瓣反流(TR)的远期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其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为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更换手术住院的患者共430例,共筛选出心脏超声等资料完整的10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随访心脏超声检查确定的TR的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三尖瓣正常组(79例)和三尖瓣异常组(29例),对两组患者临床及超声资料进行比较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距首次起搏器植入手术时间)4-34(13±6)年。术前三尖瓣功能正常的108例患者在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远期随访共有29例(26.9%)发现有意义的Try(1.5-3级)。与三尖瓣正常组比较,在起搏器植入术后三尖瓣异常组中,距首次植入起搏器的时间(年)更长(16±7比12±5,P=0.003);跨三尖瓣口电极数(根)更多(1.31±0.66比1.10±0.30,P=0.026);术前右房径(mm)更大(38±7比35±4,P=0.028);术前轻度三尖瓣及二尖瓣反流(MR)率更高(TR:21%比4%、P=0.015,MR:28%比5%、P=0.003)。在起搏器植入术后三尖瓣异常组的随访超声数据右房径、右室径、左房径及二尖瓣异常反流率均明显高于三尖瓣正常组,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三尖瓣正常组。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有意义的TR并不少见,起搏器植入时间、跨三尖瓣口电极数、术前右房大小及术前存在轻度的MR、TR是影响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TR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三尖瓣闭锁不全 心脏功能试验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