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串珠素的生理与病理生理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秀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85,共3页
串珠素 (perlecan)是细胞外基质中主要的蛋白聚糖之一 ,由核心蛋白和硫酸肝素侧链组成 ,可以通过调节生长因子的结合和活性影响血管壁细胞的增殖、迁移 ,并影响细胞与基质的粘附 ,在机体心血管和软骨发育。
关键词 串珠素 发育 血管生成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脑的保护及其与微循环调节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俊华 刘秀华 +3 位作者 刘风英 韩岳 蔡莉荣 田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3-536,共4页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是否对缺血 /再灌注 (I/R)脑细胞具有保护效应及其与微循环调节功能间的关系。方法 :I/R与IPC组大鼠均复制脑I/R损伤模型 ,IPC组增加于I/R之前 2 4h进行的短暂脑缺血预处理。动物均开颅窗观察缺血前、缺血后...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是否对缺血 /再灌注 (I/R)脑细胞具有保护效应及其与微循环调节功能间的关系。方法 :I/R与IPC组大鼠均复制脑I/R损伤模型 ,IPC组增加于I/R之前 2 4h进行的短暂脑缺血预处理。动物均开颅窗观察缺血前、缺血后、再灌后脑软膜微循环指标 ;并取脑组织作红四氮唑 (TTC)染色观察缺血损伤情况。结果 :I/R组TTC染色后大多数出现不规则的缺血损伤的淡染区 ,而IPC组明显少见。IPC组缺血及再灌之后毛细血管累计总长度、微循环血流量、微血管内血流速度之相对增加值均大于I/R组。I/R组于再灌注之后有无复流现象 ;而IPC组此时呈灌注增加的过程。结论 :IPC通过提高微循环的调节功能 ,促进毛细血管的相对性开放和血流的相对性加快 ,减轻缺血期组织血流低灌注和再灌注期无复流现象 ,从而对I/R脑产生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微循环 调节功能
下载PDF
肌原纤维调节因子-1在心肌肥大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徐菲菲 刘秀华 +2 位作者 王彦珍 李天伯 王以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3-447,共5页
目的:研究肌原纤维调节因子-1(MR1)在心肌肥大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选取rMR1mRNA的3个Stem-loop结构作为靶点,构建RNA干扰载体,对乳鼠心肌细胞进行瞬时转染,通过定量RT-PCR,选定第1靶点进行RNA干扰以封闭MR1基因;采用心肌细胞[3H]-... 目的:研究肌原纤维调节因子-1(MR1)在心肌肥大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选取rMR1mRNA的3个Stem-loop结构作为靶点,构建RNA干扰载体,对乳鼠心肌细胞进行瞬时转染,通过定量RT-PCR,选定第1靶点进行RNA干扰以封闭MR1基因;采用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形态学检测、蛋白质提取、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蛋白合成速率、细胞表面积、rMR1蛋白表达等指标,观察MR1基因沉默对于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结果:AngⅡ组[3H]-亮氨酸掺入较对照组增加24.1%(P<0.01),其细胞表面积较对照组高65.8%(P<0.01),rMR-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AngⅡ的上述作用可被卡托普利完全消除;MR1基因封闭后,由AngⅡ诱导的[3H]-亮氨酸掺入降低30.2%(P<0.01),细胞表面积较AngⅡ组降低31.1%(P<0.01),rMR-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减少。结论: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与rMR-1表达上调有关。MR-1可能通过促进心肌收缩蛋白的合成参与心肌肥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调节因子 心肌 肥大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在缺氧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秀华 武旭东 +1 位作者 蔡莉蓉 刘凤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缺氧预处理(HPC)心肌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上,观察HPC对于24h后心肌细胞H/R损伤的影响,以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缺氧预处理(HPC)心肌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上,观察HPC对于24h后心肌细胞H/R损伤的影响,以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制备心肌细胞蛋白提取物,以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抗体测定HPC后不同时间ERK1/2活性,以聚丙烯酰胺电泳迁移实验观察HIF-1α磷酸化,并观察蛋白磷酸酶激动剂BDM和ERKs的上游激酶(MEK1/2)抑制剂PD98059对于HPC诱导的HIF-1α磷酸化以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HPC可以提高心肌细胞H/R后存活率、减少LDH漏出,并激活ERK1/2,使HIF-1α发生磷酸化;蛋白磷酸酶激动剂BDM和ERKs的上游激酶MEK抑制剂PD98059可以消除HPC诱导的HIF-1α磷酸化和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结论:HPC可以提高乳鼠心肌细胞对于H/R的耐受性,其机制涉及ERKs介导的HIF-1α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预处理 心肌 缺氧诱导因子-1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秀华 苏静怡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3-87,共5页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缺血心肌保护 细胞保护机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干细胞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秀华 唐朝枢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6-202,共7页
近年发现干细胞具有很强的旁/自分泌功能,本文综述干细胞所分泌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调节肽、细胞信号分子等生物活性因子,以及缺血、缺氧、生长因子、性别和其它激素对干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并分析干细胞分泌功能在血管生成、心脏、... 近年发现干细胞具有很强的旁/自分泌功能,本文综述干细胞所分泌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调节肽、细胞信号分子等生物活性因子,以及缺血、缺氧、生长因子、性别和其它激素对干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并分析干细胞分泌功能在血管生成、心脏、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保护中的作用,认为干细胞可通过其分泌功能影响靶器官结构、功能状态及其病理状态下的修复,是干细胞治疗改善靶器官功能、抗凋亡、抗炎等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旁分泌 自分泌 细胞保护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内源性心脏保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秀华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8-634,共7页
再灌注疗法是临床治疗心肌缺血最有效的措施,但会引起再灌注损伤,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保护缺血心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和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C)是缺血心脏有效的内... 再灌注疗法是临床治疗心肌缺血最有效的措施,但会引起再灌注损伤,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保护缺血心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和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C)是缺血心脏有效的内源性保护现象,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心肌坏死与心肌功能障碍,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内源性心脏保护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触发因子释放,经多条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介导,作用于多种效应器,影响氧自由基产生、钙超载等I/R损伤的关键环节而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特别是可以在缺血后实施的I-postC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以I-postC为重点综述内源性心脏保护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心脏保护 信号转导
下载PDF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届暨全军第七届微循环学术会议简介 被引量:1
8
作者 傅汉菁 刘秀华 +1 位作者 薛全福 徐菲菲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85,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微循环 学术会议 病理生理学
原文传递
心肌蛋白质组研究中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秀华 蔡莉蓉 《世界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建立具有高分辨率和重复性的心肌蛋白质双向电泳方法。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心肌组织和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别制备心肌胞浆和富含肌原纤维组分的蛋白质样本,采用IPG-DALT方法进行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并进行检测。... 目的:建立具有高分辨率和重复性的心肌蛋白质双向电泳方法。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心肌组织和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别制备心肌胞浆和富含肌原纤维组分的蛋白质样本,采用IPG-DALT方法进行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并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分步提取方法可以得到理想的心肌组织(细胞)双向电泳样本,并得到清晰,重复性良好的双向电泳图谱。结论:心肌组织和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中样本的制备和双向民泳条件是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心肌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菲菲 刘秀华 《中国微循环》 2004年第6期411-415,共5页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蛋白质组学 防治机制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白血病相关蛋白16亚细胞定位的研究
11
作者 尹肖云 王晓礽 +2 位作者 孟元光 伍志强 韩为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2300-2304,共5页
目的:研究白血病相关蛋白LRP16基因编码蛋白在真核细胞内的亚定位分布。方法:将LRP16全长基因序列(长型/L型)与LRP16天然缺失体编码序列(短型/S型)融合到绿色荧光蛋白pEGFP真核表达载体的N端,转染鼠成纤维NIH3T3、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 目的:研究白血病相关蛋白LRP16基因编码蛋白在真核细胞内的亚定位分布。方法:将LRP16全长基因序列(长型/L型)与LRP16天然缺失体编码序列(短型/S型)融合到绿色荧光蛋白pEGFP真核表达载体的N端,转染鼠成纤维NIH3T3、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观察绿色荧光的分布;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CIF)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一步鉴定内源性LRP16蛋白在上皮起源性肿瘤乳腺癌MCF-7、宫颈癌Hela,人胚肾293T细胞株的亚细胞分布。结果:绿色荧光融合蛋白LRP16-pEGFPL型在NIH3T3细胞系中以细胞浆型分布为主,在MCF-7中以细胞核型分布为主,绿色荧光融合蛋白LRP16-pEGFPS型在真核细胞内呈核浆均匀分布;CIF染色结果表明内源性LRP16(长型/L型)蛋白在MCF-7、Hela和293T细胞中分别亚定位于细胞核。结论:LRP16是在上皮起源性肿瘤细胞中作为核因子参与其进展,野生型LRP16(长型/L型)前82个氨基酸在决定LRP16亚定位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相关蛋白16 绿色荧光蛋白 亚细胞定位 乳腺癌
下载PDF
串珠素调节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秀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0,共3页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硫酸肝素类蛋白聚糖串珠素通过与血管壁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而调节血管生物学行为,最新研究发现串珠素参与血管生成的调节,其在新生血管形成与功能完善中的作用开始受到关注,本文简述串珠素在血管生成...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硫酸肝素类蛋白聚糖串珠素通过与血管壁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而调节血管生物学行为,最新研究发现串珠素参与血管生成的调节,其在新生血管形成与功能完善中的作用开始受到关注,本文简述串珠素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珠素 血管生成 血管生物学
下载PDF
基因芯片研究血卟啉单甲醚对人肝癌细胞HEPG2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世荣 王妍 +2 位作者 朱建国 罗芸 缪海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目的 :利用芯片技术观察血卟啉单甲醚 (HMME)光动力疗法对人原发性肝癌 HEPG2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以深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HMME加激光照射处理培养的肝癌 HEPG2细胞 ,H- 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 ;抽提细胞 m RNA,利用荧光标记 d ... 目的 :利用芯片技术观察血卟啉单甲醚 (HMME)光动力疗法对人原发性肝癌 HEPG2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以深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HMME加激光照射处理培养的肝癌 HEPG2细胞 ,H- 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 ;抽提细胞 m RNA,利用荧光标记 d UTP逆转录制备 c DNA探针 ,与人肝癌表达谱基因芯片杂交 ,并对 Cy3、Cy5荧光信号做扫描分析。 结果 :光照射后实验组细胞呈现凋亡形态 ;芯片扫描显示 2 .47%的检测基因 (389/15 38)出现明显表达差异 ,其中下调基因占 80 % ,多与细胞增殖调控功能有关 ;而细胞凋亡通路中几个重要关键蛋白 (CCP32、AIF、Mch2 )的基因明显上调。结论 :HMME激光疗法可诱导 HEPG2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光动力学疗法 肝癌细胞HEPG2 血卟啉单甲醚
下载PDF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冬 刘蜜 +3 位作者 陶天琪 宋丹丹 刘秀华 史大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59-1566,共8页
目的:研究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QS)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从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及线粒体凋亡通路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I/R)组、PQS(200 mg·kg-1&#... 目的:研究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QS)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从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及线粒体凋亡通路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I/R)组、PQS(200 mg·kg-1·d-1,灌胃6周)+I/R组、环孢霉素A(CsA;10 mg·kg-1,再灌前10 min腹腔注射)组、CsA+I/R组和PQS+CsA+I/R组,各组n=15。除sham组和CsA组大鼠开胸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下穿线不结扎外,其余各组大鼠常规麻醉后,结扎LAD 30 min,再灌注120 min复制I/R模型。生化分析仪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和伊文思蓝双染法测心梗面积,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JC-1作为荧光探针,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酶标仪测定ΔΨm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LDH活性、心梗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与I/R组相比,PQS+I/R组、CsA+I/R组和PQS+CsA+I/R组血清LDH活性、心梗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R组心肌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Bax、胞浆cytochrome C和cleaved caspase-3升高(均P<0.05);与I/R组相比,PQS+I/R组、CsA+I/R组和PQS+CsA+I/R组心肌Bcl-2蛋白表达量升高,Bax、胞浆cytochrome C及心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示,I/R组线粒体JC-1染色后红色荧光强度减弱,荧光酶标仪测相对荧光单位(RFU)较sham组降低(P<0.05);PQS+I/R组、CsA+I/R组和PQS+CsA+I/R组RFU均较I/R组升高(P<0.05)。结论:PQS显著降低大鼠I/R后心肌细胞损伤,减少细胞凋亡,其机制与维持再灌注期ΔΨm稳定、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 缺血/再灌注 线粒体膜电位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人尾加压素Ⅱ对大鼠脑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秀华 刘凤英 +3 位作者 蔡莉蓉 孙胜 田牛 唐朝枢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II(UII)对于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 (NS)、UII(10 -7mol/L)、去甲肾上腺素 (NA ,10 -6mol/L)、UII(10 -7mol/L) +NA(10 -6mol/L)等五组 ,采用活体微循环观测技术观...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II(UII)对于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 (NS)、UII(10 -7mol/L)、去甲肾上腺素 (NA ,10 -6mol/L)、UII(10 -7mol/L) +NA(10 -6mol/L)等五组 ,采用活体微循环观测技术观察大鼠软脑膜微血管内径、血流速度等微循环参数 ,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仪测定软脑膜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软脑膜细动脉和细静脉血管内径分别为 (35 .4± 3.6 ) μm和 (40 .6± 8.5 ) μm ,UII组于滴加UII(10 -7mol/L)后即刻细动脉和细静脉出现收缩 ,1min时细动脉和细静脉收缩达到高峰 ,血管内径分别为 (2 5 .6± 3.4 ) μm和 (2 3.4± 3.3) μm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5 ) ;细动、静脉内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均 >0 .0 5 ) ;软脑膜血流量于滴加UII(10 -7mol/L)后 1min开始升高 ,5min达到高峰 (3.5± 0 .4 )PU值 ,正常对照组 (2 .3± 0 .6 )PU值 (P <0 .0 5 )。结论 :UII可以使大鼠软脑膜微血管收缩 ,血流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加压素 微循环 血流量
下载PDF
Salusins对于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秀梅 刘凤英 +1 位作者 刘秀华 唐朝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5-438,共4页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肽salusins对微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salusinα、salusinβ、去甲肾上腺素(NA)、NA+salusinα和NA+salusinβ等6组,采用活体显微录像技术连续观察肠系膜微血管变化,测定细动脉...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肽salusins对微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salusinα、salusinβ、去甲肾上腺素(NA)、NA+salusinα和NA+salusinβ等6组,采用活体显微录像技术连续观察肠系膜微血管变化,测定细动脉和细静脉内径。结果:Salusinα(10-5mol/L)对细动脉有直接舒张作用,3min时达到高峰[(25.56±4.30)vs(24.49±4.27)μm,P<0.05],而对于细静脉管径无直接影响;滴加NA(10-6mol/L)后30s再加salusinα(10-5mol/L)组动物细动脉内径缩小程度明显低于单纯NA组(P<0.05),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NA对于微静脉的收缩作用(P>0.05)。Salusinβ对微血管内径和NA所致的微血管收缩均无明显影响。结论:Salusinα可以舒张大鼠肠系膜细动脉,并减轻去甲肾上腺素对于微血管的收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usins 去甲肾上腺素 小肠 毛细血管
下载PDF
尾加压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秀华 武旭东 +3 位作者 蔡莉蓉 刘凤英 唐朝枢 苏静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456-1458,共3页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 (UII)预处理对于离体灌流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 (I/R)损伤的影响。方法 :在离体灌流的SD大鼠心脏I/R模型上 ,以UII预灌注心脏 ,采用MFLLab2 0 0心功能软件监测心功能 ,以试剂盒测定心肌细胞ATP、总钙、丙二醛含量和乳...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 (UII)预处理对于离体灌流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 (I/R)损伤的影响。方法 :在离体灌流的SD大鼠心脏I/R模型上 ,以UII预灌注心脏 ,采用MFLLab2 0 0心功能软件监测心功能 ,以试剂盒测定心肌细胞ATP、总钙、丙二醛含量和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 ,并观察其对于冠脉流出量 (CPF)的影响。结果 :UII预处理组与单纯I/R组比较 ,冠脉流出液中LDH低 2 8% [(78 3± 18 1)U/Lvs (10 9 3± 2 3 9)U/L ,P <0 0 5 ],心肌组织MDA和钙含量分别低 2 4 %和 2 7% (P <0 0 5 ) ;ATP含量高 73% (P <0 0 5 )。与I/R组比较 ,UII预处理组CPF高 4 2 % [(5 4± 0 7)mL/minvs (3 8± 0 8)mL/min ,P <0 0 5 ],LVEDP低 2 0 % (P <0 0 5 ) ,±dp/dtmax分别高 2 5 %和 4 5 % (P <0 0 5 ) ;冠脉流出液中NO-2 /NO-3 含量高 6 3% (P <0 0 5 )。结论 :UII预处理可以减轻离体灌注大鼠心脏I/R所造成的损伤 ,其机制与NO介导的冠脉扩张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加压素 肽类 缺血预处理 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冠脉扩张效应
下载PDF
垫扎球囊法复制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被引量:45
18
作者 赵秀梅 孙胜 刘秀华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 优化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采用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开胸、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上垫扎充水球囊阻断血流的方法造成心肌缺血,通过塌陷气囊进行心肌再灌注,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垫扎充水球囊... 目的 优化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采用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开胸、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上垫扎充水球囊阻断血流的方法造成心肌缺血,通过塌陷气囊进行心肌再灌注,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垫扎充水球囊阻断血流后1-2min内出现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从颈动脉灌注1%依文思蓝,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供血区不蓝染,气囊塌陷恢复血流后整个心脏被依文思蓝蓝染,模型复制成功率为97%。结论 垫扎球囊法复制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操作简便易行,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缺血/再灌注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冬 史大卓 刘秀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8-321,共4页
近年来,随着溶栓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CI等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再灌注损伤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经历一定时间缺血的心肌组织在恢复血流灌注后损伤加重的现象,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和再灌注心肌... 近年来,随着溶栓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CI等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再灌注损伤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经历一定时间缺血的心肌组织在恢复血流灌注后损伤加重的现象,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和再灌注心肌不可逆损伤等.在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线粒体(mitochondria)功能障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病理机制,包括线粒体ATP生成减少、Ca2+过荷、活性氧大量产生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持续开放等[1-2].研究线粒体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通过线粒体途径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肌梗死 肌细胞 心脏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姚树桐 李玉珍 +1 位作者 刘秀华 王家富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4,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的影响。方法:6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ostC)组及缺血预处理(IPC)组,分别于再灌注2h、12h观测肠系膜微循环、肠...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的影响。方法:6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ostC)组及缺血预处理(IPC)组,分别于再灌注2h、12h观测肠系膜微循环、肠壁血流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按Hackel氏分度法判定肠道出血损伤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平均动脉压、±dp/dtmax明显降低(P<0.05),小肠明显水肿、出血,Hackel氏分度显著升高(P<0.01);I-postC组与IPC组动脉压和±dp/dtmax明显高于I/R组(P<0.05),上述小肠病理变化明显减轻(P<0.05);I-postC明显减轻I/R所致的细动静脉收缩(P<0.05)、血流速度减慢(P<0.05)和微血管内白细胞贴壁滚动、粘附;肠缺血再灌注2h时,I-postC组肠壁血流量降低程度较I/R组减轻(P<0.05),与IPC的保护效果接近。结论:I-postC通过改善微循环减轻小肠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系膜微循环 缺血后处理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小肠I/R损伤 内源性保护机制 大鼠 心肺功能不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