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
被引量:
63
1
作者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
+21 位作者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医师分会
陈琳
张志强
卜云芸
戴宜武
何超
何乐
李聪
刘长信
苗素华
乔立艳
屈传强
万继峰
郗海涛
杨利
袁宏伟
张家成
张黎
张文川
赵忙所
赵燕星
朱宏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Bell麻痹(Bell palsy),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1],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Bell麻痹(Bell palsy),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1],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显著影响患者容貌、个人尊严和社会形象。重度患者早期出现严重面神经水肿,神经鞘膜内高压,面神经缺血、缺氧,水肿进一步加重等恶性循环,导致神经轴突坏死、崩解、脱髓鞘的病理改变。后期则错位再生,引起面部连带运动。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脱水药、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针灸、理疗、面部康复训练等。轻中度患者大多经过2周至3月的治疗可以基本痊愈,但有1/3以上的中度和重度患者残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中西医结合神经修复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神经修复
治疗
临床指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
被引量:
63
1
作者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医师分会
陈琳
张志强
卜云芸
戴宜武
何超
何乐
李聪
刘长信
苗素华
乔立艳
屈传强
万继峰
郗海涛
杨利
袁宏伟
张家成
张黎
张文川
赵忙所
赵燕星
朱宏伟
机构
不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
医院
神经
外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
神经
外科
清华大学玉泉
医院
(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
医院
)超声科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学部暨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
浙江省诸
暨
市人民
医院
神经
外科
清华大学生物
医学
影像
中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
医院
推拿科
清华大学玉泉
医院
(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
医院
)
神经
电生理科
清华大学玉泉
医院
(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
医院
)
神经
内科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
医院
神经
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
医院
脑病科一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
医院
神经
内科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
医院
中医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
医院
针灸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
医院
脑病
中心
中日友好
医院
神经
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
院附属第九人民
医院
神经
外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
医院
麻醉疼痛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
医院
神经
外科
出处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北京中医药大学新教师启动基金项目(No.2021-JYB-XJSJJ-063)
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科研计划(No.10001020129)
广东省中医院第十三届朝阳人才项目(No.2022KT1228)。
文摘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Bell麻痹(Bell palsy),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1],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显著影响患者容貌、个人尊严和社会形象。重度患者早期出现严重面神经水肿,神经鞘膜内高压,面神经缺血、缺氧,水肿进一步加重等恶性循环,导致神经轴突坏死、崩解、脱髓鞘的病理改变。后期则错位再生,引起面部连带运动。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脱水药、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针灸、理疗、面部康复训练等。轻中度患者大多经过2周至3月的治疗可以基本痊愈,但有1/3以上的中度和重度患者残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中西医结合神经修复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神经修复
治疗
临床指南
分类号
R74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45.1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医师分会
陈琳
张志强
卜云芸
戴宜武
何超
何乐
李聪
刘长信
苗素华
乔立艳
屈传强
万继峰
郗海涛
杨利
袁宏伟
张家成
张黎
张文川
赵忙所
赵燕星
朱宏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
6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