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的可视化研究,分析疫情对外科及肝脏外科医学教育的影响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选取2010—2019年、2020—2022年时间段进行研究。在Pubmed数据库以“(education OR student)AND(general surgery OR l...目的:通过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的可视化研究,分析疫情对外科及肝脏外科医学教育的影响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选取2010—2019年、2020—2022年时间段进行研究。在Pubmed数据库以“(education OR student)AND(general surgery OR liver surgery OR hepatobiliary surgery)”进行文献检索,总计纳入5157篇文献。以Bicomb建立词篇矩阵与共词矩阵,以SPSS 22.0做聚类分析同时绘制战略坐标图,以Ucinet 6.0绘制可视化网络。结果:完成绘制全球外科及肝脏外科医学教育可视化研究图谱,结果得出计算机辅助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成为外科医学教育的技术推动力。疫情对外科医学教育模式产生了冲击和改变。在肝脏外科教学中,腔镜与内镜外科结合技术、三维重建及可视化技术、数字外科技术及手术导航系统等对疫情下外科教学有进一步推动作用。结论:外科医学教育在技术层面出现了部分革新,疫情推动了外科医学教育,尤其肝脏外科医学教育的转变和革新;全球外科及肝脏外科医学教育可视化研究图谱促进外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快速发展,同时新型教学技术也有待在外科教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联合肝尾状叶切除术治疗301Ⅱ~Ⅲ级下腔静脉癌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的5例患者的临...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联合肝尾状叶切除术治疗301Ⅱ~Ⅲ级下腔静脉癌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联合部分肝尾状叶切除以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61(60~75)岁;中位体质量指数24.8(21.7~25.3)kg/m2。根据301分级,Ⅱ级癌栓患者1例,Ⅲ级癌栓患者4例。下腔静脉癌栓中位高度10.8(10.4~13.1)cm,癌栓中位最大径2.0(1.5~3.9)cm。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中位手术时间510(290~795)m i n,中位失血量1500(900~2000)ml。患者术后中位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4(0~7)d,中位总住院时间11(6~13)d。术后出现Ⅰ级并发症2例,Ⅱ级并发症3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出院时该5例患者的肝、肾功能均降至基线水平。中位随访时间8.3(2.5~16.1)个月,无肿瘤复发、进展、转移等情况。结论:对于肾肿瘤伴高度毗邻第二肝门的粗大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术中切除肝尾状叶能够更好地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有利于术中尽早控制癌栓近心端下腔静脉,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不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的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为普通外科护理人力配置及绩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家会议法确定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评分表,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20个DRG组共400份...目的:分析不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的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为普通外科护理人力配置及绩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家会议法确定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评分表,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20个DRG组共400份病历资料,邀请24名普通外科护理专家对患者进行住院期间的护理难度评分。结果:普通外科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与肝、胆、胰疾病及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难度均明显高于皮肤、皮下组织及乳腺疾病及功能障碍与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及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难度;普通外科DRG组护理难度评分介于23.10~60.18,不同DRG组的护理难度存在差异,其中HC39(除胆囊切除手术以外的胆道手术组)护理难度最高,JB39(其他乳房手术)护理难度最低。结论:不同DRG的护理难度具有明显差异,普通外科不同亚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绩效管理应予以考虑。展开更多
背景 癌症预康复是在癌症诊断至治疗开始阶段之间对患者实施包括营养、运动和心理措施在内的术前干预,可以改善术后结果。目的 探讨癌症预康复在胰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招募2022年7月-2023年2月入院的胰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背景 癌症预康复是在癌症诊断至治疗开始阶段之间对患者实施包括营养、运动和心理措施在内的术前干预,可以改善术后结果。目的 探讨癌症预康复在胰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招募2022年7月-2023年2月入院的胰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7-10月就诊患者纳入对照组,2022年11月-2023年2月就诊患者纳入预康复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干预,预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癌症预康复,包括营养支持、运动干预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的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营养风险筛查2002 (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量表得分、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量表(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分和术后早期恢复指标。结果 共纳入47例患者,对照组23例,预康复组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康复组术前1 d的6MWD [(508.75±56.57) m vs (464.35±60.78) m]、NRS2002 (2.50±0.78 vs 3.13±1.22)、BMI [(24.53±1.43) kg/m^(2) vs (22.35±3.05) kg/m^(2)]、HADS-A (3.13±1.99 vs 5.35±1.85)、HADS-D (2.96±2.49 vs 4.70±1.9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38.29±2.46) h vs (40.39±2.76) h]、首次排气时间[(59.13±3.66) h vs (61.74±3.44) h]、排便时间[(71.00±4.74) h vs (74.87±3.70) h]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跌倒、心跳呼吸骤停等不良事件。结论 癌症预康复对改善胰腺癌患者运动功能、营养状况和心理状态,促进术后恢复具有一定效果。展开更多
背景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部分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仅为了病情监护,如果能提升早期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将会促进胰腺炎患者ICU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目的探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28)在...背景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部分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仅为了病情监护,如果能提升早期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将会促进胰腺炎患者ICU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目的探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28)在ICU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科ICU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28)分值高低分为密切监护组和非密切监护组,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ICU天数、呼吸支持、肾功能支持、循环支持情况以及预后,同时密切监护组内存活和死亡患者并进行比较。结果共入组3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密切监护组134例,其中男性97例,占72.4%,平均年龄(47.8±15.6)岁;非密切监护组226例,男性160例,占70.8%,平均年龄(45.8±14.1)岁。与非密切监护组比较,密切监护组均为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平均年龄大[(47.8±15.6)岁vs(44.5±13.0)岁,P=0.004],体质量指数高[24.6(22.0~27.7)kg/m^(2) vs 23.4(21.0~26.0)kg/m^(2),P=0.018],发病至收治时间短[24(3~47)d vs 45(20~74)d,P<0.001],住院时间长[30(18~62)d vs 24(15~41)d,P=0.006],ICU时间长[10(3~23)d vs 2(0~5)d,P<0.001]。43例患者在院期间死亡,死亡率为11.9%(43/360),均为密切监护组。死亡患者入院当日TISS评分[24(19~40)vs 18(14~26),P<0.01]及围术期TISS评分[47(37~53)vs 22(18~26),P<0.01]较存活患者更高。结论对于在外科ICU中的SAP患者,TISS-28的评分对于评估病情有一定参考价值,可根据TISS-28评分项目,进行分级治疗,密切监护患者有赖于ICU病房支持,应尽量避免非密切监护患者对ICU资源的占用。展开更多
目的构建通用流感mRNA疫苗并全面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优化流感病毒株A/California/04/2009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和基质蛋白2胞外区(matrix protein 2 ectodomain,M2e)抗原序列,并将HA、NP和3个串...目的构建通用流感mRNA疫苗并全面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优化流感病毒株A/California/04/2009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和基质蛋白2胞外区(matrix protein 2 ectodomain,M2e)抗原序列,并将HA、NP和3个串联的M2e(3M2e)分别克隆至pcDNA3.1载体,通过线性化、体外转录、酶学法加帽、酶促加尾合成mRNA,命名为mRNA-HA、mRNA-NP和mRNA-3M2e。3种mRNA分别转染293T细胞后,通过免疫荧光实验鉴定蛋白的表达。利用脂质纳米颗粒分别包裹mRNA-HA、mRNA-NP和mRNA-3M2e并测量其粒径和电位。再将3种mRNA等体积混合制备成Comb-mRNA疫苗。将28只6周雌性Balb/c小鼠(体质量为18~22 g)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LNP组(n=14)和Comb-mRNA组(n=14)。通过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微量中和(microneutralization,MN)实验评价流感mR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血清抗体滴度;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价Comb-mR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采用5LD_(50)野生型H1N1流感病毒株感染小鼠评价Comb-mR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成功构建mRNA-HA、mRNA-NP和mRNA-3M2e,且3种mRNA均能在293T细胞表达。脂质纳米颗粒包裹mRNA平均粒径为(119.53±6.5)nm,平均电位为(-8.23±1.3)mV。与LNP组比较,Comb-mRNA组疫苗的HI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达179.6,MN的GMT达201.6,同时诱导IFNγ+CD4+/CD8+T细胞比例升高。Comb-mRNA组在加强免疫后2周能够提供对5LD_(50)野生流感H1N1亚型病毒的保护。结论通用流感疫苗候选疫苗Comb-mRNA能够诱导小鼠免疫反应并保护小鼠免受病毒感染。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的可视化研究,分析疫情对外科及肝脏外科医学教育的影响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选取2010—2019年、2020—2022年时间段进行研究。在Pubmed数据库以“(education OR student)AND(general surgery OR liver surgery OR hepatobiliary surgery)”进行文献检索,总计纳入5157篇文献。以Bicomb建立词篇矩阵与共词矩阵,以SPSS 22.0做聚类分析同时绘制战略坐标图,以Ucinet 6.0绘制可视化网络。结果:完成绘制全球外科及肝脏外科医学教育可视化研究图谱,结果得出计算机辅助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成为外科医学教育的技术推动力。疫情对外科医学教育模式产生了冲击和改变。在肝脏外科教学中,腔镜与内镜外科结合技术、三维重建及可视化技术、数字外科技术及手术导航系统等对疫情下外科教学有进一步推动作用。结论:外科医学教育在技术层面出现了部分革新,疫情推动了外科医学教育,尤其肝脏外科医学教育的转变和革新;全球外科及肝脏外科医学教育可视化研究图谱促进外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快速发展,同时新型教学技术也有待在外科教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应用。
文摘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联合肝尾状叶切除术治疗301Ⅱ~Ⅲ级下腔静脉癌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联合部分肝尾状叶切除以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61(60~75)岁;中位体质量指数24.8(21.7~25.3)kg/m2。根据301分级,Ⅱ级癌栓患者1例,Ⅲ级癌栓患者4例。下腔静脉癌栓中位高度10.8(10.4~13.1)cm,癌栓中位最大径2.0(1.5~3.9)cm。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中位手术时间510(290~795)m i n,中位失血量1500(900~2000)ml。患者术后中位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4(0~7)d,中位总住院时间11(6~13)d。术后出现Ⅰ级并发症2例,Ⅱ级并发症3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出院时该5例患者的肝、肾功能均降至基线水平。中位随访时间8.3(2.5~16.1)个月,无肿瘤复发、进展、转移等情况。结论:对于肾肿瘤伴高度毗邻第二肝门的粗大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术中切除肝尾状叶能够更好地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有利于术中尽早控制癌栓近心端下腔静脉,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文摘目的:分析不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的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为普通外科护理人力配置及绩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家会议法确定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评分表,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20个DRG组共400份病历资料,邀请24名普通外科护理专家对患者进行住院期间的护理难度评分。结果:普通外科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与肝、胆、胰疾病及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难度均明显高于皮肤、皮下组织及乳腺疾病及功能障碍与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及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难度;普通外科DRG组护理难度评分介于23.10~60.18,不同DRG组的护理难度存在差异,其中HC39(除胆囊切除手术以外的胆道手术组)护理难度最高,JB39(其他乳房手术)护理难度最低。结论:不同DRG的护理难度具有明显差异,普通外科不同亚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绩效管理应予以考虑。
文摘背景 癌症预康复是在癌症诊断至治疗开始阶段之间对患者实施包括营养、运动和心理措施在内的术前干预,可以改善术后结果。目的 探讨癌症预康复在胰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招募2022年7月-2023年2月入院的胰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7-10月就诊患者纳入对照组,2022年11月-2023年2月就诊患者纳入预康复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干预,预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癌症预康复,包括营养支持、运动干预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的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营养风险筛查2002 (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量表得分、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量表(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分和术后早期恢复指标。结果 共纳入47例患者,对照组23例,预康复组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康复组术前1 d的6MWD [(508.75±56.57) m vs (464.35±60.78) m]、NRS2002 (2.50±0.78 vs 3.13±1.22)、BMI [(24.53±1.43) kg/m^(2) vs (22.35±3.05) kg/m^(2)]、HADS-A (3.13±1.99 vs 5.35±1.85)、HADS-D (2.96±2.49 vs 4.70±1.9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38.29±2.46) h vs (40.39±2.76) h]、首次排气时间[(59.13±3.66) h vs (61.74±3.44) h]、排便时间[(71.00±4.74) h vs (74.87±3.70) h]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跌倒、心跳呼吸骤停等不良事件。结论 癌症预康复对改善胰腺癌患者运动功能、营养状况和心理状态,促进术后恢复具有一定效果。
文摘背景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部分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仅为了病情监护,如果能提升早期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将会促进胰腺炎患者ICU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目的探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28)在ICU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科ICU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28)分值高低分为密切监护组和非密切监护组,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ICU天数、呼吸支持、肾功能支持、循环支持情况以及预后,同时密切监护组内存活和死亡患者并进行比较。结果共入组3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密切监护组134例,其中男性97例,占72.4%,平均年龄(47.8±15.6)岁;非密切监护组226例,男性160例,占70.8%,平均年龄(45.8±14.1)岁。与非密切监护组比较,密切监护组均为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平均年龄大[(47.8±15.6)岁vs(44.5±13.0)岁,P=0.004],体质量指数高[24.6(22.0~27.7)kg/m^(2) vs 23.4(21.0~26.0)kg/m^(2),P=0.018],发病至收治时间短[24(3~47)d vs 45(20~74)d,P<0.001],住院时间长[30(18~62)d vs 24(15~41)d,P=0.006],ICU时间长[10(3~23)d vs 2(0~5)d,P<0.001]。43例患者在院期间死亡,死亡率为11.9%(43/360),均为密切监护组。死亡患者入院当日TISS评分[24(19~40)vs 18(14~26),P<0.01]及围术期TISS评分[47(37~53)vs 22(18~26),P<0.01]较存活患者更高。结论对于在外科ICU中的SAP患者,TISS-28的评分对于评估病情有一定参考价值,可根据TISS-28评分项目,进行分级治疗,密切监护患者有赖于ICU病房支持,应尽量避免非密切监护患者对ICU资源的占用。
文摘目的构建通用流感mRNA疫苗并全面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优化流感病毒株A/California/04/2009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和基质蛋白2胞外区(matrix protein 2 ectodomain,M2e)抗原序列,并将HA、NP和3个串联的M2e(3M2e)分别克隆至pcDNA3.1载体,通过线性化、体外转录、酶学法加帽、酶促加尾合成mRNA,命名为mRNA-HA、mRNA-NP和mRNA-3M2e。3种mRNA分别转染293T细胞后,通过免疫荧光实验鉴定蛋白的表达。利用脂质纳米颗粒分别包裹mRNA-HA、mRNA-NP和mRNA-3M2e并测量其粒径和电位。再将3种mRNA等体积混合制备成Comb-mRNA疫苗。将28只6周雌性Balb/c小鼠(体质量为18~22 g)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LNP组(n=14)和Comb-mRNA组(n=14)。通过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微量中和(microneutralization,MN)实验评价流感mR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血清抗体滴度;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价Comb-mR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采用5LD_(50)野生型H1N1流感病毒株感染小鼠评价Comb-mR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成功构建mRNA-HA、mRNA-NP和mRNA-3M2e,且3种mRNA均能在293T细胞表达。脂质纳米颗粒包裹mRNA平均粒径为(119.53±6.5)nm,平均电位为(-8.23±1.3)mV。与LNP组比较,Comb-mRNA组疫苗的HI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达179.6,MN的GMT达201.6,同时诱导IFNγ+CD4+/CD8+T细胞比例升高。Comb-mRNA组在加强免疫后2周能够提供对5LD_(50)野生流感H1N1亚型病毒的保护。结论通用流感疫苗候选疫苗Comb-mRNA能够诱导小鼠免疫反应并保护小鼠免受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