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科门诊建设与展望 被引量:11
1
作者 于洋 汪德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217-1219,共3页
门诊是医疗预防机构为不需要或尚未住院的病患人群防治疾病的1种方式,包括对患者的诊断治疗(认为必要时收进医院诊治)、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孕妇产前检查以及出院患者随访等工作。临床专业(科室)都常规设有门诊,一些医技专业(科室),例... 门诊是医疗预防机构为不需要或尚未住院的病患人群防治疾病的1种方式,包括对患者的诊断治疗(认为必要时收进医院诊治)、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孕妇产前检查以及出院患者随访等工作。临床专业(科室)都常规设有门诊,一些医技专业(科室),例如病理、影像、营养等也都相继开设了门诊,对于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设立门诊,意味着这个科室可以直接面对患者,在医院内吸聚本专业独特的患者群体,为科室开展治疗项目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我们现就正处于起步阶段的输血科门诊建设,提出如下见解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门诊 血清学诊断 术前备血 换血 血液成分单采 细胞免疫治疗
下载PDF
输血医学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策略:临床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凯 汪德清 马曙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847-854,共8页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全世界确诊病例数持续增多。然而,其治疗的特效药和疫苗均尚处于研发阶段。输血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一直以来在临床治疗中都发挥重要作用。输血治疗,如细胞治疗等或许可成为COVID-19患者,尤其...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全世界确诊病例数持续增多。然而,其治疗的特效药和疫苗均尚处于研发阶段。输血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一直以来在临床治疗中都发挥重要作用。输血治疗,如细胞治疗等或许可成为COVID-19患者,尤其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选择之一。本文简要探讨了输血医学针对COVID-19的治疗策略,以期最大程度发挥输血医学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输血医学 输血治疗 细胞治疗
下载PDF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江颖 庄远 +2 位作者 孙桂香 皮红英 汪德清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826-829,853,共5页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是在输注血液制剂6 h内出现的,以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它是输血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过去的10年中,体内模型...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是在输注血液制剂6 h内出现的,以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它是输血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过去的10年中,体内模型和临床研究提高了我们对TRALI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的认识。随着献血策略、血液制备方案等方面的优化,TRALI的发病率已有所下降。本文将从TRALI的临床定义、诊断策略、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加深对其的认识和关注,对提高血制品的安全输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学 预防 综述
下载PDF
29317例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潘雪 刘丽 +2 位作者 关晓珍 林洁 汪德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通过对本院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状况调查,了解骨科手术术前贫血现状,为术前贫血合理化治疗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骨科手术患者29 317例,通过HIS系统调取患者病历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 目的通过对本院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状况调查,了解骨科手术术前贫血现状,为术前贫血合理化治疗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骨科手术患者29 317例,通过HIS系统调取患者病历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对数据集进行清洗、分析。结果本院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27.91%;女性术前贫血发生率31.04%,高于男性24.1%,以轻度贫血为主,不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2018年不同年份术前贫血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015年略有些下降,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岁及以上年龄组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最高,为65.83%,P<0.05;职业分布中,学生术前贫血发生率最高,占37.38%,公务员及管理人员术前贫血发生率最低,占23.83%,P<0.05;疾病分类中,骨折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最高,为63.03%;在BMI分级中,身体质量指数与术前贫血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术前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比较,术前贫血组住院时间延长、围手术期输血比例及输血量高,P<0.05;多因素分析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都有可能是影响术前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对本院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状况分析,了解可能发生术前贫血的现状,有效降低术前贫血发生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贫血 输血 骨科手术 体重指数
下载PDF
单中心成人心血管病患者术前贫血状况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关晓珍 潘雪 +2 位作者 刘丽 林洁 汪德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调查单中心成人心血管病患者术前贫血状况。方法调取2013年9月-2018年9月本中心成人心血管病手术患者共11 262名,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民族、手术... 目的调查单中心成人心血管病患者术前贫血状况。方法调取2013年9月-2018年9月本中心成人心血管病手术患者共11 262名,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民族、手术名称、手术时间、入院时间、出院时间、术前血常规、生化、手术前后输血情况等。按照入组标准,剔除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患者ID缺失以及1月内进行二次手术的病历资料。对于术前贫血患病率、术前贫血与非贫血两组之间的差异、临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 863名患者进入本次研究,剔除关键变量性别及血红蛋白缺失病历后,对6 481名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共有1 967例术前贫血患者,总体术前贫血率为30.35%(1 967/6 481)。轻度贫血占比最高为42.24%(831/1 967),以正细胞贫血为主,男性贫血率为28.12%(1 151/4 092),女性贫血率为34.17%(816/2 388),女性术前贫血率较男性高(P<0.05)。术前贫血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随BMI增加而降低。职业分布以科技人员贫血率最高,占33.79%(664/1 967),血型分布以A型贫血率最高,占37.39%(735/1 967)。术前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民族无明显差异,但两组的性别、年龄、BMI、职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肌酐(CR)、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异常值患者中术前贫血率显著高于指标正常的人群(P<0.05)。同时发现术前贫血组比非贫血组住院时间延长、围手术期输血比例及输血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心血管病患者术前贫血与多种因素有关,可对围手术期术中、术后造成危害,临床应加强术前贫血患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贫血 心血管病 体重指数 住院时间 输血量
下载PDF
多中心临床术前贫血数据库构建 被引量:3
6
作者 蔡晓谕 林洁 +5 位作者 王超 关晓珍 徐振华 程世军 汪德清 李刚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4期337-340,358,共5页
目的建立全国性的多中心临床术前贫血数据库,为输血医学的临床研究提供良好数据平台。方法基于全国多家大型综合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术前贫血数据采集网站收集手术患者术前贫血相关医疗信息,并利用PYTHON3.6.1及STATA 15.0等软件对... 目的建立全国性的多中心临床术前贫血数据库,为输血医学的临床研究提供良好数据平台。方法基于全国多家大型综合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术前贫血数据采集网站收集手术患者术前贫血相关医疗信息,并利用PYTHON3.6.1及STATA 15.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脱敏、聚合与清洗。结果建立了术前贫血数据采集系统与多中心临床术前贫血数据库,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实验室检查信息、诊断信息、手术信息、干预情况及预后信息等。结论基于数据采集系统建立的多中心临床术前贫血数据库信息资源丰富,数据质量高,可操作性强,可用于术前贫血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贫血 临床数据库 流行病学 信息共享
下载PDF
血浆输注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生机制及体外试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席朝运 马春娅 +2 位作者 张宏飞 魏超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62-1666,共5页
输注血浆引起的过敏性输血反应(ATR)是输血主要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主要通过输血前药物预防和过敏后对症治疗进行防治,还缺乏体外试验等预防措施。研究表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效应细... 输注血浆引起的过敏性输血反应(ATR)是输血主要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主要通过输血前药物预防和过敏后对症治疗进行防治,还缺乏体外试验等预防措施。研究表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组胺是IgE介导过敏反应的主要介质之一。血清特异性IgE检测、IgA和抗IgA抗体检测、类胰蛋白酶和组胺检测、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等可用于识别过敏体质患者或含有过敏原的血浆成分,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还可用于血浆体外功能性匹配。建立ATR体外试验有利于指导血浆精准输注、减少资源浪费和避免输血风险,体外功能性匹配试验或将作为输血前实验室检测应用于临床,为预防ATR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过敏性输血反应 体外试验 功能匹配
下载PDF
北京某医院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调查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薛英娜 薛晨 孙桂香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9期1465-1467,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RhD阴性献血者的分布情况,建立RhD阴性献血者档案,为临床患者阴性血液成分供应提供保障。方法筛查本中心2014年至2019年中206158名无偿献血者,对其中初筛为RhD阴性的血液进行确认试验,并对其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血... 目的了解我院RhD阴性献血者的分布情况,建立RhD阴性献血者档案,为临床患者阴性血液成分供应提供保障。方法筛查本中心2014年至2019年中206158名无偿献血者,对其中初筛为RhD阴性的血液进行确认试验,并对其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血型初检共检出RhD阴性无偿献血者1180名,其中1102名确认为RhD阴性,男857名,女245名,阴性率为0.5%。结论根据RhD阴性献血者信息建立RhD阴性献血者数据库,形成稳定的阴性献血者队伍,并加以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确认试验 无偿献血 数据库 稀有血型
下载PDF
自体去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周明 赵晨钰 +5 位作者 高谦 张雷英 方壮巍 左秀芹 王宁 贾子善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757-759,763,共4页
目的评价自体去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行PRP注射的早期(Keligren-Lawrence分期Ⅰ~Ⅲ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7... 目的评价自体去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行PRP注射的早期(Keligren-Lawrence分期Ⅰ~Ⅲ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7例(21膝),提取PRP后,每侧患膝关节注入3 ml PRP,每周注射1次,共注射3次。注射前、注射结束后3 d、1个月、3个月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1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21膝),年龄22~66(46.8±15.7)岁。治疗前、治疗后3 d、 1个月、 3个月后VAS评分分别为5.2±1.8、 2.8±1.3、 2.3±1.3、2.4±1.2;WOMAC评分分别为30.8±15.4、14.9±6.1、14.5±6.5、13.9±5.8;治疗后VAS评分及WOMAC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3个月的随访中无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去白细胞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安全、有效,注射后3 d即可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富血小板血浆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肿瘤细胞生物治疗中单个核细胞采集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颖 郑晓缺 +9 位作者 李玲玲 迟红旭 仇学得 姚欢 田静 林洁 张雷英 刘晓敏 于洋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2-628,共7页
目的:探讨在肿瘤细胞生物治疗单个核细胞采集中,影响终产品单个核细胞计数(mononuclear cell,MNC)和采集效率(collection efficiency,CE)的因素。方法:对共计142例肿瘤患者和健康供者的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 目的:探讨在肿瘤细胞生物治疗单个核细胞采集中,影响终产品单个核细胞计数(mononuclear cell,MNC)和采集效率(collection efficiency,CE)的因素。方法:对共计142例肿瘤患者和健康供者的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全身血容量、诊断类别、血管通路、操作者、终产品量、ACD抗凝剂用量、流速、循环次数、采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去掉抗凝剂的循环血量、终产品单个核细胞计数和单个核细胞的采集效率。其中单个核细胞CE(%)=终产品MNC×100/(采前MNC×去掉抗凝剂的循环血量)。采用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终产品MNC和CE的因素。结果:肿瘤患者的CE高于健康供者(24.41±1.91,20.01±0.99,P=0.043),不同操作者之间CE不同(P=0.01,H=18.59)。终产品MNC与终产品容量、ACD抗凝剂用量、采前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0,P=0.01,P=0.00,r=0.811);MNC的CE与流速、采前RBC计数呈负相关,与操作者工作年限、ACD抗凝剂用量呈正相关(P=0.01,P=0.04,P=0.03,P=0.00,r=0.495)。结论:采前淋巴细胞计数越高、ACD抗凝剂用量和终产品容量越多,终产品MNC越多;ACD抗凝剂用量越多,操作者资历越高单个核细胞CE越高;采前RBC越高、采集流速越快,单个核细胞CE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生物治疗 单个核细胞采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单采自体红细胞患者采集前后血红蛋白变化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晓敏 张雷英 +7 位作者 徐振华 邹立洋 周玲玲 江颖 林洁 庄远 汪德清 于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6-1732,共7页
目的:分析单采自体红细胞后患者血红蛋白变化的影响因素,初步建立单采自体红细胞采集后血红蛋白变化预测模型。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130例行术前单采自体红细胞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采集前后血红蛋白变化规律... 目的:分析单采自体红细胞后患者血红蛋白变化的影响因素,初步建立单采自体红细胞采集后血红蛋白变化预测模型。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130例行术前单采自体红细胞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采集前后血红蛋白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初步建立单采自体红细胞血红蛋白变化预测模型并与理论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采集300、400 ml自体红细胞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分别平均下降22.61±8.85和29.08±7.25 g/L。采集后血红蛋白变化值主要受采血前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外周血容量影响(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采血-手术间隔时间对采集后血红蛋白变化值无明显影响(P>0.05)。机器学习算法初步建立的预测模型(平均绝对误差6.27)优于理论预测模型(平均绝对误差8.11)。结论: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初步建立的单采自体红细胞预测模型可为更准确地评估自体红细胞的采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自体红细胞 血红蛋白变化 影响因素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全自动微波辅助快速组织处理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薇 孙桂香 +3 位作者 田侠 马亚琪 郭爱桃 宋欣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6期435-43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对不同脏器组织使用全自动微波辅助快速组织处理,对其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分析。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自2018-03—2018-05,临床送检的不同脏器的常规手术切除标本130例,充分固定后,在每例标本相同部位取材,大小1.5 cm×... 目的探讨对不同脏器组织使用全自动微波辅助快速组织处理,对其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分析。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自2018-03—2018-05,临床送检的不同脏器的常规手术切除标本130例,充分固定后,在每例标本相同部位取材,大小1.5 cm×1.5 cm×0.2 cm的组织2块,同时分成2组,第一组使用常规全自动脱水机处理作为对照组;另外一组使用全自动微波辅助快速组织处理仪进行快速组织处理,作为实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对两组组织块,按不同类型组织选择了相应的8种抗体(Ki-67、CK、CD31、SMA、ER、PR、CD3、CD20)进行染色,通过盲法,镜下观察,评价切片染色质量,对比其差异。结果 13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两组切片的合格率分别为96.9%和95.0%,χ^(2)=1.241,P=0.265(P>0.05);所选择的8种抗体染色,阳性定位准确,着色、分布均匀,背景清晰,阳性表达基本一致。两种方式处理后的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对固定充分的不同脏器标本,使用全自动微波辅助快速组织处理仪进行快速组织处理,可高效缩短组织处理时间,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无明显影响,可用于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 快速组织处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围术期预存式自体血采集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静 陈峰 +3 位作者 刘晓敏 迟红旭 姚欢 江颖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患者围术期预存式自体血采集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择期手术且预存式自体血采集患者203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采血前一般资料,记录自体血采集过程中... 目的探讨患者围术期预存式自体血采集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择期手术且预存式自体血采集患者203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采血前一般资料,记录自体血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种类和相关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策略。结果纳入研究的2036例患者中,有31例(1.52%)发生不良反应,其中以眩晕(64.52%)、虚弱出汗(41.94%)、面色苍白(38.71%)、恶心(25.81%)最常见;年龄、合并基础病、抽血前精神紧张、穿刺次数是自体血采集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患者自体血采集管理措施和护理策略,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最终确保手术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采集 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凝血功能的评价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郭凯 马曙轩 +2 位作者 汪德清 李小飞 何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7-886,共10页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和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CCT)评估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患儿凝血功能,并探讨2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和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CCT)评估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患儿凝血功能,并探讨2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HSP儿童样本468例,分析其TEG和CCT结果,评价患儿凝血状态。同时,通过Pearson相关性和Kappa一致性分析等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优劣。结果:HSP儿童TEG与CCT检测指标整体均未见明显临床意义上的异常,仅D-二聚体水平升高(t=9.15,P<0.001)。HSP儿童性别间凝血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年龄段HSP儿童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α-Angle、凝血综合指数(CI)、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均不同(P<0.05),其中0-2周岁患儿血液趋向高凝状态。TEG指标显示,不同肾脏受累程度的HSP患儿凝血功能无明显区别。但CCT数据显示,重度肾脏受累患儿血液偏高凝。TEG与CCT在检测HSP患儿凝血功能的对比结果显示,R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均弱相关。K、α-Angle与Fib亦存在弱直线相关性(0.1 <|r|<0.4)。其之间未见明显一致性。结论:HSP患儿凝血功能整体变化不明显,但也可能存在高凝状态下的纤溶亢进。同时,低龄、严重肾脏受累可能使HSP患儿血液呈高凝状态。TEG与CCT检测HSP患儿凝血功能相关性和一致性均较弱,2种方法互相不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儿童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凝血试验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患儿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凯 汪德清 马曙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11-116,共6页
人类凝血系统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了1个复杂的动态平衡机制,这对维持机体稳态至关重要。而凝血系统的波动将导致严重疾病。众所周知,3—6月龄的婴儿凝血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新生儿及儿童生理性凝血与成人亦有所不同,新生儿常出现常规凝... 人类凝血系统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了1个复杂的动态平衡机制,这对维持机体稳态至关重要。而凝血系统的波动将导致严重疾病。众所周知,3—6月龄的婴儿凝血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新生儿及儿童生理性凝血与成人亦有所不同,新生儿常出现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异常。但其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如血栓形成或出血风险相关性依然不明确。人们对新生儿和儿童凝血功能的认识仍旧不足。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是血凝块形成动力学的描计图,能够反映血栓形成及降解的凝血过程全貌,属于血液流变学检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常规凝血试验的不足,为更好地评估患儿的凝血功能提供了有力保障。且相对常规凝血试验检查,TEG所需标本量小,适用于对儿科患者凝血状态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儿童 新生儿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不同保存期单采血小板外泌体基因测序和蛋白组学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小飞 张媛 +2 位作者 蒲菲 宋英伟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83-592,共10页
目的:明确不同保存期单采血小板(AP)外泌体基因测序和蛋白组学的差异变化,预测不同保存期AP外泌体的功能。方法:留取不同保存期D0、D3和D5的单采血小板,用高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进行基因测序和蛋白组学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血小板... 目的:明确不同保存期单采血小板(AP)外泌体基因测序和蛋白组学的差异变化,预测不同保存期AP外泌体的功能。方法:留取不同保存期D0、D3和D5的单采血小板,用高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进行基因测序和蛋白组学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血小板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液相质谱分析技术检测外泌体蛋白的变化和功能预测;制备小RNA测序文库,对构建好的文库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数据分析。结果:AP外泌体i TRAQ蛋白分析显示,与D0相比,D3储存的AP外泌体有55个上调蛋白和94个下调蛋白(P<0.05,FC<0.83或FC>1.2),D5储存的AP外泌体有292个上调蛋白和53个下调蛋白(P<0.05,FC<0.83或FC>1.2)。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蛋白主要参与转运和代谢、免疫系统、癌症以及膜转运等过程。保存D0、D3和D5 AP释放的外泌体mi RNA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D3与D0的外泌体mi RNA相比,上调mi RNA数为374,下调mi RNA数为255;保存D5与D0的外泌体mi RNA相比,上调mi RNA数为297,下调mi RNA数为242;保存D5与D3的外泌体mi RNA相比,上调mi RNA数为252,下调mi RNA数为327。对差异外泌体mi RNA的靶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差异mi 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膜的组成,发挥与蛋白结合的分子功能,并参与转录调控的生物过程。结论:AP保存末期与初期相比外泌体差异蛋白和差异miRNA显著变化,分别参与多种的生物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外泌体 基因测序 蛋白组学
下载PDF
两种血小板抗体试剂在儿童患者应用的一致性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凯 王笑欢 +6 位作者 张慧敏 王孟键 邱立娟 宋珊珊 汪德清 李小飞 马曙轩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929-931,共3页
目的评价两种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在儿童患者应用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患儿血液标本1 409例,分别使用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A和试剂B,通过固相凝集法对血小板抗体进行平行检测,分析其差... 目的评价两种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在儿童患者应用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患儿血液标本1 409例,分别使用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A和试剂B,通过固相凝集法对血小板抗体进行平行检测,分析其差异性与一致性,并计算试剂B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1 409例样本中,试剂A和试剂B检出患儿血小板抗体强阳性、弱阳性和阴性例数分别为114、62、1 233例和113、60、123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u=4.000,P=0.900)。两种试剂检测血小板抗体的配对Bowker分析亦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P=0.385),且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956;U=45.032,P<0.001)。同时,试剂B可能具有较高检测效能:灵敏度为97.72%、特异度为99.92%、阳性预测值为99.42%、阴性预测值为99.68%。结论试剂B可替代试剂A进行患儿血小板抗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固相凝集法 一致性 儿童
下载PDF
300例HBsAg阳性产妇对新生儿乙肝血清学模式和HBV DNA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卞成蓉 刘超 +9 位作者 宋英伟 刘佳 赵静 宋丽娟 张岚 赵利利 刘乐 李想 毛远丽 李伯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1852-1856,1861,共6页
目的针对母婴垂直传播,分析300例HBsAg阳性乙肝产妇所产新生儿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及HBV DNA拷贝数,探讨其对宫内胎儿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同时,根据婴儿出生7个月后的随访结果,进一步探讨抗病毒药物对乙肝产妇母婴阻断的效果。... 目的针对母婴垂直传播,分析300例HBsAg阳性乙肝产妇所产新生儿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及HBV DNA拷贝数,探讨其对宫内胎儿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同时,根据婴儿出生7个月后的随访结果,进一步探讨抗病毒药物对乙肝产妇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回顾30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生婴儿的血清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拷贝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出生7个月后新生儿进行随访,收集其乙肝五项和HBV DNA检测结果,对结果进行汇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300例HBsAg阳性乙肝产妇所产新生儿的乙肝五项模式共有13种。其中,179例HBsAg(+)HBeAg(-)产妇所产新生儿的乙肝五项模式有9种,121例HBsAg(+)HBeAg(+)产妇所产新生儿的乙肝五项模式有11种。新生儿血清中的HBeAg水平与其母亲的HBV DNA高拷贝数和强传染性有关。在HBsAg阳性母亲中,血清HBV DNA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被感染的危险度高于血清HBV DNA阴性的母亲所生婴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阳性的产妇自28周起开始服用药物(替比夫定/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组(69例)和未服药组(127例)其所产新生儿HBV DN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具有多样性。孕妇HBeAg和HBV DNA阳性是宫内胎儿HBV感染的高危因素。乙肝孕妇怀孕28周服用抗病毒药物可显著降低新生儿感染HBV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类同种自身抗体患者血清学特点及抗体分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封彦楠 马春娅 +4 位作者 杨鑫 吴莹 何春宇 于洋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01-1307,共7页
目的:通过对类同种自身抗体(简称类抗体)的产生原因、抗体特异性、输血策略和输注效果的分析及国内外抗体分布情况的文献回顾,全面了解类抗体患者的特性。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申请用血,经抗体鉴定或吸收放散实验确定为类... 目的:通过对类同种自身抗体(简称类抗体)的产生原因、抗体特异性、输血策略和输注效果的分析及国内外抗体分布情况的文献回顾,全面了解类抗体患者的特性。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申请用血,经抗体鉴定或吸收放散实验确定为类抗体的患者23例,分析其类抗体的产生原因、抗体特异性、输血策略和输血效果。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类抗体相关文章归纳整理,分析其抗体分布情况。结果:23例类抗体患者均为Rh血型系统抗体,其中类Ce抗体最多见(34.8%),其次为类e抗体(26.1%)、类D抗体(21.7%)、类C抗体(8.7%)和类E抗体(8.7%)。除2例怀疑有输血史外,其余21例均有输血/妊娠史。类抗体产生的原因为药物最多见,其次为感染和自身免疫病。输血组输血前的血红蛋白水平为(48.4±23.9)g/L,与未输血组(86.0±38.9)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2例无法评价输血效果外,输注有效率为100%。回顾性统计1977至2019年国内外发表的32篇类抗体相关文章,发现Rh血型系统类抗体最多,占比79.28%,以类抗E为主,占所有类抗体的21.95%;其次为Kidd系统、MNSs系统和Kell系统。结论: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配血的难易程度选择最佳输血策略,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自身抗体 同种抗体 输注疗效
下载PDF
低氧条件下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水平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倩 刘羿 +4 位作者 张雨 杨印祥 汪兆艳 张乐平 栾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4681-4687,共7页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脂肪组织,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成为治疗各类缺血性疾病的热点种子细胞之一。目的:研究不同氧分压培养环境对人脂肪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从而找出能使细胞因子高表达的最适氧分压。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脂肪组织,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成为治疗各类缺血性疾病的热点种子细胞之一。目的:研究不同氧分压培养环境对人脂肪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从而找出能使细胞因子高表达的最适氧分压。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脂肪干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特征、体外分化功能及免疫表型对分离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人脂肪干细胞分别于3%,5%,21%的氧分压环境中培养48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人脂肪干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角形,胞体丰满,胞浆均匀,呈漩涡状生长,体外诱导可进行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细胞高表达间充质表面标志物CD29、CD73、CD90和CD105,而几乎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和CD45,阴性表达HLA-DR;③人脂肪干细胞在低氧条件下(3%,5%氧分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量为常氧条件下的2.3倍(P<0.05)和1.5倍(P<0.05);低氧条件下(3%,5%氧分压)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的分泌量分别为常氧条件下的2.4倍(P<0.05)和1.5倍(P<0.05);低氧条件下(3%,5%氧分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量与常氧条件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人脂肪干细胞在低氧环境中可显著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的分泌量,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量并未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人脂肪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氧分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