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建模方法的改进及评价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春丽 李忠海 +2 位作者 周颖 刘彦 侯树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4-759,共6页
背景:通过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和发生发展过程,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防治都具有重大意义。目的:归纳和总结骨质疏松症建模方法及研究思路,揭示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建立的现状和进展,比较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 背景:通过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和发生发展过程,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防治都具有重大意义。目的:归纳和总结骨质疏松症建模方法及研究思路,揭示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建立的现状和进展,比较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数据库和Pub 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69年1月至2015年10月,以"动物模型;骨质疏松症"和"animal model;osteoporosis"为检索词,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分别以骨质疏松症建模方法、方法的改进以及各自方法的优缺点等几方面出发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收集576篇相关文献,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的文献,共纳入5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各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可能只侧重于表现该疾病的某种病因、某一阶段、某些主要症状及某些病理生理变化,必须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和实验动物。大鼠手术去势法是目前骨质疏松症建模中最常应用的模型。药物法构建骨质疏松症模型以糖皮质激素最常用。失用性法及营养性法应用局限,往往结合去势法或药物法一起使用。转基因、基因突变及脑源性模型的应用效果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动物 骨质疏松症 实验动物 骨软骨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骨质疏松 建模方法 去势 药物性骨质疏松 失用性骨质疏松 营养性骨质疏松 脑源性骨质疏松 转基因小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自稳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忠海 唐家广 +5 位作者 任东风 王华东 郭继东 李利 吴闻文 侯树勋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62-368,共7页
目的观察应用自稳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自稳型零切迹颈... 目的观察应用自稳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自稳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行ACDF治疗颈椎病患者73例,失随访5例。本组男41例,女27例;年龄35~68岁,平均53.4岁。脊髓型颈椎病2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混合型5例。单节段病变32例,双节段21例,三节段11例,四节段4例,共计123个节段。术前、术后2天、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m JOA)17分评分法、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采用Bazaz吞咽困难评分法对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评价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 index,DHI)、颈椎整体曲度(C2~7 Cobb’s角)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根据Pitzen等的颈椎间融合评价标准评定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 68例获得12~36个月的随访,平均20.8个月。m JOA评分术前(7.6±2.3)分,末次随访(14.9±0.6)分;NDI评分术前(16.9±3.0)分,末次随访(10.7±2.1)分;VAS评分术前为(6.0±1.7)分,末次随访(1.8±0.7)分;手术节段DHI术前(6.1±1.8)mm,末次随访(6.8±0.8)mm;C2~7 Cobb’s角术前(10.8±2.3)°,末次随访(14.0±1.5)°;以上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术后第2天出现吞咽不适,3例为轻度,1例为中度,1例为重度,行对症治疗,术后3个月内症状消失。未发现椎间融合器松动、断裂、移位等并发症。术后影像学证实椎间融合率为93.5%,cage沉降率为9.76%。4例(9.8%)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分级加重。结论应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行ACDF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其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稳定性好、对颈前组织损伤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可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仍然需要更长期的随访来进一步评价其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椎间盘切除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原文传递
重视脊柱特殊类型感染问题
3
作者 吴闻文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801-802,共2页
本期共刊出了3篇有关脊柱特殊类型感染的论著和综述,其临床意义值得关注。这些文章涉及脊柱结核和脊柱布氏杆菌病,这两种脊柱特殊类型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需要引起重视和观察研究的健康问题。以脊柱结核为例,虽然前些... 本期共刊出了3篇有关脊柱特殊类型感染的论著和综述,其临床意义值得关注。这些文章涉及脊柱结核和脊柱布氏杆菌病,这两种脊柱特殊类型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需要引起重视和观察研究的健康问题。以脊柱结核为例,虽然前些年我国肺结核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受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耐药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布鲁杆菌病 脊柱炎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X线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