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淋巴途径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发病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37
1
作者 牛春雨 侯亚利 +5 位作者 赵自刚 张艳芳 季建军 乔海霞 张静 姚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6-269,共4页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淋巴液及门静脉血毒性物质的变化,同时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器官内毒素(ET)及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组织细菌培养的影响,探讨肠淋巴途径在休克大鼠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BET)发...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淋巴液及门静脉血毒性物质的变化,同时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器官内毒素(ET)及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组织细菌培养的影响,探讨肠淋巴途径在休克大鼠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BET)发病学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被随机分为休克组及对照组。复制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后,分别留取休克淋巴液、休克门静脉血、正常淋巴液、正常门静脉血,检测其中的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另取3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结扎组。休克组与结扎组复制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结扎组于休克复苏后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分别于休克输液复苏3h和6h后,制备肺、肝、心、肾组织匀浆,检测其中ET含量;制备肠系膜淋巴结和脾组织匀浆,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休克淋巴液中ET、TNF—α、IL-6的含量均显著高手休克血浆、正常血浆和正常淋巴液(P均〈0.01);失血性休克大鼠输液复苏后3h和6h肺、肝、心、肾组织中ET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与结扎组(P〈0.05或P〈0.01);休克组大鼠复苏后3h和6h肠系膜淋巴结及脾组织中均可见细菌生长,而结扎组大鼠相应组织中则无细菌生长。结论肠淋巴途径在失血性休克致大鼠肠道屏障功能下降、引起肠源性BET的发病学中具有首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失血性 肠系膜淋巴管 淋巴液 结扎 细菌/内毒素移位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蛋白C及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李银平 乔佑杰 +4 位作者 武子霞 钱芳芳 姚咏明 于燕 吴瑶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蛋白C(P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只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治疗组,后两组又按处死时间分为术后2、8、24、48和72h...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蛋白C(P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只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治疗组,后两组又按处死时间分为术后2、8、24、48和72h亚组,每组8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取腹主动脉血进行血小板计数,并留取肝、肺组织分别检测各组动物组织PC和TNF—α的mRNA表达。结果CLP后8~72h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C mRNA表达显著下调(P均〈0.01),血必净注射液可显著提高脓毒症大鼠PC mRNA表达水平(P均〈0.01)。CLP后2h模型组动物肝、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均迅速升高并持续至伤后24h(P〈0.05或P〈0.01);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可显著降低肝、肺组织TNF—α mRNA水平(P〈0.05或P〈0.01),术后24h均恢复至伤前正常范围。模型组动物CLP后8~72h血小板计数不同程度减少,血必净治疗组较模型组能明显提高血小板计数(P〈0.05或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从基因水平影响脓毒症动物组织PC和TNF—α的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蛋白C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创伤患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单核细胞噬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晓东 姚咏明 +8 位作者 马俊勋 粱华平 闫瑞民 张连阳 黎沾良 何忠杰 邓群 杜俊东 闫柏刚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水平的变化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大肠杆菌颗粒吞噬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配对原则将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的严重创伤患者分为胰岛...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水平的变化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大肠杆菌颗粒吞噬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配对原则将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的严重创伤患者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目标血糖值4~6mmol/L)和常规治疗组(目标血糖值〈11.1mmol/L)。分别在入院时及入院后2、4、6和8d留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与补体(C3、C4)水平的动态变化,全血细胞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共孵育后检测单核细胞噬菌能力。结果两组严重创伤患者血清IgA、IgG、IgM和C3、C4水平在入院时均较低,入院治疗后均开始升高,并在治疗6~8d达到或接近正常范围。胰岛素强化治疗后C3、C4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并呈现恢复延迟的特点,而血清IgA、IgG、IgM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强化治疗组患者治疗4d和6d单核细胞大肠杆菌吞噬能力比入院时显著增强,且2、4和6d的大肠杆菌FIT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明显改善严重创伤后免疫功能,增强单核细胞噬菌能力,是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胰岛素强化治疗 免疫功能 单核细胞噬菌能力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栓调节蛋白及内皮蛋白C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银平 乔佑杰 +4 位作者 武子霞 钱芳芳 姚咏明 于燕 吴瑶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栓调节蛋白(TM)及内皮蛋白C受体(EPC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将96只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治疗组,...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栓调节蛋白(TM)及内皮蛋白C受体(EPC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将96只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治疗组,后两组又按处死时间分为术后2、8、24、48和72h亚组,每组8只。留取肝、肺组织,分别检查各组动物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肝、肺组织TM和EPCR的mRNA有一定表达。CLP后2h肝、肺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均〉0.05),8~48h肝、肺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P均〈0.01),至伤后72h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治疗组CLP后8h和24h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48h和72h的基因表达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从基因水平影响脓毒症动物组织TM及EPCR的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血栓调节蛋白 内皮蛋白C受体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银平 乔佑杰 +3 位作者 武子霞 姚咏明 于燕 吴瑶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9-241,共3页
脓毒症是目前临床危重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既往认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早期致炎细胞因子在引起机体失控性炎症反应与组织损害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新的晚期炎... 脓毒症是目前临床危重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既往认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早期致炎细胞因子在引起机体失控性炎症反应与组织损害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新的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内毒素的致病过程和脓毒症的致死效应,并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据报道,HMGB1与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术后并发MODS患者的血浆HMGB1水平显著升高;严重创伤患者伤后HMGB1水平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不同细胞刺激剂对小鼠调节性T细胞功能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莹 姚咏明 +1 位作者 常青 董宁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实验中不同细胞刺激剂对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表面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CTLA-4)及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的影响,并对不同细胞刺激剂在Treg抑制活性发挥中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健康清洁... 目的研究体外实验中不同细胞刺激剂对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表面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CTLA-4)及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的影响,并对不同细胞刺激剂在Treg抑制活性发挥中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健康清洁级BALB/c小鼠脾脏CD4+CD25+Treg。采用植物凝集素(PHA,20mg/L)、刀豆蛋白A(ConA,5g/L)及固相包被抗CD3(1mg/L)刺激Treg,观察刺激后24、48和72hCTLA-4及Foxp3表达的时间一效应关系。结果PHA刺激对小鼠Treg细胞表面CTLA-4及Foxp3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均〉0.05);而ConA表现出一过性的Treg活化作用,24hCTLA-4表达明显上调(P〈0.01),但随刺激时间延长作用减弱,48h和72h后其表达已接近未刺激前的范围,同时ConA未能明显诱导Foxp3表达(P〉0.05);抗CD3可有效刺激Treg活化,在24、48和72hCTLA-4及Foxp3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或P〈0.01),其中以作用24h和48h表达上调尤为显著(P均〈0.01)。结论抗CD3在体外实验中能明显刺激Treg活化并诱导其抑制性相关分子CTLA-4及Foxp3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CD4+CD25+Treg的免疫调节效应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 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 抗CD3
下载PDF
活化蛋白C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武子霞(综述) 李银平 姚咏明(审校)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2-185,共4页
蛋白C(PC)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天然抗凝体系,其活性的发挥主要以活化蛋白C(APC)为主。近年来大量动物及临床研究证实,APC及其激活异常与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暴发性紫癜等多种疾病的发... 蛋白C(PC)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天然抗凝体系,其活性的发挥主要以活化蛋白C(APC)为主。近年来大量动物及临床研究证实,APC及其激活异常与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暴发性紫癜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PC不仅调控机体的凝血及纤溶平衡,而且通过抗炎、抗凋亡机制,保护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减缓器官功能障碍,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APC作用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可能为防治这些疾病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蛋白C 脓毒症 生物学活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肝脏间质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变化与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宏伟 陆江阳 +3 位作者 王晓虹 田光 杨毅 李玲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96-599,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间质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免疫紊乱机制中的影响与作用。方法150只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复制MODS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致伤后3~6h、12~48h、5~7d及10~12d组。观察各组小鼠肝脏间... 目的探讨肝脏间质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免疫紊乱机制中的影响与作用。方法150只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复制MODS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致伤后3~6h、12~48h、5~7d及10~12d组。观察各组小鼠肝脏间质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其表面标记物CD11c、CD205、CD80和I—A^B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4^+与CD8^+的T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结果急性损伤期(12~48h)肝脏间质树突状细胞大量增生,CD11c、CD205、CD80和I—A^b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升(P均〈0.01),外周血T细胞CD4^+/CD8^+比值则明显下降(P〈O.01);功能衰竭期(10~12d)肝脏间质树突状细胞继续增生,但CD205、CD80和I—A^b表达较急性损伤期显著减少(P〈0.05或P〈0.01),外周血T细胞CD4^-/CD8^+比值下降至最低。结论肝脏间质树突状细胞参与并影响了MODS中肝脏局部与全身免疫失衡及免疫抑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间质树突状细胞 T细胞亚群 CD205 CD11C I—A^b
下载PDF
免疫功能紊乱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63
9
作者 姚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8-141,共4页
有关炎症问题的研究在脓毒症领域开展得很早,目前对它的了解无论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在临床实践方面也都比较深入。传统观念认为,脓毒症是一种失控的持久性炎症反应,是由感染因素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基于这种认识,人们... 有关炎症问题的研究在脓毒症领域开展得很早,目前对它的了解无论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在临床实践方面也都比较深入。传统观念认为,脓毒症是一种失控的持久性炎症反应,是由感染因素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基于这种认识,人们应用大量抗炎措施治疗脓毒症,虽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在临床应用中并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机体复杂的炎症与免疫反应本质认识不足。近年来,脓毒症免疫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它牵涉到机体天然免疫系统与获得性免疫系统,其状态与脓毒症的发展和转归息息相关。因此,寻找和选择适宜的监控及治疗靶点,对脓毒症患者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并改善预后,已成为现代脓毒症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患者 免疫功能紊乱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天然免疫系统 发病 治疗靶点 临床实践 传统观念
下载PDF
颈椎病,同病不同药
10
作者 韩建中 陈艳(图)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年第10B期22-22,共1页
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对颈椎不适都深有体会,但是很少有人重视.往往都是实在受不了了才去治疗,这样做是不正确的。颈椎病如果能够做到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很可能就不会发生或者没有症状。
关键词 颈椎病 办公室工作 早期预防 治疗
下载PDF
咳嗽用药须对症
11
作者 韩建中 陈艳(图)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年第11B期22-22,共1页
咳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极为常见。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症状,却由许多原因引起,因此治疗起来也不尽相同,用药当然也不一样。
关键词 用药 咳嗽
下载PDF
肠道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远位免疫器官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曹卫红 柴家科 +3 位作者 胡森 孙天骏 邹晓防 盛志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观察肠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UR)损伤对远位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55只大耳白兔分为肠不完全性I/R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依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肠血流量变化规律,不完全性阻断肠系膜上动脉(SMA),复制肠不完全性I/R损伤模... 目的观察肠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UR)损伤对远位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55只大耳白兔分为肠不完全性I/R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依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肠血流量变化规律,不完全性阻断肠系膜上动脉(SMA),复制肠不完全性I/R损伤模型,观察脾脏、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node,MLN)细胞增殖力变化,及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改变,并行静脉血、脾脏、MLN细菌培养。结果肠缺血期,脾脏、MLN凋亡细胞略增加,再灌注后,凋亡细胞增加明显,3d时仍见较多凋亡细胞;脾脏、MLN细胞caspase-3表达与凋亡改变趋势相同;肠不完全性I/R损伤后脾脏、MLN细胞增殖力明显降低;静脉血、脾脏、MLN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增加。结论脾脏、MLN等免疫细胞功能障碍可能是肠I/R损伤后细菌移位的重要原因,其发生发展与肠I/R损伤后caspase-3激活所致的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免疫 功能障碍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