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黄酸性多糖对胆管结扎所致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谷明柳 林逢源 +4 位作者 吴雪峰 周嘉宁 卢学春 杜培革 安丽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67-1174,共8页
目的:探讨桑黄酸性多糖(PIP)对胆管结扎(BDL)所致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PIP给药组(PIP组),每组15只。对照组小鼠只绕胆总管穿过手术线但不结... 目的:探讨桑黄酸性多糖(PIP)对胆管结扎(BDL)所致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PIP给药组(PIP组),每组15只。对照组小鼠只绕胆总管穿过手术线但不结扎,模型组、阳性药组和PIP组小鼠结扎胆管。术后给药3周,末次给药12 h后眼球取血,处死小鼠。称量小鼠体质量和肝脏质量,并计算肝脏指数;微板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olⅣ)水平;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和肝纤维化程度;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质量和肝脏指数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PIP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肝脏质量和肝脏指数降低(P<0.05)。HE染色,对照组小鼠肝组织无异常表现;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肝小叶结构破坏,可见灶状液化性肝坏死和较多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PIP组小鼠肝组织坏死程度明显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天狼猩红染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PIP组小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P<0.01),PCⅢ和ColⅣ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鼠肝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和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PIP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PCⅢ和ColⅣ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小鼠肝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升高(P<0.05),GSH和MDA水平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PIP组小鼠肝组织中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结论论:PIP能改善BDL导致的小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肝脏氧化应激水平,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酸性多糖 肝纤维化 胆管结扎 核因子E2相关因子 血红素加氧酶1
下载PDF
MHC-Ⅱ在病毒性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周洁 吕忠霖 +1 位作者 魏寅祥 韩根成 《军事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9期710-713,共4页
病毒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而近年暴发的新冠病毒感染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分子(MHC-Ⅱ)主要表达于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上,参与调控体液免疫... 病毒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而近年暴发的新冠病毒感染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分子(MHC-Ⅱ)主要表达于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上,参与调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越来越多研究表明,MHC-Ⅱ在抗病毒感染及病毒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及病理作用,但其机制仍不清楚,该文就MHC-Ⅱ在病毒性感染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 免疫逃逸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右美托咪定药理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卢凤凤 卢学春 +1 位作者 周培岚 苏瑞斌 《军事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右美托咪定(DMED)药理作用的关键分子及其他药物与DMED联合应用发挥镇痛作用的潜在关键分子。方法收集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DMED给药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应用功能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DMED药理...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右美托咪定(DMED)药理作用的关键分子及其他药物与DMED联合应用发挥镇痛作用的潜在关键分子。方法收集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DMED给药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应用功能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DMED药理作用,应用EpiMed平台进行多组学分析筛选DMED潜在相似药物。结果分析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419个,其中219个表达上调、200个表达下调,其中映射至人类基因组的差异基因有271个,112个表达上调,159个表达下调。基因本体学(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主要定位在突触后膜、甲基转移酶复合体区域,主要参与调节MAP激酶活性、对钙离子转运的正向调节、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反向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在分子功能方面,DEG主要与神经活性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及与激素、Wnt蛋白的结合等相关。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显示,DEG主要富集在神经活性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以及对胃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转录调节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络(PPI)中共包含169个节点,其中CCND1、CCR5、TYROBP、CCL5、TLR7、SFRP1、NDC80、BDKRB1、FCER1G和MRC1处于核心位置。EpiMed多组学关联分析发现,右美沙芬、可乐定、吗啡等药物与右美托咪定呈正相关性。结论对来自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的DMED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CCND1、CCR5、TYROBP、CCL5、TLR7、SFRP1、NDC80、BDKRB1、FCER1G和MRC1可能是DMED发挥药理学作用的潜在靶点,多组学关联分析表明LY75、RPL39、FMO5、FMO3、ORM1等可能是其他镇痛剂与DMED联合应用机制研究的潜在关键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生物信息学 EpiMed 差异表达基因 分子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