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合并脑出血的个体化抗栓治疗1例
1
作者 薛剑 任文静 +1 位作者 李明明 张晋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719-720,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主因“间断胸痛20 d”于2019年11月20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患者20 d前快走时出现胸痛,位于胸骨后,呈烧灼感,伴四肢乏力,休息5~6 min缓解。近20 d来胸痛反复发作,与活动相关,步行约200 m即可出现。...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主因“间断胸痛20 d”于2019年11月20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患者20 d前快走时出现胸痛,位于胸骨后,呈烧灼感,伴四肢乏力,休息5~6 min缓解。近20 d来胸痛反复发作,与活动相关,步行约200 m即可出现。入院当天,患者早餐后步行约100 m,胸痛再次出现,性质较前加重,持续十多分钟仍未缓解,遂来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吸烟史10余年,每天约20支。患者入院查体:心肺及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B型脑钠肽、肌钙蛋白亦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脑出血 个体化抗栓治疗
下载PDF
基于加权TOPSIS法的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郝晓慧 付桂英 +2 位作者 王青云 武璐璐 王丽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100-2105,共6页
目的建立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的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并采用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为规范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的说明书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及国... 目的建立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的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并采用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为规范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的说明书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及国内外指南建立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的DUE细则,并以此标准细则为依据,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南院区)2021年1月-2021年12月133例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在评价的133份病历中,其中相对接近度(Ci)≥80%的评价为合理,有5例(3.76%);Ci值介于79%~60%的评价为基本合理,有80例(60.15%);Ci值<60%的为不合理,有48例(占36.09%)。18个二级指标中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疾病诊断与替代药物的选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滴注时间、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结论加权TOPSIS法用于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的合理性评价具有可行性,综合多指标,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规范合理。评价结果反映出了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及具体问题,对此医院需加强监管,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其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依替米星 注射液 加权TOPSIS法 药物利用评价 层次属性模型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门急诊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的帕累托法分析及干预效果 被引量:9
3
作者 王丽华 姚梅芬 +2 位作者 卢江燕 任文静 付桂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817-3821,共5页
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的类型及原因。方法2018年8月-2019年7月期间,每月从全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数据中筛选出抗菌药物处方数排名前5的科室,在这5个科室中筛选出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最多的医生各1名,随机抽取这5名医生各3... 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的类型及原因。方法2018年8月-2019年7月期间,每月从全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数据中筛选出抗菌药物处方数排名前5的科室,在这5个科室中筛选出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最多的医生各1名,随机抽取这5名医生各30张处方进行点评,每月共点评150张处方,连续点评12个月,共计1800张处方,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223张。涉及到的科室有呼吸内科、泌尿外科、急诊科、妇科、儿科、消化内科。结果不合理处方共7种类型,用帕累托图法分析不合理处方主要因素为联合用药不适宜、无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不合理处方次要因素为遴选药品不适宜;不合理处方一般因素为超疗程用药、重复用药、溶媒不适宜。结论根据影响不合理用药的主要类型、次要类型,对该类型的药物进行专项点评,并联合多部门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累托图 门急诊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新型抗肿瘤药物致心脏毒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安胜男 陈喆 +1 位作者 付桂英 杨珺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年第2期46-51,共6页
目的分析汇总我国上市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导致心脏毒性的类型及发生率,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整理可能导致心脏毒性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并查阅说明书,整理作用靶点、心脏毒性类型和发生率;检索PubMe... 目的分析汇总我国上市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导致心脏毒性的类型及发生率,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整理可能导致心脏毒性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并查阅说明书,整理作用靶点、心脏毒性类型和发生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查阅关于心脏毒性类型的报道。检索时间均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结果新型抗肿瘤药物自2000年在我国上市,现有45种可能导致心脏毒性的药物,包括靶向制剂39种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6种;覆盖9种常见的肿瘤类型;文献检索结果显示35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可以不同程度导致心脏毒性,类型方面占说明书中描述内容的75%,另有6种药物出现说明书中描述以外新的损伤类型。结论新型抗肿瘤药物导致心脏毒性临床表现不一,使用前应建立基线、加强用药管理和监测,保障肿瘤患者治疗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肿瘤药物 靶向药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心脏毒性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