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在疑难重症肝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田华 余强 +3 位作者 游绍莉 吕飒 刘树红 朱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74-287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TJLB)在疑难重症肝病诊断及治疗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TJLB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穿刺的适应证、成功率、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TJLB)在疑难重症肝病诊断及治疗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TJLB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穿刺的适应证、成功率、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男15例,女16例。8例因肝衰竭凝血机制障碍、13例因肝硬化合并腹水、10例因肝硬化合并血小板减少(<50×10^(9)/L)不宜行经皮肝穿刺活检,符合实施TJLB适应证。TJLB穿刺成功率100%,穿刺条数2~4条。无严重不良事件。患者出院明确诊断26例(83.87%)。其中特发性门静脉高压5例,药物性肝衰竭或肝硬化9例,自身免疫性肝病5例,其他原因肝硬化或肝衰竭7例,尚不能明确病因者5例,此外,为证实诊断及决策是否肝移植患者3例。结论TJLB在疑难重症肝病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尚有一定局限性,临床上应注意筛选适宜患者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诊断 治疗学
下载PDF
《2022年美国肝病学会实践指南:药物、草药和膳食补充剂诱导的肝损伤》摘译 被引量:3
2
作者 景婧 何婷婷 +3 位作者 柏兆方 王伽伯 王睿林 肖小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19-2223,共5页
随着药物和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erbal and dietary supplement,HDS)等广泛使用,社会各方对药物性肝损伤(DILI)关注度逐年凸显。尽管大部分DILI患者停用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后可恢复,但仍有>10%的患者进展为慢性肝损伤、急性肝衰竭(ALF),... 随着药物和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erbal and dietary supplement,HDS)等广泛使用,社会各方对药物性肝损伤(DILI)关注度逐年凸显。尽管大部分DILI患者停用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后可恢复,但仍有>10%的患者进展为慢性肝损伤、急性肝衰竭(ALF),甚则死亡。此外,DILI也是药物研发及其上市后采取监管措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美国 诊疗准则(主题)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肝脏疾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黄昂 邹正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1期141-145,共5页
肝病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但是相关的临床教学发展却相对滞后,因此,探讨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要求。在肝病科的临床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以结合网络现有的海量临床数据,从定义、诱因、... 肝病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但是相关的临床教学发展却相对滞后,因此,探讨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要求。在肝病科的临床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以结合网络现有的海量临床数据,从定义、诱因、分类、诊疗、推荐意见等方面,从而对于肝脏疾病的基础和临床教学做深度阐述。人工智能还可基于指南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完善和整合肝病教学资源,建设典型病例教学资料库,弥补临床实践教学中典型病例不足的现状,对复杂疑难的肝脏疾病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提高肝病科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为了让肝病科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做好充分准备,文章分析人工智能在我国肝脏疾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前景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肝病学 医学教育 教学方法 应用探讨 非感染性肝病
下载PDF
基于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瘀黄证亚型的生物学基础
4
作者 周超 唐巧 +7 位作者 何召云 张宁 张瑾 张晶晶 付双楠 刘鹏程 张田义 宫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84-489,共6页
目的:从氨基酸代谢角度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分析HBV-ACLF湿热瘀黄证组(20例)与气虚瘀黄证组(20例)患者的血清氨基酸代谢谱,寻找两种证型的... 目的:从氨基酸代谢角度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分析HBV-ACLF湿热瘀黄证组(20例)与气虚瘀黄证组(20例)患者的血清氨基酸代谢谱,寻找两种证型的氨基酸代谢差异特征,分析不同证型中氨基酸代谢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瘀黄证患者体内异亮氨酸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气虚瘀黄证[(10.36±4.47)μg/ml vs(7.76±4.08)μg/ml,P=0.016],但色氨酸则表达相反[(10.26±4.95)μg/ml vs(14.51±7.32)μg/ml,P=0.014];湿热瘀黄证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显著高于气虚瘀黄证[10.15(3.88,24.42)pg/ml vs 7.73(3.93,18.83)pg/ml,P=0.017],而IL-2、IL-10显著低于气虚瘀黄证[4.40(2.88,8.55)pg/ml vs 6.60(2.80,15.50)pg/ml,P=0.033;7.19(4.52,15.04)pg/ml vs 8.21(2.19,14.64)pg/ml,P=0.015];多种氨基酸代谢与两种证型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密切相关,尤其是色氨酸代谢与支链氨基酸代谢;湿热瘀黄证中氨基酸代谢主要与促炎细胞因子IL-2、IL-6相关,按照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天冬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色氨酸、苯丙氨酸;气虚瘀黄证中氨基酸代谢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IL-6、IL-10相关,按照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及色氨酸代谢不仅在两种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性关联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患者在氨基酸代谢及炎症反应中均具有异质性,且两者之间相互关联。色氨酸以及支链氨基酸代谢可能对HBV-ACLF的免疫炎症反应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与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病毒性肝炎 湿热瘀黄证 气虚瘀黄证 代谢组学
下载PDF
MELD 3.0、MELD和MELD-Na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5
作者 郭北辰 李雨韩 +8 位作者 陈蕊 王乐微 李莹 刘芳 徐曼曼 陈煜 段钟平 辛绍杰 韩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35-2642,共8页
目的比较MELD 3.0、MELD和MELD-Na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90 d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9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和北京佑安医院共605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90 ... 目的比较MELD 3.0、MELD和MELD-Na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90 d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9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和北京佑安医院共605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90 d随访结果将其分为生存组(n=392)和死亡组(n=213),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及曲线下面积(AUC)、净重分类改善度(NRI)、综合区分改善度(IDI)和决策曲线(DCA曲线)研究基线、3 d、1周和2周时MELD 3.0、MELD和MELD-Na评分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在3 d和1周时,MELD 3.0评分的AUC分别为0.775、0.808,优于MELD评分(P值均<0.05);在3 d、1周和2周时,MELD 3.0相较于MELD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NRI分别为0.125、0.100、0.081,相较于MELD-Na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NRI分别为0.093、0.140、0.204;在基线、3 d、1周和2周时,MELD 3.0相较于MELD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IDI分别为0.011、0.025、0.017、0.013;在3 d和2周时,MELD 3.0相较于MELD-Na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IDI分别为0.027、0.038;以上NRI和IDI均>0,为正向改善(P值均<0.05);DCA曲线发现MELD 3.0在3 d时优于MELD,MELD 3.0在2周时明显优于MELD-Na;3种评分对不同分型ACLF患者预后预测能力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3种评分对病因为HBV感染、酒精、HBV感染合并酒精ACLF患者预后预测能力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但是对于其他病因的患者,MELD 3.0优于MELD评分(P<0.05)。结论MELD 3.0评分对ACLF患者90 d生存情况的预测能力优于MELD和MELD-Na评分,但优势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MELD-Na评分 MELD 3.0评分 MELD评分 预后
下载PDF
新型血清学标志物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检出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乐 廖昊 +6 位作者 思兰兰 陈容娟 王钧 张珊 徐东平 纪冬 刘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新型血清学标志物HBVRNA、HBV核心抗原相关抗原(HBcrAg)、HBV核心抗体(anti-HBc)及肝组织HBV总DNA(t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不同类型HBV感染中的检出特点。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新型血清学标志物HBVRNA、HBV核心抗原相关抗原(HBcrAg)、HBV核心抗体(anti-HBc)及肝组织HBV总DNA(t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不同类型HBV感染中的检出特点。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住院并接受肝组织活检的227例不同疾病类型的HBV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检测其血清HBVRNA、HBcrAg、anti-HBc定量及肝组织HBVtDNA、cccDNA水平,比较分析各指标的特征以及抗病毒治疗对其的影响。结果 在16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中,HBV RNA检出率为25.0%(4/16),HBcrAg检出率为93.8%(15/16),肝组织HBV tDNA及cccDNA检出率分别为87.5%(14/16)及81.3%(13/16)。在18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34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其HBVRNA和HBcrAg定量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anti-HBc定量明显高于未治疗组(P<0.05)。在18例肝硬化(LC)患者中,9例接受NAs治疗,除HBVDNA外,其他新型病毒学指标在NAs经治者与未治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9例肝癌(HCC)患者中,HBVRNA检出率为55.6%(5/9),HBcrAg检出率为77.8%(7/9),肝组织HBVtDNA及cccDNA检出率分别88.9%(8/9)及66.7%(6/9)。结论 HBcrAg可作为AHB彻底治愈的鉴别指标;对于NAs经治患者,即使HBVDNA降至不可测,但只要能检测出HBV RNA,则仍可导致疾病缓慢进展,因此应继续抗病毒治疗;HBV RNA及HBcrAg在不同疾病类型中可作为肝组织HBV cccDNA的血清学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感染 新型血清学标志物 共价闭合环状DNA
下载PDF
中药预防肝癌早期消融术后复发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晶晶 周双男 +2 位作者 付双楠 王宣 张宁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评估中药治疗预防肝癌早期消融术后复发的疗效并初步比较不同类别中药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排标准的215例肝癌患者,根据消融术后是否使用中药及中药处方内是否含有虫类药物分为3组。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消融术... 目的:评估中药治疗预防肝癌早期消融术后复发的疗效并初步比较不同类别中药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排标准的215例肝癌患者,根据消融术后是否使用中药及中药处方内是否含有虫类药物分为3组。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消融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价中药作用的独立效果。结果:中药治疗能有效延长肝癌消融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未服中药组13.8月,不含虫类中药组29.6月,含虫类中药组38.5月);中药治疗是肝癌消融术后无复发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不含虫类组中药HR=0.58[0.35~0.94],含虫类组中药HR=0.47[0.31~0.72])。结论:肝癌消融术后使用扶正化瘀、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能有效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加入含虫类抗肿瘤药物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消融 中药 复发
下载PDF
多次微波消融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天澜 路营 +2 位作者 雷进 董政 千年松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3-738,799,共7页
背景 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对于复发患者,多次MWA是否会增加术后肝功能恶化的风险,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多次MWA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1年7... 背景 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对于复发患者,多次MWA是否会增加术后肝功能恶化的风险,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多次MWA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1年7月因原发性肝癌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经皮微波消融的患者,根据MWA总次数分为单次消融组和多次消融组。收集患者消融前、消融后24 h及消融后5~7 d的肝功能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应用白蛋白-胆红素分级(albumin-bilirubin,ALBI)评估患者术后肝功能。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223例原发性肝癌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患者,男性183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8.99±9.17)岁。单次消融组142例,多次消融组81例。两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在术前、术后5~7 d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24 h多次消融组显著低于单次消融组[Md(IQR):247(148~370) U/L vs287(205~406) U/L,P=0.037]。两组间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5~7 d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A)、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术后24 h,多次消融组ALB及两组ChE均较术前轻微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各肝功能指标不同时间点比较,术后24 h及术后5~7 d均较术前略差(P<0.01)。单次消融组与多次消融组MWA术后ALBI分级恶化的比例相似(P>0.05)。MWA术后发热、肝区疼痛及严重并发症(严重感染、胸腔积液和腹水、术后出血、肝衰竭)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WA是一项安全有效、可重复性强的治疗手段,多次MWA不会增加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波消融 肝功能 白蛋白-胆红素分级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ATP7B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黄元志 张敏 《肝脏》 2023年第7期866-872,共7页
肝豆状核变性,是位于13号染色体上的ATP7B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TP7B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其编码的ATP7B蛋白(铜离子转运ATP酶β肽)结构改变及功能受损,使肝细胞的铜转运及代谢发生障碍,引起铜的异常沉积,进而出现病理... 肝豆状核变性,是位于13号染色体上的ATP7B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TP7B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其编码的ATP7B蛋白(铜离子转运ATP酶β肽)结构改变及功能受损,使肝细胞的铜转运及代谢发生障碍,引起铜的异常沉积,进而出现病理表现。本文对ATP7B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ATP7B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分布、突变对ATP7B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梳理,为进一步分析WD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突变 ATP7B基因 结构域 分子机制
下载PDF
超声造影剂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致过敏性休克1例
10
作者 彭宇辉 苏海滨 +2 位作者 冯卉 赵乐 李晨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3期278-279,288,共3页
1例59岁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明确肝占位性病变性质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静脉推注六氟化硫微泡约20 s后,患者出现表情淡漠、焦躁不安、血压下降、乳酸增高等表现,考虑为造影剂导致的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该药,迅速给予抗过敏、抗休... 1例59岁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明确肝占位性病变性质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静脉推注六氟化硫微泡约20 s后,患者出现表情淡漠、焦躁不安、血压下降、乳酸增高等表现,考虑为造影剂导致的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该药,迅速给予抗过敏、抗休克、补液、扩容等治疗,38 min后患者过敏性休克症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占位性病变 诊断 六氟化硫微泡 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下载PDF
列线图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死亡风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超 宫嫚 +19 位作者 张宁 何婷婷 孙克伟 张振刚 李瀚旻 李秀惠 杨宏志 李芹 王林 周小舟 毛德文 过建春 卓蕴慧 王宪波 邓欣 王介非 曹武奎 张淑琴 张明香 李筠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构建可用于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结局的风险模型。方法:以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研究”入组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1分为训... 目的:构建可用于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结局的风险模型。方法:以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研究”入组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1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在训练集人群中建立死亡风险模型并通过Cox回归分析,在测试集中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结果:年龄(HR=1.02,95%CI 1.01~1.04)、总胆红素(HR=1.04,95%CI 1.02~1.07)、国际标准化比值(HR=2.58,95%CI 1.98~3.37)、肝性脑病(Ⅰ/Ⅱ期:HR=2.20,95%CI 1.25~3.87;Ⅲ/Ⅳ期:HR=23.67,95%CI 7.74~72.37)、肝肾综合征(HR=3.64,95%CI 1.69~7.82)、低钠血症(HR=1.86,95%CI 1.22~2.84)、血小板计数(20~60:HR=1.42,95%CI 1.89~2.27;>60:HR=2.42,95%CI 1.94~6.20)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7项因素建立的列线图可以准确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人群结局;列线图在预测28、336 d结局方面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MELD-Na评分(0.87 vs 0.79/0.80,0.82 vs 0.73/0.75);在预测90 d结局时优于MELD评分(0.86 vs 0.79,P=0.042),但与MELD-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6 vs 0.82,P=0.140)。结论:以年龄、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低钠血症、血小板计数等7个关键因素构建而成的列线图,在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死亡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列线图 预后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低水平病毒血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邓亚 张珊 纪冬 《传染病信息》 2021年第4期342-346,共5页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是一种广泛的全球性感染性疾病,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等治疗药物可以抑制HBV,延缓CHB患者的疾病进展,但部分患者经强效低耐药药物治疗后仍不能获...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是一种广泛的全球性感染性疾病,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等治疗药物可以抑制HBV,延缓CHB患者的疾病进展,但部分患者经强效低耐药药物治疗后仍不能获得有效的病毒学应答,而持续存在的低水平病毒血症可以诱发耐药、促进肝纤维化进展、增加肝细胞癌发生风险,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明确低水平病毒血症的危害,探索阐明其发生机制,从而辅助调整个体化治疗方案,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及难点。本文就低水平病毒血症相关的病因、危害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类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低水平病毒血症 治疗
下载PDF
成人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明月 韩琳 +1 位作者 孙颖 邹正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9-1465,共7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肝细胞炎症性损伤,可进展为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及时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可使患者获得生化缓解甚至组织学缓解,进而改善预后。但治疗过程中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停药后复发的现象十分常见,因此规...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肝细胞炎症性损伤,可进展为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及时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可使患者获得生化缓解甚至组织学缓解,进而改善预后。但治疗过程中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停药后复发的现象十分常见,因此规范治疗、适时减量、及时停药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归纳总结了国内外AIH诊治指南及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师治疗AIH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成年人 治疗学
下载PDF
整合证据链、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价法、结构化专家观点程序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效用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婷婷 梁庆升 +7 位作者 王丽苹 梁龙鑫 李筱涵 崔延飞 景婧 柏兆方 宫嫚 王睿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47,共7页
目的从西药肝损伤和中药肝损伤2个维度对目前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3种常用诊断方法进行临床适用性分析,并比较其特征及差异。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非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急性药物性肝... 目的从西药肝损伤和中药肝损伤2个维度对目前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3种常用诊断方法进行临床适用性分析,并比较其特征及差异。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非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28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中药肝损伤187例,西药肝损伤102例。分别应用整合证据链(IEC)、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价法(RUCAM)、结构化专家观点程序(SEOP)3种诊断方法对289例患者进行诊断,收集患者急性起病时的一般资料、潜伏期、详细服药情况、实验室指标ALT、AST、GGT、ALP、TBil等。统计分析3种诊断方法分别对西药肝损伤和中药肝损伤病例诊断结果评定的一致性和各自适用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西药肝损伤与中药肝损伤的临床肝损伤类型均以肝细胞型为主(81.4%、74.3%),实验室指标表现为有更高的ALT和AST水平。应用IEC、RUCAM、SEOP分别对西药肝损伤病例进行诊断,临床诊断率依次为65.7%、100%、63.7%;西药肝损伤构成比依次是23.2%、35.3%和22.5%。再依次对中药肝损伤病例进行诊断,临床诊断率分别为47.6%、100%、29.9%;中药肝损伤构成比分别为30.8%、64.7%、19.4%。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在诊断西药肝损伤病例时,除IEC与SEOP评价结果存在一致性外(Kappa=0.785,P<0.05),RUCAM vs IEC(Kappa=0.149,P>0.05)和RUCAM vs SEOP(Kappa=0.117,P>0.05)的一致性评定结果均较差。在诊断中药肝损伤时,RUCAM vs SEOP(Kappa=0.066,P>0.05)的一致性评定结果较差,而RUCAM vs IEC(Kappa=0.026,P<0.05)和IEC vs SEOP(Kappa=0.437,P<0.05)评价结果存在一致性。结论IEC对西药肝损伤和中药肝损伤均有较好的适用性,IEC与SEOP在诊断西药肝损伤时存在一致性,虽然在诊断中药肝损伤病例结果间也存在一致性,但一致性水平较低。RUCAM与另2种诊断方法评定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差。临床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综合运用IEC、RUCAM和SEOP,以便更准确地判断药物与肝损伤之间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诊断 疾病特征
下载PDF
179例肝性脊髓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申力军 马宇茗 +9 位作者 闫丽萍 迟春生 毕茜 马雪梅 楚金东 吴立兵 于晓莉 李捍卫 金波 辛绍杰 《传染病信息》 2021年第4期310-315,共6页
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 HM)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6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首次诊治的179例H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9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4∶1,年龄26~89岁(中位数51岁),病因排名前... 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 HM)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6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首次诊治的179例H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9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4∶1,年龄26~89岁(中位数51岁),病因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乙型肝炎肝硬化(64.8%),酒精性肝硬化(16.2%)及丙型肝炎肝硬化(8.9%)。所有患者均缓慢出现行走能力异常,HM-1级、2级、3级及4级患者分别为77例(43.0%)、44例(24.6%)、38例(21.2%)及20例(11.2%),HM分级与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呈弱正相关(r=0.147,P=0.049)。本研究纳入患者血氨(118.5±43.8)μmol/L,随着HM分级的升高,血氨水平> 150μmol/L患者的比例也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约70.9%患者发病前伴有显性肝性脑病;38.5%患者伴有门体静脉非常见侧支循环(uncommon portosystemic collateral circulation, UPCC)。出院时127例(71.0%)患者治疗无效,7例(3.9%)患者死亡。结论 HM好发于男性肝硬化患者,病因以病毒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为主;HM多伴有血氨升高、显性肝性脑病史及UPCC;目前HM的治疗尚无有效方法,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脊髓病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相关进展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敏 刘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8-544,共7页
自2022年4月以来,多国陆续报道了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病例,截至5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已有33个国家报告了至少650例。目前,其病因仍无定论,有部分病例检测出腺病毒,也有推测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引发的特殊免疫应答有关。... 自2022年4月以来,多国陆续报道了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病例,截至5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已有33个国家报告了至少650例。目前,其病因仍无定论,有部分病例检测出腺病毒,也有推测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引发的特殊免疫应答有关。本文就近期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可能病因等方面的研究和报道进行概述,并从传染病和儿童肝病的角度探讨应对策略及措施,以使我国在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的监测管理方面做到未雨绸缪,精准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 儿童 急性肝炎 应对策略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与气虚瘀黄证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超 张宁 +6 位作者 何婷婷 王葽 张晶晶 付双楠 王宣 宫嫚 李筠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与气虚瘀黄证人群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方法:比较两种证型人群在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及炎性细胞因子方面的差异,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与证型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乙型肝...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与气虚瘀黄证人群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方法:比较两种证型人群在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及炎性细胞因子方面的差异,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与证型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气虚瘀黄证人群的平均年龄大于湿热瘀黄证人群(P=0.002);湿热瘀黄证患者的血清谷丙转移酶、谷草转移酶、谷氨酰胺转肽酶中位数水平高于气虚瘀黄证患者(P<0.01或P<0.05);气虚瘀黄证患者血清球蛋白、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湿热瘀黄证患者(P<0.01或P<0.05);气虚瘀黄证患者合并有腹水、低钠血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比例显著高于湿热瘀黄证患者(P<0.01或P<0.05),且血清IL-4水平高于湿热瘀黄证(P=0.030);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湿热瘀黄证相比,年龄大、低水平的球蛋白及血红蛋白患者更倾向于气虚瘀黄证。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气虚瘀黄证患者在年龄、实验室指标、临床并发症等方面存在差异,患者年龄、血红蛋白及球蛋白水平有助于证型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湿热瘀黄证 气虚瘀黄证
下载PDF
TIGIT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及治疗前景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琳 张明月 孙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6-659,共4页
免疫耐受失衡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免疫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共抑制信号分子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自身抗原耐受性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共抑制信号分子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 免疫耐受失衡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免疫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共抑制信号分子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自身抗原耐受性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共抑制信号分子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IGIT)是一种主要表达在Treg上的抑制性受体。本文阐述了Treg与AIH相关的免疫机制以及TIGIT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以寻找TIGIT作为AIH候选靶点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治疗学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
下载PDF
基于临床队列的药物性肝损伤慢性化表型特征研究
19
作者 许文涛 王睿林 +7 位作者 柏兆方 郭玉明 张帆 王伽伯 牛明 邹正升 肖小河 景婧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11期1009-1013,1024,共6页
目的评价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慢性化的不同临床表型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研究条件的1656例DILI住院患者,重点评价286例DILI慢性化病例的临床表型及其特征。结果286例DILI慢性化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92,中位年龄为49.03岁... 目的评价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慢性化的不同临床表型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研究条件的1656例DILI住院患者,重点评价286例DILI慢性化病例的临床表型及其特征。结果286例DILI慢性化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92,中位年龄为49.03岁。根据肝功能动态变化和病情发展,DILI的慢性化可分为迁延不愈型(n=159,55.6%)、反复发作型(n=31,10.8%)、缓慢恢复型(n=27,9.4%)、首次发现即为肝硬化型(n=69,24.1%)。204例有详细用药信息,97.7%首次发病为肝硬化型DILI为2种及以上药物所致,其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15)。首次发病为肝硬化型与迁延不愈型较其他类型相比,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水平更高,预后更差(P<0.05)。结论可将DILI慢性化过程分为4种类型,其中迁延不愈型为其主要临床表型,而首次发病为肝硬化型预后更差,临床上应予以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慢性化 临床表型 回顾性队列
下载PDF
儿童肝炎伴发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特征及其进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曹丽丽 闫建国 +7 位作者 董漪 朱世殊 徐志强 王福川 王璞 李爱芹 王丽旻 张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03-1608,共6页
目的总结儿童肝炎伴发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分析其进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7月—202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肝病科因肝功异常住院的≤18岁患儿2944例,统计病程中新发血象... 目的总结儿童肝炎伴发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分析其进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7月—202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肝病科因肝功异常住院的≤18岁患儿2944例,统计病程中新发血象中性粒细胞减少(<1.5×10^(9)/L)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病情转归,分析其进展为AA的危险因素。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944例以肝功能异常入院的儿童中38例为肝炎伴发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3%。68.4%(26/38)为药物性肝损伤、2.6%(1/38)为自身免疫性肝炎、28.9%(11/38)为不明原因肝损伤。血液异常表现为粒细胞减少症21.1%(8/38),粒细胞减少+三系下降47.4%(18/38),粒细胞缺乏症7.9%(3/38),粒细胞缺乏+三系下降23.7%(9/38)。骨髓细胞学检查,14例(36.8%)诊断为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24例(63.2%)为非HAAA。HAAA组与非HAAA组的CD4^(+)(8.5%vs 17%,P=0.008)、CD4^(+)/CD8^(+)(0.17 vs 0.47,P=0.01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D4^(+)下降为HAAA发生的危险因素(OR=0.009,95%CI:0-0.838,P<0.05)。38例患儿均常规保肝、降酶、退黄治疗。14例HAAA患儿中6例免疫抑制剂治疗,7例异基因骨髓移植,血象逐渐恢复,1例因重型AA死亡;24例非HAAA患儿中23例经治疗血象逐渐恢复正常,1例因急性肝衰竭死亡。结论儿童肝炎伴发粒细胞减少需警惕AA,尤以药物性或不明原因多见,其中CD4^(+)下降可作为AA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粒细胞缺乏 中性粒细胞减少 贫血 再生障碍性 儿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