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异质型药物性肝损伤体内评价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源 石伟 +2 位作者 肖小河 柏兆方 王伽伯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总结特异质型药物性肝损伤(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IDILI)的评价研究进展,以期为IDILI评价和临床风险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动物模型、数理模型、细胞模型等多方面论述IDILI模型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目前关于ID... 目的总结特异质型药物性肝损伤(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IDILI)的评价研究进展,以期为IDILI评价和临床风险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动物模型、数理模型、细胞模型等多方面论述IDILI模型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目前关于IDILI机制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形成了线粒体损伤、免疫炎症、免疫稳态失衡、基因多态性等多种机制假说,并且针对部分假说建立了病证模型用于多种药物IDILI的评价研究。本课题组基于新发现“有毒”中药特异质肝损伤特点,提出了中药“病证毒理学”评价模式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证实了何首乌等中药的特异质肝损伤问题,并提出了中药特异质肝损伤免疫应激“三因致毒”机制假说,较好地阐释了中药IDILI发病特点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质型 药物性肝损伤 机制假说 中药 病证毒理学 病证模型 线粒体损伤模型 免疫炎症模型 三因致毒
下载PDF
新突发传染病(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策略:系统辨靶论治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旭 吴承钊 +6 位作者 王伽伯 王睿林 牛明 王仲霞 李朋彦 柏兆方 肖小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11期2055-2060,共6页
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包括“三方三药”在内的系列中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体现出明确疗效。笔者团队在第一时间开展... 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包括“三方三药”在内的系列中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体现出明确疗效。笔者团队在第一时间开展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建立了融辨病论治、辨证论治与辨靶论治于一体的中医药科学组方创新模式——系统辨靶论治(target-combined holistic treatment of TCM),成功研制出了可有效阻断新冠肺炎重症化的中医药“克冠一号”,同时提出了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攘外安内”学说,并探索建立了一套中医药防治新突发传染病临床科研攻关模式。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中医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新突发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克冠一号”
下载PDF
鼠尾草酚抑制巨噬细胞NLRP3/IL-1β 通路活化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董铭 李俊杰 +3 位作者 李慧 湛小燕 柏兆方 吴高义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目的旨在探讨巨噬细胞中NLRP3/IL-1β通路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鼠尾草酚对这一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qRT-PCR,Western Blot,ELISA法检测口腔鳞癌细胞与巨噬细胞串扰对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IL-1β释放的影响;Transwel... 目的旨在探讨巨噬细胞中NLRP3/IL-1β通路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鼠尾草酚对这一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qRT-PCR,Western Blot,ELISA法检测口腔鳞癌细胞与巨噬细胞串扰对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IL-1β释放的影响;Transwell以及qRT-PCR实验检测不同浓度IL-1β对于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ELISA实验检测鼠尾草酚对于串扰引起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IL-1β释放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鼠尾草酚通过影响串扰引起的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CCK8实验检测鼠尾草酚培养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和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的毒性作用。结果口腔鳞癌细胞与巨噬细胞串扰导致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激活,IL-1β释放;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IL-1β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促进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鼠尾草酚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着串扰引起的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与IL-1β释放,且40μM浓度的鼠尾草酚显著抑制被串扰增强的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CCK8实验结果表明0~100μM浓度的鼠尾草酚对于Cal-27和THP-1细胞均无毒性。结论本研究证明口腔鳞癌细胞与巨噬细胞的串扰可以促进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与IL-1β释放,进而显著增强口腔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鼠尾草酚通过抑制巨噬细胞NLRP3/IL-1β通路的激活与IL-1β释放,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迁移 侵袭 巨噬细胞 NLRP3炎症小体
下载PDF
中药甘草及相关制剂防治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何平 惠斯文 +1 位作者 柏兆方 肖小河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6期152-156,共5页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可以导致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其致病机理复杂且病情发展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近年来中药以其“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以及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等作用优势在治疗脓毒症方面取得了不菲的...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可以导致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其致病机理复杂且病情发展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近年来中药以其“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以及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等作用优势在治疗脓毒症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效。甘草是中医中广泛使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已显示出抗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中药甘草中的活性单体以及复方能有效的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从而有效地改善脓毒症的症状。故本文将近年来疗效显著的甘草活性成分以及复方用于防止脓毒症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脓毒症及深入研究甘草的药理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脓毒症 活性成分 甘草复方
下载PDF
中药安全性评价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病证毒理学 被引量:2
5
作者 柏兆方 湛小燕 +3 位作者 姚清 陈思敏 赵旭 肖小河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6-14,共9页
目的提出病证毒理学理论及方法体系,皆在促进病证毒理学在中药新药开发、中药临床安全性评价以及中药安全精准用药对策制定方面的科学、合理和高效运用,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结合病证毒理学实践运用情况,全面定义病证毒... 目的提出病证毒理学理论及方法体系,皆在促进病证毒理学在中药新药开发、中药临床安全性评价以及中药安全精准用药对策制定方面的科学、合理和高效运用,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结合病证毒理学实践运用情况,全面定义病证毒理学的外延和内涵,并系统梳理基于病证毒理学的中药安全性研究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现。结果中药毒性主要分为固有毒性和特异质毒性2种类型,由于特异质毒性具有偶发性,易感性和难预测等特点,常规毒理学模式和方法难以评价,为此本团队传承创新中医“有故无殒”毒效思想,2016年首次提出病证毒理学理论和方法,皆在突破常规毒理学模式和方法局限性,科学厘清遗传、体质、疾病和证候等机体因素对中药安全性的影响规律和主次关系,解决中药特异质毒性评价难题。近年来,本团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病证毒理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基础上,以临床真实世界和体内外病证易感模型为主要评价模式,开展了何首乌、补骨脂和淫羊藿等中药及及其相关制剂特异质毒性的易感人发现识别、成因机制解析及风险防控对策研究,破解了系列传统“无毒”中药安全性评价及风险防控难题。结论病证毒理学不仅可以用于特异质毒性中药的易感人群识别、成因机制解析以及风险防控对策研究,还可以用于固有毒性中药的“病(证)-量-时-毒-效”关系以及安全治疗窗研究。病证毒理学创新发展了中药毒理学理论和方法,为中药安全精准用药提供了奠基性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安全性 病证毒理学 毒性 理论体系 技术创新
下载PDF
中药药源性肝损伤评价方法及风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葛斐林 郭玉明 +2 位作者 曹俊岭 肖小河 王伽伯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3期284-290,共7页
近年来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事件屡见报道,引起医药界、制药业、管理部门及公众的高度关注。由于药源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缺少特异性诊断指标,加上中药自身的复杂性,使得中药相关DILI的评价更加困难,是国内外研究的重... 近年来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事件屡见报道,引起医药界、制药业、管理部门及公众的高度关注。由于药源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缺少特异性诊断指标,加上中药自身的复杂性,使得中药相关DILI的评价更加困难,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以临床评价证据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及Liver Tox网站收录数据对文献及相关报道中的常见可疑损肝中药进行综合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比国内外主要不良反应或肝损伤评价方法的差异性和适用性,重点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发布的《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的中药相关DILI评价方法进行解读。最后,分别从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不合理用药等方面对中药相关DILI的风险因素进行综述。本文为认识和评价中药相关DILI的客观真实性、发展符合中药特点的DILI评价方法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提供了一些新的观点,以期为降低中药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源性肝损伤 评价方法 风险因素
下载PDF
《中药生物效应检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解读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慧 朱家谷 +6 位作者 杨平 陈浩 吴静义 刘思燚 王伽伯 肖小河 马秀璟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1年第9期88-93,共6页
为制定并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于2020年12月17日发布了《中药生物效应检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本文结合起草背景,对指导原则进行解读,阐述本指导原则制定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关键词 中药 生物效应 生物检测 指导原则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马兜铃酸与肝癌相关性的研究及思考 被引量:10
8
作者 柏兆方 王春宇 +1 位作者 王伽伯 肖小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75-1279,共5页
2017年国际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发表了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AAs)及其衍生物与肝癌发生相关的研究,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巨大争议。尽管AAs可致肾毒性和泌尿系肿瘤早已获得广泛共识,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 2017年国际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发表了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AAs)及其衍生物与肝癌发生相关的研究,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巨大争议。尽管AAs可致肾毒性和泌尿系肿瘤早已获得广泛共识,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也将AAs列为第一类致癌物,但是该研究仍然冲击了人们对肝癌发生的普遍认知。之后,2018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杂志发表的一项基于我国台湾地区全民医疗数据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提出含有AAs的中草药可能是乙肝相关肝癌发生的另一重要风险因素;而最新发表在Hepatology杂志的文章结果表明单独给予AAs即可诱导幼龄小鼠肝癌发生,这似乎又为AAs诱导肝癌增添了新的证据。然而,在多项采用成年小鼠和大鼠的研究中均未观察到AAs可诱发肝癌,因此AAs致肝癌的客观性还有待验证。为科学客观地看待AAs与肝癌的关系,避免误导我国肝癌防控策略出现大的偏差,同时促进AAs相关制剂安全性的科学监管,笔者梳理了AAs与肝癌相关性的研究,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工作重点和应对措施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致突变 致癌性 肝癌
下载PDF
医药结合,助力药物性肝损伤精准防控 被引量:5
9
作者 肖小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9-490,共2页
当今药物性肝损伤(DILI)不仅是国际肝病领域关注的热点,也是全球安全用药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缺少特异性检测指标,DILI误诊率高,也容易造成用药安全的误导,中草药所致DILI成因更复杂,临床诊断更棘手,防控难度更大。为此,呼吁临床专家... 当今药物性肝损伤(DILI)不仅是国际肝病领域关注的热点,也是全球安全用药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缺少特异性检测指标,DILI误诊率高,也容易造成用药安全的误导,中草药所致DILI成因更复杂,临床诊断更棘手,防控难度更大。为此,呼吁临床专家与药学专家携手合作,医药结合,临床科研结合,构建DILI客观辨识策略和方法,科学厘清DILI与药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实现DILI精准诊断;科学阐明DILI成因和机制,从易感人群、易感物质和合理使用等方面实现DILI精准防控。同时建议,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中草药肝损伤研究,保证中药临床用药安全,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中草药 诊断 精准防控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疗肝病的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史海熠 潘安 +5 位作者 杨欣彤 张淼 牛明 顾健 赵丹 史志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21-1925,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疗肝病的机制。方法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并结合各成分专属性、成药性以及文献研究对二十五味松石丸开展成分筛选,将筛选出的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String数据库进行靶点筛选...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疗肝病的机制。方法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并结合各成分专属性、成药性以及文献研究对二十五味松石丸开展成分筛选,将筛选出的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String数据库进行靶点筛选及蛋白互作网络建立,并结合Disgenet、OMIM等数据库中常见肝病的相关蛋白靶点,建立"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以发现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疗肝病的特点及作用机制。结果经筛选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中胆红素、西红花酸、槲皮素等40种成分被纳入到研究中。靶点预测和分析得到AKT1、EGFR、SRC、MMP9、KDR等120个潜在的靶点,并根据生物功能相似性对其进行亚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二十五味松石丸主要对PI3K、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聚酮化合物代谢、糖代谢等生物功能相关通路有调控作用,并通过参与壳聚糖代谢、负性调节胰岛素信号转导、EGFR-TKIs获得性耐药等多个生物过程作用于肝癌、肝硬化、乙型肝炎等六种常见肝病。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索了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疗肝病的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二十五味松石丸药效作用及推广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五味松石丸 肝病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黄连和枸杞子对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守青 吕一帆 +5 位作者 杨妮 李士红 张中健 王伽伯 黎维勇 彭世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6期764-770,共7页
目的:针对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不良反应,探讨常用中药黄连、枸杞子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长期服用奥氮平构建的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评价黄连、枸杞子对胰岛素抵抗和相关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结果:黄连和枸杞子... 目的:针对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不良反应,探讨常用中药黄连、枸杞子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长期服用奥氮平构建的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评价黄连、枸杞子对胰岛素抵抗和相关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结果:黄连和枸杞子均可显著降低奥氮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指数(P<0.05),并可显著降低模型鼠血浆中炎症因子IL-1 β,IL-6和TNF-α的水平(P<0.05);蛋白印迹实验还证实黄连和枸杞子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表现为显著降低脂肪组织中NF-κB的表达量,以及降低胰岛素抵抗相关蛋白脂肪酸转运酶(Fatty acid translocase,FAT)、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Geranylgeranyldiphosphate synthase,GGPPS)、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GRK2)、甘油三酯脂肪酶(Adipose triacylglyceride lipase,ATGL)的表达水平。结论:黄连和枸杞子可以通过降低胰岛素水平、炎症因子和胰岛素抵抗相关蛋白,来改善奥氮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对于预防或降低奥氮平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枸杞子 胰岛素抵抗 奥氮平 炎症 胰岛素抵抗相关蛋白
下载PDF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对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研究热点和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邓国艳 米惠 +2 位作者 刘红宇 欧阳林旗 肖小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7-918,共12页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TCMIs)致类过敏反应(anaphylatiod reactions,ARs)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其研究脉络、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W...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TCMIs)致类过敏反应(anaphylatiod reactions,ARs)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其研究脉络、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WOS)、PubMed数据库中建库至2023年5月1日收录的TCMIs相关ARs的中、英文文献,采用VOSviewer1.6.18绘制核心作者、机构合作及关键词共现网络,运用CiteSpace 5.7.R5进行关键词聚类及突现展示。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190篇,英文文献48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波浪式上升又缓慢下降趋势;发表机构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为主,发表文献高达41篇;形成了52位核心作者及梁爱华、易艳等代表性研究团队;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以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为主;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显示研究内容侧重于TCMIs相关ARs的作用机制、模型建立、评价方法、检测指标、质量控制;关键词突现分析提示大分子物质、G蛋白偶联受体B2(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B2,MRGPRB2)、安全性评价是TCMIs相关ARs未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结论TCMIs相关ARs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其作用机制、安全性评价展开,体现在TCMIs致ARs成分的筛选、剂量选择及相关通路、受体分析,但此方面研究尚浅,需要借助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系统挖掘,促进TCMIs相关ARs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类过敏反应 CITESPACE VOSviewer 作用机制 安全性评价 可视化分析
原文传递
复方中药阻断逆转肝纤维化:超越已知的前沿 被引量:2
13
作者 柏兆方 湛小燕 +1 位作者 吕桂基 杨永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277,共5页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肝癌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阻断逆转肝纤维化是有效降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重要策略。西医目前尚无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和手段,在我国中药抗肝纤维化具有独特优势...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肝癌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阻断逆转肝纤维化是有效降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重要策略。西医目前尚无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和手段,在我国中药抗肝纤维化具有独特优势,但是由于缺乏严格规范的临床研究,导致缺少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笔者团队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下,开展了中药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阻断逆转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以肝活组织检查为标准,纳入1000例患者,确证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阻断、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确切疗效,并成为首个具有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成果,为全球慢性肝病患者带来巨大希望,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本文重点就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并对中医药阻断逆转肝纤维化研究的现状和面临问题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纤维化 中草药 复方鳖甲软肝片
下载PDF
中医药科学发展:新时代,新策略 被引量:17
14
作者 肖小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837-3841,共5页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对医疗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传统特色和优势,是新时代赋予中医药人的重大使命。当前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已经步入重要的转折点和调整...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对医疗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传统特色和优势,是新时代赋予中医药人的重大使命。当前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已经步入重要的转折点和调整期。为了促进中医药健康持续发展,特别是要让患者有更多的获得感,让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有更大的贡献度,笔者建议:中医药发展应进一步强化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校准好"三个关注重心",科学构建中医药"五要五更要"的发展策略;进一步聚焦中医药"新四性"研究(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可及性),创新驱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发展 新时代 新策略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原文传递
复方竹节参颗粒对缩宫素诱导的原发性痛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邓鑫 任永申 +5 位作者 雷蕾 郑尧 李燕 廖矛川 邓旭坤 张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探讨复方竹节参颗粒对缩宫素诱导的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方法将KM小鼠、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痛经宝阳性对照组(小鼠4.11 g/kg、大鼠1.87 g/kg)、复方竹节参颗粒组[低剂量组(小鼠6.17 g/kg、大鼠2.80 g/kg),高剂量组(小... 目的探讨复方竹节参颗粒对缩宫素诱导的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方法将KM小鼠、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痛经宝阳性对照组(小鼠4.11 g/kg、大鼠1.87 g/kg)、复方竹节参颗粒组[低剂量组(小鼠6.17 g/kg、大鼠2.80 g/kg),高剂量组(小鼠18.5 g/kg、大鼠8.41 g/kg)],采用己烯雌酚(小鼠10~20 mg/kg,大鼠5~10 mg/kg)和缩宫素(小鼠20 U/kg,大鼠10 U/kg)诱导原发痛经动物模型,观察记录各组鼠的痛经表观指标(行为反应、饮食、精神状态、毛色、被毛光泽度)并进行评分,采用扭体法观察各组鼠的扭体潜伏期、扭体次数,检测给组鼠血清生化指标(PGE2、NO、MDA)水平。取己烯雌酚诱导后的大鼠子宫,离体加入缩宫素(5 U/L),15 min后加入复方竹节参颗粒(90、270 mg/L),采用PowerLab生物信号记录系统记录体外子宫平滑肌收缩张力曲线,计算收缩张力抑制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竹节参颗粒低剂量(常规剂量)组能延长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P<0.01),升高PGE2、NO水平(P<0.01),降低MDA水平(P<0.01),提高子宫平滑肌收缩张力抑制率(P<0.01)。结论复方竹节参颗粒具有较好的抗痛经作用,并且在常规剂量使用时疗效更好,可为客观评价其药效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竹节参颗粒 原发性痛经 己烯雌酚 缩宫素 离体子宫平滑肌 收缩张力
下载PDF
基于生熟异用的何首乌及其制剂相关肝损伤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韩紫欣 涂灿 +8 位作者 葛斐林 郭玉明 景婧 张乐 肖小河 龚千锋 宋海波 朱兰 王伽伯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27-232,258,共7页
目的:分析对比生、制何首乌及其制剂相关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例报告的临床特征及用药特点。方法:基于2012~2016年中草药肝损伤病例数据库收集的疑似DILI病例报告,经过临床医生再评价排除非DILI的病例报告,参考《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 目的:分析对比生、制何首乌及其制剂相关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例报告的临床特征及用药特点。方法:基于2012~2016年中草药肝损伤病例数据库收集的疑似DILI病例报告,经过临床医生再评价排除非DILI的病例报告,参考《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及《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的整合证据链法进行因果关系评价进而筛查出生、制何首乌及其制剂相关DILI病例报告,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筛选出何首乌及其制剂相关DILI的病例报告258例,经再评价排除111例,筛查到单用生何首乌及其制剂相关DILI 37例(生何首乌组)及单用制何首乌及其制剂相关DILI 96例(制何首乌组)。研究发现两组间性别、年龄的构成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体现出何首乌生熟异用相关的疾病人群特点,可能存在病证和免疫状态相关的易感因素。两组的用药剂量及时间分布均较广,其中10例(63%)使用单味中药饮片是在临床规定剂量范围内出现肝损伤,可能与特异质型肝损伤有关。与生何首乌组相比,制何首乌组服药至发生DILI的时间相对较长,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构成比较低,提示炮制可降低其肝损伤风险。结论:生、制何首乌及其制剂均可导致DILI。本文首次基于临床不良反应报告验证了何首乌炮制后可降低肝损伤风险。建议临床应用何首乌及其制剂须注意生熟异用,并加强炮制质量标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药物性肝损伤 药品不良反应 炮制减毒 安全用药
下载PDF
五味子油联合莪术油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侯晓荣 赵靖 +5 位作者 赵佳 丁凯欣 刘文龙 肖小河 湛小燕 柏兆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59-1067,共9页
目的研究五味子油联合莪术油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蛋氨酸和胆碱缺乏及铁添加氨基酸饲料喂养小鼠构建非酒精脂肪肝炎伴肝纤维化模型,将112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585 mg/kg)组、五味子油单独给药... 目的研究五味子油联合莪术油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蛋氨酸和胆碱缺乏及铁添加氨基酸饲料喂养小鼠构建非酒精脂肪肝炎伴肝纤维化模型,将112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585 mg/kg)组、五味子油单独给药组、莪术油单独给药组以及五味子油联合莪术油给药组;造模成功后,对照组和模型组ig 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连续6周;采用酶标仪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采用qRT-PCR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I型胶原(Collagen I)、TGF-β1和Smad3的m RNA表达情况。人肝星形LX-2细胞给予药物预处理,再加入TGF-β1因子,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Collagen I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0.01、0.001),其中五味子油与莪术油联合给药高剂量组抑制小鼠ALT活性更为显著;肝脏颜色、光泽和质地都有明显改善,肝组织中脂肪空泡化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肝组织Hyp和血清TGF-β1、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0.01、0.001),其中联合给药高剂量组改善小鼠肝组织Hyp含量更为显著;肝组织Collagen I、TGF-β1和Smad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0.00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五味子油与莪术油联合给药组能下调TGF-β1诱导的LX-2细胞Collagen I和α-SMA蛋白表达。结论五味子油和莪术油均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且五味子油与莪术油联用的抗肝纤维化效应明显强于各药物的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油 莪术油 肝纤维化 LX-2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3通路
原文传递
南、北五味子醇提物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及药效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左晓彬 孙小茗 +3 位作者 王春宇 刘靖 肖小河 柏兆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8-1245,共8页
探究南、北五味子醇提物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及差异。CCK-8法检测南、北五味子醇提物对LO2细胞生存率的影响;构建APAP诱导的LO2细胞损伤模型,检测南、北五味子醇提物对细胞损伤的影响;利用APAP构建小鼠肝损... 探究南、北五味子醇提物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及差异。CCK-8法检测南、北五味子醇提物对LO2细胞生存率的影响;构建APAP诱导的LO2细胞损伤模型,检测南、北五味子醇提物对细胞损伤的影响;利用APAP构建小鼠肝损伤模型并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不同批次南、北五味子醇提物组,通过小鼠血清ALT,AST检测,肝组织中的MDA,GSH,GSH-PX和SOD含量测定,HE染色以及TUNEL染色等评价不同批次南、北五味子醇提物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醇提物剂量小于1 g·L^(-1)时不影响LO2细胞生存率。与模型组相比,南、北五味子醇提物各组均可显著抑制APAP诱导的肝细胞凋亡,提高细胞生存率,同时显著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ALT,AST水平(P<0.05或P<0.01)。且北五味子醇提物各组生存率较为一致,而南五味子醇提物不同组之间生存率差异较大。利用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研究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南、北五味子醇提物各组均能够明显改善病理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和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升高(P<0.01),降低MDA含量(P<0.01),同时显著提高GSH,GSH-PX和SOD活性(P<0.01),其中南五味子醇提物-2组作用最佳(P<0.05或P<0.01)。与其他给药组相比,南五味子醇提物-1作用则较差(P<0.05或P<0.01)。该研究表明南、北五味子醇提物对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但不同产地南五味子作用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五味子 北五味子 对乙酰氨基酚 LO2细胞 药物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风险信号发现:挑战与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景婧 何婷婷 +6 位作者 王睿林 张帆 牛明 郭玉明 朱云 肖小河 王伽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1-496,共6页
早期发现药物性肝损伤(DILI)临床风险信号,并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对临床上DILI预防和管理极为重要。但是,由于当前DILI临床风险信号还存在灵敏度不足、专属性不强等问题,为风险信号的发现与监测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给建立DILI风险防控... 早期发现药物性肝损伤(DILI)临床风险信号,并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对临床上DILI预防和管理极为重要。但是,由于当前DILI临床风险信号还存在灵敏度不足、专属性不强等问题,为风险信号的发现与监测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给建立DILI风险防控对策带来了难题。分析了DILI临床风险信号发现所面临的挑战,梳理了基于临床常用指标的风险信号对DILI早期识别、预测和预警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提出基于特异生物标志物的DILI临床风险信号发现与监测模式,并阐述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针对性制定DILI风险防控对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生物学标记 诊断 预后 疾病易感性
下载PDF
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的用药分析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艳芳 郭玉明 +8 位作者 牛明 葛斐林 景婧 朱云 朱世殊 韩紫欣 王伽伯 刘士敬 肖小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9-584,共6页
目的探讨导致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损肝药物及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儿童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08年1月-2017年12月187例0~14岁儿童DILI的用药史、生化指标、症状体征及临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导致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损肝药物及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儿童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08年1月-2017年12月187例0~14岁儿童DILI的用药史、生化指标、症状体征及临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整合证据链法将其中127例可获取用药信息的DILI病例分为西药致DILI组(西药组,n=75)、中药致DILI组(中药组,n=15)及中西药联用致DILI组(中西药联用组,n=37)。比较不同组间的用药原因、用药时间和潜伏期、药物分类的差异。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重度及重度以上肝损伤的儿童DILI有116例,占全部病例的62%(116/187),其中肝移植3例,死亡1例,45例(24%)发生慢性化。西药组和中西药联用组的可疑损肝西药均以抗菌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为主,分别占各组的42%和30%、56%和31%。中药组的可疑损肝药物以治疗皮肤病的中药为主,占中药组的47%,且主要为何首乌制剂(33%)。3组间用药时间(H=11. 658,P=0. 003)和潜伏期(H=10. 945,P=0. 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比其他两组的用药时间和潜伏期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结论儿童DILI多数比较严重,应高度重视儿童用药的肝损伤风险,尤其对抗菌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以及治疗皮肤病的部分中药的长期用药肝损伤风险应加以重点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儿童 用药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