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壤塘地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大骨节病性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彭伟 谢聪钦 +3 位作者 徐洪伟 袁胜军 孙佳培 黄迅悟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壤塘地区膝关节大骨节病(KBD)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至2019-09四川省壤塘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膝关节大骨节病患者88例,男32例,女56例,年龄34~67岁,平均(53.57±10.40)岁.Ⅰ期3... 目的探讨采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壤塘地区膝关节大骨节病(KBD)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至2019-09四川省壤塘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膝关节大骨节病患者88例,男32例,女56例,年龄34~67岁,平均(53.57±10.40)岁.Ⅰ期35例,Ⅱ期53例.全部膝关节大骨节病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3、6、12、3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膝关节疼痛严重程度、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评估生活质量,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OM),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拍摄双下肢负重全长X光片测量髋-膝-踝角及胫股角评估下肢力线情况.结果随访36~54个月,平均随访(39.85±6.89)个月.VAS疼痛评分、H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SF-36评分、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下肢力线髋膝踝角(HKA)、ROM得到改善(P<0.05).结论高原地区膝关节大骨节病Ⅰ期、Ⅱ期患者行首次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能矫正下肢力线,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全膝关节置换术 大骨节病
下载PDF
学习曲线期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位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云青 张洪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851-856,共6页
目的比较学习曲线期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假体位置的变化、围术期并发症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4... 目的比较学习曲线期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假体位置的变化、围术期并发症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92例单侧THA治疗的患者资料,按手术入路分组:DAA组46例,其中男19例,女27例,平均年龄(56.2±10.3)岁;同期采用PLA的患者作为对照组,PLA组46例,其中男20例,女26例,平均年龄(60.3±12.4)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假体角度和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AA组术后髋臼假体外倾角准确率为98.7%,高于PLA组的89.1%(P<0.05)。DAA组髋臼假体角度在安全范围内的比例为82.6%,高于PLA组的68.0%(P<0.05)。手术时间[(92.0±11.3)min vs.(72.2±8.1)min]、术中出血量[(216.5±72.3)ml vs.(131.8±45.1)ml]和并发症发生率[17.4%vs.2.2%],DAA组明显高于PLA组。术后3个月随访Harris评分DAA组(80.5±5.0)低于PLA组(82.8±5.2)(P<0.05),中期随访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透视能明显提高平卧位DAA THA术中假体安装的准确性,减少变异度,但仍出现较多的术中并发症,需要术者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外科手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单次曝光改良Budin位X线片测量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股骨前倾角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云青 张蔷 张洪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461-465,共5页
目的探讨单次曝光改良Budin位X线片测量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股骨前倾角(FA)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6—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关节外科拟行保髋治疗的22例DDH患者,其中男3例、女19例,年龄(25.8±7... 目的探讨单次曝光改良Budin位X线片测量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股骨前倾角(FA)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6—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关节外科拟行保髋治疗的22例DDH患者,其中男3例、女19例,年龄(25.8±7.2)岁。患者术前均行双侧髋关节改良Budin位X线摄片及CT扫描。在改良Budin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FA值,在CT影像上分别通过Yoshioka法和Suh法测量术前FA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改良Budin位X线测量与CT扫描Yoshioka法和Suh法FA测量值的差异;分析Budin位X线片上FA测量结果与CT片上两种测量方法所测结果的相关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改良Budin位X线FA测量值进行观察者自身及观察者间一致性检验。结果在改良Budin位X线片上观察者自身ICC为0.984,观察者间ICC为0.972,均有良好的一致性。改良Budin位X线片FA测量值为22.05°±12.29°,CT片上Yoshioka法和Suh法FA测量值分别为23.42°±14.64°和24.44°±14.53°,X线测量与后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73、0.832,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改良Budin位X线测量与CT片上Yoshioka法和Suh法两种测量法的测量结果间相关性好(r=0.962、0.972,P值均<0.05)。结论拟接受保髋治疗的DDH患者可以应用单次曝光改良Budin位X线片对术前股骨前倾角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股骨前倾角 放射摄影术
原文传递
经股骨颈打压植骨治疗ARCOⅡ/Ⅲ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一项10年以上的随访研究
4
作者 黄一健 李勇 +7 位作者 张伟佳 孙大铭 张轶超 任宁涛 张振东 程徽 罗殿中 张洪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80-786,共7页
目的探讨经股骨颈打压植骨治疗年轻患者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Ⅱ/Ⅲ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长期疗效,并分析影响该术式远期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 目的探讨经股骨颈打压植骨治疗年轻患者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Ⅱ/Ⅲ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长期疗效,并分析影响该术式远期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纳入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3例ARCOⅡ和Ⅲ期的ONFH患者(55髋),其中男49髋,女6髋;年龄18~59岁,平均34.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股骨颈打压植骨手术,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的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记录影像学改变情况以及所有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转换率,分析不同的分期和分型特点与远期失败后全髋置换的关系。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0.0~14.3年,平均12.2年;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HHS功能评分分别从71.7±13.8提高到82.4±17.0(P=0.000);而VAS疼痛评分则从4.5±0.9降到2.4±1.3(P=0.000)。THA转化率为25.5%(14髋)。日本骨坏死研究会(Japanese Investigation Committee,JIC)分型的C2型和Kerboul分类中联合坏死角≥240°与远期失败后转化为THA密切相关(P=0.000)。结论经股骨颈打压植骨治疗ARCOⅡ和Ⅲ期的ONFH长期临床疗效尚可,具有较高的保髋成功率。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恰当的病例选择和准确的手术技术,而对于股骨头塌陷较重、外侧柱严重受累、联合坏死角较大的患者保髋成功率较低,远期效果不佳,应谨慎选择经股骨颈打压植骨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保髋 植骨
原文传递
聚丙烯网状补片加强缝合辅助修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髌腱断裂三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马云青 张蔷 张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05-1207,共3页
目的总结聚丙烯网状补片加强缝合辅助修复3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髌腱断裂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7月,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于TKA术中或术后发生髌腱断裂。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58、63... 目的总结聚丙烯网状补片加强缝合辅助修复3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髌腱断裂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7月,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于TKA术中或术后发生髌腱断裂。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58、63、69岁。2例有类固醇长期使用史。经Krackow法缝合(1例)或自体肌腱重建(2例)后,采用聚丙烯网状补片加强固定。记录并比较患者重建术后伸膝迟滞、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结果术后患者分别获随访10.4、11.0、6.5年。随访期间无感染和假体松动发生。末次随访时,TKA术中髌腱断裂患者膝关节KSS评分达90分,未见伸膝迟滞;术后髌腱断裂患者膝关节KSS评分达90、85分,残留伸膝迟滞5°、10°。结论 TKA髌腱断裂后选择聚丙烯网状补片加强缝合辅助修复,患者远期膝关节功能良好,但应用例数有限,其确切疗效仍需扩大病例数量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腱断裂 聚丙烯网状补片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