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A微囊移植免疫隔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水龙 薛毅珑 +4 位作者 李新建 罗芸 田磊 李雁凌 张佐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82-685,共4页
目的 :探讨海藻酸钠 多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微囊在宿主体内的免疫隔离作用。方法 :分别将APA空微囊、牛嗜铬细胞 (BCCs)和APA微囊化BCCs(APA BCCs)移植到绵羊的蛛网膜下腔中 ,观察宿主细胞免疫指标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各组... 目的 :探讨海藻酸钠 多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微囊在宿主体内的免疫隔离作用。方法 :分别将APA空微囊、牛嗜铬细胞 (BCCs)和APA微囊化BCCs(APA BCCs)移植到绵羊的蛛网膜下腔中 ,观察宿主细胞免疫指标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各组移植后血中淋巴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 ;APA微囊包裹可明显阻止BCCs移植引起的血中CD4 + T淋巴细胞比例、CD4 + CD8+ 值和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 ;APA微囊包裹可减轻羊移植区组织反应 ,延长移植物的存活。结论 :APA微囊具有免疫隔离效果 ,可有效地阻止细胞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 免疫隔离 移植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2
作者 常艳 薛毅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693-695,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化性疾病,以痴呆为主要症状。因其患者多有记忆力、定向力及社会活动能力障碍,而且发病人数多,波及范围广,故AD成为老年医学中亟待解决、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之...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化性疾病,以痴呆为主要症状。因其患者多有记忆力、定向力及社会活动能力障碍,而且发病人数多,波及范围广,故AD成为老年医学中亟待解决、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AD的发病机制目前学说众多,如胆碱能学说、自由基损伤学说、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学说、钙平衡失调学说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渗入,对AD的分子机制也有了进一步深入的认识。本文综述了目前比较公认的AD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机制 AD 老年人 神经元
下载PDF
蛛网膜下植入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对癌痛患者脑啡肽含量及镇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薛毅珑 郭水龙 +6 位作者 罗芸 何立敏 李留树 王祖良 崔忻 张伟京 肖秀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7期3224-3225,共2页
目的:了解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微胶囊)植入癌痛患者脊髓蛛网膜下产生镇痛的同时对脑脊液中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APA-BCC微胶囊注射入晚期癌症并伴有中、重度疼痛患者的腰段脊... 目的:了解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微胶囊)植入癌痛患者脊髓蛛网膜下产生镇痛的同时对脑脊液中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APA-BCC微胶囊注射入晚期癌症并伴有中、重度疼痛患者的腰段脊髓蛛网膜下腔内;分别采取移植前、移植后6~8d的脑脊液,部分患者又采取了移植后13~17d的脑脊液;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脊液中亮氨酸脑啡肽(L-EK)、β-内啡肽(β-EP)、强啡肽(DynA)的含量。结果: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患者脑脊液中L-EK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中移植剂量为1.0×107时,升高最为显著;而移植后脑脊液中β-EP和DynA的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APA-BCC微胶囊植入对癌痛患者的镇痛效应可能与脑脊液中L-EK的含量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植入 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 癌痛 脑啡肽 镇痛
下载PDF
APA微囊植入小鼠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和急性毒性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新建 薛毅珑 +4 位作者 陆庆国 李雁凌 罗芸 崔忻 高宇红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78-379,共2页
目的 :了解植入型免疫隔离膜APA(海藻酸盐 多聚赖氨酸 海藻酸盐 )微囊的生物相容性和急性毒性。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APA微囊或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 (APA BCC)植入小鼠背部皮下或腹腔内 ,观察移植后不同时间微囊形态的变化 ,并观察... 目的 :了解植入型免疫隔离膜APA(海藻酸盐 多聚赖氨酸 海藻酸盐 )微囊的生物相容性和急性毒性。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APA微囊或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 (APA BCC)植入小鼠背部皮下或腹腔内 ,观察移植后不同时间微囊形态的变化 ,并观察移植后小鼠的日常活动、进食情况和体重 ,以断颈法将小鼠处死 ,取其心、肝、脾、肺、肾、小脑、小肠和肌肉等内脏器官。结果 :空微囊植入小鼠皮下或腹腔 4个月后大部分保持完好 ;APA BCCs植入小鼠背部皮下或腹腔 2个月后大部分微囊保持完好 ,但移植后 4个月部分微囊被包绕或破损 ;大剂量、超剂量植入APA微囊的情况下 ,小鼠的日常活动和进食情况均正常 ,14d时肉眼见小鼠腹腔内无明显异常 ,病理学检查主要器官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APA BCCs微囊材料对肌体无明显毒副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植入 APA微囊 生物相容性 皮下 移植后 日常活动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4在体内外诱导成年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细胞分化的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常艳 杨文 +3 位作者 于晓红 潘静坤 田磊 薛毅珑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是否具有诱导成年大鼠脑神经干细胞(NSCs)向胆碱能细胞分化的效应。方法将从两月龄大鼠脑海马、纹状体等区域分离的细胞培养于含EGF、bFGF的DMEM/F12培养液中,在光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并行Nestin细胞... 目的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是否具有诱导成年大鼠脑神经干细胞(NSCs)向胆碱能细胞分化的效应。方法将从两月龄大鼠脑海马、纹状体等区域分离的细胞培养于含EGF、bFGF的DMEM/F12培养液中,在光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并行Nestin细胞化学染色,24h后换成含有BMP4的培养液,培养8d时,行ChAT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行FITC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检测NSCs分化。以脑立体定位术给成年大鼠右侧海马齿状回内注射BMP4或生理盐水0.5μL;14d后取大鼠脑组织切片,行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图像分析仪测量ChAT阳性细胞总面积。结果分离出的大鼠脑海马、纹状体等区的细胞约48%为Nestin阳性的NSCs。培养8d时,光镜下见加BMP4组约34%的细胞呈神经元形态特征;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见呈较强绿色荧光的ChAT阳性细胞较多;FITC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到16%的细胞呈ChAT阳性。而未加BMP4组呈ChAT阳性的细胞约7%,明显少于加BMP4组,且荧光较弱。给大鼠海马齿状回区脑组织中注射BMP4后14d时,可见该区细胞出现较高的胆碱能表达。结论 BMP4可在体外培养及体内注射条件下诱导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神经干细胞 诱导 胆碱能
下载PDF
远红外热像图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及疗效评价的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姚文芳 薛毅珑 +6 位作者 罗芸 王鲁宁 李宝民 田磊 崔忻 高宇红 潘静坤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9-103,136,共6页
目的探讨远红外热像图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应用远红外热像图对16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头部温度测定。结果(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远红外热像图: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左右两侧温区中额区、内眦... 目的探讨远红外热像图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应用远红外热像图对16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头部温度测定。结果(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远红外热像图: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左右两侧温区中额区、内眦区、眶上区及面颊区的温度差别明显,表现为缺血侧的温度明显低于对侧,与临床采用脑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MRA)的诊断基本一致。(2)静脉给药治疗前后远红外热像图的变化:在首日输液治疗后即刻,4例患者缺血侧的温度明显升高,表现为左右两侧额区、内眦区、眶上区及面颊区的温差显著减小。在次日输液治疗后,两侧的温差小于前日输液治疗前。在1个疗程(14 d)输液治疗结束时,左右两侧额区、内眦区、眶上区、枕区、耳后区或面颊区的温差均明显小于首日输液治疗前。提示该输液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供血状态。(3)介入治疗患者左右两侧额区、内眦区、眶上区及面颊区的温差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在治疗后1d左右时,3例患者出现左右两侧部分测温区枕区、颞区的温差加大,随后两侧的温差减小的现象。分析可能与介入治疗引起一过性血管痉挛有关。结论远红外热像图可较好地反映脑供血状态及代谢水平的变化,有望为临床提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价的良好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红外热像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价值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植入APA-BCC微胶囊对癌痛患者脑脊液中镇痛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水龙 潘静坤 +4 位作者 高宇红 崔忻 罗芸 田磊 薛毅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2期164-165,共2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植入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对癌痛患者中枢内源性脑啡肽类和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不同剂量的APA-BCC植入中、重度癌痛患者的腰段脊髓蛛网膜下腔内;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移植前后脑脊液中亮...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植入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对癌痛患者中枢内源性脑啡肽类和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不同剂量的APA-BCC植入中、重度癌痛患者的腰段脊髓蛛网膜下腔内;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移植前后脑脊液中亮氨酸脑啡肽(L-EK)、β-内啡肽(β-EP)和强啡肽A(DynA)的含量;应用高压液相法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A)和肾上腺素(AD)的含量;应用NRS法计算癌痛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结果移植APA-BCC后,脑脊液中L-EK含量上升,移植剂量为1.0×107和1.25×107个细胞时,L-EK升高最为显著,分别升高155.27%和154.28%;β-EP、DynA、NA和AD含量无明显改变;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的患者,L-EK分别升高241.07%、130.45%和115.78%。结论APA-BCC植入对癌痛患者的镇痛效应可能与中枢L-EK含量升高有关;1.0×107和1.25×107可能是较佳的细胞移植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镇痛 嗜铬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