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新生诱导骨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付冬梅 肖琼 +3 位作者 杨琴秋 董露 陈红亮 孙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3-939,共7页
背景:作者在前期的实验中已证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成骨性,并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但是对组织学上的研究较少。目的:对比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Bio-Oss、自体骨3种不同骨替代材料植入后的组织学变化,分析富血... 背景:作者在前期的实验中已证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成骨性,并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但是对组织学上的研究较少。目的:对比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Bio-Oss、自体骨3种不同骨替代材料植入后的组织学变化,分析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骨缺损的特点和优势。方法:12只beagle犬,参照文献方法建立犬双侧股骨髁左右各3个实验性临界性骨缺损动物模型。在3个骨缺损区随机分别填入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自体骨+胶原膜(自体骨组),Bio-Oss+胶原膜组(Bio-Oss组)。在植入后3,6,8和12个月分别处死3只实验犬,术区取材后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另外1只实验动物按照上述方法制造临界性骨缺损模型后,不植入任何材料,标记为空白组。结果与结论:植入后3,6,8和12个月时,3种骨移植材料的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3种材料均能诱导成骨,但是成骨能力各不相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在3个月和6个月时成骨效果更优,且形成的新骨更接近生理状态;自体骨在植入后3个月和6个月更多以骨坏死为主,8个月后成骨效果可,12个月后基本接近生理状态;Bio-Oss组成骨效果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类似,在12个月时仍可见Bio-Oss残留颗粒;空白组在术后3个月时未见明显新骨形成,说明该实验动物临界性骨缺损模型建立成功。实验结果显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较好的诱导新骨形成的能力,且新骨形成所需时间更短,质量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用品 骨钙素 RANKL配体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自体骨 异种骨 骨缺损 成骨 骨γ-羧基谷氨酸蛋白 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下载PDF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兔颅骨诱导成骨中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焦志立 谢晓玲 +2 位作者 付冬梅 赵峰 孙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208-2214,共7页
背景:前期实验验证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成骨的效果,并且选定了人与兔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结构最相似时的转速和离心时间。目的:观察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诱导成骨中的组织学变化。方法:随机将30只日本大耳兔分为2组各15只,... 背景:前期实验验证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成骨的效果,并且选定了人与兔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结构最相似时的转速和离心时间。目的:观察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诱导成骨中的组织学变化。方法:随机将30只日本大耳兔分为2组各15只,在兔颅顶骨制造圆形全层骨缺损来构建动物模型,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填入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空白组不填任何材料,于建模后当天、2周、4周、8周、12周处死动物,大体观察造模区成骨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免疫组织化学观察造模区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1)空白组骨缺损在实验结束时不能自行愈合;(2)建模后当天、4周、8周、12周2组标本的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均显示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的成骨速度、量及成熟度,皆明显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说明,制备的骨缺损实验期内不能自行愈合,符合临界性骨缺损的标准;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能促进新骨形成,随着时间的延长,成骨数量更多,质量更佳;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使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协同作用,促进新骨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再生 骨保护素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临界性骨缺损 RANKL 骨诱导 骨替代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