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边革元
郝江
罗积慎
张萍
杨明浩
刘军
翁奇
-
机构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急救部icu
-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3期59-60,共2页
-
文摘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ALI)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1年1月~2010年12月救治的124例ALI病例资料。以时间前(2001年1月~2005年12月)后(2006年1月~2010年12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006年1月后收治患者(治疗组)采用了NPPV治疗。结果:治疗组NPPV治疗2、72 h后,与对照组同一时间段比较氧合指数明显增加(P<0.05),并保持较高水平,治疗组在患者滞留ICU时间、无创通气率及住院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NPPV治疗明显降低了ALI患者有创通气率,减少了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死亡率。
-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肺损伤
效果
-
Keywords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cute lung injury
Effect
-
分类号
R563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
-
题名纤支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多发伤并肺挫伤中的应用
- 2
-
-
作者
边革元
郝江
罗积慎
张萍
杨明浩
刘军
-
机构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急救部icu
-
出处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8期1548-1549,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讨纤支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多发伤并肺挫伤患者的检查与治疗效果。【方法】将多发伤并肺挫伤且需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与纤支镜治疗组,除抗感染、循环呼吸支持、皮质激素等治疗外,治疗组病程中均采用纤支镜,以生理盐水100mL+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0mg作为灌洗液,床旁行BAL灌洗3次,每2天1次,并行痰检,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纤支镜治疗组氧合指数(PaO2/FiO2)改善(≥300mmHg)时间、胸片阴影消退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三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所缩短,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能及时发现黏膜损伤及气道阻塞,及时局部冲洗及用药解除阻塞。【结论】在机械通气基础上结合BAL灌洗是治疗多发伤并肺挫伤安全有效的措施。
-
关键词
肺/损伤
支气管肺泡灌洗/方法
支气管镜检查
-
Keywords
lung/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MT
bronchoscopy
-
分类号
R655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盐酸右美托咪定对ICU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 3
-
-
作者
刘军
罗积慎
殷辉
边革元
-
机构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急救部icu
-
出处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7年第9期1319-1322,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ICU患者气管插管应激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昆明总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ICU病房收治的危重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均于气管插管前进行桡动脉穿刺,并建立静脉通道,观察组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0.5μg/kg,持续10 min,对照组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随后两组均静脉滴注适量顺-阿曲库铵和丙泊酚。观察两组麻醉用药剂量;检测两组插管前(T_1)、插管后(T_2)、插管后3 min(T_3)及插管后5 min(T_4)时刻患者动脉压(MAP)、心率(HR)、血浆皮质酮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丙泊酚、顺-阿曲库铵麻醉用药剂量比较差异不显著;观察组T_3、T_4时刻MAP、HR、血浆皮质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患者气管插管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可维持血浆皮质醇水平、血流动力学稳定。
-
关键词
ICU
气管插管
盐酸右美托咪定
应激反应
皮质酮
动脉压
心率
-
Keywords
ICU
tracheal intubation
dexmedetomidine
stress response
corticosterone
angiosthenia
heart rate
-
分类号
R969.4
[医药卫生—药理学]
-
-
题名损伤控制在促进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恢复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 4
-
-
作者
刘军
许发发
江岩
罗积慎
殷辉
潘险峰
-
机构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急救部icu病房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门诊部
-
出处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6期3083-3085,3163,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分析损伤控制在促进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恢复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入住我院治疗的多发伤患者60例,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治疗组采取损伤控制的疗法,对照组采取一期确定治疗手术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高体温、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改善状况(以PT和APTT恢复正常时间为标准)、血液碱剩余(BE)恢复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乳酸清除时间、PT、APTT和BE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降低或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及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方法,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应用于急诊外科多发伤可促进患者恢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关键词
损伤控制
急诊外科
多发伤
临床价值
-
Keywords
Damage Control
Emergency Surgery
Multiple Injury
Clinical value
-
分类号
R64
[医药卫生—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