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CD34^+细胞移植促进梗死心肌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文根 张仁福 +3 位作者 王辉山 汪曾炜 马东初 朱洪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5期2839-2841,F003,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CD34+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肌血管再生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磁珠法从犬肋骨骨髓分离CD34+细胞并注射到CO2冷冻建立的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区,2,4,8周后取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第八因子的表达,计数血管密度,分别于建立模型... 目的:研究骨髓CD34+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肌血管再生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磁珠法从犬肋骨骨髓分离CD34+细胞并注射到CO2冷冻建立的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区,2,4,8周后取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第八因子的表达,计数血管密度,分别于建立模型前、后4周和干细胞移植后8周应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心肌血流灌注进行评价,计算放射性分布缺损计数(F值)。结果:骨髓CD34+细胞移植2,4,8周后梗死区血管密度(200倍视野下数)分别为(3.2±1.2),(8.2±0.8),(12.7±2.2)条/视野,明显高于对照组(t=5.09,14.07,8.67,P均<0.05)。骨髓CD34+细胞移植前、后8周的心肌灌注显像F值分别为5.44±0.70,1.50±0.55,细胞移植后梗死区心肌血流灌注得到明显改善(t=10.84,P均<0.05)。结论:骨髓CD34+细胞梗死心肌移植可明显促进梗死区血管形成,提高梗死区心肌的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CD34^+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血管形成 实验 血管再生
下载PDF
姜黄素抑制NRLP-3表达对抗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炎症 被引量:7
2
作者 赵芸 韩秀敏 +3 位作者 赵明 孙英慧 朱鲜阳 张端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8期6165-6171,共7页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姜黄素对细胞氧化应激炎症有重要作用。目的:拟进一步阐明姜黄素在血管内皮细胞病理性炎症反应中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人血管内皮细胞为细胞模型,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10μg/L)作为刺激因子,姜黄素(0,50,100μm...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姜黄素对细胞氧化应激炎症有重要作用。目的:拟进一步阐明姜黄素在血管内皮细胞病理性炎症反应中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人血管内皮细胞为细胞模型,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10μg/L)作为刺激因子,姜黄素(0,50,100μmol/L)孵育24 h作为干预治疗组。应用HRP标记的BSA检测内皮细胞通透性,应用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碱染色检测F-actin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β的变化,进一步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核转录因子κB蛋白表达和转位;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炎症小体相关基因NRLP-3和caspase-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HRP-BSA检测提示,姜黄素可呈剂量依赖性对抗刺激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F-actin应力纤维的形成。ELISA检测发现,姜黄素治疗后,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分泌。同时,免疫荧光分析证实,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后,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表达持续增高且发生明显的入核转位现象,而100μg/L姜黄素干预组细胞中炎症递质转录因子核κB表达定位无明显改变。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炎症小体调控基因NRLP3和caspase-1表达在姜黄素干预组受到明显抑制。结果表明姜黄素可通过减少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对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引起的炎症小体活化和白细胞介素1β分泌,对抗细胞病理性炎症损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血管 肿瘤坏死因子Α NF-κB 组织构建 血管内皮细胞 姜黄素 炎性小体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无纺网与多孔海绵状材料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适用性及体内降解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安科 孙靖 +3 位作者 孙伟 张贺 陈伟 华泽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172-1178,共7页
背景:聚羟基乙酸无纺网与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多孔海绵具有良好的塑形适应性、生物降解性与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聚羟基乙酸无纺网与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多孔海绵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适用性及体内降解性。... 背景:聚羟基乙酸无纺网与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多孔海绵具有良好的塑形适应性、生物降解性与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聚羟基乙酸无纺网与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多孔海绵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适用性及体内降解性。方法:分别制备乳兔软骨细胞-聚羟基乙酸无纺网复合物、乳兔软骨细胞-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多孔海绵复合物。在实验组成年兔两侧背部皮下分别植入制备的两种复合物,在对照组成年兔两侧背部皮下分别植入聚羟基乙酸无纺网与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结果与结论:组织学观察显示,以聚羟基乙酸无纺网获取的组织工程软骨,植入4周时软骨细胞较小,软骨内有较多聚羟基乙酸纤维残留,8周时软骨细胞较成熟,包埋在陷窝内,聚羟基乙酸纤维消失,12周时软骨细胞成熟,基质分泌丰富,无聚羟基乙酸存留;以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多孔海绵获取的组织工程软骨,植入4周时软骨细胞不成熟,软骨基质内似"杂质"样材料残留物较多,8周时软骨细胞较成熟,软骨基质内仍可见材料残留,12周时软骨基质材料残留基本消失。两组组织工程软骨特殊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显示再生软骨胶原与基质黏多糖生成良好,软骨中均检测出Ⅱ型胶原。表明两种材料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其降解时间均达到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聚羟基乙酸 聚羟基丁酸己酸共聚物 适用性 降解性 组织工程 软骨 体内
下载PDF
KAI1基因在胰腺癌中抗转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任丽楠 刘民培 +2 位作者 郭晓钟 徐建华 安天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1046-1049,共4页
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癌细胞的转移所致,而转移更是胰腺癌的主要特点.高转移率、高死亡率为此癌的突出特征,手术切除率较低,故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积极开展抑制胰腺癌转移的基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亦有临... 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癌细胞的转移所致,而转移更是胰腺癌的主要特点.高转移率、高死亡率为此癌的突出特征,手术切除率较低,故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积极开展抑制胰腺癌转移的基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亦有临床应用的价值.KAI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肿瘤转移抑制有关的基因,编码分子量为29.61 kD的细胞膜糖蛋白,属于TM4SF家族成员之一.该基因的功能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该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在抑制胰腺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I1基因 胰腺癌 肿瘤转移 基因表达 预后
下载PDF
中国胰腺癌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民培 马景云 +1 位作者 潘伯荣 马连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1103-1109,共7页
0 引言 胰腺癌(PC)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胰腺的位置深,其功能复杂(内外分泌均有),故此癌的症状隐匿,并缺乏特征性.迄今,PC在诊断和治疗中仍是最棘手的一种恶性肿瘤,并被列为21世纪医学顽固堡垒[1,2].近年来国内外的文... 0 引言 胰腺癌(PC)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胰腺的位置深,其功能复杂(内外分泌均有),故此癌的症状隐匿,并缺乏特征性.迄今,PC在诊断和治疗中仍是最棘手的一种恶性肿瘤,并被列为21世纪医学顽固堡垒[1,2].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3,4]报道,PC的发病率不仅呈上升趋势,而且死亡率也较高.虽然这一严峻的现实已引起世界的关注,而且目前的诊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攻克PC的道路仍很陂陀陡峭.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对PC的研究,我们仅就我国近年来在此癌研究方面的有关现状、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等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诊断 治疗 遗传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以羟基丁酸酯与羟基已酸酯共聚物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喉形态软骨(英文)
6
作者 孙安科 孟庆延 +2 位作者 李万同 刘松波 陈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7期7589-7596,共8页
背景:再生预定形态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为喉软骨病损的修复与重建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然而,由于喉软骨形态、部位与功能的特殊性,迄今在此领域软骨组织工程研究并未呈现出其应有的优势。目的:探讨带蒂肌筋膜组织瓣构建组织工程喉支架... 背景:再生预定形态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为喉软骨病损的修复与重建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然而,由于喉软骨形态、部位与功能的特殊性,迄今在此领域软骨组织工程研究并未呈现出其应有的优势。目的:探讨带蒂肌筋膜组织瓣构建组织工程喉支架形态软骨方法,为肌筋膜瓣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重建喉软骨支架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溶剂浇铸、模压成形和颗粒滤沥方法制备喉支架形态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生物材料塑形物,接种软骨细胞形成细胞-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复合物,体外共同培养1周后用于体内植入。将新西兰白兔脊背部一侧骶棘肌及其筋膜制备肌筋膜组织瓣,采用筋膜衬里方法充填与包裹软骨细胞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喉支架形态复合物,原位植入。将单纯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喉支架体内植入的兔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6,12和18周取材,行大体形态观察、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评估喉支架形态组织工程化软骨成形与再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制备的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多孔生物材料塑形物呈中空半面喇叭状,形似喉支架形态,乙醇静态容积测定孔隙率>90%。筋膜衬里的带蒂肌筋膜组织瓣血运丰富,可有效充填与包裹喉支架形态塑形物。不同时间点均获取形态维持良好的喉支架形态组织工程软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均证实体内植入6周即可形成软骨组织,12周及18软骨组织进一步成熟,而对照组体内植入未检测到软骨组织。结果证实,带蒂肌筋膜组织瓣可保障血运,采用筋膜衬里的肌筋膜组织瓣充填与包裹方法可构建喉支架形态组织工程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软骨 肌筋膜组织瓣 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 再生 软骨细胞
下载PDF
黄芪对兔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腺苷释放的影响
7
作者 徐世安 李树森 +1 位作者 康健 郑有仁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3-4,共2页
近年来,关于中药黄芪(Astragalus membranceus)的研究表明,黄芪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但其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明确。腺苷(Adenosine)是一种重要的心肌保护物质,具有多方面的心肌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黄芪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腺苷释放... 近年来,关于中药黄芪(Astragalus membranceus)的研究表明,黄芪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但其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明确。腺苷(Adenosine)是一种重要的心肌保护物质,具有多方面的心肌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黄芪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腺苷释放的影响来探讨黄芪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1 药品与仪器黄芪注射液由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ml 相当黄芪4g,主要成分为黄芪皂甙,批号:970351。按2ml/kg 剂量在 Thomas 心脏停搏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相当于5ml/100ml);腺苷标准品由 Sigama 公司生产;846合剂(又名速眠新注射液),解放军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生产,批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心肌 黄芪注射液 心肌保护作用 黄芪皂甙 作用机制 腺苷 心脏停搏液 材料与方法 保护心肌 肌钙蛋白
下载PDF
姜黄素逆转SP600125诱导Dami细胞多倍体化模型的建立
8
作者 李艳平 马东初 +4 位作者 姜志明 刘彦琴 刘景华 王吉刚 周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7期5062-5066,共5页
背景:细胞的多倍性是重要的生物学现象,不仅影响组织器官和造血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且是某些应激条件下代偿性的表现,和发生某些病理过程的基础,尤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优化SP600125诱导Dami细胞多倍体化模型,探... 背景:细胞的多倍性是重要的生物学现象,不仅影响组织器官和造血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且是某些应激条件下代偿性的表现,和发生某些病理过程的基础,尤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优化SP600125诱导Dami细胞多倍体化模型,探讨姜黄素对此多倍体化逆转作用的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SP600125(15,30,60mmol/L)分别加入细胞悬液中,诱导Dami细胞多倍体化,确定最佳诱导时间和浓度;将5,10,20mmol/L姜黄素分别加入含有SP600125的细胞悬液中,培养72h收集细胞。AnnexinV-PI染色法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倍性的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与结论:30mmol/LSP600125作用Dami细胞72h,诱导的多倍体化细胞数量最多,并且cyclinD3表达最高;姜黄素明显逆转Dami细胞多倍体化,cyclinD3表达逐渐降低,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果显示,实验成功建立了Dami细胞的多倍体化模型,并确立了诱导多倍体化Dami细胞的SP600125最佳诱导时间和浓度72h,30mmol/L。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cyclinD3的表达,逆转SP600125诱导Dami细胞多倍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SP600125 巨核细胞 多倍体化 细胞周期蛋白 干细胞
下载PDF
化瘀通络汤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高文艳 王长洪 +7 位作者 林一帆 陈山泉 陆宇平 杨卓 巩阳 马东初 刘杨 王立新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汤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对其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探讨化瘀通络汤治疗UC的机制及UC的发病机制。[方法]将动物按体重随机分为化瘀通络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除正常对...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汤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对其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探讨化瘀通络汤治疗UC的机制及UC的发病机制。[方法]将动物按体重随机分为化瘀通络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2,4-二硝基氯苯和醋酸复合法制作UC大鼠模型。各组连续治疗4周后,取外周血测血清P-选择素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P-选择素和sCD40L水平及肠黏膜损伤评分较正常对照组、化瘀通络组和SASP组显著升高(P<0.05),而化瘀通络组与SAS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在U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化瘀通络汤治疗UC有效,其机制可能在于对血小板活化的阻抑而间接对免疫炎症进行调解,也可能直接通过对免疫炎症反应的调解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化瘀通络汤 血小板活化
原文传递
Rac1/MAPK/ERK通路介导脂多糖LPS诱导的人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增高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秀敏 于卉影 +3 位作者 孙英慧 朱鲜阳 张坡 崔春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9期1609-1612,1667,共5页
目的:探讨LPS诱导的人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感染并筛选稳定表达持续活化型Rac1和主导抑制型Rac1的人HUVEC细胞,应用LPS刺激并观察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HUVEC单层通透性的改变。同时应用Wester... 目的:探讨LPS诱导的人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感染并筛选稳定表达持续活化型Rac1和主导抑制型Rac1的人HUVEC细胞,应用LPS刺激并观察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HUVEC单层通透性的改变。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PS刺激前后细胞中MAPK/ERK信号通路的改变及加入PD98059阻断ERK表达后,细胞内F-actin的改变情况。结果:与正常HUVEC相比较,LPS刺激后,感染活化型Rac1和主导抑制型Rac1的HUVEC中F-actin重构并形成大量应力纤维,细胞单层通透性显著增加。而抑制型Rac1感染后的HUVEC中F-actin无重构现象,同时细胞单层通透性无明显增加。LPS刺激前后,各组细胞中ERK1/2总蛋白均无明显改变。LPS刺激后,感染活化型Rac1的HUVEC中,p-ERK增加。经PD98059阻断后,细胞内p-ERK表达下降同时伴随F-actin解聚发生。结论:LPS诱导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是经过Rac1-MAPK/ERK通路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 HUVEC RAC1 ERK 通透性
原文传递
PICCO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滕玥 潘淑敏 +5 位作者 侯明晓 王旭 葛凤 王静 姜滕轩 高燕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PICCO在指导创伤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液体容量管理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为创伤性ARDS治疗提供新的监测手段。方法: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对已诊断创伤性ARDS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PICCO在指导创伤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液体容量管理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为创伤性ARDS治疗提供新的监测手段。方法: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对已诊断创伤性ARDS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监护及一般治疗。实验组应用PiCCO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监测并进行早期积极的液体容量管理,对照组给予经验性液体治疗管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APPACHⅡ评分在24h和72h时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变化72h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EICU时间明显缩短(P<0.01)。但对创伤性ARDS患者的死亡率并无明显影响(P>0.05)。PICCO组中,EVLWI在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结论:应用PICCO监测指导创伤性ARDS早期液体治疗,能有效缩短创伤性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EICU时间,EVLWI可有效评估创伤性ARDS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症 急性肺损伤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