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提高80例应用血管化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精确度方面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新凤 董智伟 +2 位作者 鲍海宏 李延超 张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提高80例应用血管化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精确度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80例下颌骨病变患者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上模拟完成病变切除及腓骨移植修复重建,打印出重建后的实体模型及指导截骨和取骨塑形的数字化导...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提高80例应用血管化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精确度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80例下颌骨病变患者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上模拟完成病变切除及腓骨移植修复重建,打印出重建后的实体模型及指导截骨和取骨塑形的数字化导板,并根据模型预弯制重建板。术后1周复查CT,再将患者的CT数据导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比实际手术与模拟手术截除的下颌骨颊舌侧与腓骨内外侧的长度误差。结果实际手术截除颊侧下颌骨与模拟手术截除颊侧下颌骨误差(MB)为(0.99±1.06)mm;实际手术截除下颌骨舌侧与模拟手术截除下颌骨舌侧误差(ML)为(1.47±1.30)mm;实际手术截除腓骨内侧与模拟手术截除腓骨内侧误差(FM)为(1.41±0.97)mm;实际手术截除腓骨外侧与模拟手术截除腓骨外侧误差(FL)为(1.62±1.46)mm。结论 3D打印技术在血管化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方面可获得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血管化腓骨移植 下颌骨缺损 数字化导板
下载PDF
无纺网与多孔海绵状材料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适用性及体内降解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安科 孙靖 +3 位作者 孙伟 张贺 陈伟 华泽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172-1178,共7页
背景:聚羟基乙酸无纺网与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多孔海绵具有良好的塑形适应性、生物降解性与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聚羟基乙酸无纺网与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多孔海绵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适用性及体内降解性。... 背景:聚羟基乙酸无纺网与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多孔海绵具有良好的塑形适应性、生物降解性与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聚羟基乙酸无纺网与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多孔海绵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适用性及体内降解性。方法:分别制备乳兔软骨细胞-聚羟基乙酸无纺网复合物、乳兔软骨细胞-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多孔海绵复合物。在实验组成年兔两侧背部皮下分别植入制备的两种复合物,在对照组成年兔两侧背部皮下分别植入聚羟基乙酸无纺网与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结果与结论:组织学观察显示,以聚羟基乙酸无纺网获取的组织工程软骨,植入4周时软骨细胞较小,软骨内有较多聚羟基乙酸纤维残留,8周时软骨细胞较成熟,包埋在陷窝内,聚羟基乙酸纤维消失,12周时软骨细胞成熟,基质分泌丰富,无聚羟基乙酸存留;以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多孔海绵获取的组织工程软骨,植入4周时软骨细胞不成熟,软骨基质内似"杂质"样材料残留物较多,8周时软骨细胞较成熟,软骨基质内仍可见材料残留,12周时软骨基质材料残留基本消失。两组组织工程软骨特殊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显示再生软骨胶原与基质黏多糖生成良好,软骨中均检测出Ⅱ型胶原。表明两种材料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其降解时间均达到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聚羟基乙酸 聚羟基丁酸己酸共聚物 适用性 降解性 组织工程 软骨 体内
下载PDF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L/DL-聚乳酸的体外降解特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力 熊成东 吕春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5347-5351,共5页
背景:目前以左旋聚乳酸为代表的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已应用于临床,这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充分展示了其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不足,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的:评价可吸收内固定材料L/DL-聚乳酸的体外降解情况。方法:将L/DL-聚乳酸试件置... 背景:目前以左旋聚乳酸为代表的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已应用于临床,这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充分展示了其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不足,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的:评价可吸收内固定材料L/DL-聚乳酸的体外降解情况。方法:将L/DL-聚乳酸试件置于37℃恒温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在2,4,8,12,20,28周时间点取材,进行大体观察、扫描电镜观察、三点弯曲强度测定、重均分子质量检测并计算其降解率。另将相同试件置于蒸馏水中,于不同时间点测其pH值变化。结果与结论:降解早期试件重均分子质量和机械强度下降较快,8周时重均分子质量降解了74.29%,机械强度衰减了60.99%,随后趋于平缓;对试件降解过程中抗弯强度衰减率和重均分子质量降解率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呈正相关性(r=0.958,P<0.05);pH值在20周后有较明显下降;L/DL-聚乳酸的降解腐蚀在其表面和内部几乎同时发生。提示L/DL-聚乳酸符合骨折内固定物的生物降解性和机械性能要求,有望在颌面外科领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 可降解 聚乳酸 可吸收 生物材料
下载PDF
微小RNA调控骨髓干细胞、成骨破骨细胞在骨代谢中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范龙坤 陈勇 华泽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2期6047-6052,共6页
背景:最近研究发现微小RNA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的:总结探讨微小RNA在间充质干细胞中的作用,全面了解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机制,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08 PubMed... 背景:最近研究发现微小RNA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的:总结探讨微小RNA在间充质干细胞中的作用,全面了解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机制,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08 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微小RNA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而影响骨代谢等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icroRNA,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metabolism",中文检索词为"微小RN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代谢"。根据纳入标准保留30篇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微小RNA通过对多种转录因子、生长因子和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影响着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过程。运用高通量技术筛选出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相关的特异性微小RNA,研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异常所致的骨代谢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等发病机制的阐明具有重要作用。微小RNA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将为骨代谢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骨代谢 间充质干细胞 靶基因预测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下颌角周围相关动脉走行的CTA定位研究
5
作者 王燕 华泽权 +2 位作者 刘文元 王金宝 李树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应用CTA影像测量下颌角周围动脉与下颌角手术的解剖关系,为避免手术中损伤下颌角周围动脉提供指导。方法:选择30名正常成人下颌角及周围血管CTA扫描图像,应用ADW4.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面动脉距下颌角点;颈外动脉距下颌角点、颈外动... 目的:应用CTA影像测量下颌角周围动脉与下颌角手术的解剖关系,为避免手术中损伤下颌角周围动脉提供指导。方法:选择30名正常成人下颌角及周围血管CTA扫描图像,应用ADW4.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面动脉距下颌角点;颈外动脉距下颌角点、颈外动脉距下颌骨升支后缘各点的三维解剖位置。结果:面动脉距下颌角点的距离为(28.26±8.34)mm;颈外动脉据下颌角点的距离为(18.66±6.34)mm;颈外动脉在下颌角点上10mm处距下颌骨升支后缘的距离为(12.28±5.12)mm;在下颌角点上20mm处距下颌骨升支后缘的距离为(9.58±5.42)mm;在下颌角点上30mm处距下颌骨升支后缘的距离为(6.38±4.12)mm,在下颌角点上40mm处距下颌骨升支后缘的距离为(3.46±2.56)mm,左右侧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下颌角截骨或磨削手术时应注意面动脉和颈外动脉的损伤,位置越高颈外动脉距下颌升支边缘越近。手术安全范围应控制在距下颌角点上30mm以内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手术 CTA 面动脉 颈外动脉 下颌角
下载PDF
CBCT辅助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延超 党海恬 +3 位作者 朱辞名 张力 张斌 华泽权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403-406,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锥形束CT辅助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在正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为科学规范地开展正颌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1例下颌骨骨性错(牙合)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术前、术后进行锥形束CT头影测量... 目的 通过分析锥形束CT辅助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在正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为科学规范地开展正颌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1例下颌骨骨性错(牙合)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术前、术后进行锥形束CT头影测量及三维重建,结合传统正颌外科术前设计,分析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在骨性错(牙合)治疗中的应用.结果 除1例患者外形欠满意外,其余患者的容貌及咬(牙合)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满意率达96.8%.结论 在行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前运用锥形束CT结合传统的正颌外科术前设计,可以设计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明显改善骨性错错(牙合)患者的容貌及咬(牙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牙合) 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
原文传递
正颌联合正畸治疗骨性双颌前突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华泽权 李欣欣 +3 位作者 张力 鲍海宏 张斌 朱浩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第8期485-486,共2页
目的:观察正颌联合正畸治疗骨性双颌前突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骨性双颌前突患者,采用正颌联合正畸的治疗方法进行矫形治疗。结果:22例患者术后均无牙齿变色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且根据X线测量分析及临床所见,牙、颌、面关系协调取得... 目的:观察正颌联合正畸治疗骨性双颌前突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骨性双颌前突患者,采用正颌联合正畸的治疗方法进行矫形治疗。结果:22例患者术后均无牙齿变色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且根据X线测量分析及临床所见,牙、颌、面关系协调取得较好的效果,咬合关系良好,经过临床观察和随访,效果稳定。结论:正颌联合正畸治疗可以有效地保证骨性双颌前突患者肌肉等软组织对新的颌骨位置的适应和改变,并且有利于咬合关系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 正畸 双颌前突
原文传递
下颌角手术相关颌后静脉走行的CTA研究
8
作者 王燕 华泽权 +1 位作者 刘文元 李树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应用CTA(血管造影术)影像测量颌后静脉与下颌角手术相关解剖,为避免手术中损伤颌后静脉提供指导。方法:选择30名正常成人下颌角及周围血管CTA扫描图像,应用ADW4.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颌后静脉距下颌角处颌骨各边缘的三维解剖位置。结... 目的:应用CTA(血管造影术)影像测量颌后静脉与下颌角手术相关解剖,为避免手术中损伤颌后静脉提供指导。方法:选择30名正常成人下颌角及周围血管CTA扫描图像,应用ADW4.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颌后静脉距下颌角处颌骨各边缘的三维解剖位置。结果:颌后静脉距下颌角点的距离为(11.26±2.34)mm;在下颌角点上10 mm处距下颌骨后缘为(8.18±2.12)mm;在下颌角点上20 mm处距下颌骨后缘为(6.38±2.12)mm;在下颌角点上30 mm处距下颌骨后缘为(3.18±2.12)mm,在下颌角点上40 mm处距下颌骨后缘为(2.18±1.16)mm。结论:在下颌骨后缘手术时位置越高颌后静脉距下颌骨越近,手术越容易损伤颌后静脉;参照测量获得的解剖数据在下颌角成型手术中能避免损伤面前静脉及颌后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手术 血管造影术 颌后静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