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Root SP一次性根管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响 蔡兴伟 +1 位作者 何鑫 张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观察iRoot SP一次性根管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40例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n=120),在Nd:YAG激光消毒下,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观察组采用iRoot SP以热牙胶连续波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 目的:观察iRoot SP一次性根管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40例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n=120),在Nd:YAG激光消毒下,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观察组采用iRoot SP以热牙胶连续波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对照组采用AH-plus糊剂以热牙胶连续波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观察术后48 h疼痛发生情况、术后10 d窦道愈合情况及1年后的疗效。结果:术后48 h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7.14%和15.0%(P=0.038);术后10 d,观察组和对照组窦道愈合情况有效率分别为95.8%和88.3%(P=0.031);术后1年复诊,2组疗效成功率分别为98.3%和94.8%(P>0.05)。结论:iRoot SP和AH-plus糊剂在一次性根管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中均取得良好疗效,但iRoot SP术后反应发生率低,窦道愈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ot SP 一次性根管治疗 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
下载PDF
锥形束CT扫描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成人上气道形态及舌骨的差异 被引量:5
2
作者 郑颖 蔡兴伟 +2 位作者 王亚锋 杨永进 李涛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成人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差异,探讨三类骨面型的气道形态特征及具体的量化值,用以指导错颌畸形及气道疾病的治疗。方法选取Ⅰ、Ⅱ、Ⅲ类骨面型患者各30例进行CB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锥形束CT)扫... 目的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成人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差异,探讨三类骨面型的气道形态特征及具体的量化值,用以指导错颌畸形及气道疾病的治疗。方法选取Ⅰ、Ⅱ、Ⅲ类骨面型患者各30例进行CB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锥形束CT)扫描,借助Invivo Dental 5图像分析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硬腭平面至会厌谷底段上气道横径、矢状径、横截面积、气道长度、高度、容积等,及测量与舌骨位置相关的项目,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Ⅱ类骨面型的气道总高度、长度分别为(65.83±7.24)mm、(69.19±7.57)mm,明显大于Ⅰ类﹝(61.91±7.40)mm、(65.15±6.90)mm,P均<0.05﹞及Ⅲ类﹝(57.75±6.85)mm、(60.14±5.88)mm,P均<0.01﹞;Ⅱ类骨面型的气道总容积、最小截面面积分别为(15.07±2.29)ml、(171.33±42.67)mm2,明显小于Ⅰ类﹝(16.53±1.78)ml、(223.83±61.73)mm2,P均<0.05﹞及Ⅲ类﹝(25.55±2.89)ml、(300.45±64.99)mm2,P均<0.01﹞;三种骨面型之间的舌骨位置评价参数Hy-C3Me、HyMP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矢状骨面型成人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舌骨位置随着下颌骨远中向的移动而向后下移动,气道形态随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气道 锥形束CT 骨面型 舌骨
下载PDF
比较美罗培南传统延长和优化延长输注在脓毒症大鼠不同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永磊 王丹 +2 位作者 张睢扬 王英 孙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7期767-774,804,共9页
目的:利用微透析技术研究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式在脓毒症大鼠不同组织药代动力学状况;用蒙特卡洛模拟美罗培南在脓毒症大鼠体内两种输注方式下的药效动力学,比较两者差异。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传统延长及优化延长2组(n=6)用于药... 目的:利用微透析技术研究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式在脓毒症大鼠不同组织药代动力学状况;用蒙特卡洛模拟美罗培南在脓毒症大鼠体内两种输注方式下的药效动力学,比较两者差异。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传统延长及优化延长2组(n=6)用于药代动力学实验。微透析探针植入大鼠颈静脉、股二头肌、皮下脂肪及肺。基于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比较两种输注方式药效动力学差异。结果:两种输注方式下AUC组织(0-6 h)/AUC血浆(0-6 h)均小于1;传统延长和优化延长输注组间比较显示,Tmax在血液、肺组织、骨骼肌及皮下脂肪组织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时,优化延长输注方式游离美罗培南的在不同组织中的40%f T>MIC的目标获得概率(PTA)优于传统延长输注方式。结论:根据血浆药物浓度可能会高估了抗生素的活性导致高估了其临床疗效,以组织液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指导美罗培南用药较根据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更为合理。实验PK/PD结果提示,美罗培南的优化延长输注的给药方案较传统延长输注的给药方案可能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美罗培南 蒙特卡洛模拟
下载PDF
老年人上颌前牙区唇侧软组织厚度的CBCT测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郑颖 张昊 +1 位作者 蔡兴伟 吴霄鹏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354-357,共4页
目的:利用CBCT测量老年人上颌前牙区唇侧软组织的厚度,获取其厚度值,建立老年人上颌前牙区唇侧软组织厚度数据库,分析其与性别的相关性,为临床中进行前牙区牙周治疗及种植修复等美学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方法:选取60例符合要求的老... 目的:利用CBCT测量老年人上颌前牙区唇侧软组织的厚度,获取其厚度值,建立老年人上颌前牙区唇侧软组织厚度数据库,分析其与性别的相关性,为临床中进行前牙区牙周治疗及种植修复等美学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方法:选取60例符合要求的老年人,进行CBCT扫描并三维方向重建,在牙体长轴矢状位剖面进行测量,在唇侧选取五个点进行软组织厚度测量(距离龈缘1mm、2mm,牙槽嵴顶,牙槽嵴顶根方1mm、2mm)。结果:受试者中切牙在五处软组织测量点的厚度分别为(0. 90±0. 04)mm、(1. 23±0. 12)mm、(1. 48±0. 09)mm、(0. 60±0. 10)mm、(0. 67±0. 04)mm,侧切牙分别为(0. 78±0. 03)mm、(1. 02±0. 10)mm、(1. 29±0. 04)mm、(0. 51±0. 09)mm、(0. 59±0. 04)mm,尖牙分别为(0. 86±0. 04)mm、(1. 10±0. 09)mm、(1. 44±0. 04)mm、(0. 56±0. 05)mm、(0. 62±0. 05)mm。结论:上颌前牙区唇侧软组织厚度在同一牙位不同位点处存在差异,表现为牙槽嵴顶处最厚,龈边缘到牙槽嵴顶处的软组织截面形态近似于三角形,不同牙位在同一位点处也存在显著性差别,表现为中切牙区>尖牙区>侧切牙区;侧切牙区唇侧软组织厚度男性均大于女性,但仅在龈缘处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中切牙及尖牙区唇侧软组织厚度在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前牙 软组织厚度 老年
下载PDF
根管填充程度对慢性根尖周炎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孙巍 阚韶华 辛越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505-507,共3页
目的:比较3种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的疗效。方法:102例牙体牙髓患者(146颗患牙)采用根管填充治疗,治疗后根据影像学显示根管填充程度分为适充组(109颗)、超充组(14颗)及欠充组(23颗),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率。结果:适... 目的:比较3种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的疗效。方法:102例牙体牙髓患者(146颗患牙)采用根管填充治疗,治疗后根据影像学显示根管填充程度分为适充组(109颗)、超充组(14颗)及欠充组(23颗),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率。结果:适充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0%,均明显高于超充组的64.29%和欠充组的47.83%(P<0.01);适充组疼痛发生率为3.67%,超充组疼痛发生率为14.29%,欠充组疼痛发生率为26.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3种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时,以适充治疗疗效最为显著,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超充以及欠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炎 根管填充 牙体牙髓 疗效
下载PDF
短种植体应用于上颌窦内提升植骨与否的短期临床评估 被引量:10
6
作者 常爱增 孙斌 李志韧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评估上颌窦内提升术(0SFE)联合短种植体修复上颌后牙区时植骨或不植骨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上颌后牙缺失剩余骨高度不足(4-7mm)的患者30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联合8mm长的种植体植入,同期植入无机牛骨(对照组)或不植骨(实验组),愈合... 目的:评估上颌窦内提升术(0SFE)联合短种植体修复上颌后牙区时植骨或不植骨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上颌后牙缺失剩余骨高度不足(4-7mm)的患者30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联合8mm长的种植体植入,同期植入无机牛骨(对照组)或不植骨(实验组),愈合3个月后完成修复。分别在术后当天、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测量种植体稳定性及CBCT影像学检查种植体周围骨水平变化。结果:36枚种植体(实验组17,对照组19枚)植入平均剩余骨高度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5.01±0.92和4.91±0.79mm(P>0.05),术后平均提升高度为3.46±0.97(实验组)和5.13±1.25mm(对照组)(P<0.01)。1年后两组种植体的存留率分别为100%和94.7%(P>0.05),窦底新骨形成高度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72±0.96和4.57±0.77mm(P<0.01),所有种植体均获得了较好的稳定性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义齿负载后的随访中,两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短期随访观察,上颌窦内提升术联合短种植体植入时植骨或不植骨均可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短种植体 骨增量
下载PDF
正常成人上颌窦锥形束CT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伟 李涛 +6 位作者 李斌 王伟倩 李鹏飞 张秋韵 赵娟 张美光 徐金操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4期192-195,共4页
目的本研究将锥形束CT应用于上颌窦影像学参数的测量,并比较不同性别、左右侧上颌窦间不同参数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0例正常成人的头颅锥形束CT影像,导入In Vivo Dental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上颌窦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容积和眶下... 目的本研究将锥形束CT应用于上颌窦影像学参数的测量,并比较不同性别、左右侧上颌窦间不同参数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0例正常成人的头颅锥形束CT影像,导入In Vivo Dental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上颌窦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容积和眶下壁骨质厚度,并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双侧上颌窦组间比较,上颌窦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容积和眶下壁骨质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不同性别组间比较,双侧上颌窦上下径、右侧上颌窦左右径和双侧上颌窦容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左侧上颌窦的左右径、双侧上颌窦的前后径和双侧眶下壁骨质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锥形束CT可用来测量上颌窦的影像学参数,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解剖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上颌窦 模型 解剖学 锥形束CT 眶下壁
下载PDF
双下颌管分支的CBCT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孙芹 杨永进 李广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713-716,共4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双下颌管分支情况。方法:用InVivoDental软件对600名(男、女各300名)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双下颌管分支的发生类型、概率,测量磨牙后孔中心点距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釉牙骨质界的水平距离,并对数据...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双下颌管分支情况。方法:用InVivoDental软件对600名(男、女各300名)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双下颌管分支的发生类型、概率,测量磨牙后孔中心点距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釉牙骨质界的水平距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0名(1 200侧)患者中,有双下颌神经管分支174名,209侧;其中男90名,女84名,男、女比无差异(P>0.05)。双下颌管根据其走向的分类中,前行管的发生率最高(106侧,48.62%)。双侧下颌管均有分支35名;仅单侧有分支139名,其中左侧67名,右侧72名,左右侧比较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中神经管分支的发生率以40~49岁组较高(40%),各年龄组间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磨牙后孔中心点距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釉牙骨质界的平均水平距离为(14.67±2.67)mm,不同性别和左右侧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下颌管分支的有9例,为磨牙后管和其他类型神经管的组合,均位于单侧下颌骨。结论:双下颌管分支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前行管的发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下颌管分支 CBCT 磨牙后孔
下载PDF
Nd:YAG激光与传统药物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常爱增 李志韧 +1 位作者 孙斌 杨永进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0-763,共4页
目的:探讨Nd:YAG激光与传统药物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激光处理组和传统药物处理组,激光处理组采用Nd:YAG激光照射3d(1次/d),传统药物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3、7d... 目的:探讨Nd:YAG激光与传统药物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激光处理组和传统药物处理组,激光处理组采用Nd:YAG激光照射3d(1次/d),传统药物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3、7d的疼痛指数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溃疡的愈合时间及溃疡治疗的有效率。结果:Nd:YAG激光处理组疼痛指数,平均溃疡期均少于药物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YAG激光治疗口腔溃疡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复发性口腔溃疡 疗效
原文传递
Nd:YAG激光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响 蔡兴伟 +1 位作者 何鑫 杨永进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7-630,共4页
目的:观察Nd:YAG激光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冠周用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后棉球擦干,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Nd:YAG激光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Nd:YAG激光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冠周用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后棉球擦干,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Nd:YAG激光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记录治疗后24hVAS值,24h开口度值以及治疗后第4天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24hVAS平均值低于对照组,24h开口度平均值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4天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YAG激光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患者张口度,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齿冠周炎 ND:YAG激光 盐酸米诺环素
原文传递
Gluma脱敏剂和Nd:YAG激光脱敏对充填体边缘密合性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响 蔡兴伟 +3 位作者 沈焕 何鑫 张娜 杨永进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9-773,共5页
目的:通过微渗漏实验和超微结构观察,比较Gluma脱敏剂和Nd:YAG激光脱敏对流体树脂充填楔状缺损后边缘密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0颗正畸拔除前磨牙随机分为对照组、Gluma组和Nd:YAG激光组,并制作楔状缺损洞型,对照组牙本质不作任何处理,G... 目的:通过微渗漏实验和超微结构观察,比较Gluma脱敏剂和Nd:YAG激光脱敏对流体树脂充填楔状缺损后边缘密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0颗正畸拔除前磨牙随机分为对照组、Gluma组和Nd:YAG激光组,并制作楔状缺损洞型,对照组牙本质不作任何处理,Gluma组和Nd:YAG激光组分别用Gluma脱敏剂和Nd:YAG激光脱敏处理,涂布自酸蚀粘接剂,流体树脂充填,经热循环后用1%亚甲蓝染色,24h后将每个离体牙由颊舌侧沿牙体长轴切成三部分,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微渗漏情况,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粘接界面的超微结构。结果:Gluma组微渗漏值最小,Nd:YAG激光组微渗漏值小于对照组,3组间充填体微渗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对照组:树脂与牙体间结合较紧密,部分处可见小缝隙,粘接剂渗入牙本质小管间形成大量锯齿状的短突和少量细长圆柱形树脂突;Gluma组:树脂与牙体间结合紧密,无缝隙,牙本质小管被致密的栓塞样凝集物封闭,粘接剂层与凝集物层融为一体,混合层较宽;Nd:YAG激光组:树脂与牙体间结合紧密,可见一薄层粘接剂,未见明显树脂突。结论:Gluma脱敏剂和Nd:YAG激光脱敏均可减小楔状缺损充填后边缘微渗漏情况,增强流体树脂与牙体间的密合性,Gluma脱敏剂影响最大,Nd:YAG激光在减小龈壁微渗漏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状缺损 GLUMA脱敏剂 ND:YAG激光 微渗漏
原文传递
Nd:YAG激光减轻上颌窦提升术后疼痛与肿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爱增 李志韧 +2 位作者 孙斌 杨永进 苏高扬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目的:观察Nd:YAG激光治疗上颌窦提升术后疼痛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共24名需行侧壁开窗式上颌窦提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激光治疗组和对照组。激光治疗组术后采用Nd:YAG激光照射,对照组常规处理。术后1、7d评价疼痛度,术后3、7d评... 目的:观察Nd:YAG激光治疗上颌窦提升术后疼痛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共24名需行侧壁开窗式上颌窦提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激光治疗组和对照组。激光治疗组术后采用Nd:YAG激光照射,对照组常规处理。术后1、7d评价疼痛度,术后3、7d评价面部肿胀程度。结果:术后第1天,激光治疗组的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激光治疗组的肿胀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激光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其结果表明,Nd:YAG激光可有效减轻上颌窦提升术后疼痛与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上颌窦底提升 并发症
原文传递
Er:YAG激光对牙釉质与IPS e.max Press铸瓷间抗剪切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静雅 蔡兴伟 +1 位作者 杨永进 马龙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4-768,共5页
目的:比较Er:YAG激光和磷酸分别处理后的牙釉质与IPS e.max Press铸瓷间的粘接效果。方法:36颗人类上颌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第1组:37%磷酸处理;第2组:Er:YAG激光(120mJ/10HZ)处理;第3组:Er:YAG激光刻蚀后磷酸酸蚀。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显... 目的:比较Er:YAG激光和磷酸分别处理后的牙釉质与IPS e.max Press铸瓷间的粘接效果。方法:36颗人类上颌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第1组:37%磷酸处理;第2组:Er:YAG激光(120mJ/10HZ)处理;第3组:Er:YAG激光刻蚀后磷酸酸蚀。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分析各组处理后的牙釉质形态变化,并使用万能力学测试机记录抗剪切强度值。结果:37%磷酸处理组抗剪切强度值最高(25.92±0.97 MPa),与Er:YAG激光单独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与磷酸联合组呈现最低值(17.53±0.79 MPa),与其他组相比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YAG激光单独处理的牙釉质与IPS e.max Press铸瓷间粘接效果同磷酸酸蚀方法相似,在粘结铸瓷前代替传统酸蚀处理牙釉质方面是有潜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AG激光 牙釉质 瓷贴面 抗剪切强度
原文传递
EverStick可塑纤维桩用于扁形根管桩核冠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胡静 李广 +2 位作者 张娜 陈增力 赵文峰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Ever Stick可塑纤维用于扁形根管桩核冠修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针对此类根管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患者共101颗已行根管治疗的单根管前磨牙进行桩核冠修复,其中预成纤维桩(对照组)52颗牙,可塑纤维桩(实验组)49颗牙。观察... 目的:观察Ever Stick可塑纤维用于扁形根管桩核冠修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针对此类根管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患者共101颗已行根管治疗的单根管前磨牙进行桩核冠修复,其中预成纤维桩(对照组)52颗牙,可塑纤维桩(实验组)49颗牙。观察并记录2组术后6、12、24个月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预成纤维桩组在治疗后6、12、24个月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8.08%、88%、73.33%,其中治疗后6个月与24个月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随访时间段的成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塑纤维桩组在治疗后6、12、24个月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100%、95.8%、90.91%,各随访时间段的成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治疗后24个月,可塑纤维桩组的修复成功率要显著高于预成纤维桩组(P<0.05)。结论:可塑纤维桩用于扁形根管桩核冠修复随访2年期内修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塑纤维桩 预成纤维桩 扁形根管 成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