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巴胺阶段性输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中光 马玉恒 +2 位作者 刘帆 李永旺 张树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54-657,共4页
目的观察多巴胺阶段性输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35~80岁,体重40~100 kg,体质指数(BMI)18~2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 目的观察多巴胺阶段性输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35~80岁,体重40~100 kg,体质指数(BMI)18~2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n=50)患者于麻醉诱导开始时静脉持续输注多巴胺8μg·kg^(-1)·min^(-1),B组(n=50)患者同一时刻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两组患者分别于支架植入成功时停止泵注多巴胺或生理盐水,控制血压于基础水平低值,以防止脑血管再通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药物作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接受相同补液速度,尽量减少引起围术期循环波动的混杂因素。观察并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麻醉过程及苏醒期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及苏醒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A组患者血压较B组平稳,额外使用多巴胺次数较少;A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较B组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植入前接受多巴胺输注,可更好地维持循环指标于目标水平,保证良好脑灌注,并可缩短患者苏醒所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介入治疗 脑灌注
下载PDF
去氧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神经介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树峰 刘中光 +5 位作者 李曼 李永旺 马玉恒 韩月鹏 刘帆 陈阳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比较去氧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8岁、BMI为19~30 kg/m^2、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 目的比较去氧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8岁、BMI为19~30 kg/m^2、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A、B组(每组15例):A组患者于手术开始时(T_1)至支架成功植入或拉栓成功前10 min(T_4)持续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剂量为0.4~0.8μg/(kg·min)];B组患者在此期间持续泵注多巴胺[剂量为5~15μg/(kg·min)],此期间均维持两组患者血压在基础值水平,在支架植入成功后或拉栓成功后维持患者血压在基础值水平低限,防止脑血管再通后的高灌注损伤。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术中心律失常(不包含快速房颤)、快速房颤的情况和患者的平均尿量。结果 2组患者均维持了良好的MAP,B组患者T_2、T_3、T_4各时间点HR均高于A组;B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和快速房颤的比例高于A组;2组患者平均尿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神经介入治疗术时,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又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多巴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氧肾上腺素 多巴胺 心房颤动 神经介入手术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