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CE联合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姜婷婷 牟培源 +3 位作者 段伟宏 刘全达 白媛媛 雷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4-292,共9页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TACE-MWA)与单独TACE在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性肝癌(RHCC)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107例R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CE组60例,TACE-MWA组47例。比...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TACE-MWA)与单独TACE在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性肝癌(RHCC)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107例R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CE组60例,TACE-MWA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为平衡两组间的协变量差异,使用1∶1倾向性得分匹配(PSM)。结果:PSM前,TACE组和TACE-MWA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7.7%,35%(P=0.027);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3.4%,28.9%(P=0.029)。PSM后,TACE组和TACE-MWA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5.3%,39.5%(P=0.038);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2.6%,31.2%(P=0.049)。在亚组分析中,肿瘤复发时间(TTR)≤1年,TACE组和TACE-MWA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2.8%,16.7%(P=0.959);TTR>1年,TACE组和TACE-MWA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1.3%,46.6%(P=0.020)。经Cox回归分析后,肿瘤分化程度、初次肝切除后微血管侵犯(MVI)和复发肿瘤直径>3 cm是影响RHCC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TTR>1年的RHCC患者,TACE-MWA疗效优于TACE。肿瘤分化程度低、MVI阳性、复发肿瘤直径>3 cm,影响RHCC患者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微波消融 倾向性匹配分析 总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崩证固冲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琼 毛跃如 +1 位作者 皮阿琼 王国经 《陕西中医》 2020年第11期1587-1590,共4页
目的:探讨崩证固冲汤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崩证固冲汤进行联合治疗,比... 目的:探讨崩证固冲汤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崩证固冲汤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出血情况、Hb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2,P<0.05)。治疗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28、20.689,P<0.05)。治疗前两组Hb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水平均升高,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且治疗组升高/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SH、LH和E2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患者降低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8%)明显低于对照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5)。结论:崩证固冲汤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出血情况和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证固冲汤 米非司酮片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厚度 激素水平
下载PDF
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黄雪梅 牟培源 +3 位作者 白媛媛 姜婷婷 雷磊 段伟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196,共9页
目的:评估分析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8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首发癌55例,含肿瘤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I期和Ⅱ期37例,Ⅲ期和Ⅳ期18例,另复发癌26例.... 目的:评估分析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8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首发癌55例,含肿瘤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I期和Ⅱ期37例,Ⅲ期和Ⅳ期18例,另复发癌26例.随访时间3~72个月,分析24项可能与术后生存期有关的因素,探讨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模型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81例患者治疗后1、2、3、5年累计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9.1%、63.5%、52.3%、43.1%,1、2、3、5年累计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0.7%、37.2%、24.0%、12.0%.分析与患者生存可能相关的24项因素,其中14项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基础疾病、肝癌类型、UICC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Child-Pugh分级、病灶个数、病灶跨多段、瘤体大小、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术后AFP水平、消融状态、肿瘤进展性、肿瘤进展时间.首发癌Ⅰ期和Ⅱ期患者治疗后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94.1%、90.6%、78.8%、67.1%,Ⅲ期和Ⅳ期1、2年生存率分别是60.0%、2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8.349,P=0.000);复发癌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84.0%、49.0%、32.7%、0.0%,与首发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193,P=0.041),与UICC分期Ⅲ期和Ⅳ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有组织学类型、Child-Pugh分级、病灶跨多段、术后AFP水平及肿瘤进展时间.结论:影响原发性肝癌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生存预后的因素有:(1)肿瘤因素:组织学类型、瘤体是否跨多段生长;(2)患者及其他因素:Child-Pugh分级、术后AFP水平及术后肿瘤进展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超声 微波消融 肝细胞肝癌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大鼠肠系膜与肾被膜下移植胰岛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宇 周丁华 +2 位作者 闫涛 王进 吕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4,共8页
目的:探讨经大鼠肠系膜与肾被膜下移植胰岛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对比与新路径.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SD大鼠制作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肠系膜部胰岛移植组(肠系膜组)和肾被膜下胰岛移植组(肾被膜组),各18只. V型胶原酶消化供体大鼠胰腺,... 目的:探讨经大鼠肠系膜与肾被膜下移植胰岛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对比与新路径.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SD大鼠制作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肠系膜部胰岛移植组(肠系膜组)和肾被膜下胰岛移植组(肾被膜组),各18只. V型胶原酶消化供体大鼠胰腺,Fi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胰岛,双硫腙和台盼蓝染色检测胰岛纯度和活性.移植术后于不同时间点监测两组大鼠血糖波动、血清C肽水平及腹腔糖耐量功能,记录胰岛存活时间并切取移植部位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每只供体大鼠获取(347. 08±33. 22)胰岛当量,胰岛纯度为(88. 03±4. 94)%,存活率为(90. 55±3. 98)%.两组大鼠血糖于移植后3 d降至正常水平,与移植前相比明显下降(P <0. 05);高糖刺激实验表明,移植后10、31 d两组大鼠刺激后的血清C肽水平均较刺激前上升(P <0. 05);腹腔糖耐量结果提示,两移植组大鼠糖耐受功能均良好(P> 0. 05);肠系膜组与肾被膜组移植胰岛的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61 d与46 d; HE染色显示移植部位可见伴生血管的成团胰岛细胞.结论:经肠系膜移植胰岛能安全有效地发挥降糖作用,恢复糖尿病大鼠正常血糖水平,疗效优于肾被膜下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 肾被膜下 胰岛移植 糖尿病治疗
下载PDF
胰腺干细胞和胰岛细胞在糖尿病大鼠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智伟 张冲 +2 位作者 王进 吕伟 周丁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细胞移植在大鼠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通过链脲菌素复制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胰岛细胞组和胰腺干细胞组。用胶原酶V分别消化新生和成年大鼠胰腺,Percoll梯度离心分离胰岛细胞和胰腺干细胞。采用B...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细胞移植在大鼠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通过链脲菌素复制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胰岛细胞组和胰腺干细胞组。用胶原酶V分别消化新生和成年大鼠胰腺,Percoll梯度离心分离胰岛细胞和胰腺干细胞。采用Bonner-Weir法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DTZ染色检测移植物纯度,AO/PI检测移植物活性。分别记录手术前后大鼠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及移植物存活时间;高糖刺激实验和腹腔糖耐量评价移植物功能;取各组大鼠移植部位标本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胰岛细胞组和胰腺干细胞组血糖分别在术后3和5 d恢复正常(P<0.05),两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有差异(P<0.05),胰腺干细胞组的降糖能力强于胰岛细胞组(P<0.05)。两组大鼠移植后7 d血清胰岛素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高糖刺激实验表明,各组移植后15和65 d高糖刺激后的C肽水平较刺激前升高(P<0.05),胰岛细胞组移植后65 d高糖刺激后C肽水平低于胰腺干细胞组(P<0.05),胰岛素和C肽水平监测结果表明胰腺干细胞组移植物胰岛素分泌维持时间长于胰岛细胞组。移植后腹腔糖耐量实验结果表明移植物均功能良好。胰岛细胞组和胰腺干细胞组移植物的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73和88 d,Kaplan-Meier曲线分析提示胰腺干细胞组移植物生存时间较胰岛细胞组延长(P<0.05)。HE染色提示肝脏门静脉移植区域可见新生血管包绕的胰岛细胞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细胞团胰岛素阳性。结论胰腺干细胞分化后经门静脉移植能安全有效地发挥降糖作用,疗效优于胰岛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干细胞 胰岛细胞 移植 糖尿病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可视化3D影像辅助下对肝脐裂静脉的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谢于 王振海 +1 位作者 张东坡 王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9-561,共3页
目的借助可视化3D影像认识肝脐裂静脉(Umbilical fissure vein,UFV)的解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60例有肝胆相关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在可视化3D影像下分析肝脐裂静脉的发生率、脐裂静脉的走形及汇入方式、脐裂静脉与... 目的借助可视化3D影像认识肝脐裂静脉(Umbilical fissure vein,UFV)的解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60例有肝胆相关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在可视化3D影像下分析肝脐裂静脉的发生率、脐裂静脉的走形及汇入方式、脐裂静脉与Ⅳb段肝静脉的关系。结果 55例病人发现了UFV静脉,发生率91.6%。UFV发自肝左静脉的有49例,发生率89.1%(49/55);发自肝中静脉的4例,发生率7.3%(4/55);发自肝中肝左共干的2例,发生率3.6%(3/55),17例发现肝Ⅳb段汇入UFV,发生率为30.9%(17/55)。结论可视化3D影像对于术前辨明UFV及其走行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避免手术中的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3D影像 脐裂静脉
下载PDF
可视化3D影像引导下经第一肝门途径肝脏S8段腹侧段切除术9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谢于 谭劲贇 +1 位作者 张东坡 王政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4期280-282,286,共4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3D影像引导下肝脏S8段腹侧段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以来在可视化3D影像引导下9例肝脏S8段腹侧段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合3D影像术前明确S8段腹侧段肝蒂,术中经第一肝门途径解剖结扎目标肝蒂,根据缺血线及... 目的:探讨可视化3D影像引导下肝脏S8段腹侧段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以来在可视化3D影像引导下9例肝脏S8段腹侧段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合3D影像术前明确S8段腹侧段肝蒂,术中经第一肝门途径解剖结扎目标肝蒂,根据缺血线及肝中肝右静脉定位行S8段腹侧段切除。结果:9例患者皆按照术前可视化3D影像规划的手术预案进行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在可视化3D影像引导下经第一肝门解剖S8段腹侧段肝蒂行腹侧段切除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 肝脏S8段 腹侧段 第一肝门途径 3D影像
下载PDF
新型高频方波电脉冲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的损伤效应
8
作者 刘智伟 张冲 +2 位作者 程宇 王国经 周丁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9-137,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脉冲场强的新型高频方波电脉冲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Caspase-3、Bcl-2、Ki-67表达的影响及损伤效应。方法:将不同强度的脉冲电场分为11组,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模型进行脉冲放电处理,电场强度由低到高分别为0、500、750、1... 目的:探讨不同脉冲场强的新型高频方波电脉冲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Caspase-3、Bcl-2、Ki-67表达的影响及损伤效应。方法:将不同强度的脉冲电场分为11组,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模型进行脉冲放电处理,电场强度由低到高分别为0、500、750、1 000、1 250、1 500、1 750、2 000、2 250、2 500、2 750 V/cm。红外线测温仪检测实验前后细胞悬液温度,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qPCR法测定Caspase-3、Bcl-2和Ki-67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活化蛋白(Cleaved-caspase-3)、Bcl-2和Ki-67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实验前后各组PANC-1细胞悬液的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方波电脉冲抑制细胞增殖能力与脉冲电场强度呈正相关,当场强处于2 500~2 750 V/cm时细胞增殖活力降至最低(P>0.05)。高频方波电脉冲对PANC-1细胞的损伤效应主要为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在1 250~1 500 V/cm时达到峰值(P>0.05)。Caspase-3 mRNA表达在1 250~1 750 V/cm达到峰值水平(P>0.05),Bcl-2 mRNA表达在2 250~2 750 V/cm降至最低(P>0.05),Ki-67 mRNA表达在1 500~2 750 V/cm降至最低(P>0.05)。实验后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Ki-67、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新型高频方波电脉冲以非热量损伤方式诱导人胰腺癌PANC-1细胞产生凋亡效应,增加Caspase-3的表达和降低Bcl-2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Ki-67表达的降低表明肿瘤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当脉冲场强参数设定为1 250 V/cm~1 500 V/cm时凋亡效应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方波 电场强度 损伤效应 凋亡
下载PDF
胃肝样腺癌一例报告
9
作者 庞文靓 叶进冬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832-835,共4页
患者男,61岁,因"上腹部胀痛伴纳差2个月,黑便1个月"于2019年9月2日收入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2017年8月初患者无诱因出现黑便,8月25日于当地医院行腹部增强CT,提示肝多发占位,考虑肝癌,肝门静脉癌栓,见图1。行胃镜检查,... 患者男,61岁,因"上腹部胀痛伴纳差2个月,黑便1个月"于2019年9月2日收入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2017年8月初患者无诱因出现黑便,8月25日于当地医院行腹部增强CT,提示肝多发占位,考虑肝癌,肝门静脉癌栓,见图1。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窦肿物,病理提示为中分化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 胃镜检查 胃肝样腺癌 医学中心 中分化腺癌 黑便 胃窦
下载PDF
保留S6并V6肝内血管重建的扩大中肝切除1例
10
作者 谢于 王政 +2 位作者 张东坡 雷蕾 段伟宏 《亚洲外科手术病例研究》 2021年第2期34-43,共10页
中肝切除是肝脏手术中间较困难的一种方式,通常中肝切除指S4、S5+8或S4+5+8段的切除,鲜有合并S7段的中肝切除。在合并S7段的扩大中肝切除时,需要保留S6段有独立且完整的回流静脉。本文报道1例肝肿瘤侵犯S4+5+8段、S7段、RHV、中肝静脉(m... 中肝切除是肝脏手术中间较困难的一种方式,通常中肝切除指S4、S5+8或S4+5+8段的切除,鲜有合并S7段的中肝切除。在合并S7段的扩大中肝切除时,需要保留S6段有独立且完整的回流静脉。本文报道1例肝肿瘤侵犯S4+5+8段、S7段、RHV、中肝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 MHV),且S6段回心血流在根部有癌栓浸润患者,行保留肝脏S2、S3、S6段,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并部分IVC切除,同时将保留的S6肝静脉与IVC再次吻合的手术经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中肝切除 下腔静脉癌栓 血管重建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微小RNA-486-5p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评估的应用
11
作者 于敏 张磊 +1 位作者 王培成 周丁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血清微小RNA(miR)-486-5p对胰腺癌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136例胰腺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DCE-MRI扫描及血清miR-486-5p检...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血清微小RNA(miR)-486-5p对胰腺癌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136例胰腺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DCE-MRI扫描及血清miR-486-5p检测,以手术病理为诊断金标准,以实际手术切除为手术可切除性标准,通过诊断试验四格表评价DCE-MRI、血清miR-486-5p及两者联合对胰腺癌诊断、手术可切除性评估价值,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136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胰腺癌(胰腺癌组)98例,非胰腺癌(良性病变组)38例。胰腺癌组血清miR-486-5p表达为3.48(1.41~7.64),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的1.02(0.36~1.58)(Z=3.162,P<0.05)。DCE-MRI联合血清miR-486-5p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97.95%(96/98)、81.58%(31/38)、93.38%(127/136)、0.829。98例胰腺癌患者中,最终实际行手术切除35例(可切除组),不可切除63例(不可切除组)。可手术组血清miR-486-5p表达为2.05(1.01~3.72),显著低于不可切除组的4.88(2.95~10.01)(Z=3.882,P<0.05)。DCE-MRI联合血清miR-486-5p预测胰腺癌可切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与实际手术切除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77.14%(27/35)、100.00%(63/63)、91.84%(90/98)、0.813。结论DCE-MRI联合血清miR-486-5p能提高胰腺癌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且预测手术可切除性与实际手术切除一致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微小RNA 术前诊断
原文传递
肝门部胆管癌行全胰腺十二指肠联合肝脏切除、异体肝移植术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附视频)
12
作者 郭宇 窦剑 +6 位作者 刘军桂 曹经琳 刘翔 金奎 雷磊 赵文利 段伟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背景与目的: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以及肝总管上段,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肝门区结构复杂,肿瘤与门静脉、肝动脉等紧邻,故肝门部胆管癌容易出现血管、神经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加之位置隐匿,早期缺乏... 背景与目的: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以及肝总管上段,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肝门区结构复杂,肿瘤与门静脉、肝动脉等紧邻,故肝门部胆管癌容易出现血管、神经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加之位置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患者往往因出现黄疸等晚期症状才会就诊。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有效治疗方式,但对肝胆外科医生而言,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仍然是最为困难的挑战之一。笔者报告1例肝门部胆管癌侵犯胃、十二指肠、胰腺的患者施行全胰腺十二指肠联合全肝脏切除、异体肝移植术的治疗经过,以为该病的诊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同完成治疗的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结果:患者为51岁男性,有乙型肝炎病史,因腹腔积液就诊。剖腹探查(肿块为涉及肝脏、胰头、肝十二指肠韧带的一个完整无法分离的区域)与PET/CT检查(肝右叶稍低密度伴FDG代谢增高,伴门静脉主干及右支累及可能,未见明显远处转移)均考虑恶性肿瘤,但术前穿刺活检未能诊断。经讨论后对患者实施了全胰腺十二指肠联合肝脏切除与异体肝移植术(术前CT提示门静脉、肝动脉已闭塞或肿瘤侵犯,因此,术中采用肠系膜上静脉与供体门静脉吻合,用脾动脉翻转后与供体的肝固有动脉吻合)。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病理示:肝门部中-高分化胆管癌,侵犯十二指肠及胃组织,侵犯胰腺,多处神经侵犯,未见明确脉管癌栓,切缘未见癌累及。术后8个月因消化道出血、感染死亡。结论:针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对于不能行根治性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肝移植是一个可以实现R0切除,提供潜在治愈机会的选择。然而,目前联合全胰腺十二指肠切除的病例报道仍然较少,该病例的分析与总结将有助于今后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atskin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肝切除术 肝移植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部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侯宝莲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3期235-237,共3页
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是一种多模式、多学科综合的标准化康复方案。通过外科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护士多学科沟通合作,制定合理的围手术期方案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通常采用术前优化宣教、合理功能训练,给予营养支持;术中优化手术流程... 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是一种多模式、多学科综合的标准化康复方案。通过外科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护士多学科沟通合作,制定合理的围手术期方案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通常采用术前优化宣教、合理功能训练,给予营养支持;术中优化手术流程、保温;术后改善围手术期护理等措施,旨在减少患者痛苦以及手术应激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降低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本文就ERAS在腹部外科手术护理中具体措施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腹部 外科手术 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吉王明 张涛 +2 位作者 程宇 周丁华 吕伟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6期434-440,共7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肝胆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50例患者病例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肝胆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50例患者病例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ERAS理念进行指导,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麻醉后10、60、12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排量、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及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分析围手术期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苏醒情况。对比2组患者术后12 h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镇痛有效率及围手术期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进食时间等功能恢复情况。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麻醉后10、60、120 min,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排量、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及体温等指标无明显波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心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60、120 min,对照组患者心排量及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体温持续下降,中心静脉压指标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麻醉后10 min,2组患者上述所有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麻醉后60、120 min,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排量及血氧饱和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观察组心率、中心静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体温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出现麻醉后眩晕及术后恶心和呕吐;另外,对照组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观察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10.51±2.28)min]低于对照组[(16.42±4.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4,P<0.05),其苏醒评分[(5.58±0.46)分]与对照组[(4.71±0.89)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P=0.016)。观察组疼痛等级(1.3±0.6)低于对照组(4.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8,P=0.024)。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3.60±1.05)d]、平均下床时间[(4.60±0.56)d]以及进食时间[(7.33±1.04)d]均低于对照组[(6.13±2.16)、(8.37±1.31)、(11.40±0.9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ERAS能有效减轻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患者的创伤应激反应,降低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胃肿瘤 加速康复外科 根治性手术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小肠自体移植式扩大胰腺癌根治术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附2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军桂 张涛 +4 位作者 刘翔 郭宇 金奎 雷磊 段伟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96-1304,共9页
背景与目的: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的治疗方法在不断更新,且随着血管重建技术与自体器官移植技术的进步,血管侵犯的LAPC的手术根治率也极大提高。本文探讨小肠自体移植式扩大胰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 背景与目的: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的治疗方法在不断更新,且随着血管重建技术与自体器官移植技术的进步,血管侵犯的LAPC的手术根治率也极大提高。本文探讨小肠自体移植式扩大胰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肠系膜根部受侵的2例LAPC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为女性,分别为66岁和58岁,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胰腺钩突恶性肿瘤,肿瘤侵犯并包绕肠系膜上动脉(SMA)及空肠动脉分支。2例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可,均有十二指肠梗阻表现而未实施化疗,术前心、肺、肝、肾功能经评估患者均能耐受手术,实施小肠自体移植式扩大胰腺癌根治术。手术的关键是将小肠连同肿瘤标本一并切除至体外,再迅速移除标本,后遵循“先动脉、后静脉”的顺序进行SMA/肠系膜上静脉(SMV)重建。结果:2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实施,患者1使用脾动脉翻转与SMA进行重建,SMV与门静脉(PV)对端吻合,小肠热缺血时间为24 min,术后病理诊断为胰腺低分化腺癌。患者2使用SMA端端吻合重建,SMV与PV对端吻合,小肠热缺血时间为18 min,术后病理诊断为胰胆管型壶腹癌。2例患者术后恢复均良好,没有出现动静脉血栓,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 d和21 d。截至2023年8月1日,2例患者分别已在门诊随访12个月与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除患者2血糖控制尚不平稳外,2例均未见复发或转移证据。结论:从对2例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看,对于侵犯肠系膜根部的LAPC患者采用小肠自体移植式的扩大根治术可以安全成功实现,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以获得解除病痛、增加生存机会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浸润 动脉 移植 自体 小肠
原文传递
纳米刀消融术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宇 王国经 +2 位作者 闫涛 吕伟 周丁华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3期174-181,共8页
目的探讨纳米刀消融术联合吉西他滨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间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肝胆外科收治的64例LAP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纳米刀消融联合吉西他滨治疗24例(联合... 目的探讨纳米刀消融术联合吉西他滨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间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肝胆外科收治的64例LAP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纳米刀消融联合吉西他滨治疗24例(联合组)和单药吉西他滨化疗40例(对照组)。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3、5、7、14、30 d的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60、90 d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变化趋势;记录2组治疗中出现的相关性并发症情况;CT影像结合实体瘤评价标准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90 d的肿瘤体积改变;治疗后通过复诊和电话方式随访16个月,经Kaplan-Meier曲线分析2组患者近期生存状况。对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治疗前联合组血清淀粉酶[(41.25±20.77)U/L]和对照组[(48.82±18.25)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5,P=0.132);治疗后1 d,联合组患者血清淀粉酶[(402.71±254.74)U/L]呈现一过性升高,随后逐渐下降,治疗后14 d[(40.03±18.96)U/L]和治疗后30 d[(35.76±16.02)U/L]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3、1.025;P=0.833、0.311);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各监测时间点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793,P=0.058)。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各监测时间点肌酸激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330、1.718,P=0.065、0.117);乳酸脱氢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40、1.804,P=0.302、0.137)。联合组治疗后7 d患者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出现一过性升高,随后呈下降趋势,治疗后90 d[(114.43±40.61)U/mL]与治疗前[(190.81±100.46)U/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3,P=0.002);对照组CA19-9水平于治疗后14 d持续上升,治疗后90 d[(494.57±94.08)U/mL]与治疗前[(212.22±81.34)U/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58,P<0.05)。联合组所有患者(100.0%)消融术中均出现术区肌肉震颤,2例(8.3%)患者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治疗后3例(12.5%)患者出现轻度胰腺炎体征,未出现出血、穿孔、胰瘘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中12例(30.0%)患者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9例(22.5%)表现为骨髓抑制症状。联合组治疗后90 d肿瘤体积[(14.17±12.65)cm^3]小于对照组[(26.93±17.42)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3,P=0.003),联合组肿瘤缓解20例(83.3%)明显优于对照组14例(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2,P<0.05)。随访表明,联合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1.3±3.7)个月,对照组为(7.6±3.4)个月,联合组患者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0,P=0.004)。结论纳米刀消融术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可有效控制胰腺肿瘤的局部进展,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药物疗法 联合 消融技术 治疗结果 疗效比较研究 纳米刀
原文传递
Glisson蒂横断法肝切除术在儿童肝母细胞瘤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伟 闫涛 +5 位作者 刘军桂 吉王明 张涛 雷磊 杨硕 段伟宏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法肝切除术在儿童肝母细胞瘤切除中的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肝胆外科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病理诊断明确为肝母细胞瘤的患儿。所有患儿术前均完成术前新辅助化疗...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法肝切除术在儿童肝母细胞瘤切除中的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肝胆外科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病理诊断明确为肝母细胞瘤的患儿。所有患儿术前均完成术前新辅助化疗3个周期(C5VD方案),完善相关检查及全肝体积与剩余肝脏体积测定,行吲哚氰绿试验完成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手术方式采用Glisson蒂横断法肝切除术,术中首先解剖肝门,鞘外法解剖悬吊左、中、右3支肝蒂。根据需要切除不同的肝段,有计划地阻断相应肝蒂,精准控制切除肝段的入肝血流。行左半肝切除时先阻断左肝蒂,再沿缺血线断肝;行右半肝切除时先阻断右肝蒂与中肝蒂,再沿缺血线断肝;行肝S 5,8段切除时先阻断左肝蒂与中肝蒂,沿缺血线行S 5,8段左侧缘断肝,再阻断中肝蒂与右肝蒂,沿缺血线行S 5,8段右侧缘断肝;左三肝切除时,完全阻断中肝蒂、左肝蒂,沿S 5,8段与S 6,7段之间的缺血线断肝;行右三肝切除时,在结扎横断右肝蒂和中肝蒂基础上,还要沿肝圆韧带把支配S 4段的Glisson蒂离断,此时肝脏表面可显示S 4段与S 2,3段间的缺血线,沿缺血线切除包括S 4,5,6,7,8段的右三肝组织。统计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病理分型,术后1周复查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水平、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出院后第1、3、6个月,门诊复查腹部超声,血常规,GOT、GPT、INR,出院后第12、18个月复查腹部CT普通扫描和增强扫描。结果16例患儿均采用Glisson蒂横断法肝切除术顺利完成手术,其中4例为横断左肝蒂完成标准左半肝切除,5例为横断右肝蒂与中肝蒂完成标准右半肝切除,3例横断左肝蒂、中肝蒂以及S 5,8段肝蒂完成标准左三肝切除,保留S 6,7肝段,4例横断右肝蒂、中肝蒂及支配S 4段的左肝蒂的部分3级分支完成标准右三肝切除,术后保留S 2,3肝段。手术平均时间为(208.1±4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68.7±99.8)mL,术中平均输血量为(200.5±50.6)mL。术后1例发生胆漏,经充分引流保守治疗后治愈,无一例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未发生术后出血、肝功能衰竭、肺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标本病理结果显示:16例患儿中,单纯胎儿型9例(56.3%)、混合性胎儿型和胚胎型4例(25.0%)、混合性上皮和间叶型2例(12.5%)、小细胞未分化型1例(6.2%)。术后1周复查GOT(64.6±20.4)U/L,GPT(70.2±14.5)U/L,PT(12.2±1.6)s,INR(1.2±0.2),平均住院时间(8.4±1.2)d。门诊随访3~18个月,出院后第1、3、6个月,门诊复查腹部超声无局部复发,血常规,GOT、GPT、INR均正常,出院后第12、18个月门诊复查腹部CT普通扫描和增强扫描,随访期间无一例肿瘤复发。结论儿童肝母细胞瘤切除时采用Glisson蒂横断法肝切除术具有简单、安全、快捷有效的特点,对于完整切除肿瘤,保护剩余肝组织功能,减少术中出血作用尤为明显,有利于儿童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儿童 肝功能衰竭 肝母细胞瘤 Glisson蒂横断法
原文传递
隔离式胰肠引吻术在中晚期胰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翔 刘军桂 +4 位作者 金奎 成娣 曲霏 雷磊 段伟宏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8-219,共2页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完成的7例胰腺癌行“隔离式胰肠引吻”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均顺利行隔离式胰肠引吻,其中胰管内引流5例,胰管外引流2例;术后生化瘘4例(外引流1例)、B级胰瘘2例(外引流1例)、C级胰瘘1例,B级胰瘘经过...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完成的7例胰腺癌行“隔离式胰肠引吻”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均顺利行隔离式胰肠引吻,其中胰管内引流5例,胰管外引流2例;术后生化瘘4例(外引流1例)、B级胰瘘2例(外引流1例)、C级胰瘘1例,B级胰瘘经过充分腹腔引流及冲洗引流后好转,C级胰瘘患者术后第11天因腹腔出血接受二次手术治疗。2例胰管外引流病例支撑管分别在术后1和1.5个月拔除。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本研究显示“隔离式胰肠引吻”式胰肠吻合技术操作相对安全简单,可以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时的补救手术,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胰肠吻合方式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肠吻合 胰瘘 冲洗引流 隔离式 中晚期胰腺癌 外引流 腹腔出血 支撑管
原文传递
胰腺癌肿瘤联合动静脉切除的手术重建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军桂 刘翔 +6 位作者 程波 金奎 吕伟 梁彦利 雷磊 魏伟 段伟宏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08-210,共3页
回顾性分析3例胰腺癌联合血管切除并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为4000~8000 ml,手术时间480~600 min。1例术后顺利恢复出院,1例术后腹腔出血行介入栓塞止血后顺利出院,1例术后12 d因腹腔出血而死亡,住院时间14~46 d。2例生存患... 回顾性分析3例胰腺癌联合血管切除并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为4000~8000 ml,手术时间480~600 min。1例术后顺利恢复出院,1例术后腹腔出血行介入栓塞止血后顺利出院,1例术后12 d因腹腔出血而死亡,住院时间14~46 d。2例生存患者均未出现胆瘘、肠瘘等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提示有计划性包含动静脉切除吻合在内的整体切除对胰腺癌患者是可行的,动脉重建材料及方法可以根据肿瘤侵犯的范围及程度进行不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联合切除 胰腺癌 血管侵犯 血管重建 胆漏
原文传递
新型高频方波电脉冲对大鼠肝癌消融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冲 周丁华 +3 位作者 刘智伟 王进 吕伟 程宇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6期454-464,共11页
目的探讨新型高频方波电脉冲对大鼠肝癌消融治疗的影响。方法肝癌McA-RH7777细胞体外培养制备肿瘤细胞悬液,清洁级SD大鼠50只经肝内注射法建立肝癌模型。建模后1周,随机选取40只肝癌模型大鼠,按照简单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新型高频方波电脉冲对大鼠肝癌消融治疗的影响。方法肝癌McA-RH7777细胞体外培养制备肿瘤细胞悬液,清洁级SD大鼠50只经肝内注射法建立肝癌模型。建模后1周,随机选取40只肝癌模型大鼠,按照简单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n=14)。实验组大鼠肝脏肿瘤在2000 V/cm场强下接受电脉冲处理,对照组脉冲场强为0,频率均为1 Hz,脉宽为100μs。2组大鼠术前3、1 d及术后1、7、14、21、30 d分别尾静脉采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血尿素氮、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分别记录2组大鼠术前1 d,术后7、14、21 d肿瘤长径变化和术后60 d生存时间改变,记录治疗过程中相关性并发症情况;术后30 d分别随机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只大鼠,检测2组大鼠消融靶区肿瘤组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原癌基因(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术后30 d,切取2组肿瘤消融区域组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UNEL染色分别计算肿瘤细胞增殖率及细胞凋亡率。对数据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及χ2检验。结果实验组术前3、1 d及术后1、7、14、21、30 d,大鼠不同时相点ALT、AST、CK、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458、39.842、33.343、52.335,P值均小于0.05),大鼠不同时相点肌酐、血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702、2.429,P值均大于0.05);对照组术前3、1 d及术后1、7、14、21、30 d,ALT、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267、3.646,P值均小于0.05);大鼠不同时相点肌酐、血尿素氮、CK、LD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85、1.100、1.773、1.338,P值均大于0.05)。术前3、1 d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ALT、AST、肌酐、血尿素氮、CK及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术后1、21、30 d,实验组和对照组ALT、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14、-9.993、-9.362,4.345、-4.802、-7.159,P值均小于0.05);术后1、7、14、21、30 d,实验组和对照组肌酐、血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51、0.322、0.045、-0.760、-0.741,4.345、0.784、-1.835、-4.802、-6.415;P值均大于0.05)。术后1、7 d,实验组和对照组CK、LD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13、4.437,7.817、5.183,P值均小于0.05)。术前3、1 d及术后1、7、14、21、30 d,实验组肿瘤标志物AFP水平分别为(4.63±0.53)、(4.84±1.63)、(5.54±1.96)、(3.87±2.19)、(2.34±0.28)、(1.61±0.51)、(1.18±0.3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339,P<0.05);对照组各时相点血清AFP水平分别为(4.44±0.91)、(4.61±0.91)、(4.86±0.95)、(5.55±1.08)、(6.10±1.42)、(6.93±1.80)、(6.70±2.6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84,P<0.05)。术前3、1 d,实验组与对照组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62、0.501,P=0.414、0.619);术后7、14、21、30 d,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2、-9.004、-10.809、-7.762,P值均小于0.05)。实验组术前1 d,术后7、14、21 d的肿瘤长径分别为(11.2±3.1)、(8.1±2.3)、(5.3±1.6)、(3.5±1.1)mm,而对照组各时相点的肿瘤长径分别为(9.8±2.1)、(14.1±2.7)、(17.8±3.7)、(14.4±2.7)mm;术前1 d,2组间肿瘤长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6,P=0.135);术后7、14、21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肝脏肿瘤长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30、-14.800、-18.244,P值均小于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Caspase-3、Bax较对照组表达水平增高,Bcl-2表达水平下降。术后30 d,肿瘤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组可见大量的组织坏死,有明显的细胞凋亡区,而细胞的管道结果保持完好;对照组肿瘤细胞未见明显破坏。术后30 d,肿瘤组织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组可见细胞结构排列尚清晰,未见明显细胞破坏,仅有少量棕黄色阳性染色(1+,中等染色);对照组可见细胞组织排列紊乱,大量棕黄色阳性染色(4+,强染色)。术后30 d,肿瘤组织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组可见细胞结构排列完整,未见明显破坏,仅有少量棕黄色阳性染色(1+,弱染色);对照组可见组织结构紊乱,细胞可见大量棕黄色阳性染色(4+,强染色)。术后30 d,肿瘤组织行TUNEL染色。实验组可见细胞排列稍紊乱,管道结构不清晰,大量棕黄色阳性染色;对照组可见组织排列整齐,仅有少量棕黄色阳性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肿瘤细胞增殖率分别为(2.8±0.8)%、(43.1±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5,P<0.05)。TUNEL染色结果可见实验组强染色,而对照组呈弱染色或不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6.85±10.27)%、(2.56±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6,P<0.05)。结论新型高频方波电脉冲可有效控制大鼠肝癌的局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大鼠 消融技术 高频方波 电脉冲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