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便携式体外膜肺氧合动物实验在体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翟蒙恩 罗建超 +7 位作者 卢林鹤 任雨超 金屏 刘振华 杨剑 金振晓 刘金成 刘洋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447-45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一种自主研发的新型便携式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西京高级生命支持系统JC-Ⅲ型)在大动物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计10只健康小尾寒羊通过颈动脉-颈静脉插管方式进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支持,以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一种自主研发的新型便携式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西京高级生命支持系统JC-Ⅲ型)在大动物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计10只健康小尾寒羊通过颈动脉-颈静脉插管方式进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支持,以评价JC-Ⅲ型ECMO系统的性能。通过持续输注肝素实现全身抗凝,转机过程中每2 h记录1次活化凝血时间(ACT),维持ACT在200~250 s之间;离心泵转速设定在3000~3500 r/min。分别于ECMO启动前和启动后24 h监测血红蛋白、血细胞计数、凝血、肝肾功能、心肌损伤等指标变化情况,实验结束后解剖泵头和氧合器,探查血栓形成情况。结果VA-ECMO手术成功率为100%,ECMO转机24 h,流量波动于1.9~2.5 L/min,未发生溶血、泵头血栓、膜肺血栓。ECMO转机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高敏肌钙蛋白I、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在体动物实验证实了西京高级生命支持系统JC-Ⅲ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体外膜肺氧合 西京高级生命支持系统JC-Ⅲ型 大动物实验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D-shant心房分流器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短期结果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义为 金屏 +6 位作者 翟蒙恩 孟欣 李昱希 毛予 刘元章 杨剑 刘洋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434-442,共9页
目的评估单中心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植入D-shant心房分流器的短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的12例接受经皮植入D-shant的HFrEF患者。使用超声... 目的评估单中心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植入D-shant心房分流器的短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的12例接受经皮植入D-shant的HFrEF患者。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腔大小和心室功能,同时收集右心导管测量的数据和患者临床指标,并将术后12个月的随访数据与D-shant植入前所搜集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随访期间发生的重大心脏、神经或肾不良事件。次要终点为功能状态的提升,包括心功能、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结果对12例患者都成功使用D-shant实施了经皮心房分流术。术后即刻透视和超声心动图证实所有患者的D-shant定位准确、血流通畅。术后血流动力学评估显示,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显著下降[(29.8±3.4)mmHg比(17.8±0.8)mmHg,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个月随访时,累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因1例患者接受心脏移植),左心房内径从(65.8±6.5)mm显著缩小至(48.0±4.5)mm(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临床心功能指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能力均有显著改善。结论这项单中心研究发现,使用D-shant心房分流器对HFrEF患者实施经皮心房分流术是安全有效的。短期随访表明,分流管持续通畅,并且干预措施与改善功能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经皮心房分流术 心房分流器 肺毛细血管楔压 D-shant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立 张婷 +2 位作者 郑霄 吕向妮 徐学增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3月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非体外组49例和体外组38例,非体外组采用非体外循环下...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3月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非体外组49例和体外组38例,非体外组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组采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远期预后情况。结果非体外组监护室观察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体外组,出血量少于体外组(P<0.01)。术后,非体外组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血肌酐、尿素氮、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脑钠肽均低于体外组,且肌酐清除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高于体外组(P<0.05)。非体外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体外组(P<0.05)。随访2年,非体外组胸闷和心绞痛症状、新发ST-T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体外组(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疗效较佳,对心肌功能、肺功能及肾功能的损伤低于体外循环治疗,但远期胸闷和心绞痛症状、新发ST-T改变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肌钙蛋白I 血尿素氮 用力肺活量 预后
下载PDF
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游离脂肪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高洁 易蔚 +2 位作者 吕珊珊 张婷 赵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游离脂肪酸(NEFA)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4例行PCI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3个月后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将患者分为心肌损...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游离脂肪酸(NEFA)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4例行PCI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3个月后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32例和心肌未损伤组7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H-FABP、NEFA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Pearson法分析H-FABP、NEFA水平与肌钙蛋白I(cTnI)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H-FABP、NEFA单独及联合诊断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的价值。结果心肌损伤组术前Gensini评分和cTn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FABP、NEFA水平均高于心肌未损伤组,发病至救治时间长于心肌未损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心肌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患者血清H-FABP、NEFA水平均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H-FABP、NEFA水平诊断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3、0.816,敏感度分别为82.90%、71.40%,特异性分别为90.30%、90.30%;血清H-FABP联合NEFA诊断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的AUC为0.941,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4.30%、90.30%。结论冠心病PCI术后心肌损伤患者血清H-FABP、NEFA呈高表达,H-FABP、NEFA可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且二者联合的诊断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游离脂肪酸 心肌损伤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治疗152例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俊峰 徐学增 +4 位作者 赵琳 陈亚武 石广永 乔娜 俞世强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第1期30-33,7,共5页
目的评估全胸腔镜治疗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共152例[男性47例,占比30.92%;平均年龄(37.64±11.82)岁]。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接受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长期随访结... 目的评估全胸腔镜治疗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共152例[男性47例,占比30.92%;平均年龄(37.64±11.82)岁]。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接受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长期随访结果被收集记录并进行分析。患者手术治疗及不良事件等相关指标被纳入评估。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为(124.66±52.51) min,体外循环时间中位数为66.50(47.00,98.50) min,主动脉阻闭时间中位数为23.00(11.00,36.50) min,ICU时间中位数为19.50(16.25,23.00) h。平均随访时间为(47.11±3.59)月,随访期间共发生严重不良事件4例。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全胸腔镜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长期随访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指导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手术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毛予 翟蒙恩 +1 位作者 刘洋 杨剑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298-303,共6页
二尖瓣疾病是危害人类心血管健康的常见瓣膜病之一。当前,已开发多种介入术式来治疗二尖瓣疾病。由于二尖瓣复合体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介入手术难度增大,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随着心血管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3D可打印材料的更... 二尖瓣疾病是危害人类心血管健康的常见瓣膜病之一。当前,已开发多种介入术式来治疗二尖瓣疾病。由于二尖瓣复合体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介入手术难度增大,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随着心血管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3D可打印材料的更新和多学科协作相结合,3D打印成为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中促进创新、提升手术成功率的技术。目前,患者特定的3D打印模型已用于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术前的器械尺寸调整、手术并发症的模拟预测等。通过运用二尖瓣介入模拟器模拟测试和多材料打印的创新方法,可以更好地预测器械将如何与患者特定的二尖瓣解剖结构相互作用。本文通过举例,阐述了3D打印在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介入 3D打印
下载PDF
经导管二尖瓣置换产品设计开发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徐亚鹏 王海山 +4 位作者 杨夏燕 秦涛 虞奇峰 温贤涛 杨剑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791-796,共6页
二尖瓣反流(MR)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逐步成为治疗MR的重要研究及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TMVR产品研发及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多款国内外TMVR产品设计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概括了TMVR产品设计开发时需要考... 二尖瓣反流(MR)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逐步成为治疗MR的重要研究及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TMVR产品研发及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多款国内外TMVR产品设计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概括了TMVR产品设计开发时需要考虑的重点与难点,如稳固锚定、减少瓣周漏、避免流出道梗阻和减小输送外径等;同时介绍了多款TMVR产品临床试验设计及阶段性进展,从器械手术成功率、全因死亡率、严重不良事件等方面比较各款产品的临床结果,分析TMVR产品存在的主要临床风险。最后对TMVR产品优化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 设计研发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日间手术的短期临床结果 被引量:2
8
作者 窦宁 谭晶晶 +2 位作者 李子林 王少玮 左健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日间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我院心血管外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连续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病人185例,其中日间手术组102例,同期非日间手术组83例。所有患者均采取X线透视下经皮介入封堵术。术后即刻、1...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日间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我院心血管外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连续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病人185例,其中日间手术组102例,同期非日间手术组83例。所有患者均采取X线透视下经皮介入封堵术。术后即刻、1个月及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及医疗花费。结果两组病人均封堵成功,手术时间、封堵器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残余漏、溶血、外周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日间手术组住院总花费、住院时间低于非日间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间手术应用于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短期临床结果安全有效,可降低病人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日间手术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上Kv1.3通道的活性变化
9
作者 邵劲松 胡锴 +2 位作者 王红瑞 王立伟 徐博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第4期233-236,256,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CVD)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的Kv1.3通道活性与该疾病的关系,并验证依普利酮(EPL)对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有逆转作用。方法收集ACVD患者(n=70)及正常人志愿者(n=20)全血样本。免疫磁珠分选外...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CVD)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的Kv1.3通道活性与该疾病的关系,并验证依普利酮(EPL)对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有逆转作用。方法收集ACVD患者(n=70)及正常人志愿者(n=20)全血样本。免疫磁珠分选外周血CD4^+CD25^+Tregs,CCK-8技术检测ELP对CD4^+CD25^+Tregs增殖抑制的影响。分组进行培养:正常人外周血的Control组、ACVD患者外周血组(ACVD组)、ACVD患者+EPL组(ACVD+EPL组)。RT-qPCR检测各组培养体系中的Kv1.3(钾通道)、KCa3.1(钙通道)和内质网钙释放激活的钙通道(CRAC)基因的表达;In-cell 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CD4^+CD25^+Tregs的Kv1.3通道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EPL的最适浓度为30μmol;ACVD组Kv1.3通道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分别是正常对照组3.35倍和1.83倍(P<0.01),ACVD+EPL组Kv1.3通道的mRNA和蛋白质的相对表达分别是ACVD组62.09%(P<0.01);ACVD组KCa 3.1和CRAC通道mRNA的表达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2.18、2.22倍(P<0.01),ACVD+EPL组KCa 3.1和CRAC通道mRNA的表达是ACVD组的61.01%、76.68%(P<0.01)。结论CD4^+CD25^+Treg细胞的三种离子通道在ACVD中均有高表达,EPL可抑制Kv1.3通道的活性,推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能通过抑制CD4^+CD25^+Tregs上的Kv1.3通道的激活,抑制了T淋巴细胞的活性,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炎症作用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CD4^+CD25^+Tregs Kv1.3通道 抑制 依普利酮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采用裙边型烟囱支架(Longuette™)的PATENCY临床试验研究结果
10
作者 贺飞 舒畅 +9 位作者 罗明尧 方坤 胡佳 左健 李晓强 李全明 何昊 李鑫 黎明 万子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5-893,共9页
背景与目的:烟囱技术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的方法,Ⅰa型内漏是其主要并发症。裙边型烟囱支架(Longuette™)专为烟囱技术设计,用于重建LSA时降低Ⅰa型内漏。为评估Longuette™烟囱支架联合TEVAR治疗累及LSA... 背景与目的:烟囱技术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的方法,Ⅰa型内漏是其主要并发症。裙边型烟囱支架(Longuette™)专为烟囱技术设计,用于重建LSA时降低Ⅰa型内漏。为评估Longuette™烟囱支架联合TEVAR治疗累及LSA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疗效,笔者开展了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PATENCY临床试验)。本研究总结PATENCY临床试验的1年结果和经验。方法:2018年10月—2022年3月,全国26家血管外科中心参与PATENCY临床试验,共纳入150例符合标准的TBAD患者。所有患者均在TEVAR术中采用Longuette™烟囱支架重建LSA。评估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12个月的临床效果和不良事件,并分析患者术后1年累积生存率、LSA通畅率和无内漏率。结果:患者年龄30~77岁,平均(54.48±11.12)岁,138例(92.0%)患者合并高血压病;急性、亚急性和慢性TBAD分别占74.7%,17.3%和8.0%。124例(82.7%)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成功率为99.33%(149/150),手术时间(91.67±41.47)min,X线暴露时间(31.36±16.71)min,手术出血量为(71.55±60.40)mL。围手术期内漏发生率为5.33%(8/150),包括Ⅰ型6例、Ⅱ型1例、Ⅳ型1例;1例(0.67%)患者发生Longuette™烟囱支架急性闭塞,再次实施腔内手术后恢复通畅;1例(0.67%)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2例(1.33%)患者术后发生逆撕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其中1例术后3周死亡。术后30 d死亡2例(1.33%)。142例患者进行了密切随访,随访时间为11.67(5~16)个月。无主动脉支架和Longuette™烟囱支架移位。2例Ⅰ型内漏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年进行了再次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术后1年随访仍有6例患者有轻微的内漏持续存在,患者TBAD假腔保持稳定,无明显症状,均予以保守治疗。Longuette™烟囱支架内狭窄和闭塞分别发生1例和2例,逆撕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例,假腔增大,患者均无明显症状,予以保守治疗。无发生脑卒中、截瘫、左上肢缺血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累积生存率、LSA通畅率、无内漏率分别为97.96%、97.96%和91.91%。结论:采用Longuette™烟囱支架在TBAD腔内治疗中重建LSA简便、安全、有效,其能够有效降低围手术期Ⅰa型内漏的发生率,为微创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 血管内操作 烟囱支架 内漏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新型全腔内经股动脉三分支覆膜支架系统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FIM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左健 刘金成 +6 位作者 俞世强 易蔚 张静隆 陈佳 李超 孙子兰 李子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4-900,共7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主动脉弓部病变还是以常规全弓置换为主要治疗手段。常规全弓置换术需要在开胸及深低温体外循环状态下完成,手术时间可达10余小时,是名副其实的“血战、夜战、死战”手术。由于主动脉弓部特殊的解剖结构,使其长期被视... 背景与目的:目前,主动脉弓部病变还是以常规全弓置换为主要治疗手段。常规全弓置换术需要在开胸及深低温体外循环状态下完成,手术时间可达10余小时,是名副其实的“血战、夜战、死战”手术。由于主动脉弓部特殊的解剖结构,使其长期被视为腔内治疗的“禁区”。虽然主动脉弓部腔内技术日新月异,但其瓶颈问题始终无法突破,目前仍很难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报告笔者中心采用一款新型全腔内经股动脉三分支覆膜支架系统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first-in-man(FIM)研究结果,初步评价其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分析2023年10月—202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新型全腔内经股动脉三分支覆膜支架系统为3例主动脉弓部存在病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结果。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及病变特点、术中相关指标、术后主动脉弓部修复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0~74岁。手术全部成功,无短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3例患者包括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1例,主动脉弓部瘤伴溃疡2例;其中2例患者因胸痛就诊,1例为体检发现。3例患者均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例。2例患者病变位于1~3区,累及左颈总动脉;1例患者病变位于0~3区,累及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平均手术时间125 min。1例带管入重症监护室(ICU),其余2例均于手术室内拔管。术中无脑部缺血过程,未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术中支架均由股动脉入路导入,支架植入顺利,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示支架位置、形态良好,血流通畅,病变区域完全隔绝,无内漏及分支动脉狭窄的不良事件出现。ICU平均停留时间31 h。术后复查主动脉血管成像显示主体及分支支架位置良好,瘤体隔绝良好,无内漏及分支血管狭窄闭塞等情况。术后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出现。结论:应用新型全腔内经股动脉三分支覆膜支架系统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术中无脑缺血过程,输送系统均由股动脉入路,操作更加简便,创伤进一步减小。手术过程平顺,手术效果良好,术后短期疗效满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 血管内操作 支架 三分支重建
原文传递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丽文 李静 +3 位作者 鲁孝楠 左蕾 周梦垚 徐博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共4页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其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约占HCM的75%,且临床症状重,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本文主要介绍HOCM的诊...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其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约占HCM的75%,且临床症状重,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本文主要介绍HOCM的诊断标准、超声分型、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并从一般措施、药物和侵入性治疗3个方面介绍HOCM治疗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病理生理机制 心源性猝死 恶性心律失常 超声分型 治疗新进展 侵入性治疗 诊断标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