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THDC1介导ABCB6上调诱导AD小鼠神经元细胞铁死亡促进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吴雅欣 赵锦华 +3 位作者 孟清琳 潘娜 刘养凤 苟英之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4-60,95,共8页
目的研究ATP结合盒B亚家族转运蛋白6(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transporter 6,ABCB6)对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潜在调控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注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 目的研究ATP结合盒B亚家族转运蛋白6(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transporter 6,ABCB6)对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潜在调控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注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构建体内AD小鼠模型;采用水迷宫测试和Y迷宫测试评估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空间探索能力。通过神经元HT22细胞和Aβ构建体外AD细胞模型;采用RNA免疫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RIP)分析YTH结构域包含蛋白1(YTH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s 1,YTHDC1)与ABCB6的结合关系;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过表达和敲低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YTHDC1和ABCB6蛋白,以及铁死亡相关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活力;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及Fe^(2+)含量。结果AD小鼠海马组织及Aβ诱导的HT22细胞中ABCB6 mRNA(3.51±0.17 vs 1.02±0.01,3.45±0.21 vs 1.02±0.01)和蛋白(3.25±0.14 vs 1.01±0.01,3.14±0.16vs 1.01±0.01)水平均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238,-20.349;-50.468,-23.013,均P<0.001)。敲低ABCB6显著降低AD小鼠抵达平台的时间、到达平台距离,增加小鼠自发交替率和进入新异臂次数的比值(t=27.007,11.264,24.414,19.901,均P<0.001)。敲低ABCB6促进HT22细胞增殖,抑制Aβ诱导的MDA,Fe^(2+)水平上调和GSH水平下调,减少ROS生成,促进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t=2.883~26.122,均P<0.05)。YTHDC1蛋白通过与ABCB6 mRNA结合促进其稳定性,上调ABCB6蛋白表达。敲低YTHDC1显著降低ABCB6蛋白水平(t=18.504,P<0.001),促进HT22细胞增殖,升高GSH含量及SLC7A11和GPX4蛋白水平,降低MDA和Fe^(2+)含量,抑制ROS生成(t=4.404~14.486,均P<0.05)。敲低YTHDC1可以改善AD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和空间探索能力。过表达ABCB6可逆转敲低YTHDC1对HT22细胞铁死亡和AD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论YTHDC1可能通过介导ABCB6上调,诱导神经元细胞铁死亡,进而促进AD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症 YTH结构域包含蛋白1 ATP结合盒B亚家族转运蛋白6 铁死亡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静息态脑电在意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勇 梁振虎 +5 位作者 夏小雨 白洋 杨艺 刘养凤 何江弘 李小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4-162,共9页
意识障碍患者的精确判定对制定诊疗计划和预测恢复结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可靠的意识检测方法十分必要。50名意识障碍患者(25名植物状态(VS)患者和25名微意识状态(MCS)患者)被纳入研究,利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仪采集脑电数据,并计算... 意识障碍患者的精确判定对制定诊疗计划和预测恢复结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可靠的意识检测方法十分必要。50名意识障碍患者(25名植物状态(VS)患者和25名微意识状态(MCS)患者)被纳入研究,利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仪采集脑电数据,并计算信号复杂度和相对功率;通过双样本t检验分析MCS和VS组间脑电特征差异,利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脑电特征与临床评分的量化关系,探索区分不同意识状态的脑电特征。利用以上脑电特征构建基于决策树的意识分类模型,应用于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排序熵(PE)、排序Lempel-Ziv复杂度(PLZC)、gamma频段相对功率在VS和MCS间存在显著差异(PE:0.71±0.07 vs 0.75±0.07,P<0.01;PLZC:0.53±0.07 vs 0.56±0.06,P<0.01;gamma:0.13±0.07 vs 0.16±0.06,P<0.01),且PE与临床评分相关性最高(r=0.81,P<0.001)。基于PE构建的意识分类模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和准确度(ACC)(AUC=0.931,ACC=0.92)优于BIS构建的分类模型(AUC=0.905,ACC=0.90)的相应参数,表明静息态脑电有望成为意识诊断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脑电 意识障碍 诊断
下载PDF
褪黑素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少朋 王茹 +3 位作者 李丹丹 赵弘轶 迟丽屹 黄勇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52-558,共7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通过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慢性脑低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褪黑素5 mg/(kg·d)组和10 mg/(kg...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通过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慢性脑低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褪黑素5 mg/(kg·d)组和10 mg/(kg·d)组,以伊文思蓝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右旋糖酐双重染色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和MMP-9)、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Occludin蛋白和Claudin-5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基底节荧光强度增强(P=0.000),MMP-2(P=0.000)和MMP-9(P=0.000)水平升高,Occludin蛋白(P=0.000)和Claudin-5蛋白(P=0.000)水平降低;经褪黑素5 mg/(kg·d)治疗后,大鼠基底节荧光强度减弱(P=0.021)、MMP-2水平降低(P=0.000)、Claudin-5蛋白水平升高(P=0.000),与假手术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6,0.000);而褪黑素10 mg/(kg·d)治疗后,大鼠基底节荧光强度进一步减弱(P=0.000)、MMP-2(P=0.000)和MMP-9(P=0.000)水平持续降低且接近假手术组水平(均P>0.05),而Occludin蛋白(P=0.000)和Claudin-5蛋白(P=0.000)水平升高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03,0.000);褪黑素两剂量组比较,10 mg/(kg·d)组疗效优于5 mg/(kg·d)组(均P<0.05)。结论褪黑素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而使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降解减少,进而保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褪黑激素 血脑屏障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卒中后淡漠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少朋 赵弘轶 +2 位作者 王诺 迟丽屹 黄勇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7-212,共6页
卒中患者经常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困扰和神经精神紊乱的影响。卒中后淡漠综合征可对患者机体恢复产生负面影响,并且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和加重护理负担。然而,当前卒中后淡漠综合征未被充分认识并且被严重低估。因此,作者就卒中后淡漠综合征... 卒中患者经常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困扰和神经精神紊乱的影响。卒中后淡漠综合征可对患者机体恢复产生负面影响,并且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和加重护理负担。然而,当前卒中后淡漠综合征未被充分认识并且被严重低估。因此,作者就卒中后淡漠综合征的概念、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管理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在卒中后淡漠综合征的诊治过程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漠综合征 神经精神症状 卒中 综述
下载PDF
褪黑素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再生的影响
5
作者 王少朋 王茹 +4 位作者 李丹丹 马芮 赵弘轶 黄勇华 迟丽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7期1251-1256,1265,共7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在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大鼠模型中对神经再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BCCAO)制备大鼠CCH模型,80只雄性的SD大鼠随机分为4... 目的:研究褪黑素在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大鼠模型中对神经再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BCCAO)制备大鼠CCH模型,80只雄性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生理盐水治疗假手术组(Sham组)、生理盐水治疗模型组(BCCAO组)、褪黑素(5 mg/kg)治疗模型组(MT1组)、褪黑素(10 mg/kg)治疗模型组(MT2组)。连续腹腔注射褪黑素或生理盐水共4周。利用挖掘实验评估大鼠行为学;使用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变性及坏死;采取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元损伤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Ki67)、双皮质素(DCX)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受体(TrkB)含量的表达。结果:和Sham组相比,BCCAO组大鼠挖掘能力明显下降(P<0.01),HE和尼氏染色出现神经细胞大量坏死、数量减少,NeuN阳性细胞数增加(P<0.01)、Ki67/DCX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增加(P>0.05),BDNF、TrkB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与BCCAO组相比,MT1组和MT2组大鼠挖掘能力均明显改善(P<0.01),HE和尼氏染色显示神经元存活数量增加,MT1组NeuN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Ki67/DCX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MT2组NeuN、Ki67/DCX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MT1组及MT2组BDNF、TrkB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褪黑素促进了CCH大鼠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再生和行为学的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DNF-TrkB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海马 脑低灌注 神经再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