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与预后 被引量:12
1
作者 时忠华 蔡学见 +1 位作者 王玉海 陈铮立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54-956,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中的反应变量,为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465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发病时血糖水平,病程中的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中的反应变量,为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465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发病时血糖水平,病程中的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动脉瘤共有486枚。单发动脉瘤446例,多发动脉瘤19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184枚,前交通动脉瘤135枚,颈内分叉部动脉瘤60枚,大脑中动脉瘤39枚,大脑前动脉瘤29枚,眼动脉瘤13枚,后循环动脉瘤26枚。患者预后与其发病时的血糖水平、病程中发生的并发症等影响因素有关,而和年龄、性别、术前Fisher分级、术前GCS评分、术后是否静脉使用预防痉挛药物、术前动脉瘤的破裂次数、手术时机、术中临时阻断动脉时间等因素无关。病死率8·11%,预后良好占74·99%。结论通过对血糖水平、病程中发生的并发症等动脉瘤预后危险因素的分析可评估动脉瘤预后,进一步指导治疗和选择手术时机,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应用CT灌注成像评价脑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短期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申伟 陈谦 +5 位作者 黄伟 成惠林 杨毅卿 李维德 马标 杭春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脑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月就诊的14例烟雾病患者在术前和脑血管重建手术后7 d进行头部CT血管成像和CTP。对14例患者分别行联合脑血管重建...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脑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月就诊的14例烟雾病患者在术前和脑血管重建手术后7 d进行头部CT血管成像和CTP。对14例患者分别行联合脑血管重建术(12侧)和间接脑血管重建术(4侧)。在CTP上将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皮质区作为感兴趣区(ROI),进行各参数配对t检验。结果 (1)两种血管重建术后7 d,烟雾病患者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均有减少,联合术式组患者对比剂达峰时间缩短,间接术式组延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手术后7 d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均增加,联合术式组术前为(4.5±0.6)s,术后7 d为(4.7±0.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间接术式组患者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虽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CTP随访5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为脑血流灌注改善明显。结论 CTP检查显示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短期内可能改变脑血流灌注,但脑组织缺血状态无明显变化;间接脑血管重建术后脑血流灌注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联合脑血管重建术 间接脑血管重建术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5
3
作者 陈铮立 蔡学见 +5 位作者 王玉海 房文峰 董吉荣 徐勤谊 时忠华 刘斌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25-926,共2页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HCH)开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75例因HCH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后昏迷程度、瞳孔异常、高血压年数、临床分级、发病至手术时间、出血部位、出血量、脑血管是否硬化、有无...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HCH)开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75例因HCH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后昏迷程度、瞳孔异常、高血压年数、临床分级、发病至手术时间、出血部位、出血量、脑血管是否硬化、有无活动性出血、术毕拔除气管插管时以及术后有无高血压与再出血的关系。结果再出血7例;再出血高危因素为长期高血压和术中未见到出血责任动脉。结论术中注意对出血责任动脉牢靠地电凝止血有望减少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开颅 再出血 高血压
下载PDF
颅骨修补材料外露11例报告 被引量:6
4
作者 时忠华 王中 +1 位作者 周岱 蔡学见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223-223,228,共2页
关键词 颅骨缺损 材料外露 手术
下载PDF
全封闭式持续冲洗治疗颅骨修补术后局部感染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玉海 时忠华 蔡学见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794-794,共1页
关键词 颅骨修补术 术后感染 全封闭式 持续冲流
下载PDF
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斌 蔡学见 +1 位作者 陈铮立 王玉海 《实用老年医学》 CAS 1998年第3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血肿患者的治疗。方法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115例临床资料。致伤原因多为跌伤和交通事故,手术治疗71例,保守治疗44例。结果按格拉斯哥昏迷积分(GCS)评定:良好63例(54.8%),中残...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血肿患者的治疗。方法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115例临床资料。致伤原因多为跌伤和交通事故,手术治疗71例,保守治疗44例。结果按格拉斯哥昏迷积分(GCS)评定:良好63例(54.8%),中残13例(11.3%),重残4例(3.5%),植物生存2例(1.7%),死亡33例(28.7%)。结论通过分组比较,提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脑出血 血肿 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上岩斜区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玉海 王春莉 卢亦成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6-498,F003,共4页
目的研究上岩斜区神经血管间的关系及其分布和走行特点、血管穿支的分布特点等,为岩斜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5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在镜下从不同方向研究上岩斜区神经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及其... 目的研究上岩斜区神经血管间的关系及其分布和走行特点、血管穿支的分布特点等,为岩斜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5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在镜下从不同方向研究上岩斜区神经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显微解剖关系。结果滑车神经穿入小脑幕游离缘处距动眼神经约5.38(4.16~6.86)mm。大脑后动脉的走行可分成三段,中脑前段、中脑外侧段和中脑后段,在前两段常有穿支发出,供应中脑的腹外侧,而中脑后段无穿支发出。小脑上动脉的走行可以分成四段,中脑桥脑前段、中脑桥脑外侧段、中脑小脑段和皮质段。在第一段小脑上动脉的起源变异较大,在这四段中小脑上动脉均发出穿支供应中脑或桥脑,以外侧段最多。结论(1)上岩斜区神经血管结构众多而复杂,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上岩斜区的显微解剖是策划上岩斜区手术入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2)由于高位基底动脉头端的存在,在从事上岩斜区手术前,一定要明确基底动脉头端与鞍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岩斜区 应用解剖 小脑上动脉 神经血管结构 基底动脉 解剖学基础 大脑后动脉 术中并发症 走行特点 成人尸体 乳胶灌注 解剖关系 周围结构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手术入路 显微解剖 中脑 穿支 分布 小脑幕 腹外侧 桥脑 手术前
下载PDF
中岩斜区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玉海 王春莉 卢亦成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68-570,i0003,共4页
目的研究中岩斜区神经血管间的关系及其分布和走行特点、血管穿支的分布特点等,为中岩斜区的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5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在镜下从不同方向研究中岩斜区神经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 目的研究中岩斜区神经血管间的关系及其分布和走行特点、血管穿支的分布特点等,为中岩斜区的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5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在镜下从不同方向研究中岩斜区神经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显微解剖关系。结果磨除三叉神经节外下方颞骨岩部尖的骨质后,三叉神经可向下、向外移动。小脑前下动脉的走行可分为,桥脑前段、桥脑外侧段、小脑外侧间裂段和皮质段。当一侧的小脑后下动脉缺如时则为同侧的小脑前下动脉所替代,小脑前下动脉在四段中均有穿支供应桥脑或延髓,小脑前下动脉可与Ⅴ、Ⅵ、Ⅶ、Ⅷ相接触,其中与Ⅶ、Ⅷ的关系最为复杂。基底动脉(BA)的走行变异很大,高位的BA头端在本组占33.3%。其全程发出桥支,供应桥脑的腹侧或外侧。结论(1)中岩斜区神经血管结构众多而复杂,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中岩斜区的显微解剖是策划中岩斜区手术入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2)小脑前下动脉在中岩斜区有较多的穿支供应脑干和颅神经,手术中要尽量避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岩斜区 应用解剖 颞骨岩部 基底动脉 面听神经
下载PDF
下岩斜区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玉海 王春莉 卢亦成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56-658,F0002,共4页
目的研究下岩斜区神经血管间的关系及其分布和走行特点、血管穿支的分布特点等,为下岩斜区的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5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在镜下从不同方向研究下岩斜区神经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 目的研究下岩斜区神经血管间的关系及其分布和走行特点、血管穿支的分布特点等,为下岩斜区的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5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在镜下从不同方向研究下岩斜区神经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显微解剖关系。结果舌咽神经通常以单干起源,迷走神经常由较多大小不等的神经根构成,舌下神经以两束者多见。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走行可分为五段,延髓前段、延髓外侧段、扁桃体延髓段、扁桃体远段和皮质段;PICA的起源和走行变异最大,PICA的穿支主要发自第二、第三和第四段,供应延髓和第四脑室,PICA与Ⅸ、Ⅹ、Ⅺ最为密切。椎动脉一般从后壁发出穿支供应延髓的腹侧,并发出脊髓前动脉。结论(1)下岩斜区神经血管结构众多而复杂,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下岩斜区的显微解剖是策划下岩斜区手术入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2)PICA的扁桃体远段穿支变异有以下特点:当两侧PICA管径相近时,两侧都发出较多的穿支供应第四脑室的脉络丛及延髓帆;当一侧PICA缺如,而由同侧的小脑前下动脉代替供血时,对侧的PICA在此段发出多个穿支供应第四脑室脉络丛和延髓帆;当两侧的PICA均缺如时第四脑室脉络丛和延髓帆主要由管径较粗的一侧血管发出穿支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岩斜区 颞骨岩部 应用解剖 岩斜区 神经血管结构 脑室脉络丛 延髓外侧 PICA 术中并发症 走行特点
下载PDF
脑动脉瘤破裂术后以罂粟碱防治脑血管痉挛12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斌 蔡学见 +4 位作者 陈铮立 胡开树 董吉荣 徐勤宜 蔡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470-471,共2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导致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VSP),是脑动脉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症状性VSP,其后果难定.解放军第一0一医院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4月,对12例脑动...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导致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VSP),是脑动脉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症状性VSP,其后果难定.解放军第一0一医院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4月,对12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手术处理后,即在脑底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10 d滴入0.12%的罂粟碱稀释液,滴速2 ml/h,于术后第3天起行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1],效果确切,操作简便,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破裂 罂粟碱 脑血管痉挛 术后 置管 蛛网膜下腔 出血性 致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92例救治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房文峰 蔡学见 +5 位作者 陈铮立 王玉海 董吉荣 时忠华 刘斌 蔡桑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25-626,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救治 颅脑损伤 治疗 胼胝体出血 脑干出血 脑室内出血
下载PDF
脑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麻醉处理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友之 周脉涛 +4 位作者 沈意琴 陈亚君 洪卫明 万大庆 蔡学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4-245,共2页
关键词 脑动脉瘤破裂 急诊 手术 麻醉 处理
下载PDF
外伤性颅内前纵裂区小血肿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王玉海 蔡学见 +1 位作者 陈铮立 时忠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0-351,T001,共3页
目的 提高对外伤性颅内前纵裂区小血肿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外伤性颅内前纵裂区小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外伤性颅内前纵裂区小血肿患者中 ,有意识突发变化者 7例 ,其中保守的 3例全部死亡 ,手术的 4例中 ,植物生存 ... 目的 提高对外伤性颅内前纵裂区小血肿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外伤性颅内前纵裂区小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外伤性颅内前纵裂区小血肿患者中 ,有意识突发变化者 7例 ,其中保守的 3例全部死亡 ,手术的 4例中 ,植物生存 2例 ,重残 1例 ,中残 1例 ;无意识突发变化者 4例 ,其中手术的 3例及保守治疗的 1例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外伤性前纵裂区小血肿的患者 ,切不可仅以血肿量的大小、中线结构有无移位作为其手术指征 ,而应结合颅内压、眼底、侧脑室额角间夹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颅内前纵裂区小血肿 临床分析 颅脑损伤 颅内血肿 颅内压
下载PDF
小儿骶尾部巨大成熟型畸胎瘤的手术治疗——(附1例报告)
14
作者 刘斌 蔡学见 +1 位作者 陈铮立 王玉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4-4,共1页
我院1998年3月收治1例小儿骶尾部巨大畸胎瘤,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结合文献,对小儿骶尾部巨大畸胎瘤的治疗探讨如下。
关键词 骶尾部 巨大畸胎瘤 手术治疗 小儿 出院 痊愈 成熟型 文献
下载PDF
经颅硬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初君盛 李光旭 +3 位作者 杨理坤 陈军辉 王玉海 周劲旭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20-823,共4页
目的 评估经颅硬膜下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性和弥散张量成像(DTI)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第一○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颅硬膜下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52例创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的... 目的 评估经颅硬膜下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性和弥散张量成像(DTI)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第一○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颅硬膜下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52例创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者均经CT三维重建和DTI等影像学评估后给予经颅硬膜下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结果 52例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连续视力随访显示,43例患者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效率为82.7%(43/52),显效率为26.9%(14/52).其中在43例术前无感光的患者中,有效率为88.2%(34/43),显效率为27.9% (12/43).5例术前行DTI检查显示2例视神经传导束形态欠完整的患者,术后视力未有明显恢复;3例术前行DTI检查显示视神经传导束形态完整的患者,术后视力均得到有效恢复.结论 经颅硬膜下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是创伤性视神经损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且伤后超过72 h仍有手术适应证.术前DTI检查是预测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硬膜下腔 神经外科手术 视神经管减压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医院革兰阳性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春莉 王玉海 +2 位作者 杨理坤 陈欢 吴亚亭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636-2638,共3页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医院革兰阳性(G+)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72例G+球菌下呼吸道感染使用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分别...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医院革兰阳性(G+)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72例G+球菌下呼吸道感染使用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3%(12/13)和86.4%(51/59),细菌学清除率分别为92.3%(12/13)和84.7%(50/59),两药疗效相仿(P>0.05)。结论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严重医院G+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相仿,对万古霉素疗效不明显的G+球菌感染或不能耐受万古霉素毒副作用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利奈唑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革兰阳性球菌 下呼吸道感染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及防治(附89例报告) 被引量:422
17
作者 董吉荣 江基尧 +1 位作者 朱诚 于明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手术中出现脑膨出的89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及易发征象,比较各种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形成、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手术中出现脑膨出的89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及易发征象,比较各种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形成、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脑组织缺氧和低血压、长时间脑疝、严重脑挫裂伤等是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彻底清除颅内血肿、缓慢降低颅内压、术中过度通气、使用脱水剂、适当控制血压等是防治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结论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可防治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开颅手术 脑膨出 防治
原文传递
天幕切开术在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伤时的应用 被引量:58
18
作者 王玉海 蔡学见 +3 位作者 胡开树 陈峥立 房文峰 时中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2-53,共2页
为了提高重型、特重型颅脑伤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自1994年7月至1996年7月我科试行作者单位:214044无锡,解放军第一○一医院神经外科对20例此类患者在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的基础上,加行天幕裂孔处天幕切开... 为了提高重型、特重型颅脑伤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自1994年7月至1996年7月我科试行作者单位:214044无锡,解放军第一○一医院神经外科对20例此类患者在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的基础上,加行天幕裂孔处天幕切开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外科手术 天幕切开术
原文传递
单、双侧入路治疗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建青 徐勤义 +2 位作者 董吉荣 王玉海 蔡学见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0-592,共3页
关键词 双额叶脑挫裂伤 单侧入路 非对称性 手术治疗 临床比较 减速性损伤 卫生经济学 手术时机
原文传递
脑动脉瘤破裂的急诊手术处理 被引量:32
20
作者 蔡学见 陈铮立 +6 位作者 钱晓凌 王玉海 胡开树 房文峰 时忠华 刘斌 董吉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5-347,共3页
目的 探索破裂脑动脉瘤的急诊手术效果。方法 对 1996年 6月至 1999年 10月 2 1例破裂动脉瘤的急诊手术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Hunt Hess分级 ,分别属Ⅰ级者 3例 ,Ⅱ级者 6例 ,Ⅲ级者 7例 ,Ⅳ级者 4例 ,Ⅴ级者 1例。采取简化诊断、... 目的 探索破裂脑动脉瘤的急诊手术效果。方法 对 1996年 6月至 1999年 10月 2 1例破裂动脉瘤的急诊手术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Hunt Hess分级 ,分别属Ⅰ级者 3例 ,Ⅱ级者 6例 ,Ⅲ级者 7例 ,Ⅳ级者 4例 ,Ⅴ级者 1例。采取简化诊断、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显微手术、使用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和正确处理合并颅内血肿等方法。结果 随访 2月~ 2年 ,良好者 16例 ,中度残废3例 ,植物生存 1例 ,自动出院 1例。结论 对Ⅰ~Ⅳ级的破裂动脉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破裂 急诊外科手术 螺旋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