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超声造影对宫颈癌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余秀华
施红
+5 位作者
钱斌
张宏
罗蓉蓉
毛静月
李黎
孙国权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7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血管生成的二维超声造影(2D-CEUS)及三维超声造影(3D-CEUS)表现。方法对21例宫颈癌及20例对照组分别进行2D-CEUS和3D-CEUS检查,观察其血流灌注模式及血管构筑特点,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及部分参数。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宫颈癌血管生成的二维超声造影(2D-CEUS)及三维超声造影(3D-CEUS)表现。方法对21例宫颈癌及20例对照组分别进行2D-CEUS和3D-CEUS检查,观察其血流灌注模式及血管构筑特点,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及部分参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2D-CEUS诊断宫颈癌17例,另2例0期原位癌和2例ⅠA1早期浸润癌未被检出。宫颈癌2D-CEUS表现为增强早期病灶区呈均匀性或不均匀性高增强,早于正常肌层;增强晚期病灶内部先减退,周边部呈稍高增强。宫颈癌TIC形态呈"速升速降"或"速升缓降"型,而正常宫颈呈"缓升缓降"型。宫颈癌组较对照组显影时间(AT)、增强时间(△T)明显缩短,增强强度(EI)及单位时间强度变化(k)明显增高(P均<0.05),达峰时间(TTP)提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EUS显示18例宫颈癌的病灶区血管数目增多,结构紊乱的征象,另2例0期原位癌和1例ⅠA1早期浸润癌未能显示异常血管。宫颈癌组MV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D-CEUS和3D-CEUS的联合运用,有利于提升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可视化及定量研究,为临床准确评估宫颈癌活体肿瘤血管生成提供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宫颈癌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二维及三维超声造影评估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早期疗效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
8
2
作者
余秀华
施红
+4 位作者
罗蓉蓉
张宏
钱斌
李黎
孙国权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00-603,共4页
目的 探讨二维和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在评估射频消融(RFA)治疗子宫肌瘤早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接受RF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共150枚肌瘤,其中肌壁间肌瘤138枚,黏膜下肌瘤12枚(5枚为细蒂肌瘤).在RFA前后1 d内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
目的 探讨二维和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在评估射频消融(RFA)治疗子宫肌瘤早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接受RF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共150枚肌瘤,其中肌壁间肌瘤138枚,黏膜下肌瘤12枚(5枚为细蒂肌瘤).在RFA前后1 d内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造影,观察病灶区血供变化,测量肌瘤体积、消融范围,计算灭活率.结果 5例细蒂黏膜下肌瘤完整取出.145枚在体肌瘤射频治疗后二维超声造影表现为:137枚肌瘤原部位无造影剂灌注,提示消融完全,8枚肌瘤边缘线性增强或瘤内片状增强区,考虑治疗不全;三维超声造影表现为:132枚肌瘤消融后瘤体血管网消失,达到完全凝固,其余13枚肌瘤中7枚病灶内缘有细小枝状低增强,6枚内部不均匀低增强,为肌瘤组织残留.139枚肌瘤消融灭活率达(97.1±12.9)%,另6枚灭活率仅为(46.4±7.0)%.结论 三维超声造影能够显示子宫肌瘤的血管构筑及空间关系,是对二维超声造影的补充,两者联合应用能直观、准确地评估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导管消融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超声造影对宫颈癌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余秀华
施红
钱斌
张宏
罗蓉蓉
毛静月
李黎
孙国权
机构
解放军第一一七中心医院超声科
解放军
第一
一七
中心医院
妇
科
出处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7期43-46,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宫颈癌血管生成的二维超声造影(2D-CEUS)及三维超声造影(3D-CEUS)表现。方法对21例宫颈癌及20例对照组分别进行2D-CEUS和3D-CEUS检查,观察其血流灌注模式及血管构筑特点,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及部分参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2D-CEUS诊断宫颈癌17例,另2例0期原位癌和2例ⅠA1早期浸润癌未被检出。宫颈癌2D-CEUS表现为增强早期病灶区呈均匀性或不均匀性高增强,早于正常肌层;增强晚期病灶内部先减退,周边部呈稍高增强。宫颈癌TIC形态呈"速升速降"或"速升缓降"型,而正常宫颈呈"缓升缓降"型。宫颈癌组较对照组显影时间(AT)、增强时间(△T)明显缩短,增强强度(EI)及单位时间强度变化(k)明显增高(P均<0.05),达峰时间(TTP)提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EUS显示18例宫颈癌的病灶区血管数目增多,结构紊乱的征象,另2例0期原位癌和1例ⅠA1早期浸润癌未能显示异常血管。宫颈癌组MV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D-CEUS和3D-CEUS的联合运用,有利于提升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可视化及定量研究,为临床准确评估宫颈癌活体肿瘤血管生成提供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宫颈癌
血管生成
Keywords
Ultrasonography
Contrast media
Cervical carcinoma
Angiogenesis
分类号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二维及三维超声造影评估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早期疗效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
8
2
作者
余秀华
施红
罗蓉蓉
张宏
钱斌
李黎
孙国权
机构
解放军第一一七中心医院超声科
出处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00-603,共4页
文摘
目的 探讨二维和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在评估射频消融(RFA)治疗子宫肌瘤早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接受RF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共150枚肌瘤,其中肌壁间肌瘤138枚,黏膜下肌瘤12枚(5枚为细蒂肌瘤).在RFA前后1 d内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造影,观察病灶区血供变化,测量肌瘤体积、消融范围,计算灭活率.结果 5例细蒂黏膜下肌瘤完整取出.145枚在体肌瘤射频治疗后二维超声造影表现为:137枚肌瘤原部位无造影剂灌注,提示消融完全,8枚肌瘤边缘线性增强或瘤内片状增强区,考虑治疗不全;三维超声造影表现为:132枚肌瘤消融后瘤体血管网消失,达到完全凝固,其余13枚肌瘤中7枚病灶内缘有细小枝状低增强,6枚内部不均匀低增强,为肌瘤组织残留.139枚肌瘤消融灭活率达(97.1±12.9)%,另6枚灭活率仅为(46.4±7.0)%.结论 三维超声造影能够显示子宫肌瘤的血管构筑及空间关系,是对二维超声造影的补充,两者联合应用能直观、准确地评估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早期疗效.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导管消融术
Keywords
Ultrasonography
Microbubbles
Uterine neoplasms
Leiomyoma
Catheter ablation
分类号
R445.1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超声造影对宫颈癌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
余秀华
施红
钱斌
张宏
罗蓉蓉
毛静月
李黎
孙国权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0
18
原文传递
2
二维及三维超声造影评估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早期疗效的临床价值
余秀华
施红
罗蓉蓉
张宏
钱斌
李黎
孙国权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