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吴红巧 陈兴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4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2年6月浙江省永康市骨科医院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132例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2年6月浙江省永康市骨科医院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132例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侵袭性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营养不良、手术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年龄[(60.45±15.30)岁]、侵袭性操作率(57.58%)、预防应用抗生素率(86.36%)、住院时间[(23.56±6.12)d]、营养不良率(33.33%)及手术时间[(185.32±28.24) min]均高于对照组[(53.69±16.21)岁、30.30%、51.52%、(15.69±5.12)d、14.39%、(110.56±20.57)min],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影响骨科术后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年龄、侵袭性操作、滥用抗生素、医院感染、营养不良及手术时间等.因此,实施相应的正确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改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2
作者 符楚迪 潘兵 +1 位作者 葛云林 李战友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21期1923-1924,共2页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helniation,RLDH)是指初次手术后症状缓解至少6个月以上,症状复发与初次诊断的节段一致并与MRI相符。文献报道椎间盘初次手术后的复发率从5%~20%,
关键词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融合术 椎间孔 治疗 改良 LUMBAR 症状缓解 症状复发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联合补肾补血中药复方对椎体骨折患者术后炎性因子及再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施铁英 周琦浩 +2 位作者 冯丽 周东明 侯振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研究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联合补肾补血中药复方治疗对术后炎性因子及再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椎体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联合补肾补血中药复方)与对照组,各48例。通过比较两组患... 目的:研究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联合补肾补血中药复方治疗对术后炎性因子及再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椎体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联合补肾补血中药复方)与对照组,各48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1、IL-6水平及腰椎胸椎骨密度、随访期间再骨折、疼痛、肿胀等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1、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疼痛、肿胀及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椎骨密度、胸椎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期间研究组再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补肾补血中药复方治疗椎体骨折患者能够有效抑制术后炎性反应,缓解疼痛、肿胀,提高患者椎体骨密度,降低再骨折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椎体成形术 补肾补血复方 炎性因子 再骨折
下载PDF
钙尔奇D仙灵骨葆胶囊及阿仑膦酸钠片三联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符楚迪 张弢 董千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2期2193-2195,共3页
目的观察钙尔奇D、仙灵骨葆胶囊及阿仑膦酸钠片三联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0例。两组均给予钙尔奇D联合阿仑膦酸钠... 目的观察钙尔奇D、仙灵骨葆胶囊及阿仑膦酸钠片三联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0例。两组均给予钙尔奇D联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仙灵骨葆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7%(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血清磷(P)、钙(Ca)水平显著升高,碱性磷酸酶(AK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尔奇D、仙灵骨葆胶囊及阿仑膦酸钠片能够显著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临床症状及骨密度,有效恢复机体钙磷代谢平衡,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尔奇D 仙灵骨葆胶囊 阿仑膦酸钠 老年 骨质疏松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微型指骨外固定支架与微型钢板治疗掌骨头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周东明 刘德国 侯振海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2期2305-2306,2309,共3页
目的比较微型指骨外固定支架与微型钢板治疗掌骨头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手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4例掌骨头关节内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将其分为外固定支架组和微型钢板组,每组各3... 目的比较微型指骨外固定支架与微型钢板治疗掌骨头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手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4例掌骨头关节内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将其分为外固定支架组和微型钢板组,每组各37例,分别采用微型指骨外固定支架和微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术中一般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1年,比较两组掌指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外固定架组TAFS标准评分优良率高于微型钢板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微型钢板组(P〈0.05);外固定架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微型铜板组(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在掌骨头骨折的治疗中,创伤小,可跨关节固定,同时维持良好的固定强度,促进骨折愈合和掌指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钢板 外固定支架掌 骨头骨折
下载PDF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创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潘洪 赵志芳 +1 位作者 楼肃亮 陶利江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23期1946-1948,共3页
跟骨骨折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比较,能使患足更好、更快地恢复功能。但是手术治疗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其中创口感染较为常见。笔者就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13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创口感染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跟骨骨折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比较,能使患足更好、更快地恢复功能。但是手术治疗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其中创口感染较为常见。笔者就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13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创口感染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作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钢板外露 克氏针固定 资料收集 预防措施 复位跟骨骨折 跟外侧动脉 切开复位内固定 跟距关节面
下载PDF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玢 许文根 +1 位作者 潘兵 卢一生 《骨科》 CAS 2012年第4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89例确诊为老年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开放后路椎间融合术,包括后正中开放入路,扩大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成形,椎弓根螺钉植入,椎间撑开切...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89例确诊为老年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开放后路椎间融合术,包括后正中开放入路,扩大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成形,椎弓根螺钉植入,椎间撑开切除椎间盘,刮除终板软骨层,植入经修剪的颗粒骨、大块关节突骨块、椎板骨块,或椎间Cage融合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压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详尽检查除外绝对手术禁忌,其中约65%曾请相关科室会诊指导围手术期处理。平均手术时间为100min,平均失血量350mL。所有病例均经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基本恢复,无间隙性跛行,下腰痛较术前明显缓解,患者满意率91%。椎间高度术前3.4~7.8mm,平均高度5.1mm,术后3个月椎间高度9.6~12.4mm,平均11.2mm。在12个月随访时平均高度为9.0~12.1mm,平均为10.8mm。12个月椎间融合率91.0%。主要并发症为:10例患者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4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均缓解,无一例出现严重感染或危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后路椎体间融合技术结合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充分减压,恢复并维持椎间隙高度,重建腰椎稳定性,并具备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运动疗法对大鼠坐骨神经卡压模型神经功能影响的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杨米雄 郑杰 裴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5期93-95,F0003,共4页
目的:通过电生理和组织学方面观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大鼠坐骨神经卡压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5/2003-02在浙江中医学院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择雄性SD大鼠64只,手术制造大鼠坐骨神经卡压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 目的:通过电生理和组织学方面观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大鼠坐骨神经卡压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5/2003-02在浙江中医学院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择雄性SD大鼠64只,手术制造大鼠坐骨神经卡压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32只,造模后自由活动;术后2周运动组16只,术后第2周末开始游泳,1次/d,第1天10min,逐日增加3min,第3周末30min/d,第4周30min/d;术后4周运动组16只,在术后4周末开始游泳,共游泳2周,方法同术后2周游泳组。②3组术后每周测1次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以0为正常值,-100为神经完全断离指标。③模型组在术后2,4,6,8周末,术后2周运动组在术后4,8周末,术后4周运动组在术后6,8周末分别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④取卡压神经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纳入动物6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第4~8周,术后2周运动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高于模型组、术后4周运动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显著(以第8周为例,模型组、术后2周运动组、术后4周运动组分别为-19.96±1.75,-16.06±2.21,-23.73±3.10,P<0.05)。②术后第8周时,术后2周运动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模型组增快、术后4周运动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模型组减慢,差异显著[模型组、术后2周运动组、术后4周运动组分别为(36.74±2.36),(38.66±2.56),(32.46±2.94)m/s,P<0.05]。③光镜下卡压神经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第4周髓鞘变形较多,凸向轴索呈花边形,轴索偏移,髓鞘上可见空泡,个别髓鞘套叠或增厚;术后2周运动组第4周髓鞘变形,大小不一,变薄,分层;术后4周运动组第6周:髓鞘变形增厚,套叠呈双杯状,髓鞘一端增厚,呈戒指状,轴索偏移。④透射电镜下卡压神经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第4周髓鞘变形较多,凸向轴索呈花边形,致轴索偏移,髓鞘上可见条形致密线,个别髓鞘套叠或增厚;轴浆均匀,但个别轴索内见小空泡或致密颗粒;许旺细胞内质网扩张,高尔基体发达;术后2周运动组第8周髓鞘套叠较多,变薄,板层松散,内凸向轴索;术后4周运动组第6周:髓鞘变形、增厚、套叠,板层松散,轴索与髓鞘基底膜分离、偏移,许旺细胞核染色质边聚,核缘内陷,内质网扩张,线粒体空化。结论:神经卡压早期中等量主动运动可延缓神经卡压的病理变化,改善卡压神经的功能,而中后期运动则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神经卡压综合征 大鼠 运动疗法
下载PDF
以ΔPCO_(2)/ΔCa-vO_(2)为中心的液体复苏方案治疗脓毒症早期组织低灌注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邹春喜 顾增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5期89-92,102,共5页
目的探讨以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比值(ΔPCO_(2)/ΔCa-vO_(2))为中心的液体复苏方案治疗脓毒症早期组织低灌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收治的120例脓毒症... 目的探讨以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比值(ΔPCO_(2)/ΔCa-vO_(2))为中心的液体复苏方案治疗脓毒症早期组织低灌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ΔPCO_(2)/ΔCa-vO_(2)组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组,每组各60例。ΔPCO_(2)/ΔCa-vO_(2)组采用以ΔPCO_(2)/ΔCa-vO_(2)为中心的液体复苏方案进行脓毒症早期复苏治疗,ScvO_(2)组采用以ScvO_(2)为中心的液体复苏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治疗结果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率及乳酸水平低于治疗前,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乳酸清除率均高于治疗前,ΔPCO_(2)/ΔCa-vO_(2)组心脏指数高于治疗前,且ΔPCO_(2)/ΔCa-vO_(2)组中心静脉压、心脏指数、乳酸清除率均高于ScvO_(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PCO_(2)/ΔCa-vO_(2)组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ScvO_(2)组,达到6 h内复苏目标所消耗的液体量低于ScvO_(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以ΔPCO_(2)/ΔCa-vO_(2)为中心的液体复苏方案治疗脓毒症早期低灌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PCO_(2)/ΔCa-vO_(2)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脓毒症
下载PDF
唑来膦酸对老年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封江标 吴良邦 林宗阳 《中国医药》 2019年第4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老年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收治的92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老年绝经后女性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老年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收治的92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老年绝经后女性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术后给予碳酸钙维生素D3片和阿法骨化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假体周围及腰椎骨密度、血清骨转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及骨钙素]水平及疼痛程度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和术后1年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假体周围及腰椎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 655±0. 212) g/cm3比(0. 479±0. 197) g/cm3、(0. 522±0. 072) g/cm3比(0. 449±0. 015) g/cm3],BALP、β-CTX及骨钙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 3±3. 0)μg/L比(10. 5±3. 9)μg/L、(0. 15±0. 09)μg/L比(0. 23±0. 16)μg/L、(11±4) IU/L比(13±5) IU/L](均P <0. 05)。治疗后6个月,2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5)。治疗过程中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年,2组假体无菌性松动及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治疗效果显著,利于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转换指标,减轻骨痛,延长假体使用寿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女性 全髋关节置换术 唑来膦酸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内固定术后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1例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莹 林金潞 何敏娟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20期58-59,共2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脊髓受压迫或刺激,加上血管受压迫血流受阻而引发的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和排便功能性障碍的颈椎病[1],手术是最直接的治疗方式,但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不可避免。颈后路手术更容易感染,主要由于切口位置较深,术中...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脊髓受压迫或刺激,加上血管受压迫血流受阻而引发的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和排便功能性障碍的颈椎病[1],手术是最直接的治疗方式,但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不可避免。颈后路手术更容易感染,主要由于切口位置较深,术中剥离较多,造成局部肌肉失血管化,同时因术中使用内植物及异体骨块,难免发生术后深部感染,处理十分棘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并发症 内固定术后 脑脊液漏 颈椎后路 单开门 脊髓型颈椎病 颈后路手术
下载PDF
高速公路交通伤的一体化救治体会 被引量:16
12
作者 施建国 侯振海 +6 位作者 刘志荣 龚清 夏俊杰 黄宏前 史毅斌 姚军 胡伟群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4-305,共2页
关键词 高速公路交通伤 救治体会 一体化 现代社会 救治水平 救治模式 急诊手术 院前急救 伤亡率 机动车
原文传递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19
13
作者 赵新华 袁航 +1 位作者 钱金黔 杨永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71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了PLIF手术。收集所有... 目的回顾性总结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71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了PLIF手术。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学数据、手术资料及并发症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临床因素[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合并疾病、抽烟状况、复发时间、出血量、手术节段、手术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确定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71例纳入研究,男42例,女29例;年龄19~64岁,平均50.6岁;BMI平均为23.6kg/m2。26例(36.6%)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33例次,其中5例(7%)患者出现2个及以上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发生。短暂神经功能缺失或神经痛(10例次,14.1%)和硬膜囊撕裂(6例次,8.5%)最常见,其他并发症包括神经根或马尾损伤(3例,4.2%)、浅表或深部感染(5例,7.0%)、泌尿系统感染(5例,7.0%)、呼吸系统并发症(1例)、心血管并发症(1例)、谵妄(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抽烟与否、手术节段、复发时间、手术时间并不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P=0.008)和出血量(P=0.016)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短暂神经功能缺失、神经痛及硬膜囊撕裂。并发生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BMI和出血量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复发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中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加强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被引量:30
14
作者 伍红桦 施建国 +6 位作者 屈波 康夏 陈俊 廖冬发 谢庆云 刘达 权毅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90-1194,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骨折椎椎弓根钉加强固定+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方式、选择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202例,其中89例加用伤椎螺钉固定(5钉组16例,6钉组73例),设为A组;113例... 目的探讨经后路骨折椎椎弓根钉加强固定+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方式、选择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202例,其中89例加用伤椎螺钉固定(5钉组16例,6钉组73例),设为A组;113例采用传统伤椎邻椎固定(4钉组),设为B组。A组年龄21~71岁,平均39.2岁;B组年龄19~67岁,平均40.4岁。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均住10d内,A组骨折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无骨折,一侧完整使用5钉固定,双侧完整使用6钉固定。术中经椎弓根撬拨复位骨折并椎体植骨,经骨折椎椎弓根钉向腹侧推挤伤椎,纠正伤椎后凸,分段撑开伤椎。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降低了伤椎经矫正后高度丢失的概率。随访1周和1年时5钉组和6钉组的椎体高度恢复程度较4钉组明显改善[6钉组分别为(135.2±10.6)%、(134.6±9.9)%;5钉组分别为(136.1±10.3)%、(135.9±9.5)%;4钉组分别为(133.8±9.8)%、(132.5±9.1)%],术后Cobb角也有明显改善[6钉组分别为(2.0±1.2)°、(2.1±1.6)°;5钉组分别为(2.2±2.4)°、(2.5±1.8)°;4钉组分别为(5.8±3.4)°、(6.7±5.5)°]。结论对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选择性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植骨有利于矫正压缩程度和后凸畸形,可有效维持矫形效果,骨折愈合后伤椎骨质强度接近正常,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5
15
作者 冯刚 潘志军 叶有晨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8-653,共6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不同内固定方式、不同时段隐性失血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短重建钉(IMHS)和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AO/OTA31-A1、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不同内固定方式、不同时段隐性失血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短重建钉(IMHS)和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AO/OTA31-A1、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其中DHS组35例,IMHS组55例,PCCP组38例。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及不同时间段(术后第1天、第2-3天、第4-5天)的隐性失血量。结果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平均总隐性失血量是平均显性失血量的7倍以上。PCCP、IMHS、DHS组组间总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IMHS组与DH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阶段性隐性失血量,在DHS组三个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MHS组及PCCP组,术后第4-5天与第1天、第2-3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第1天与第2-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各组三个时间段阶段性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比例,术后第4-5天与术后第1天、第2-3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第1天与第2-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远大于术中显性失血量。PCCP组的总隐性失血量明显少于IMHS组和DHS组,而IMHS组与DHS组的总隐性失血量相似。隐性失血主要发生在手术后的前3d,故术后前3d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化,及时评估患者的失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手术期间 失血 手术
原文传递
髋关节腔穿刺减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0
16
作者 侯振海 史毅斌 +5 位作者 施建国 刘志荣 龚清 夏俊杰 姚军 黄俊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087-1088,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髋关节腔穿刺减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41例股骨颈骨折的青壮年患者,均给予早期髋关节穿刺减压、闭合复位三枚AO钛合金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维持髋关节屈曲30°,膝关节屈曲30°,外展1... 目的探讨应用髋关节腔穿刺减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41例股骨颈骨折的青壮年患者,均给予早期髋关节穿刺减压、闭合复位三枚AO钛合金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维持髋关节屈曲30°,膝关节屈曲30°,外展10°及旋转中立位牵引。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3.3个月,其中3例骨折不愈合,5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按Harris评分标准:优23例,良14例,髋关节功能总优良率90.2%。结论对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应用早期髋关节减压、坚强内固定及术后牵引以增加内固定稳定性可有效的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 骨折 青壮年 髋关节 骨折固定术 减压 螺钉内固定治疗 青壮年患者 股骨颈骨折 穿刺减压 关节腔 Harris评分标准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髋关节屈曲 中立位牵引
原文传递
尺神经沟置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生物力学试验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亚中 徐惠芬 +4 位作者 陈金富 冯炜 卢一生 王以进 王春生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44-748,共5页
目的进行生物力学试验,比较从肱骨内上髁至尺神经沟不同进针点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减少肘内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具尸体20个肱骨标本制成肱骨髁上骨折模型,分A、B两组。A组:从肱... 目的进行生物力学试验,比较从肱骨内上髁至尺神经沟不同进针点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减少肘内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具尸体20个肱骨标本制成肱骨髁上骨折模型,分A、B两组。A组:从肱骨内上髁至尺神经沟平分取5点向对侧某点打入克氏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B组:以尺神经沟为始点向对侧5个不同方向打入克氏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定。临床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6例,随访1年以上。结果A组与B组一致,随着克氏针与骨折线成角越大,应变越小,位移变化越小,应力强度越大,轴向刚度越大,抗扭能力越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46例患者。肘关节功能良好,无肘内翻发生。结论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复位后将尺侧克氏针从肱骨内上髁移至尺神经沟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其生物力学稳定性增强,减少了肘内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儿童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尺神经沟
原文传递
改良胸脐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54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范启申 周祥吉 +1 位作者 郑隆宝 高学建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3-365,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胸脐皮瓣设计与切取改良的技术。方法皮瓣设计改良:在原来皮瓣设计的基础上.使皮瓣不但包括本侧血管供应的皮肤,还能跨过中线到对侧血管供应的皮肤,达到皮瓣延长,用来修复较长或较宽的创面。切取皮瓣顺序的改良:将原来皮... 目的探讨胸脐皮瓣设计与切取改良的技术。方法皮瓣设计改良:在原来皮瓣设计的基础上.使皮瓣不但包括本侧血管供应的皮肤,还能跨过中线到对侧血管供应的皮肤,达到皮瓣延长,用来修复较长或较宽的创面。切取皮瓣顺序的改良:将原来皮瓣先探察上端胸脐支血管的方法改为先探察下端腹壁下血管存在,满意后再切取上端胸壁段,完成皮瓣的切取。制成薄皮瓣应用:根据需要在皮瓣切取过程中将远2/3削薄:在下腹部血管蒂处的皮瓣1/3不削薄,以保护皮瓣的血供,临床应用54例。结果54例中,有1例因修复感染创面后皮瓣感染坏死,53例皮瓣成活,成功率98.1%。随访1~5年,皮瓣外观良好,受区关节伸屈活动满意。覆盖软组织感染创面治愈。结论改良的胸脐皮瓣设计合理、切取容易、成功率高、适应证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脐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东明 刘德国 侯振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882-1885,共4页
目的观察^(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予以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25... 目的观察^(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予以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25 mg和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7 mg,每周1次,连续治疗8周;与此同时接受口服碳酸钙D3片600 mg和阿法骨化醇胶囊0.25μg治疗,qd,连续治疗6个月;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滴注^(99)Tc-MDP15 mg,qd,10 d为1个疗程,间隔30 d开始第2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L1~L4的骨密度(BMD)值、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25-羟化维生素D_3[25-(OH)D3]水平、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伸展肽(PINP)、骨钙素(BGP)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含量,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55/60例)和78.33%(47/6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L1~L4的BMD值分别为(0.94±0.15),(0.98±0.14),(1.14±0.17),(1.05±0.15),对照组L1~L4的BMD值分别为(0.84±0.14),(0.86±0.13),(0.92±0.16)和(0.90±0.1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股骨颈BMD分别为(0.94±0.11)和(0.83±0.08),血清BALP分别为(4.65±1.23),(4.18±1.03)μg·L^(-1),25-(OH)D3分别为(39.83±5.52),(33.65±5.16)ng·m L^(-1),PINP分别为(336.68±28.36),(286.92±23.65)ng·m L^(-1),BGP分别为(14.86±2.86),(11.53±1.88)ng·m L^(-1),CTX分别为(19.36±4.19),(14.65±3.67)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上腹部不适,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面色潮红,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2/60例)和1.67%(1/6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骨代谢相关指标,提高骨密度,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 骨质疏松 骨折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常见问题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施建国 姚远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7-590,共4页
液体复苏自1832年首次运用于临床治疗以来,很快就被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用于创伤救治,特别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大量实践后,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创伤救治理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拯救了无数创伤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临床治疗 创伤救治 救治理论 创伤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