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大鼠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宋闽宁 宋屿娜 +1 位作者 陈福 骆梅兰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2,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A)在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和慢性肝功能衰竭(CLF)肝性脑病时的变化。方法将1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ALF组(45只)及CLF组(45只)。ALF模型按500mg/kg硫代乙酰胺(... 目的研究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A)在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和慢性肝功能衰竭(CLF)肝性脑病时的变化。方法将1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ALF组(45只)及CLF组(45只)。ALF模型按500mg/kg硫代乙酰胺(TAA)间隔24h两次灌胃;CLF模型按质量分数为0。03%的TAA作为饮用水灌饲10周,并根据每周体重的变化增减50%的TAA含量。造模成功后从眼底静脉丛取血,检测5-HT、NA、血氨和肝功能指标;处死动物,取肝、脑组织,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ALF组和CLF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表现,血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血氨均有明显变化(P<0.05或P<0.01);肝脏及脑组织病理学符合ALF和CLF肝性脑病表现。ALF组和CLF组5-HT[(16.06±1.08)μmol/L和(15.32±1.48)μmol/L3均较正常对照组[(2.75±0.26)μmol/L3显著升高(IP均<0.01),CLF组NA值下降[(94.0±2.13)μmol/L比(121.2±14.8)μmol/L,IP<0.053。结论5-HT在大鼠ALF和CLF所致肝性脑病时明显升高;NA在大鼠CLF所致肝性脑病时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性脑病 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心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闵峰 王素美 +3 位作者 宋闽宁 黄文琪 范荣华 张丽 《肝脏》 2004年第3期212-213,共2页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心血管病变 临床观察 并发 西南医院 重型肝炎 心血管系统 回顾性分析 治病 病例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离体培养树鼩肝细胞模型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闵峰 王素美 《肝脏》 2008年第3期230-231,共2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细胞模型 树鼩 离体培养 肝细胞 原代培养 直接感染 阳性血清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胎肝细胞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闵峰 郝飞 +2 位作者 刘冰 王素美 王宇明 《肝脏》 2001年第4期238-240,共3页
目的 探索原代培养胎肝细胞对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易感性 ,旨在建立较为稳定实用的细胞感染模型。方法 感染血清与培养肝细胞共同孵育 6~ 8h后 ,收集不同时相点标本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分别检测细胞内或上清液中正负链R... 目的 探索原代培养胎肝细胞对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易感性 ,旨在建立较为稳定实用的细胞感染模型。方法 感染血清与培养肝细胞共同孵育 6~ 8h后 ,收集不同时相点标本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分别检测细胞内或上清液中正负链RNA ,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内HCVNS3、NS5特异性抗原的表达情况 ,以及原位杂交检测细胞内HCV负链RNA。结果 接种感染血清 3d后 ,即可在细胞内或培养上清液中检出HCV正负链RNA ,间断检出至感染后第 17天。HCVNS3、NS5特异性抗原可在感染细胞内表达 ,阳性物质位于胞浆中。原位杂交法证实细胞内存在负链RNA ,也位于胞浆中。结论 原代培养的胎肝细胞对HCV不但易感 ,而且稳定地支持HC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细胞培养 胎肝细胞 HCV 易感性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成年树鼩肝细胞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闵峰 郝飞 +4 位作者 刘冰 刘国栋 宋志强 王宇明 宋闽宁 《肝脏》 2001年第S1期80-,共1页
关键词 肝细胞 原代培养 负链
下载PDF
肝性脑病患者血浆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宋闽宁 骆梅兰 +4 位作者 黄文琪 闵峰 宋屿娜 吴晓鹭 欧阳丽娟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28-629,共2页
肝性脑病是发生于严重肝功能衰竭时、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因病死率高,发生机制较复杂,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揭示肝性脑病时的代谢变化情况,本研究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重型肝炎患... 肝性脑病是发生于严重肝功能衰竭时、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因病死率高,发生机制较复杂,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揭示肝性脑病时的代谢变化情况,本研究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去甲肾上腺素(NA)和5-羟色胺(5-HT)的相关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肝性脑病 检测分析 临床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病患 重型肝炎患者
原文传递
CT诊断早期肝炎后肝硬化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宋闽宁 黄文琪 +2 位作者 闵峰 吴贵华 郑玉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2272-2275,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将48例CT诊断早期肝炎后肝硬化组及96例慢性肝炎分轻、中、重组行肝脏穿刺活检。活检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素(HE)、网状纤维Gomori法、范基森(VG)、结缔组织Masson三色法染色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CT对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将48例CT诊断早期肝炎后肝硬化组及96例慢性肝炎分轻、中、重组行肝脏穿刺活检。活检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素(HE)、网状纤维Gomori法、范基森(VG)、结缔组织Masson三色法染色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与临床及CT影像特征相对照。结果:CT检查提示早期肝硬化病理检查结果仅6例符合(6/48,12.5%)。慢性肝炎轻、中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各为85.7%(36/42)、75%(36/48)。但两组不符合部分仅为轻-中度之间的交叉。慢性肝炎重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6/6)。CT肝脏形态缩小的影像特征,与肝组织病理学纤维化指征符合率达100%。与无肝缩小征象组对照,无一例符合。结论:CT肝脏形态缩小是早期肝硬化的较可靠诊断依据。慢性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符合率高,如非必要,可免将肝活检用于慢性肝炎的常规诊断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并发症/放射摄影术/病理学 肝硬化/病因学/放射摄影术/病理学
原文传递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可溶性HLA-Ⅰ类分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文琪 裴斌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8-118,共1页
关键词 干扰素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可溶性HLA-I类分子 含量
原文传递
2L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9
作者 宋闽宁 闵峰 +2 位作者 骆梅兰 朱忠芳 黄文琪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1223-1224,共2页
关键词 血浆置换 治疗 重型肝炎 人工肝体外支持系统 血液生化检验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携带者PBMC培养液细胞因子水平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宋闽宁 黄文琪 +1 位作者 闵峰 骆梅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987-988,共2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免疫耐受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刺激诱导培养,检测IL-10、IL-12、γ-IFN、B超及血液生化。结果ASC PBMC培养后上清液细胞因子检测水平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CHB)。...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免疫耐受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刺激诱导培养,检测IL-10、IL-12、γ-IFN、B超及血液生化。结果ASC PBMC培养后上清液细胞因子检测水平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CHB)。ASC不同年龄组IL-10测定值均高于正常对照,且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P<0.01,P<0.05)。ASC B超肝门静脉、肝右上下径测定值及脾脏厚度检测结果提示各年龄段检测结果与正常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C携带状态持续时间对肝脏损害影响小于慢性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免疫耐受 预后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2 干扰素Ⅱ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