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测慢乙肝病人外周血HBV DNA含量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丁体龙 马勇 +1 位作者 于莉 严家春 《世界感染杂志》 2005年第4期314-315,318,共3页
目的研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 DNA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PCR法(FQ—PCR);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相应肝组织中aBcAg,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HBV DNA含量较低组(A、B组),肝... 目的研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 DNA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PCR法(FQ—PCR);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相应肝组织中aBcAg,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HBV DNA含量较低组(A、B组),肝组织中aacAg的表达呈阴性或少数阳性;而血清HBV DNA含量较高组(C、D组),肝组织HBcAg表达多数呈阳性或强阳性,随着血清HBV DNA含量的升高肝组织HBcAg表达强度和范围也随之增加。结论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能较好地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HBV DNA 定量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抗纤散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丁体龙 马勇 +2 位作者 严家春 张文学 于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38-139,共2页
目的 :研究抗纤散 (KXS)在慢性乙型肝炎 (CHB ,慢乙肝 )抗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 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2 0例。对照组给予保肝、退黄、降酶药物治疗 ,治疗组每日给予抗纤散汤剂 2 0 0ml,分两次口... 目的 :研究抗纤散 (KXS)在慢性乙型肝炎 (CHB ,慢乙肝 )抗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 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2 0例。对照组给予保肝、退黄、降酶药物治疗 ,治疗组每日给予抗纤散汤剂 2 0 0ml,分两次口服 ,其他治疗方案同对照组。治疗两个疗程后 ,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乙肝标志物及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总胆红素 (TBil)、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 (LN)、透明质酸 (HA)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 13例HBeAg ( +)阴转 7例 ,对照组 11例HBeAg ( +)只有 1例转阴 ,治疗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PCⅢ、LN、HA含量检测提示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抗纤散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纤维化治疗中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纤散 慢性乙型肝炎 KXS 抗纤维化治疗 肝纤维化 肝损伤
下载PDF
异戊烯焦磷酸刺激γδT细胞增殖及体外抗HBV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桂万羊 马勇 +1 位作者 陈复兴 贺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34-337,共4页
目的采用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γδT细胞特异性增殖,观察其体外对HBV复制和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用IPP和rhIL-2刺激人PBMCs培养10天,流... 目的采用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γδT细胞特异性增殖,观察其体外对HBV复制和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用IPP和rhIL-2刺激人PBMCs培养10天,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γδT细胞含量;将γδT细胞与HepG2.2.15细胞按一定比例共孵育培养后,ELISA法测定上清中HBsAg,HBeAg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含量。结果采用IPP和rhIL-2刺激人PBMCs,可以使人外周血γδT细胞选择性激活和扩增,由4.34%±1.79%。增加至55.65%±6.88%。所扩增的γδT细胞,能够部分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VDNA复制和HBeAg的表达,对HB-sAg的表达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采用IPP刺激PBMCs,能使γδT细胞选择性增殖,增殖的细胞能够降低HepG2.2.15细胞中HBV的复制和HBeAg表达,在乙型肝炎的过继性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烯焦磷酸单酯 乙型肝炎 ΓΔT细胞 HEPG2.2.15细胞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丁体龙 马勇 +2 位作者 陆美芳 邢玉梅 于莉 《世界感染杂志》 200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及正常人外周血两种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及功能上的差异。方法 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有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及正常人外周血两种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及功能上的差异。方法 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有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NFFα)的无血清培养基AVI-M中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并采用MLR方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诱导可获得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但CD80表达较正常人低,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低于正常人。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功能较正常人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外周血 树突状细胞 传染病 DC
下载PDF
四氯化碳实验小鼠肝血管病变的病理转化
5
作者 严家春 丁体龙 +2 位作者 马勇 陈文笔 徐长江 《世界感染杂志》 2004年第4期354-357,F004,共5页
目的研究CCI4诱导小鼠肝血管病变的病理转化。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35~40g)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皮下多点注射诱导剂(20%CCI4:石蜡油=1:4)0.2mL,1次/5d;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2003年4月3日开始,9月2... 目的研究CCI4诱导小鼠肝血管病变的病理转化。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35~40g)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皮下多点注射诱导剂(20%CCI4:石蜡油=1:4)0.2mL,1次/5d;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2003年4月3日开始,9月29日结束。6月3日解剖实验鼠3只、对照鼠1只提示,前者为早期肝硬变,后者为正常肝。接下来对实验组进行中药抗纤散汤治疗,根据给药途径将实验组分为四’个亚组:①灌药;②又灌又打;③只打不灌;④自然恢复4组。结果①亚组7、8、9月肝组织学显示逐级好转,多数(90%)恢复正常;②亚组示肝纤维化好转,炎症反应明显;③亚组肝组织病变恶化(100%);④亚组肝组织炎症仍较严重,其间有明显差异性(P<0.01)。结论CCI4诱导的肝血管病变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变的关键因素,中药抗纤散治疗可促其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小鼠 肝血管病变 肝纤维化 肝硬变 中药抗纤散
下载PDF
直接肝脏注射促肝细胞生长素对肝炎组织活动性指数及肝纤维化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勇 严家春 +2 位作者 刘健虎 裴波 陈文笔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7-89,共3页
本文通过直接肝内注射及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两种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例,比较两者对肝炎组织活动性指数(HAI)及肝纤维化指数(HFI)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直接肝内注射组的HAI及HFI均显著低于治... 本文通过直接肝内注射及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两种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例,比较两者对肝炎组织活动性指数(HAI)及肝纤维化指数(HFI)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直接肝内注射组的HAI及HF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并显著低于静脉给药组的HAI及HFI(P<0.001);静脉给药组的HAI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HFI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接肝内注射PHGF在短期内即可显著改善慢性乙肝肝组织的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且经两次以上肝活组织检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注射 肝纤维化 指数 促肝细胞生长素 肝炎
下载PDF
血清HBV-DNA含量与HBcAg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丁体龙 马勇 +2 位作者 严家春 邢玉梅 于莉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4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肝组织中HBcAg表达的关系。方法 血清HBV-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PCR法(FQ-PCR);肝组织中HBcAg表达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血清HBV-DNA含量较低组(A、B组),肝组织中HBcAg的表达呈阴性或...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肝组织中HBcAg表达的关系。方法 血清HBV-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PCR法(FQ-PCR);肝组织中HBcAg表达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血清HBV-DNA含量较低组(A、B组),肝组织中HBcAg的表达呈阴性或少数阳性;而血清HBV-DNA含量较高组(C、D组),肝组织HBcAg表达多数呈阳性或强阳性,随着血清HBV-DNA含量的升高肝组织HBcAg表达强度和范围也随之增加,提示血清HBV-DNA含量与肝组织HBcAg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血清HBV-DNA定量检测能较好地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 DNA定量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肝脏注射促肝细胞生长素和地塞米松对肝硬化肝窦病变及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丁体龙 马勇 +1 位作者 袁福华 严家春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207-208,共2页
目的观察肝脏注射促肝细胞生长素和地塞米松对肝硬化肝窦组织病变的体视学改变及肝窦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98例肝硬化患者肝脏注射促肝细胞生长素80mg及地塞米松1mg,每周注射2次,12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 目的观察肝脏注射促肝细胞生长素和地塞米松对肝硬化肝窦组织病变的体视学改变及肝窦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98例肝硬化患者肝脏注射促肝细胞生长素80mg及地塞米松1mg,每周注射2次,12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通过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观察肝窦组织病变变化情况及Ⅳ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98例肝硬化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肝窦组织病变明显改善(P〈0.01),Ⅳ型胶原表达显著减弱(P〈0.01)。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肝脏注射促肝细胞生长素和地塞米松能明显改善肝窦组织病变及Ⅳ型胶原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视学分析 胶原Ⅳ型 肝硬化 肝细胞生长因子 地塞米松
原文传递
拉米夫定和干扰素α及苦参碱防治乙型肝炎肝衰竭生存者的肝纤维化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从新 刘波 +8 位作者 马勇 周跃进 潘兴南 郑瑞丹 王全楚 汪茂荣 何长伦 傅青春 陈成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防止乙型肝炎肝衰竭生存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的方法。方法在多中心选择亚急性或慢加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生存者(A组)100例随机分为3组,在度过肝衰竭后分别给予干扰素α、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6个月,选择慢性乙型... 目的探讨防止乙型肝炎肝衰竭生存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的方法。方法在多中心选择亚急性或慢加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生存者(A组)100例随机分为3组,在度过肝衰竭后分别给予干扰素α、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6个月,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生存者(B组)10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6个月。全部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血生物化学、血清学、病毒学和肝组织学应答情况。根据资料不同采用t检验和疋。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A组患者生存;B组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死亡3例(6.1%),接受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的患者死亡4例(7.8%,P〉0.05);B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未降至正常,拉米夫定治疗使超过90%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A组接受干扰素α或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的患者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2.9%(9/17)和31.3%(5/16),均高于拉米夫定治疗者(1/17,5.9%);在A组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在随访结束时肝组织Knodell HAI计分(7.2±0.8)低于干扰素α治疗者(8.2±1.3),P〈0.05;联合苦参碱治疗可使HAI计分进一步降低(6.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拉米夫定或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对B组患者能抑制肝内炎症病变,但对已形成的肝纤维化无明显的逆转作用。结论乙型肝炎肝衰竭生存患者长期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对阻断肝硬化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适时联合苦参碱可提高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和抑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衰竭 拉米夫定 干扰素Α 苦参碱
原文传递
环氧合酶-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莉 许建明 +2 位作者 严家春 马勇 徐长江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9期1556-1557,I0002,共3页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窦毛细血管化(LSC)的关系。方法对200例CHB肝样本作COX-2、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就其表达变化与LSC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LSC占该组病例80%...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窦毛细血管化(LSC)的关系。方法对200例CHB肝样本作COX-2、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就其表达变化与LSC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LSC占该组病例80%以上,有轻(灶性)、中(片状)、重度(弥漫)表现。电镜示肝窦内皮撕裂,基膜形成,窦内皮细胞出芽形成血管腔,贮脂细胞转化肌成纤维细胞,COX-2、VEGF、Ⅳ型胶原(Co-Ⅳ)及网状、胶原、弹力纤维表达与LSC的轻重程度呈同步关系。结论肝组织COX-2、VEGF表达增强可促进LSC及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水解酶类 血管生成因子 肝窦毛细血管化 肝炎 乙型 慢性
原文传递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代雪枫 马勇 涂远航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622-624,共3页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45例,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d和拉米夫定100mg/d;对照组32例,给予VI服拉米夫定100mg/d,治疗1年,观察HBV—DNA转阴...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45例,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d和拉米夫定100mg/d;对照组32例,给予VI服拉米夫定100mg/d,治疗1年,观察HBV—DNA转阴率、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率、肝功能及血小板等指标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HBV—DNA转阴率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肝功能好转及血小板升高率也高于对照组,且时间明显提前。48周内联合治疗组无1例发生YMDD变异,对照组到48周时有19%的患者发生变异。病理检结果显示48周后联合组50%的患者改善,而对照组为36%。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效果明显优于拉米夫定,抗病毒速度快、肝功能好转及病理改善率高,耐药突变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乙型肝炎 肝硬化
原文传递
γδ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12
作者 贺潇 马勇 桂万羊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8年第11期1770-1771,1937,共3页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和rhIL-2活化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活化后的18T细胞含量,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含量,用乳酸脱...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和rhIL-2活化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活化后的18T细胞含量,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含量,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活化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体外活化的PBMC在10d时16T细胞比例从扩增前(4.34±1.79)%增加到(55.65±6.88)%,PBMC经IPP刺激培养后IFN-γ分泌量较不含IPP的对照组有显著增高,至第7天达峰值,活化后的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有较高杀伤活性。结论IPP作为刺激剂可获得大量γδT细胞,刺激PBMC后可分泌大量IFN-γ,γδT细胞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有较高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肝肿瘤 淋巴毒素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血管阻塞与假小叶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勇 范秀梅 +1 位作者 严家春 陈文笔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733-73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血管阻塞与假小叶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HE、组化、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观察125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肝组织标本。结果(1)血管炎和血管阻塞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组织病理学特征;(2)血管炎症导致血管阻塞,并...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血管阻塞与假小叶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HE、组化、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观察125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肝组织标本。结果(1)血管炎和血管阻塞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组织病理学特征;(2)血管炎症导致血管阻塞,并诱发血管和纤维增生;(3)增生的血管将肝细胞围绕成无规则的细胞团(微结节),为假小叶的形成奠定了结构性基础;(4)增生的血管再次炎症、阻塞、纤维沉积,就构成了纤维带,假小叶形成。结论血管炎症和阻塞与假小叶形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静脉闭塞性疾病 假小叶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与肝功能储备状态的关系
14
作者 张文学 王莉 +2 位作者 于莉 丁体龙 马勇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20期2762-2763,共2页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含量与肝功能储备状态的关系。方法、根据肝功能储备状态,将77例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肝功能代偿组44例,肝功能失代偿组33例,两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和肝功能指标。结果肝功能...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含量与肝功能储备状态的关系。方法、根据肝功能储备状态,将77例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肝功能代偿组44例,肝功能失代偿组33例,两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和肝功能指标。结果肝功能失代偿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299.0±498.5)μg/L显著高于肝功能代偿组(27.9±34.0)彬L(t=3.1,P〈0.01);D.二聚体与血清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A)呈显著负相关(r=-0.6、-0.6,均P〈0.01);而与TBIL和P,r呈显著正相关(r=0.4、0.6,均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与肝功能储备状态相关,检测D.二聚体有助于肝功能储备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功能 D一二聚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