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转针柄法应用于输液不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汤颖 张瑛 罗晶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6年第12期43-43,共1页
目的探讨在输液过程中因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而致输液不畅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将256例静脉输液不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6例)与观察组(130例),观察组采用翻转针柄法使输液再通畅,对照组用棉签垫于针柄下使针柄抬高,对比两组方法的有效... 目的探讨在输液过程中因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而致输液不畅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将256例静脉输液不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6例)与观察组(130例),观察组采用翻转针柄法使输液再通畅,对照组用棉签垫于针柄下使针柄抬高,对比两组方法的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翻转针柄法更适用于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致输液不畅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不畅 抬高针柄 翻转针柄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分期方法及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鄢毅权 李介秋 周光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关键词 肝肿瘤/病理学
下载PDF
Rac1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过表达与转移侵袭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鄢毅权 李介秋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9期1493-1495,1498,共4页
【目的】探讨rac1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转移侵袭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HCC及癌旁肝组织中Rac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rac1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转移侵袭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HCC及癌旁肝组织中Rac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Rac1基因与HCC转移侵袭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Rac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表达水平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Rac1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的大小、甲胎蛋白(AFP)、HBsAg以及有无肝硬化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包膜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结论】Rac1基因在HCC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有无包膜及有无门静脉癌栓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能成为判断HCC转移、侵袭能力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病理学 基因表达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李果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8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血管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应对措施。方法:对2006年7月~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血管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应对措施;分析1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血管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应对措施。方法:对2006年7月~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血管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应对措施;分析1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年龄、出血原因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心血管反应的流行病学关系。结果:1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发生心血管反应的有86例,占总数的71.7%,患者主要表现为心电图的异常有节律异常、ST段改变及T波改变等;分析表明不同的发病年龄、出血原因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生心血管反应的概率不同(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发生心血管反应有着较高的比例,心血管反应的发生与发病年龄、出血原因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的关系,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呼吸衰竭 综合治疗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兼职护士制度在急诊护理人员调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瑛 刘文卓 +2 位作者 崔艳 王桂英 闵维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研究兼职护士在急诊护理工作调配中的运用。方法2010年建立本院急诊科兼职护理人员固定调配人才库,比较兼职护士引入前后急诊科护患比例、患者流转时间和护士生活工作质量。结果患者平均流转时间由2009年的(21.53±1.85)... 目的:研究兼职护士在急诊护理工作调配中的运用。方法2010年建立本院急诊科兼职护理人员固定调配人才库,比较兼职护士引入前后急诊科护患比例、患者流转时间和护士生活工作质量。结果患者平均流转时间由2009年的(21.53±1.85)h/例降至2013年的(17.97±0.52)h/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5);护患比例由2009年的(0.46±0.08)提高到2013年的(0.8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7,P<0.05)。急诊科护士患病率由2010年的22.3%降低到2013年的6.3%,护士离职率由2010年的3.6%降低到2013年的2.2%。结论兼职护士的运用能较好地维持合理护患比例、减少患者流转时间,提高护士生活工作质量,是急诊科护士队伍建设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兼职 急诊室 医院 人员开发
原文传递
归因理论在护士自主性学习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瑛 刘跃晖 +2 位作者 蒋瑞山 闵维 崔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30期3685-3687,共3页
目的 运用归因理论提高护士的学习自主性.方法 通过正确的归因训练,来提高护士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习动力.结果 本文方法能有效地指导护士的学习行为,增强护士自主性.结论 有助于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各项考核工作的顺利... 目的 运用归因理论提高护士的学习自主性.方法 通过正确的归因训练,来提高护士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习动力.结果 本文方法能有效地指导护士的学习行为,增强护士自主性.结论 有助于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各项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因理论 自主学习
原文传递
腹部外伤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子分析
7
作者 鄢毅权 张开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62-764,共3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l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以进行性低氧血症为主的急性呼吸衰竭,是腹部外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尽管目前对于ARDS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法上有了许多的进展,其死亡率依然很高,甚至超过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l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以进行性低氧血症为主的急性呼吸衰竭,是腹部外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尽管目前对于ARDS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法上有了许多的进展,其死亡率依然很高,甚至超过50%。多发伤常导致ARDS,但是对于单纯腹部外伤的患者术后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目前并不十分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腹部外伤 因子分析 术后并发 进行性低氧血症 术后严重并发症 急性呼吸衰竭 ARDS
原文传递
双黄连对乌头碱中毒导致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易丹 谭姗 +1 位作者 肖桂林 刘华益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399-1402,共4页
目的观察双黄连粉针剂对乌头碱导致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探讨双黄连对抗乌头碱导致的心律失常在离子通道水平的药理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将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乌头碱组,及双黄连干预组。通过... 目的观察双黄连粉针剂对乌头碱导致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探讨双黄连对抗乌头碱导致的心律失常在离子通道水平的药理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将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乌头碱组,及双黄连干预组。通过原代培养的大鼠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正常对照组、乌头碱组及双黄连干预组L-型钙通道电流的变化情况。结果在钳制电压-40mV刺激电压+10mV条件下,1μmol/L乌头碱作用下Ica-L电流峰值从(-1104.00±252.3085)PA增加至(-3163.44±272.1169)PA(P〈0.05),加入双黄连后,峰值回复到(-1512.57±488.0761)pA(P〈0.05)。乌头碱作用下电流-电压曲线下移,双黄连干预后使下移的曲线上抬,但激活电位、峰电位和I-V曲线的形状,翻转电位不变。乌头碱作用下L-Ca通道电流稳态激活曲线稍向左移,双黄连干预组,使左移的稳态激活曲线向右移,乌头碱及双黄连的半激活电压分别是(19.4207±2.9148)mV和(23.5792±3.6105)mV,乌头碱及双黄连的斜率分别是(11.1311±1.8980)和(11.4750±3.29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时间效应曲线的影响,乌头碱组的上升时间常数是87s左右,洗去后,不能使电流恢复,加入双黄连干预后,曲线快速下降,约56S左右回复到给药前的状态。结论(1)乌头碱对培养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有明显增加作用。(2)双黄连粉针剂可抑制乌头碱导致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注射剂/药理学 乌头碱/中毒 肌细胞 心脏/药物作用/代谢 钙通道 L型/药物作用
原文传递
腹部外伤术后并发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鄢毅权 张开诚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12-213,共2页
目的总结腹部外伤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48例单纯腹部外伤手术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ARDS分成2组,分析其临床预后。结果248例患者术后发生ARDS20例,发生率为8、1%,ARDS组术中大量输血、术后感染的比例... 目的总结腹部外伤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48例单纯腹部外伤手术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ARDS分成2组,分析其临床预后。结果248例患者术后发生ARDS20例,发生率为8、1%,ARDS组术中大量输血、术后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非ARDS组,外伤超过12h再手术更易发生ARDS,ARDS组死亡率也明显高于非ARDS组。结论对于单纯腹部外伤手术的患者,及时有效的手术是预防术后ARDS、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外科学/并发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病因学/诊断/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