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热交换降温对患者重型外伤性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岳生 周脉涛 +1 位作者 蔡学见 王志萍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热交换降温对患者重型外伤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3—8分的重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冰袋降温组(IBC组)和血管内热交换降温组(EVC组),每组10例。IB... 目的探讨血管内热交换降温对患者重型外伤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3—8分的重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冰袋降温组(IBC组)和血管内热交换降温组(EVC组),每组10例。IBC组术后采用冰袋降温,EVC组于手术开始时采用血管内热交换技术进行34℃亚低温治疗,维持至术后48h。于术前10min(基础状态)和术后24、48、72、96h时取外周静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和S-100B的浓度。分别于术前10rain和术后8、12、24、48、72h时记录HR、MAP、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于术前10min和术后12、24、48、72h时行GCS评分,术后6个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与IBC组比较,EVC组术后8h和12h时HR降低,术后72h时MAP升高,术后12、24、48和72h时ICP降低,CPP升高,术后24、48、72和96h时NSE的浓度及术后48、72、96h时MBP和S-100B浓度降低,术后6个月GOS评分升高(P〈0.05或0.01);与基础状态比较,IBC组术后12h时GCS评分降低,术后8、12、24、48、72h时HR升高,术后24、48、72、96h时NSE和S-100B的浓度及术后48、72、96h时MBP浓度升高,EVC组术后48、72h时HR升高,术后72h时MBP及术后48h时S-100B浓度升高(P〈0.05或0.01)。结论通过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技术进行34℃亚低温可有效减轻患者重型外伤性脑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人工 脑损伤
原文传递
脑底池连续泵输注罂粟碱防治动脉瘤术后血管痉挛 被引量:6
2
作者 郑友之 万大庆 +3 位作者 沈意琴 陈亚君 蔡学见 刘斌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探索脑底池连续泵输注罂粟碱对脑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后的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 ,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对 13例经头颅CT三维血管成像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伴SAH患者 ,行早期急诊手术开颅脑动脉... 目的 探索脑底池连续泵输注罂粟碱对脑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后的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 ,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对 13例经头颅CT三维血管成像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伴SAH患者 ,行早期急诊手术开颅脑动脉瘤颈夹闭 ,用PCA泵脑底池连续输注罂粟碱 ,经腰大池引流脑脊液 ,直至罂粟碱输注治疗结束。同时观察脑血管痉挛临床五项指征。结果  13例患者输注罂粟碱 8d的11例 ,10d的 2例。患者全部存活 ,术后无脑血管痉挛和不良反应。结论 脑底池连续输注罂粟碱防治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血管痉挛 ,效果确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 罂粟碱 术后 脑血管痉挛 患者 脑动脉瘤破裂 诊断 防治 治疗 存活
原文传递
光棒引导插管在高位颈椎伤气道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郑友芝 周脉涛 +3 位作者 顾成永 仲玉霜 华君 洪卫民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光棒引导插管在高位颈椎伤患者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高位颈椎伤患者30例应用光棒引导插管(LW)组,另选非颈椎伤患者30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BF)组,比较两组插管时间、成功率与导管通过声门顺利率。结果LW组在3 min内插... 目的探讨光棒引导插管在高位颈椎伤患者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高位颈椎伤患者30例应用光棒引导插管(LW)组,另选非颈椎伤患者30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BF)组,比较两组插管时间、成功率与导管通过声门顺利率。结果LW组在3 min内插管成功率高于BF组(96.7%v.s73.3%)(P<0.05),LW组插管时间短于BF组[(24.8±17.0)s v.s(148.6±64.2)s](P<0.01);LW组导管通过声门顺利率高于BF组(89.7%v.s45.5%)(P<0.01)。结论光棒引导气管内插管是高位颈椎伤患者采用全麻快诱导气管插管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棒 高位颈椎伤 气管插管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在局麻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廖兴志 刘宇芳 +2 位作者 全耀晨 李国威 周脉涛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老年行PK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四组:A、B、C三组麻醉前10min内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0.7和0.4μg/kg;D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用药前(T1)、局部麻醉时...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老年行PK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四组:A、B、C三组麻醉前10min内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0.7和0.4μg/kg;D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用药前(T1)、局部麻醉时(T2)、球囊扩张时(T3)、应用骨水泥时(T4)和术毕(T5)的HR、MA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同时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1相比,D组T3-T5的HR和MAP均增加(P<0.05);A、B组T2-T5的HR和MAP低于T1和D组(P<0.05)。A、B组T2-T5的Ramsay评分高于C、D组,BIS值低于C、D组(P<0.05)。不良反应包括血压波动、心动过缓和恶心,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B组、C组和D组(60.0%vs.16.0%、8.0%和12.0%)(P<0.05)。结论麻醉前10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7μg/kg有利于维持术中的循环稳定,镇静作用良好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镇静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