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ar量表应用对于骨科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颖 吴倩 +11 位作者 周宜芳 张成欢 李莹 刘云 黄燕鹏 夏韦 凌琳 薛慧娟 董丰琴 丁敏华 朱冬梅 严文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 探讨Autar量表在骨科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预防效果.方法应用Autar量表,对10家三级甲等医院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30例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于入院24 h内、术后24 h内进行Autar量表风险评估,根据得分将患... 目的 探讨Autar量表在骨科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预防效果.方法应用Autar量表,对10家三级甲等医院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30例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于入院24 h内、术后24 h内进行Autar量表风险评估,根据得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10分)、中危组(11~14分)、高危组(≥15分),在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DVT发生情况.结果Autar量表评分结果显示,骨科大手术后24 h内97.88%(323/330)的患者处于发生DVT中、高风险.不同手术方式Autar评分不同,股骨头置换术术前及术后第1天Autar评分分别为(14.26±4.06)、(17.88±3.78)分,髋关节置换术分别为(8.88±4.96)、(14.84±3.10)分,膝关节置换术分别为(8.22±3.31)、(15.17±2.63)分,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风险最高(χ2=145.131、241.256,均P〈0.01).入院24 h内的Autar评分,高危患者占13.33%(44/330),5例患者发生血栓,发生率为11.36%(5/44).术后24 h内Autar评分,高危患者占52.73%(174/330),11例患者发生血栓,发生率为6.32%(11/174).结论骨科大手术患者多处于DVT的中、高危险中.应用Autar量表对骨科大手术患者进行DVT的风险评估,有利于医护人员识别高危患者,采取预见性治疗与护理干预,减少骨科大手术患者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Autar量表 骨科大手术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腓骨小头上区域的影像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储旭东 谢友扬 +6 位作者 骆宇春 施鑫 蔡福金 朱建平 周敏 李宏 鞠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测量腓骨小头上区域的相关数据,以验证腓骨小头上入路方式的可行性并设计相应的解剖钢板。方法选择健康自愿者38名(共60膝),男22名(38膝),女16名(22膝);年龄18~60岁,平均44.8岁。分别按性别和身高2种方式分... 目的通过影像学测量腓骨小头上区域的相关数据,以验证腓骨小头上入路方式的可行性并设计相应的解剖钢板。方法选择健康自愿者38名(共60膝),男22名(38膝),女16名(22膝);年龄18~60岁,平均44.8岁。分别按性别和身高2种方式分组:按性别分为A1组(男,38膝)和A2组(女,22膝);按身高分为B1组(156~170cm,23膝)和B2组(171~185cm,37膝)。将60膝进行CT扫描并三维重建,将外侧平台三维CT图像分为3区:I区为胫骨平台后外侧髁区域,Ⅱ区为腓骨小头上区域,Ⅲ区为胫骨前外侧区域,并测量腓骨小头关节面至胫骨外侧平台关节面的骨性区域数据。同时进行MRI扫描,测量胫骨外侧骨面与外侧副韧带之间的骨.韧带区域数据,将获取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骨性区域最窄宽度平均为(11.13±1.43)mm,骨一韧带区域最窄宽度平均为(5.35S-O.78)mm。腓骨小头上区域测量结果显示:A1组骨性区域最窄宽度[(11.45±1.48)mm]较A2组[(10.58±1.34)mm]宽;B1组[(10.32±1.40)mm较B2组(11.63±1.45)mm]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一韧带区域最窄宽度A1组[(5.45±0.82)mm]与A2组[(5.18±0.71)mm]、BI组[(5.11±0.74)mm]与B2组[(5.50±0.80)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小头上区域存在骨性空间及骨一韧带空间,可以设计腓骨小头上入路,胫骨外侧平台三维CT分区及各区数值对腓骨小头上入路解剖钢板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板 成像 三维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