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乳腺癌术前局部灌注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建苗 蒲永东 +3 位作者 曹志宇 杨波 董立国 朱志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2 2例术前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治疗组 ) ,3 0例术前未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灌注化疗...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2 2例术前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治疗组 ) ,3 0例术前未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灌注化疗后 ,症状减轻 ,肿瘤缩小 ,有效率 (CR +PR )为 86.4%。术后病理检查均发现癌细胞核固缩、碎裂 ,胞浆凝固、坏死 ;细胞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 ;血管出现内膜增生 ,血栓形成。对照组癌细胞改变不明显。随访时间 2~ 7年。局部复发率治疗组 13 .6% ,对照组 3 3 .3 % (P <0 .0 1)。治疗组 5年生存率 5 9.1% ,对照组 2 6.7%(P <0 .0 5 )。结论 晚期乳腺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以缩小肿瘤 ,降低肿瘤分期 ,改变癌细胞的组织学形态 ,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输注 动脉内 乳腺肿瘤/病理学 导管/药物疗法
下载PDF
电视腹腔镜脾切除术及断流术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红兵 萧荫祺 +2 位作者 李虎城 郑方 涂向群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54-357,共4页
为拓宽电视腹腔镜应用范围,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相继成功地为3例患者分别实施了电视腹腔镜脾切除(LS)、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HLMRPD)以及免气腹装置辅助的腹腔镜脾切除术(GDLS)。3例患者均顺利恢... 为拓宽电视腹腔镜应用范围,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相继成功地为3例患者分别实施了电视腹腔镜脾切除(LS)、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HLMRPD)以及免气腹装置辅助的腹腔镜脾切除术(GDLS)。3例患者均顺利恢复,无手术并发症。结果表明:LS、HLMRPD、GDLS达到了微创外科手术效果,且经济安全,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术 脾切除术 断流术
下载PDF
温热灌洗化疗及动脉插管化疗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何建苗 蒲永东 +1 位作者 曹志宇 朱志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癌手术切除后腹腔及肝转移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 2 82例胃肠道癌切除术后患者分成术中腹腔温热低渗灌洗化疗加术后动脉灌注化疗组 1 69例 (治疗组 )和单纯术后静脉化疗组 1 1 3例 (对照组 ) ,对比两组局部复发率、肝转... 目的 探讨胃肠道癌手术切除后腹腔及肝转移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 2 82例胃肠道癌切除术后患者分成术中腹腔温热低渗灌洗化疗加术后动脉灌注化疗组 1 69例 (治疗组 )和单纯术后静脉化疗组 1 1 3例 (对照组 ) ,对比两组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及 3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腹腔转移率、肝脏转移率、和 3年生存率依次为 2 1 .9% ,1 2 .4 %和 74.6 % ;对照组依次为 46 .0 % ,2 7.4 %和 46 .8%(均P <0 .0 5)。结论 术中温热低渗灌洗化疗及术后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药物疗法 腺癌/药物疗法 腹膜灌洗法 灌注 局部
下载PDF
虚拟现实系统对乙状窦前入路微创显露颈静脉孔区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汤可 周青 +2 位作者 周敬安 赵亚群 刘策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11-315,共5页
目的虚拟现实系统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手术路径并探讨微创化策略。方法 15具(30侧)尸头标本行CT和MRI扫描,影像学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以构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选择骨性标记点绘制圆柱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目的虚拟现实系统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手术路径并探讨微创化策略。方法 15具(30侧)尸头标本行CT和MRI扫描,影像学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以构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选择骨性标记点绘制圆柱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将圆柱直径缩小模拟手术路径微创化,观察并测量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中所包含的解剖结构。结果虚拟现实系统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手术路径可清晰显示所包含的神经、血管等解剖结构的空间层叠顺序,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均由岩骨内面神经垂直段与乙状窦之间经过,包含部分乙状窦,不包含小脑半球。微创化后手术路径体积,以及路径中岩骨骨性结构和静脉窦体积均小于微创化前(P=0.000);微创化前后后组脑神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2)。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微创化可在有效显露颈静脉孔区靶结构的情况下减少重要解剖结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岩部 颈静脉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核性脑积水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亚群 李洪敏 +6 位作者 何秀云 吴雪琼 刘江 许脉 王永 狄淬砺 汤可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核性脑积水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九医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结核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患者30例,以颅内结核炎症反应是否得到控制分为早期和晚期行脑室腹腔... 目的 探讨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核性脑积水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九医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结核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患者30例,以颅内结核炎症反应是否得到控制分为早期和晚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两组,分别有9例和21例。分析患者的Palur分级、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术后分流管是否通畅,以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所达到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分级等资料。 结果 早期组患者通过Palur分级均为Ⅲ或Ⅳ级,9例患者中有7例GCS评分≤8分;晚期组21例患者中4例Palur分级为Ⅲ或Ⅳ级,且仅有1例GCS评分≤8分。两组均有1例患者于分流术后发生分流管不通,导致分流术失败,并取出分流管。所有患者出院12个月时ADL分级Ⅰ级10例(33.33%),Ⅱ级5例(16.67%),Ⅲ级6例(20.00%),Ⅳ级6例(20.00%),Ⅴ级3例(10.00%)。其中早期组ADL Ⅰ~Ⅲ级7例,ADL Ⅳ~Ⅴ级2例;晚期组ADL Ⅰ~Ⅲ级14例,ADL Ⅳ~Ⅴ级7例。 结论 本研究提示无论颅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否得到控制,积极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可行的, 并没有导致脑脊液蛋白堵管等风险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并发症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经远外侧入路和乙状窦前入路显露下斜坡的虚拟现实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汤可 赵亚群 +1 位作者 周青 刘策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905-909,共5页
目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比较经远外侧入路和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下斜坡的三维解剖结构显露情况。方法在虚拟现实系统中输入15例(30侧)尸头的CT和MRI影像数据构建颅后窝三维解剖模型。选择双侧颈静脉结节前缘和咽结节三点为标记点确定平面,... 目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比较经远外侧入路和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下斜坡的三维解剖结构显露情况。方法在虚拟现实系统中输入15例(30侧)尸头的CT和MRI影像数据构建颅后窝三维解剖模型。选择双侧颈静脉结节前缘和咽结节三点为标记点确定平面,平面以下斜坡区域为下斜坡,平面与斜坡相交曲线前缘为颅底显露标记点。枕髁关节面后缘和乳突尖部分别为经远外侧入路和经乙状窦前入路的开颅标记点,采用直径1 cm圆柱模拟手术路径,圆柱轴线经过开颅标记点。圆柱颅底侧底面圆上缘位于上述颅底显露标记点。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结果经远外侧入路位于枕骨大孔外侧缘,经过小脑半球腹侧、脑干外侧、颈静脉球内侧、副神经外侧和下部,到达下斜坡,包含舌下神经;经乙状窦前入路由乳突尖部开始磨除岩骨,经过颈静脉球下缘,通过乙状窦前部,位于副神经下部,于枕骨大孔外侧缘经过舌下神经,到达脑干前部下斜坡。在以下斜坡为显露终点的两种手术路径的比较中,经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4629.80±81.00)mm^3对(2622.60±72.58)mm^3;t=91.532,P=0.000]和路径中包含舌下神经[(10.15±0.17)mm^3对(7.15±0.20)mm^3;t=52.413,P=0.000]的体积大于经远外侧入路,经远外侧入路去除骨性结构的体积大于经乙状窦前入路[(2362.90±80.18)mm^3对(1851.60±63.62)mm^3;t=25.714,P=0.000]。结论经远外侧入路和乙状窦前入路经过舌下神经时,通过去除部分颅底骨性结构有助于避开小脑和脑干显露下斜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窝 神经解剖学 计算机 模拟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33
7
作者 何建苗 蒲永东 +1 位作者 曹志宇 邢海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799-800,共2页
回顾性分析术后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76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首次手术后病理检查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58例 ,甲状腺腺瘤样改变 1 8例。首次手术行单纯结节切除 1 6例 ,腺叶部分切除 34例 ,一侧次全切除加对侧结节摘除 1 8例 ,双侧腺叶次全切... 回顾性分析术后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76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首次手术后病理检查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58例 ,甲状腺腺瘤样改变 1 8例。首次手术行单纯结节切除 1 6例 ,腺叶部分切除 34例 ,一侧次全切除加对侧结节摘除 1 8例 ,双侧腺叶次全切除 8例。再次手术均行双侧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再次术后病理检查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次术后给予甲状腺素片治疗。随访 2~ 1 0年 ,无 1例复发。提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与病变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 结节性/外科学 复发
下载PDF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体会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浩润 王观发 +5 位作者 李为民 赵洪强 郑方 杜继东 戴新 许长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的8例行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的患者,血管瘤直径5~8.2 cm,其中7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射频消融时间为10~26 min,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的8例行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的患者,血管瘤直径5~8.2 cm,其中7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射频消融时间为10~26 min,术后复查超声造影。结果 9个病灶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10~60 mL,术后8例患者均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增高、发热,无胆瘘、出血、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射频消融 肝血管瘤 微创 有效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干预老年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丽 薛娟敏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7年第6期574-576,共3页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对老年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和护理满意度的干预效果,以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胆结石手术且伴有术前焦虑的老年患者18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对老年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和护理满意度的干预效果,以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胆结石手术且伴有术前焦虑的老年患者18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来评价2组的焦虑情况,同时评估2组的护理满意度,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前,2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HAMA评分比护理前均显著下降,而观察组HAMA评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56%vs64.44%,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改善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程度,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胆结石 手术 焦虑 个性化护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结合胆红素及其他成石因素与胆石形成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涂向群 萧荫棋 +2 位作者 许红兵 李为民 杜继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82-184,共3页
单结合胆红素及其他成石因素与胆石形成关系的探讨涂向群萧荫棋许红兵李为民杜继东近年来,文献报道各类胆结石中均存在单结合胆红素(monoconjugatedbilirubin,MCB)[1],其胆汁中MCB含量不但远远高... 单结合胆红素及其他成石因素与胆石形成关系的探讨涂向群萧荫棋许红兵李为民杜继东近年来,文献报道各类胆结石中均存在单结合胆红素(monoconjugatedbilirubin,MCB)[1],其胆汁中MCB含量不但远远高于正常人,并且也明显高于非结合胆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单结合胆红素 胆石形成 病理
下载PDF
AIS—ISS和GCS评分预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预后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汤可 周敬安 +2 位作者 赵亚群 周青 刘策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年第7期599-602,共4页
目的比较评估AIS-ISS创伤评分和GCS评分对于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AIS-Iss创伤评分和GCS评分,统计住院死亡病例,远期预后情况通过出院后随访1年时的GO... 目的比较评估AIS-ISS创伤评分和GCS评分对于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AIS-Iss创伤评分和GCS评分,统计住院死亡病例,远期预后情况通过出院后随访1年时的GOS评分评定。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两种评分与预后关系的相关系数,Kappa指数评估预测结果的一致性,绘制ROC曲线进行评分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结果MS-ISS评分与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34和0.469;GCS评分与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和-0.665。在预测住院死亡中,AIS-ISS评分和GCS评分的敏感性分别为66.07%和47.79%,特异性分别为71.24%和91.30%,一致率分别为69.82%和57.59%,Kappa值分别为0.330和0.24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和0.740;在预测远期预后中,AIS-ISS评分和GCS评分的敏感性分别为91.22%和57.14%,特异性分别为67.52%和98.84%,一致率分别为71.60%和67.98%,Kappa值分别为0.371和0.40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3和0.879;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预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方面,AIS-ISS评分和GCS评分各具优势,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多发伤 AIS—ISS评分 GCS评分 预后
下载PDF
肥胖患者胆囊切除的术式选择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作升 李为民 +2 位作者 萧荫祺 许红兵 邹玉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277-279,共3页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胆囊切除的最佳术式。 方法 对 86 8例肥胖患者不同术式的胆囊切除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并发症发生率 (5 % )明显低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OC) (15 .1% ) (P <0 .0 1) ,各项临床恢复指...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胆囊切除的最佳术式。 方法 对 86 8例肥胖患者不同术式的胆囊切除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并发症发生率 (5 % )明显低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OC) (15 .1% ) (P <0 .0 1) ,各项临床恢复指标优于OC(P <0 .0 1)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MC)之切口受肥厚腹壁的影响 ,开展受到影响。 结论 肥胖症不应是LC的禁忌证 ,肥胖患者的胆囊切除应首选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胆囊切除术 手术方式 并发症 单纯胆囊良性病变
下载PDF
肝性脊髓病肝移植后的远期疗效(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国盛 陆宏 +5 位作者 石炳毅 宋继勇 金海龙 蔡明 钱叶勇 朱志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97-3400,共4页
背景:肝性脊髓病是肝病晚期引起的脑脊髓损害,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肝移植可作为从病因上治疗该疾患的一种尝试,但有关肝移植治疗肝性脊髓病的远期疗效罕有报道。目的:进一步探讨肝移植对肝性脊髓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 背景:肝性脊髓病是肝病晚期引起的脑脊髓损害,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肝移植可作为从病因上治疗该疾患的一种尝试,但有关肝移植治疗肝性脊髓病的远期疗效罕有报道。目的:进一步探讨肝移植对肝性脊髓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8/2004-09于解放军第三○九医院行原位肝移植的2例肝性脊髓病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8,43个月,对肝移植后2例患者下肢肌力的恢复进行严密观察。结果与结论:两例患者肝移植后4周全身情况恢复良好,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获得明显改善,血常规及各项生化指标全部正常,移植肝功能正常。于移植后6周出院。患者1于移植后6个月可下床长时间站立,12个月手扶参照物缓慢行走,移植后43个月手无扶物可缓慢行走,下肢肌力4级;肝功能正常。患者2:移植后6个月双下肢可在床上移动,18个月手扶参照物可缓慢移动,下肢肌力3级;肝功能正常。说明肝脏移植可有效控制肝性脊髓病的发展并明显有利于双下肢肌力的恢复;肝移植对肝性脊髓病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总结的肝移植治疗肝脊髓病例数较少,观察时间短,其疗效有待于进一步多方面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肝移植 远期疗效 肌力 肝功能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治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波 王颐 +2 位作者 刘家恩 吴有军 孙永胜 《腹部外科》 201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分析并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4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47例中,良性肿瘤49例,完整切除40例,部分切除9例;复发5例,均再次手术.恶性肿瘤98例... 目的 分析并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4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47例中,良性肿瘤49例,完整切除40例,部分切除9例;复发5例,均再次手术.恶性肿瘤98例,完整切除32例,部分切除60例,仅行手术活检6例;复发20例,再次手术13例.随访时间0.5~17年,良性肿瘤死于其他疾病8例,死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例;恶性肿瘤死亡73例,其中1年内死亡26例,3年内死亡40例,5年内死亡7例.结论 B超、CT及MRI检查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方便、有效的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完整切除肿瘤是影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复发病例应选择再次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诊断 治疗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经颞下和乙状窦前入路显露岩尖部的虚拟现实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可 周敬安 +2 位作者 周青 赵亚群 刘策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424-428,共5页
目的在虚拟现实解剖模型中量化比较经颞下入路与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岩尖部的显微解剖学特征。方法利用15例(30侧)尸头CT和MRI影像构建岩尖部虚拟现实三维解剖模型。在颅盖上分别选取颞骨颧突根部上缘和乳突尖部为经颞下和乙状窦前入路... 目的在虚拟现实解剖模型中量化比较经颞下入路与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岩尖部的显微解剖学特征。方法利用15例(30侧)尸头CT和MRI影像构建岩尖部虚拟现实三维解剖模型。在颅盖上分别选取颞骨颧突根部上缘和乳突尖部为经颞下和乙状窦前入路的开颅标记点,颅底上选择岩尖部为显露标记点,以开颅和显露标记点连线为轴线作圆柱模拟经颞下和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观察和测量两种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颞下入路手术路径经过颅中窝底和颞叶到达岩尖部,磨开岩骨后显露内耳道、面神经和迷路,向前显露三叉神经、岩上窦和海绵窦。经乙状窦前入路经乳突磨除岩骨,经面神经垂直段向深部依次显露颈静脉球、后组脑神经、听骨链、迷路和颈内动脉,路径到达内耳道时显露小脑前下动脉和面听神经复合体,到达岩尖部时包含小脑上动脉、岩上窦、岩下窦、海绵窦、三叉神经和部分颞叶。经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中骨性结构、面听神经复合体、迷路和静脉体积均大于经颞下入路(P=0.000),颞叶、三叉神经和听骨链体积均小于经颞下入路(P=0.000)。经乙状窦前入路中包含后组脑神经体积为(32.38±2.86)mm^3、包含颅底动脉体积为(262.74±16.93)mm^3,经颞下入路不包含上述结构。结论经乙状窦前入路对岩骨周围和岩骨内结构的显露范围多于经颞下入路,对重要结构保护较好;经颞下入路经过颞叶到达岩尖部,适用于治疗累及岩骨并将颞叶向上推挤的颅中窝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岩部 神经解剖学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单结合胆红素与胆固醇成核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涂向群 萧荫祺 +3 位作者 祝学光 许红兵 李为民 刘玉京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34-336,共3页
在制备出大量较为纯净的单结合胆红素的基础上,对58例胆囊结石(胆固醇结石38例、色素性结石20例)和18例非胆囊结石患者胆囊胆汁中3种不同比例的MCB对胆固醇成核时间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中胆固醇成... 在制备出大量较为纯净的单结合胆红素的基础上,对58例胆囊结石(胆固醇结石38例、色素性结石20例)和18例非胆囊结石患者胆囊胆汁中3种不同比例的MCB对胆固醇成核时间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中胆固醇成核时间分别为:430±2.17天、355±195天和250±156天;色素性结石患者胆汁中分别为:830±252天、745±190天和695±235天;非结石患者胆汁中分别为:783±278天、578±207天和456±204天。胆固醇结石和非结石患者胆汁中随MCB比例的增加,胆固醇成核时间显著地缩短(P<0.01);而色素性结石患者胆汁中MCB比例的增加对胆固醇成核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提示MCB有促胆固醇成核的倾向;可能在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早期起一个始动因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结合胆红素 胆固醇 成核时间 胆结石
下载PDF
颅骨修补术后咀嚼功能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汤可 赵亚群 +2 位作者 周敬安 周青 刘策 《中国医药》 2014年第12期1780-1784,共5页
目的 探讨颅骨修补术后发生咀嚼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性别、年龄、颅骨缺损面积、颅骨缺损时间、手术方式等... 目的 探讨颅骨修补术后发生咀嚼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性别、年龄、颅骨缺损面积、颅骨缺损时间、手术方式等列为影响因素,采用咀嚼肌无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术后1个月时的咀嚼功能.通过Pearson χ2检验筛选术后发生咀嚼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1个月时发生咀嚼功能障碍43例(38.39%).年龄< 40岁对术后1个月时发生咀嚼肌无力与未发生咀嚼肌无力比较[23.0% (17/74)比77.0% (5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18);发生疼痛与未发生疼痛比较[24.3% (18/74)比75.7% (5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2,P=0.006);颅骨缺损面积≥60 cm2对术后1个月时,发生咀嚼肌无力与未发生咀嚼肌无力比较[72.4% (21/29)比27.6% (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39,P=0.000),发生疼痛与未发生疼痛比较[69.0%(20/29)比31.0% (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36,P=0.000);颅骨缺损时间≥1年术后1个月时,发生咀嚼肌无力与未发生咀嚼肌无力比较[86.7% (26/30)比13.3% (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54,P=0.00),发生疼痛与未发生疼痛比较[80.0% (24/30)比2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0.854,P=0.0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颅骨缺损面积和时间分别为术后1个月时发生咀嚼肌无力[颅骨缺损面积比值比(OR) =11.179,95%置信区间(CI):2.572 ~48.582,P<0.01);颅骨缺损时间(OR =51.741,95% CI:12.27 ~218.25,P<0.01)]和疼痛[颅骨缺损面积(OR=3.921,95%CI:1.23~12.52,P<0.05);颅骨缺损时间(OR=14.388,95%CI:4.65 ~44.53,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有利于保护患者咀嚼功能,对于颅骨缺损面积大的患者术后应加强咀嚼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咀嚼功能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7在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为民 许帅 +3 位作者 董宁 祝筱梅 张庆红 姚咏明 《感染.炎症.修复》 2014年第1期3-6,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37(IL-37)在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磁性分离法分离人外周血CD4^+CD25^+Treg,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其分离纯度,观察刺激剂组(每1×10~5个CD4^+CD25^+Treg细胞加入20...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37(IL-37)在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磁性分离法分离人外周血CD4^+CD25^+Treg,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其分离纯度,观察刺激剂组(每1×10~5个CD4^+CD25^+Treg细胞加入20μl Dynabeads Human Treg Expander)、非刺激剂组、空白对照组(单纯10%FCS-RPMI 1640培养)CD4^+CD25^+Treg细胞增殖活性及其差异。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共聚焦技术检测IL-37的表达水平与定位改变。结果:MACS分离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纯度为93%,台盼蓝染色细胞活性为98%。与非刺激剂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刺激剂组CD4^+CD25^+Treg增殖活性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非刺激剂组与空白对照组其增殖活性差异无显著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CD4^+CD25^+Treg细胞表达IL-37,在刺激剂作用下随作用时间延长IL-37表达量增加。免疫荧光显微镜和免疫荧光共聚焦图像显示,刺激72 h后IL-37在CD4^+CD25^+Treg细胞内明显表达,并且在细胞质中表达丰富,近胞膜处表达密度较高。结论:IL-37在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中表达,当受到有效刺激后IL-37表达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CD4+CD2 5+Treg细胞 白细胞介素-37 表达
下载PDF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5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洪强 李为民 姚咏明 《感染.炎症.修复》 2012年第1期50-52,共3页
近年来,有关细胞因子研究的诸多进展对于人们深刻理解和认识机体免疫反应的生理功能与病理意义具有重要作用。2007年,Collison等首次描述了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的组成及其功能,发现IL-35是小鼠体内专一由调节性... 近年来,有关细胞因子研究的诸多进展对于人们深刻理解和认识机体免疫反应的生理功能与病理意义具有重要作用。2007年,Collison等首次描述了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的组成及其功能,发现IL-35是小鼠体内专一由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分泌,并对免疫功能发挥调控效应的重要细胞因子。新近的资料证实,IL-35参与了宿主免疫反应的调节过程,对其的研究日益受到高度关注。现就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调节性T细胞 IL-35 机体免疫反应 宿主免疫反应 CELLS 生理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nm-23H_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李为民 郑方 +2 位作者 杜继东 萧荫祺 许红兵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7-218,共2页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法检测肝细胞癌组织中nm 2 3H1 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 :8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nm 2 3H1 阳性表达 3 4例 (3 4/ 89,3 8.2 0 % ) ,阴性表达 5 5例(5 5 / 89,61.80 % ) ;有直接浸润或远处转移的...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法检测肝细胞癌组织中nm 2 3H1 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 :8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nm 2 3H1 阳性表达 3 4例 (3 4/ 89,3 8.2 0 % ) ,阴性表达 5 5例(5 5 / 89,61.80 % ) ;有直接浸润或远处转移的 49例病例中 12例nm 2 3H1 表达阳性 (12 / 49,2 4.49% ) ,无直接浸润或转移的 40例病人中 2 2例表达阳性 (2 2 / 40 ,5 5 .0 0 % ) ;5 1例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中 2 8例nm 2 3H1 表达阳性 (5 4.90 % ) ,3 8例未能手术切除的病例中 6例表达阳性 (15 .79% )。提示有转移浸润的肝细胞癌组织nm 2 3H1 基因阳性表达远低于无浸润转移者 ,说明nm 2 3H1 基因与肝细胞癌的转移浸润有着一定的关系 ;病灶能手术切除者其nm 2 3H1 基因阳性表达率显著地高于不能手术切除者 (P <0 .0 1) ,因此认为肝细胞癌的nm 2 3H1 表达可作为术前判断肝癌能否切除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遗传学 肝细胞/遗传学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