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西他赛和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乳腺癌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秦洪真 李席如 +3 位作者 张均歆 张艳君 郑一琼 李荣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9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多西他赛加吡柔比星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方法检测87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前穿刺和术后病理学标本,做免疫组化检测ER、PR、CerbB-2,行新辅助化疗,分析获得病理学完全缓解(pCR)与患者年龄、病期、... 目的研究应用多西他赛加吡柔比星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方法检测87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前穿刺和术后病理学标本,做免疫组化检测ER、PR、CerbB-2,行新辅助化疗,分析获得病理学完全缓解(pCR)与患者年龄、病期、化疗周期数及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R(+)的患者获得pCR(6.1%)比ER(-)的患者(29.0%)低(P<0.01);PR(+)的患者获得pCR(11.1%)比PR(-)的患者(29.2%)低(P<0.05);CerbB-2过表达患者pCR率(20.0%)高于非CerbB-2过表达者(15.0%),但是差异无显著性(P=0.8452),年龄、病期、化疗周期数与pC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R、PR阴性表达的患者对多西他赛加吡柔比星治疗反应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化学疗法 ER PR CERBB-2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线粒体DNA拷贝数与其微卫星不稳定关系的研究
2
作者 黄平 张鋆歆 赵婷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37-840,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的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异常与临床指标及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CRC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对非编码区微卫星位点进行测序;对线粒体ND1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进而计算...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的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异常与临床指标及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CRC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对非编码区微卫星位点进行测序;对线粒体ND1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进而计算出mtDNA拷贝数;然后与临床指标和非编码区MS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RC组织的mtDNA平均拷贝数/细胞数为312±185,而相应的癌旁组织为525±125,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01)。mtDNA拷贝数高低与非编码区MSI有明显相关性(P〈0.001),与性别、年龄、病理分型、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CRC的mtDNA拷贝数明显降低,这种降低与线粒体的MSI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 DNA 线粒体 拷贝数 实时定量PCR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 被引量:3
3
作者 丁康 张鋆歆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6年第4期203-,共1页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下腹壁 cm 内部回声 不均匀 DFSP 肿物 脂肪肉瘤 结缔组织肿瘤 超声诊断 真皮 天然皮革 皮肤
原文传递
Krukenberg瘤超声表现一例
4
作者 丁康 张均歆 +2 位作者 李子平 王树贤 乔永丽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5年第1期54-54,共1页
患者女,36岁,发现腹部包块6 d就诊.查体:左下腹可触及一15 cm×9 cm的肿物,触之较硬,无活动度.超声检查所见(图1):子宫前位,大小约5.6 cm×4.5 cm×4.0 cm,子宫内膜无增厚,宫腔线显示清晰,宫腔内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回声.于... 患者女,36岁,发现腹部包块6 d就诊.查体:左下腹可触及一15 cm×9 cm的肿物,触之较硬,无活动度.超声检查所见(图1):子宫前位,大小约5.6 cm×4.5 cm×4.0 cm,子宫内膜无增厚,宫腔线显示清晰,宫腔内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回声.于左侧附件区探及大小22 cm×8.9 cm×13 cm实性肿物,占据下腹腔,包膜完整,边界尚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于包块内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探及一动脉血流,频谱呈高速低阻样,RI=0.43(图2).右侧卵巢未见异常.双侧腹股沟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腹腔内可见少量游离液体,最大前后径1.8 cm.追问病史患者于2002年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UKENBERG瘤 超声表现 病例报告 血行转移 淋巴转移 卵巢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