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黎君友 孙丹 +4 位作者 吕艺 晋桦 姜小国 胡森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52-354,共3页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缺血-再灌注 内毒素 脓毒症 小肠功能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器官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62
2
作者 王文江 姚咏明 +4 位作者 咸力明 董宁 孟海东 雪琳 王今达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多器官功能损害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0%总体表面积度烫伤模型。1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n=10)、烫伤组(n=60,伤后6h腹腔内注射40ml/kg生理盐水)和血必净组(n=6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多器官功能损害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0%总体表面积度烫伤模型。1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n=10)、烫伤组(n=60,伤后6h腹腔内注射40ml/kg生理盐水)和血必净组(n=60,血必净注射液4ml/kg,每日2次)。除假伤组外,各组再根据不同给药时间点分为伤前2h(n=20)、伤后2h(n=20)和伤后12h(n=20)给药组。分别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动物7d的死亡率及伤后12h多器官功能改变。结果与烫伤组相比,伤后12h血必净组动物死亡率显著降低(75.0%比40.0%,P<0.05);同时,血必净组伤后12h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及肌酸激酶(CK)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的死亡率,并对重要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烧伤 延迟复苏 器官功能 Wistar大鼠 多器官功能损害 死亡率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凝胶剂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孙同柱 付小兵 +4 位作者 赵志力 陈伟 孙晓庆 周岗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96-599,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rh PDGF BB)凝胶剂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切割伤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13只糖尿病大鼠在背部各制备 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面积 2 .5 4 cm2 ,将创面分成5组 ,即 rh PDGF BB凝胶剂高剂量 (1...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rh PDGF BB)凝胶剂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切割伤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13只糖尿病大鼠在背部各制备 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面积 2 .5 4 cm2 ,将创面分成5组 ,即 rh PDGF BB凝胶剂高剂量 (14 .0μg/ cm2 创面 )、中剂量 (7.0μg/ cm2 创面 )、低剂量 (3.5μg/ cm2 创面 ) 3组 ,凝胶剂基质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创面局部应用制剂 14 d,观察伤后不同时间各组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变化及组织学改变。结果 :伤后 14 d rh PDGF BB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创面面积分别缩小至 (0 .2 2±0 .30 ) cm2、(0 .0 5± 0 .0 6 ) cm2和 (0 .32± 0 .32 ) cm2 ,中剂量组明显小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 (0 .2 3± 0 .2 2 ) cm2 (P<0 .0 5 )和空白对照组 (0 .2 2± 0 .2 5 ) cm2 (P<0 .0 5 )。伤后 7d rh PDGF BB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伤腔容积减小至(0 .0 4± 0 .0 3) m l、(0 .0 2± 0 .0 2 ) ml和 (0 .0 6± 0 .0 3) ml,只有中剂量组明显小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 (0 .0 6±0 .0 3) m l(P<0 .0 5 )和空白对照组 (0 .0 7± 0 .0 5 ) m l(P<0 .0 5 )。组织学检查显示 ,经 rh PDGF BB中剂量治疗的创面伤后 7d肉芽组织生长活跃 ,其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其他组 ,伤后 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糖尿病 创面愈合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诱导巨噬细胞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通路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辉 姚咏明 +2 位作者 董月青 于燕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92-595,i002,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致炎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取其腹腔巨噬细胞,培养3 d后以10 mg/L HMGB1刺激。刺激完毕后直接在培养瓶中裂解细胞,分别采用免疫沉淀、免疫印迹法和凝胶阻滞分析等技术观... 目的 初步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致炎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取其腹腔巨噬细胞,培养3 d后以10 mg/L HMGB1刺激。刺激完毕后直接在培养瓶中裂解细胞,分别采用免疫沉淀、免疫印迹法和凝胶阻滞分析等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1(STAT1)以及STAT3的活化情况。结果 HMGB1可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STAT1、STAT3在短时间内(2 h)活化,其中STAT3活化最为迅速,10 min即可达到活化高峰。但:HMGB1不能在短时间内(2 h)诱导JAK2活化。结论 JAK/STAT途径可能参与了HMGB1致炎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JANUS激酶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途径 信号转导
下载PDF
脓毒症中T淋巴细胞凋亡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董月青 黄军华 姚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81-384,共4页
关键词 脓毒症 T淋巴细咆 细胞凋亡 调控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背部创面愈合过程中细菌量变化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于勇 付小兵 +1 位作者 孙同柱 赵志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慢性溃疡愈合过程中细菌因素的影响以及创面局部使用血小板生长因子 (PDGF)治疗对细菌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在糖尿病大鼠背部切割圆形创面 ,创面分别涂 PDGF或基质。于伤后不同时间点采样 ,测定创面细菌量及创面面积和... 目的 :探讨糖尿病慢性溃疡愈合过程中细菌因素的影响以及创面局部使用血小板生长因子 (PDGF)治疗对细菌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在糖尿病大鼠背部切割圆形创面 ,创面分别涂 PDGF或基质。于伤后不同时间点采样 ,测定创面细菌量及创面面积和伤腔容积。结果 :1创面总细菌量及革兰阴性 (G- )菌量均在伤后第5日达到峰值 ,而后逐渐下降 ,但 G- 菌量下降明显快于总菌量 ,伤后第 7日已降至伤后第 1日水平 ,第 14日已检测不到 ;2伤后早期创面愈合速度较慢 ,第 7日后明显加快 ;这一快速愈合期与 G- 菌菌量快速减少期恰好重叠 ;3PDGF治疗组创面修复速度明显快于基质对照组和单纯致伤组 ,但其创面菌量变化与其余 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创面 G-菌菌量变化可能影响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愈合速度 ;创面使用 PDGF可加快创面愈合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观察 糖尿病 创面 细菌 血小板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中医药抗内毒素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7
作者 王文江 姚咏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17-320,共4页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中医药治疗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微量快速测定木糖法检测创伤后肠道吸收功能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6
8
作者 黎君友 孙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0期2810-2811,共2页
目的寻找简单、快捷、精确、稳定和微量的检测肠道吸收功能的方法,以作判断严重创伤后肠道吸收功能的诊断指标。方法以Eberts等建立的方法作适当调整,使之微量和动态测定小动物血和尿中木糖的含量。反复作5次标准曲线,测定Wistar大鼠空... 目的寻找简单、快捷、精确、稳定和微量的检测肠道吸收功能的方法,以作判断严重创伤后肠道吸收功能的诊断指标。方法以Eberts等建立的方法作适当调整,使之微量和动态测定小动物血和尿中木糖的含量。反复作5次标准曲线,测定Wistar大鼠空腹血和6只口服0.5g/kg木糖(D-xylose)后大鼠2和4h血的含量,并测定7只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木糖含量。结果经DU-7Backman扫描证实最大吸收峰在554nm,以5次0~4mmol/L范围内测定木糖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9±0.0017);大鼠口服木糖后2h血含量(154±6)mg/L;4h后降至(87±11)mg/L。缺血再灌注后2和4h血含量分别为162±5和(80±8)mg/L,较正常大鼠2h吸收快。取大鼠口服2和4h血浆批内重复6次,批间重复6次,结果批内变异系数为1.98%,批间变异系数为3.10%;各标准木糖回收率为97.2%~104.3%。结论微量快速测定木糖方法简单、快捷、稳定,可用作判断严重创伤后肠道吸收功能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木糖 创伤 肠道吸收功能 实验 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下载PDF
脓毒症中细胞免疫紊乱的机制 被引量:49
9
作者 董月青 姚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636-638,共3页
脓毒症是临床危重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美国每年约有75万脓毒症患者,其中21.5万患者终因脓毒症而死亡[1].随着对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认识的加深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人们对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的了解.大量研究表明,... 脓毒症是临床危重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美国每年约有75万脓毒症患者,其中21.5万患者终因脓毒症而死亡[1].随着对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认识的加深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人们对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的了解.大量研究表明,脓毒症的发生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因此,深入探讨脓毒症中免疫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可进一步阐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并为其预防和治疗开拓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免疫 细胞 凋亡 机制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对烫伤延迟复苏大鼠多器官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文江 姚咏明 +2 位作者 咸力明 董宁 于燕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烫伤延迟复苏动物多器官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雄性W istar大鼠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实验分为两部分进行:①死亡率观察:13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烫伤组(n=10)、烫...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烫伤延迟复苏动物多器官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雄性W istar大鼠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实验分为两部分进行:①死亡率观察:13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烫伤组(n=10)、烫伤组(n=60,伤后6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 m l/kg进行复苏,然后按照不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和EP组(n=60,伤后6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 m l/kg进行复苏,按不同时间点腹腔注射EP液40 m g/kg,每日2次,间隔12 h,给药3 d)。除假烫伤组外,各组又分为伤前2 h(n=20)、伤后2 h(n=20)和伤后12 h(n=20)给药3个亚组。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动物7 d死亡率。②器官功能观察:7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烫伤组(n=10)、烫伤组(n=30)和EP组(n=30,伤后2 h给药),并分别于伤后12、24和72 h活杀,检测器官功能指标改变。结果与烫伤组相比,伤后12 h EP组动物死亡率显著降低(35.0%比75.0%,P<0.05)。伤后2 h EP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水平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EP能明显改善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的预后,并对重要器官功能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乙酯 烧伤 延迟复苏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死亡率
下载PDF
刺激迷走神经后内毒素血症大鼠不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11
作者 姜小国 胡森 +4 位作者 石德光 孙丹 晋桦 黎君友 柳琪林 《感染.炎症.修复》 2002年第4期238-238,共1页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兴奋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肺组织中促炎因子(TNF-α)及抗炎因子皮质醇的影响,探讨胆碱能抗炎通路在炎症反应中的初步机制。方法: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迷走神经刺激组、迷走神经切断后静注 LPS 组、假手术组和 LPS...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兴奋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肺组织中促炎因子(TNF-α)及抗炎因子皮质醇的影响,探讨胆碱能抗炎通路在炎症反应中的初步机制。方法: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迷走神经刺激组、迷走神经切断后静注 LPS 组、假手术组和 LPS 组等4组。测定肝、肺 TNF-α、血浆皮质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结果:静注 LPS 后,组织中 TNF 的含量显著升高(最高可达15倍),其中肝组织中 TNF 含量在1.5h 达到高峰,2h 回落,而肺组织中 TNF 含量在1h 达峰值;假手术组由于未注射 LPS,TNF 含量变化不明显,但肝、肺组织中 TNF 含量差异较大,肺组织中 TNF 含量明显低于肝组织,可能与 TNF 较多在肝脏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第十对脑神经 副交感神经系统 内毒素血症 大鼠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细胞的分化与调控机制
12
作者 赵志力 付小兵 《感染.炎症.修复》 2002年第1期60-63,共4页
多细胞生物个体是由多种多样的细胞所构成,就人体细胞而言,多达200余种,这些细胞由受精卵产生的后代分化、增殖而来,且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个体发育与细胞分化密切相关,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其调... 多细胞生物个体是由多种多样的细胞所构成,就人体细胞而言,多达200余种,这些细胞由受精卵产生的后代分化、增殖而来,且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个体发育与细胞分化密切相关,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其调控机制相当复杂。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分化程序在高度精密机制调节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旦细胞发生突变或失去控制,其分化程序将发生异常,进而影响个体发育正常进行。本文将就近年来对不同发育阶段细胞分化的研究近况进行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化 发育 干细胞 调控机制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移植膀胱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晗 秦万长 +2 位作者 付小兵 杨渝 郁华亮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0期2816-2817,F003,共3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大鼠同种异体无血管吻合膀胱移植中促进移植物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将SD幼大鼠膀胱无血管吻合移植至5周龄Wistar大鼠大网膜上并予以免疫抑制治疗作为膀胱移植的动物模型。接受膀胱移植大...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大鼠同种异体无血管吻合膀胱移植中促进移植物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将SD幼大鼠膀胱无血管吻合移植至5周龄Wistar大鼠大网膜上并予以免疫抑制治疗作为膀胱移植的动物模型。接受膀胱移植大鼠以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治疗组,治疗组腹腔注射rh-bFGF,500U/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膀胱移植术后各组分别于7,14d两个时间段处死大鼠,切取移植膀胱标本。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移植物中血管生成的情况,并作定量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rh-bFGF治疗组大鼠移植膀胱组织内的血管的数量明显增加,即7d组由28.6增至93.9个/断面,P=0.0001,14d组由27.1增至78.6个/断面,P=0.0001;血管平均断面面积、平均周长、平均直径各项指标明显增加,其中在血管平均断面面积,即7d组由243.93增至546.06μm2,t=-5.65,P=0.0003,14d组由387.96增至733.92μm2,t=-4.48,P=0.001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FGF可明显增加早期大鼠同种异体无血管吻合移植膀胱组织中的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大鼠 膀胱移植 血管生成 生理盐水 腹腔注射
下载PDF
Toll样受体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红云 姚咏明 盛志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14-317,共4页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脓毒症 研究进展 全身性炎症反应 烧伤
原文传递
生物喋呤对烫伤脓毒症大鼠一氧化氮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红云 姚咏明 +3 位作者 施志国 董宁 于燕 盛志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4-166,169,共4页
目的 探讨生物喋呤BH4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 (简称金葡菌 )脓毒症中的生物学效应 ,阐明BH4 对一氧化氮 (NO)诱生的调控作用。方法  7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10 )、烫伤对照组 (n =10 )、烫伤后金葡菌感染组 (n =4 0 )和羟... 目的 探讨生物喋呤BH4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 (简称金葡菌 )脓毒症中的生物学效应 ,阐明BH4 对一氧化氮 (NO)诱生的调控作用。方法  7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10 )、烫伤对照组 (n =10 )、烫伤后金葡菌感染组 (n =4 0 )和羟基嘧啶 (DAHP)拮抗组 (n =16)。无菌留取动物肝、肺组织采用RT RCR方法检测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I (GTP CHI)、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基因表达 ,同时测定组织中BH4 和NO的水平。结果 烫伤后金葡菌感染组动物肝、肺组织中GTP CHI基因表达明显上调 ,BH4 产生显著增加 ,iNOSmRNA表达和NO的水平亦明显升高 ,DAHP组GTP CHI基因表达上调和BH4 合成NO的产生亦明显下降。结论 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可诱导体内BH4 的合成 ,BH4 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调控着iNOS所介导的NO大量生成 ,从而对金葡菌脓毒症的病理过程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喋呤 烫伤 脓毒症 大鼠 一氧化氮合成
原文传递
脓毒症大鼠肾脏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咏明 张立天 +5 位作者 陆家齐 董宁 鄢小建 于燕 方文慧 盛志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1-241,共1页
关键词 脓毒症 大鼠 肾脏高迁移率族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脓毒症大鼠多器官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变化及其作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翟秀珍 姚咏明 +3 位作者 王松柏 董宁 于燕 盛志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 观察盲肠结扎穿孔 (CLP)所致脓毒症大鼠主要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3 (STAT3 )的活化规律 ,并探讨STAT3抑制剂对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影响。 方法 采用CLP模型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10只 )、假手术组 (10只 )、CLP组 (4... 目的 观察盲肠结扎穿孔 (CLP)所致脓毒症大鼠主要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3 (STAT3 )的活化规律 ,并探讨STAT3抑制剂对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影响。 方法 采用CLP模型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10只 )、假手术组 (10只 )、CLP组 (40只 )、STAT3抑制剂———雷帕霉素干预组 (2 4只 )。留取肝、肺、肾、肠组织测定STAT3的DNA结合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 ,同时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肌酐 (Cr)含量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和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 结果 CLP早期肝、肺组织中STAT3即迅速活化 ,2 4h达峰值 ;而在肾、肠组织中未检测到STAT3的活化。同时 ,肝、肺组织STAT3mRNA表达显著增强 ,而肾、肠其表达仅略有升高。雷帕霉素干预肝、肺组织STAT3活性显著性下降 (P <0 .0 5或 0 .0 1) ;并且血清ALT水平和MPO活性在CLP后 2 4及 48h显著下降 (P <0 .0 5或 0 .0 1) ,Cr水平在 2 4h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0 .0 5)。但雷帕霉素干预对肠组织DAO活性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在脓毒症时 ,STAT3可能是介导组织损害的重要信号途径之一 ,抑制STAT3的活化有助于减轻肝、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递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转录激活因子3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