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战斗应激减员的资料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宾 刘勇 +1 位作者 王江澜 陈俊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77-179,共3页
目的:分析战斗应激减员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于2004-09/2005-03通过查阅国内外书籍及杂志(包括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解放军卫勤杂志和国防卫生论坛等),以及上网检索ScienceDirect(Elsevier)和PubMed网站,收... 目的:分析战斗应激减员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于2004-09/2005-03通过查阅国内外书籍及杂志(包括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解放军卫勤杂志和国防卫生论坛等),以及上网检索ScienceDirect(Elsevier)和PubMed网站,收集、整理、归纳有关现代战争战斗应激减员的资料,并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现代常规战争战斗应激减员可分为2类:第1类有战争神经症、中毒性精神障碍、战争后创伤应激失调。第2类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战争精神病和变态人格。②战斗应激减员的致病因素为:与战争相关的因素;心理学因素;生理因素;生物学因素。③战斗应激减员的分布特点有4种:发病强度与病种分布特点;时间特征特点;地区分布特点和人群分布特点。结论: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中战斗应激减员率将呈上升趋势。及时、就近和对症治疗原则以及加强社会心理支持力度等措施是治疗精神疾病,预防战斗应激减员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障碍 创伤后 战争 心理学 军事
下载PDF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低剂量与神经系统毒性效应的评估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才众 熊鸿燕 +11 位作者 李亚斐 张耀 李莉 林辉 韩京 许斌 王思雄 吴波 马翔宇 韩家信 舒为群 曹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低剂量暴露对PC12细胞的毒性效应与作用机制,为接触人群产生远期效应的生物学检测提供参考评价指标。方法:体外培养神经细胞株PC12细胞,培养基分别含有12.5,25,50,100,200mg/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用24,4... 目的:探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低剂量暴露对PC12细胞的毒性效应与作用机制,为接触人群产生远期效应的生物学检测提供参考评价指标。方法:体外培养神经细胞株PC12细胞,培养基分别含有12.5,25,50,100,200mg/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用24,48,72和96h后,用细胞计数细胞毒法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椎虫蓝拒染法绘制生长曲线;乳酸脱氢酶释放检测细胞损伤程度;DNTB法测定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比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DNA凝胶电泳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①细胞毒检测结果显示浓度在12.5~200mg/L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剂量暴露对PC12细胞株处理24~96h,对PC12细胞生长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各实验组在各时相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PC12细胞暴露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8h,乳酸脱氢酶释放增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高;且随着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暴露剂量的上升乳酸脱氢酶浓度相应升高。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暴露剂量的变化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反比关系,与丙二醛含量呈正比关系。③DNA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实验组出现明显的DNA梯形条带。结论:不同剂量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暴露对PC12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在低剂量慢性暴露条件下对细胞产生以细胞凋亡为主的毒性效应;主要干扰神经细胞的DNA代谢,直接抑制PC12细胞生长,降低脂质过氧化物酶活性,产生氧化应激,诱导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剂量效应关系 凋亡 细胞膜损伤 增塑剂 神经系统毒性效应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放烧复合伤小鼠死亡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途径(英文) 被引量:7
3
作者 陆建华 施冲 +2 位作者 粟永萍 程天民 杜智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4期177-180,共4页
背景:颈交感神经阻滞促进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稳态的恢复,其能否抑制创伤后应激紊乱导致的内稳态失衡仍不明确。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放烧复合伤小鼠死亡率的影响,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可否成为严重创伤后续损害简单有效的治... 背景:颈交感神经阻滞促进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稳态的恢复,其能否抑制创伤后应激紊乱导致的内稳态失衡仍不明确。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放烧复合伤小鼠死亡率的影响,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可否成为严重创伤后续损害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4-02/2005-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复合伤研究所完成。选择昆明小鼠160只,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80只(仅对动物给予放烧复合伤,颈部注射生理盐水0.3mL)和颈交感神经阻滞组80只(对动物给予放烧复合伤,伤后给予颈交感神经阻滞,1次/d,连续14d)。方法:动物致伤方法:①放射损伤:60Coγ射线5Gy,照射距离1.5m,吸收剂量率(5.17~5.33)mGy/s,全身一次均匀照射。②烧伤:放射损伤后给予20g/L凝固汽油涂于背部燃烧8s造成15%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病理切片证实)。颈交感神经阻滞方法:对大鼠进行双侧颈交感神经阻滞,注射5g/L利多卡因0.2mL,注射后5min观察小鼠是否出现类似于霍纳综合征症状。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动物伤后2,5,7,10,15,20,30d死亡率及伤后7,14,21d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另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放烧复合伤后3,6,14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结果:纳入动物1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对照组比较,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使放烧复合伤后5,7,10,15,20,30d的死亡率显著降低犤对照组各时相点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22%,32%,54%,74%,82%,90%;颈交感神经阻滞组分别为8%,14%,16%,22%,28%,34%,56%犦。②颈交感神经阻滞组伤后7,14,21d的血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犤以21d为例,血红细胞计数分别为23.21×1012L-1,14.58×1012L-1;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6.87×1011L-1,12.57×1011L-1;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0.65×109L-1,14.58×109L-1犦。③颈交感神经阻滞组伤后3,6,14d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犤以14d为例,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189,365ng/L;白细胞介素1β分别为14,23ng/L;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70,132ng/L犦。结论:颈交感神经阻滞显著降低放烧复合伤动物的死亡率,是治疗严重创伤简单而有效的手段;颈交感神经阻滞降低放烧复合伤动物死亡率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烧伤 神经节 交感 神经传导阻滞
下载PDF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肖国生 王兆丹 +2 位作者 陈林 邱志群 舒为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9-64,共6页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是一种以定量的方式评价人暴露病原微生物后发生健康不良风险的可能性,它包括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通过危害识别和危害表征识别和量化病原因子后,利用剂量-反应评价确定病原暴露...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是一种以定量的方式评价人暴露病原微生物后发生健康不良风险的可能性,它包括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通过危害识别和危害表征识别和量化病原因子后,利用剂量-反应评价确定病原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健康不良结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在剂量-反应评价中,指数模型和β-泊松模型是最常用的剂量-反应模型。风险表征是在整合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价和暴露评价的基础上,利用静态微生物风险评价模型或动态微生物风险评价模型定量估计在特定暴露条件下相关人群发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有助于理解和管理病原危害,获得的定量信息能更好地确定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大小,权衡和改进病原风险控制措施。文章评述了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过程和模型,并以三峡库区万州饮用水隐孢子虫风险为例介绍如何实施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期望为我国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风险分析 定量风险评价 剂量-反应模型 风险评价模型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烧伤鼠脑应激因素表达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郭晓姝 巩继平 +3 位作者 王崧 张翠英 尚改萍 高莉晶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0-653,I0003,共5页
目的 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SB)对重度烧伤大鼠脑组织应激相关神经肽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对照+SB组、烧伤... 目的 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SB)对重度烧伤大鼠脑组织应激相关神经肽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对照+SB组、烧伤组及烧伤+SB组,每组5只.TBSA 15%~20%Ⅲ度大鼠烧伤模型,烧伤后即刻双侧颈交感神经阻滞,于8 h后断颈取脑组织,ELISA法观察SP和CGRP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NF-α表达;Western-blot法观察 IL-1β和IL-6表达.结果 SP、CGRP对照组与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组和烧伤+SB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SB组(P〈0.01),烧伤+SB组较烧伤组显著减弱(P〈0.01).TNF-α、IL-1β对照组与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组和烧伤+SB组显著增高(P〈0.01),烧伤+SB组较烧伤组显著降低(P〈0.01).IL-6:对照组与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烧伤+SB组与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重度烧伤治疗作用的中枢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P物质、CGRP表达,降低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过度表达引起SIRS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颈交感神经阻滞 P物质(SP)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重庆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及个体健康危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玲 伍亚舟 +2 位作者 朱立强 刘虹宏 易东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8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庆市26岁以上社区居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制定其定量评价模型,为预测个体发病危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1∶2的比例抽取脑卒中患者1034例、对照组2 06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得出各危险... 目的探讨重庆市26岁以上社区居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制定其定量评价模型,为预测个体发病危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1∶2的比例抽取脑卒中患者1034例、对照组2 06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得出各危险因素的OR值,将不同暴露水平的危险因素转化成危险分数,最后根据个体情况得到组合危险分数,从而预测该个体脑卒中的发病危险。结果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嗜咸食、不锻炼、舒张压≥90 mmHg、高血压和脑卒中家族史、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其中危险分数较高的前3位依次为高血压(5.728)、冠心病(5.404)、脑卒中家族史(4.599)。女性主要危险因素与男性相比,不包括不锻炼和冠心病,增加了饮酒和超重,其中危险因素较高的前3位依次为高血压(5.270)、脑卒中家族史(4.866)、高脂血症(4.346)。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个人病史是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和控制,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而根据危险因素建立的危险分数评估模型是健康教育的有力依据,也是当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危险因素 评估模型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乙醇脱氢酶2和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及饮酒习惯与直肠癌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姜爱仁 高长明 +4 位作者 吴建中 Takezaki Toshiro 曹佳 Tajima Kazuo 沈洪兵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9期1445-1449,共5页
目的:研究乙醇脱氢酶2(ADH2)、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PCR-DH-PLC检测研究对象的ADH2/ALDH2基因型,比较不同的基因型及生活习惯与直肠癌的关系。结果:1)与不饮酒者相比较,饮... 目的:研究乙醇脱氢酶2(ADH2)、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PCR-DH-PLC检测研究对象的ADH2/ALDH2基因型,比较不同的基因型及生活习惯与直肠癌的关系。结果:1)与不饮酒者相比较,饮酒者患直肠癌的危险性显著增高(OR=2.20,95%CI:1.47~3.28,P=0.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未发现ADH2、ALDH2各基因型与直肠癌的危险性有关。3)对ADH2、ALDH2基因多态相互作用的分层分析发现,同时携带ADH2A/A和ALDH2G/G基因型者,发生直肠癌的危险性显著增高(性别、年龄和吸烟调整OR=1.82,95%CI:1.07~3.09)。4)在饮酒者中,ADH2A/A、A/G+G/G基因型者患直肠癌的调整OR分别为2.56(95%CI:1.38~4.73)和2.10(95%CI:1.15~3.84);ALDH2G/G基因型者发生直肠癌的调整OR为1.82(95%CI:1.07~3.09)。结论:饮酒是直肠癌的危险因素;ADH2A/A与ALDH2G/G基因型在增加直肠癌易感性上有协同作用;ALDH2G/A+A/A基因型可减弱饮酒患直肠癌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乙醇脱氢酶2 乙醛脱氢酶2 基因多态性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纯净水对大鼠体质量、饮食饮水量及脏器指数和心脏镁锌铜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清 高京生 +2 位作者 舒为群 邱志群 陈济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饮用纯净水及加镁纯净水对大鼠体质量、饮食量、饮水量、脏器系数、心脏镁锌铜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健康Wistar大鼠180只,随机分为3组:饮用自来... 目的:观察饮用纯净水及加镁纯净水对大鼠体质量、饮食量、饮水量、脏器系数、心脏镁锌铜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健康Wistar大鼠180只,随机分为3组:饮用自来水组(对照组)、纯净水组和加镁纯净水组(纯净水+0.5g/L硫酸镁),每组60只,雌雄各半。每周称量体质量1次,每月测量24h饮食、饮水量1次。分别于3个月和6个月时,每组各随机选取大鼠30只处死(雌雄各半),取心、肝、脾、肺、肾称质量并计算脏器系数,同时检测心脏中镁锌铜的含量。结果:实验大鼠18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体质量增长情况:在观察期内,与自来水组比较饮用纯净水和加镁纯净水未见显著影响。②大鼠饮食饮水量情况:纯净水组雌性大鼠在观察后期有显著下降,其余未见显著差异。③大鼠的心脏和肾脏脏器系数情况:饮用纯净水6个月雌性大鼠显著高于自来水组(0.39±0.07和0.70±0.10,0.33±0.04和0.59±0.04,P<0.05)。④大鼠心脏镁、锌、铜含量情况:纯净水组与自来水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结论:观察期内在饲养环境和饲料一致的条件下,饮用纯净水及加镁纯净水未明显引起大鼠体质量、饮食饮水量及心脏镁锌铜含量的异常改变,但饮用纯净水>6个月的雌性大鼠心脏和肾脏的脏器指数明显高于自来水组,提示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大鼠(尤其是雌性大鼠)心肾功能可能有潜在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 饮水量 大鼠
下载PDF
鳖甲煎改良方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艾志波 张荣华 闫国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研究鳖甲煎改良方对大鼠肝纤维化(HF)的防治作用及对TGF-β1和Sman3/7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其余大鼠用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油剂3mL/kg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8wk,于第2周... 目的:研究鳖甲煎改良方对大鼠肝纤维化(HF)的防治作用及对TGF-β1和Sman3/7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其余大鼠用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油剂3mL/kg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8wk,于第2周时随机处死5只大鼠证实HF形成后,将剩下的大鼠随机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B组)、鳖甲煎改良方高剂量组[C组,28.4g/(kg·d)]、中剂量组[D组,14.2g/(kg·d)]、低剂量组[E组,7.1g/(kg·d)]、复方鳖甲软肝片组[F组,0.6g/(kg·d)],每组15只.C、D、E、F组给予10mL/(kg·d)相应药液灌胃治疗,A、B组同时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处理.8wk后采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草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取肝组织作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TGF-β1、Smad3和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8wk后,与B组比较,C、D、E组和F组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分级较B组明显好转;ALT和AST含量显著降低(P<0.01),白蛋白含量显著增加(37.85g/L±3.08g/L,38.25g/L±1.90g/L,38.13g/L±1.50g/L,38.09g/L±3.27g/Lvs27.05g/L±4.81g/L,均P<0.01);TGF-β1、Smad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TGF-β1:0.127±0.014,0.122±0.051,0.126±0.027,0.119±0.020vs0.332±0.074,均P<0.01;Smad3:0.415±0.057,0.427±0.074,0.425±0.080,0.432±0.075vs0.527±0.054,均P<0.01),Smad7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0.308±0.077,0.326±0.086,0.315±0.071,0.348±0.065vs0.185±0.059,均P<0.01),且C、D、E组和F组间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鳖甲煎改良方能够显著减轻CCl4导致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鳖甲煎改良方调控TGF-β1和Sman3/7信号转导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改良方 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3 SMAD7
下载PDF
三峡工程对开县人群健康可能发生的潜在影响的预测评估(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洋 张成勇 +5 位作者 龙倩 田考聪 陈静 李颖 曹佳 舒为群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9期155-157,共3页
背景:三峡库区历史上曾为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地方病的高发地区,其淹没面积大、人口密集,水库形成后的污染可能会造成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目的:通过分析开县地区人群的主要健康指标以及影响因素,对三峡水库形成后可能产生的对人群... 背景:三峡库区历史上曾为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地方病的高发地区,其淹没面积大、人口密集,水库形成后的污染可能会造成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目的:通过分析开县地区人群的主要健康指标以及影响因素,对三峡水库形成后可能产生的对人群健康造成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性评估。设计:横断面调查。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及重庆市开县疾病控制中心。对象:调查于2004-02/05在重庆市开县完成,调查对象为该县所有人口的疾病监测资料,选择三峡库区重庆段其他库区县及非库区县人群的疾病监测资料作为对照。方法:收集有关社会发展、人群健康和与公共卫生体系的有关指标,深入有代表性的重点乡镇现场调查。对相关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峡工程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做出全面预测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开县、重庆市和全国1999~2001年一般人群的健康状况比较。②开县、重庆市和全国1999~2003年传染病发病率比较。③水库形成后对人群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结果:①开县、重庆市和全国1999~2001年一般人群的健康状况比较:开县孕产妇病死率、婴儿以及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高于全国和重庆市的平均水平,多项指标显示出开县的一般人群健康状况较差。②开县、重庆市和全国1999~2003年传染病发病率比较:重庆市的传染病发病率维持在250/10万左右,高于全国水平(190/10万左右)。开县的传染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近两年的发病率达国内的1.5倍以上。③水库形成后可能发生的对人群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介水传染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自然疫源疾病及虫媒传染病性疾病的发生;肝癌等恶性肿瘤性疾病。结论:应加强对现有公共卫生体系相对薄弱环节和潜在各种疾病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认识。随着三峡工程的进度加快,必须加强防治对策,预防和减轻水库形成后可能对人群产生的健康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状况 流行病学 环境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转染的相关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一梅 徐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18-2121,共4页
目的: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转染进行介绍,以及对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转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9-01/2007-01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转染的文章,检索词"me... 目的: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转染进行介绍,以及对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转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9-01/2007-01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转染的文章,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gene transfer",文章语言限定为英语,同时检索中文CNKI全文数据库1999-01/2007-01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转染的文章,检索词"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转染",文章语言限定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章后的引文。纳入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转染的相关实验研究及综述文献,排除陈旧、重复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65篇相关文献,入选29篇。资料综合: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可塑性、可移植性、易接受外源基因、可以传送基因、自身可以参与组织修复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的转染,成为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细胞。但间充质干细胞转基因技术在基因工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如完善转基因技术,以及使转染后的靶细胞具有更大的生物效应等。结论: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细胞和基因治疗将会逐步成熟,有望更好的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转染 综述文献
下载PDF
LHX6基因在肺癌中的甲基化及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明谦 李艳 +2 位作者 毕瑜 罗文娟 韩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68-1071,1075,共5页
目的分析LHX6基因在肺癌组织和肺癌细胞系中的甲基化情况及其表达,并初步探索LHX6基因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对88例配对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以及肺癌细胞系中LHX6基因甲基化情况进行检测;应用RT-PCR,... 目的分析LHX6基因在肺癌组织和肺癌细胞系中的甲基化情况及其表达,并初步探索LHX6基因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对88例配对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以及肺癌细胞系中LHX6基因甲基化情况进行检测;应用RT-PCR,q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对正常肺组织、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肺癌细胞系中的LHX6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对LHX6基因过表达处理检测该基因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影响探索其生物学功能。结果 LHX6基因在肺癌组织与肺癌细胞系中发生明显高甲基化(P<0.01),且该基因在肺癌组织和肺癌细胞系中呈现了表达下降情况(P<0.01)。过表达LHX6基因后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结论 LHX6基因在肺癌中是一个受甲基化调控的基因,该甲基化程度影响该基因表达,该基因具有抑制肺癌的作用,是一个典型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LHX6基因 甲基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辣椒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策励 徐辉 赵雄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5期908-909,共2页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和胶原合成的影响,以期为辣椒素在瘢痕防治的临床应用方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增生性瘢痕10例,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原代成纤维细胞,选用4代细胞为实验模型,将辣椒素(2~100mg/L)加入...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和胶原合成的影响,以期为辣椒素在瘢痕防治的临床应用方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增生性瘢痕10例,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原代成纤维细胞,选用4代细胞为实验模型,将辣椒素(2~100mg/L)加入细胞培养体系中进行干预并与对照组比较,用3H-TdR和3H-脯氨酸参入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和胶原合成水平的变化。结果:辣椒素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表现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高含量的辣椒素(>50mg/L)对成纤维细胞有直接的损伤作用,作用24h后可导致细胞死亡;2和10mg/L低含量的辣椒素在不杀伤细胞的同时,能够显著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3H-TdR和3H-脯氨酸参入,仅为未用药组的50%和30%。结论:辣椒素可以导致培养的增生性成纤维细胞功能发生明显改变,细胞增殖能力和胶原合成能力受到显著抑制。结合同期临床观察表明,辣椒素在瘢痕防治的临床应用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能力 胶原合成
下载PDF
人sTRAIL基因载体构建及其在真皮干细胞的表达
14
作者 缪殿南 梁宇佳 +3 位作者 闫国和 董世武 戴晓天 熊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5071-5074,共4页
背景:基于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可溶性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oluble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sTRAIL)抗瘤的生物特性,克隆sTRAIL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为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目的:构建真... 背景:基于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可溶性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oluble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sTRAIL)抗瘤的生物特性,克隆sTRAIL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为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sTRAIL,并转染真皮干细胞,以探究sTRAIL基因导入真皮干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二步法,以人胎盘组织总RNA为模板,扩增sTRAIL的cDNA序列,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随后亚克隆入载体pEGFP-N1中,构建其真核瞬时表达载体pEGFP-N1/sTRAIL,以Fugene6转染技术,将sTRAIL基因导入真皮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测转染后真皮干细胞生长变化及sTRAIL在其中的表达等情况。RT-PCR法对目的基因转染的真皮干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克隆到sTRAIL基因的cDNA序列,成功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该真核表达载体能携带sTRAIL基因在真皮干细胞中正常表达。倒置显微镜下观测到转染后真皮干细胞生长状态与未转染的真皮干细胞无差异。以经sTRAIL基因转染的真皮干细胞该基因组DNA为模板,用RT-PCR法能扩增到sTRAIL基因cDNA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sTRAIL基因 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真皮干细胞 绿色荧光
下载PDF
五味子甲素对MPP^+致SH-SY5Y细胞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妍 张巍 +3 位作者 蔡同建 赵东海 罗军 吕士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0-52,共3页
通过体外培养SH-SY5Y细胞,Tunel法观察五味子甲素(Schisandra A,Sch A)对MPP+染毒SH-SY5Y细胞形态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核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各组SH-SY5Y细胞中ERK及p-ERK蛋白表达水平的不同,探讨Sch A对1-甲基-4-... 通过体外培养SH-SY5Y细胞,Tunel法观察五味子甲素(Schisandra A,Sch A)对MPP+染毒SH-SY5Y细胞形态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核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各组SH-SY5Y细胞中ERK及p-ERK蛋白表达水平的不同,探讨Sch A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n,MPP+)引起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及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mmol/L MPP+染毒可引起SH-SY5Y细胞形态明显改变,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各浓度组Sch A干预均可有效抑制SH-SY5Y细胞的凋亡。与对照组比较,MPP+组细胞中p-ERK蛋白表达明显抑制;而与MPP+染毒组相比,Sch A干预组p-ER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效应。结果表明,MPP+具有促进SH-SY5Y细胞凋亡的作用,而Sch A能明显缓解MPP+引起的SH-SY5Y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与ERK信号转导通路活性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P^+ 五味子甲素 帕金森病细胞模型 凋亡 ERK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吸烟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雷春萍 熊鸿燕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360-365,共6页
目的探讨我国在校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利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分析国内14篇关于在校大学生吸烟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了15 521人次,合并OR值(95%CI)有统计学意义的前七位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性别8.632(... 目的探讨我国在校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利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分析国内14篇关于在校大学生吸烟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了15 521人次,合并OR值(95%CI)有统计学意义的前七位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性别8.632(6.875~10.839)、吸烟正向态度3.749(2.645~5.313)、是否饮酒3.007(2.055~4.401)、父母吸烟2.752(2.152~3.520)、周围人及朋友吸烟2.384(1.610~3.528)、经济状况2.197(1.223~3.944)、情绪与心理2.026(1.169~3.513)。结论我国在校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性别、吸烟正向态度、是否饮酒、周围人及朋友吸烟等,因此在今后的我国大学生禁烟干预活动中应围绕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开展禁烟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分析 吸烟 危险因素 大学生 性别 饮酒 同伴 吸烟正向态度
原文传递
近25年中国正常男性精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50
17
作者 黄莉萍 李亚斐 +1 位作者 熊鸿燕 曹佳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128,139,共8页
目的:研究近25年来中国正常男性的精液质量变化趋势。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1985~2009年间我国正常男性精液质量检测报告文献115篇,涉及69个县市的23 126人。用直线回归法和秩和检验分析精液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精子密度、精子非前... 目的:研究近25年来中国正常男性的精液质量变化趋势。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1985~2009年间我国正常男性精液质量检测报告文献115篇,涉及69个县市的23 126人。用直线回归法和秩和检验分析精液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精子密度、精子非前向运动率(c%)呈显著下降趋势。1985~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9年3组的精子密度、精子总数的秩和检验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25年来我国正常男性的精子密度可能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参数 健康男性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可调FPR下利用基因芯片实验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
18
作者 张彦琦 赵增炜 易东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S2期131-135,共5页
在传统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重复实验数据的随机组合,提出了一种计算可调节假阳性率(FPR)的方法,并将之应用到基因芯片表达数据的分析中,目的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在模拟数据集和真实基因芯片表达数据的应用,均取得较好的... 在传统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重复实验数据的随机组合,提出了一种计算可调节假阳性率(FPR)的方法,并将之应用到基因芯片表达数据的分析中,目的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在模拟数据集和真实基因芯片表达数据的应用,均取得较好的效果.认为该方法适用于基因芯片表达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并且比传统的方法更具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差异表达基因 假阳性率
原文传递
新型近红外吲哚七甲川菁染料的合成与荧光成像的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娜娜 郭丽 +2 位作者 罗圣霖 梁玉峰 齐庆蓉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3个新型近红外吲哚七甲川菁染料(Ⅲ1、Ⅲ2、Ⅲ3),并探讨其荧光成像的活性。方法将6-溴己酸与取代苯酚成酯后,再与2,3,3-三甲基-3H吲哚反应制备成季铵盐,进而与环己烯双醛缩合制得目标化合物;通过测定目标物的最大吸收波... 目的设计并合成3个新型近红外吲哚七甲川菁染料(Ⅲ1、Ⅲ2、Ⅲ3),并探讨其荧光成像的活性。方法将6-溴己酸与取代苯酚成酯后,再与2,3,3-三甲基-3H吲哚反应制备成季铵盐,进而与环己烯双醛缩合制得目标化合物;通过测定目标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发射波长以及评价体外近红外成像的特点,选择最优化合物进行动物活体成像测试。结果与结论合成并确证了目标物的化学结构,其最大吸收和发射波长均在近红外区;小鼠活体成像研究显示:吲哚七甲川菁染料Ⅲ1可用于体内组织器官的近红外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七甲川 吲哚菁染料 合成 荧光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