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患者血液组织因子抗凝血酶Ⅲ血液蛋白C活化率水平变化及其与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赖军 黄显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0-583,共4页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早期血液蛋白C(PC)活化率、组织因子(TF)、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及其与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DIC)的相关性。方法将44例患者分为重伤组(ISS≥16分,29例)和轻伤组(ISS〈16分,15例),另10例健康人为正...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早期血液蛋白C(PC)活化率、组织因子(TF)、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及其与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DIC)的相关性。方法将44例患者分为重伤组(ISS≥16分,29例)和轻伤组(ISS〈16分,15例),另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44例患者又分为前DIC组(16例)和非前DIC组(28例)。所有研究对象于伤后1、3、6d空腹采外周静脉血.对照组采集空腹外周血3次,检测血液TF、PC活化率及ATIH水平变化。结果重伤组和轻伤组PC活化率、TF水平在伤后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重伤组又高于轻伤组(P〈0.05或P〈0.01);ATIH水平在伤后明显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重伤组又低于轻伤组(P〈0.05)。前DIC组TF、PC活化率水平高于非前DIC组(P〈0.01),而ATHI水平在伤后明显低于非前DIC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严重创伤患者血液TF、ATⅢ、PC活化率水平的变化与前DIC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创伤后急性期TF、ATⅢ、PC活化率水平变化不仅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且与前DIC的发生显著相关,检测严重创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TF、ATⅢ、PC活化率的水平变化对早期预测DIC具有较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组织因子 抗凝血酶 血液蛋白C
下载PDF
诱发电位在组织移植修复脊髓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庆山 王爱民 +1 位作者 杜全印 孙红振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期250-251,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诱发电位变化探讨不同神经组织移植对成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鼠胸髓损伤后,分别移植带血管蒂正中神经(VPN组)、孕14d胚胎脊髓(FSC组)、带血管蒂正中神经加胚胎脊髓(V+F组)。术后1,2,4,8,12周行体感诱发电位(S... 目的:通过测定诱发电位变化探讨不同神经组织移植对成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鼠胸髓损伤后,分别移植带血管蒂正中神经(VPN组)、孕14d胚胎脊髓(FSC组)、带血管蒂正中神经加胚胎脊髓(V+F组)。术后1,2,4,8,12周行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结果:各组SEP和MEP的峰潜伏期在2-8周内均有恢复,V+F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蒂神经与胚胎脊髓联合移植对脊髓传导功能的恢复有较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神经组织移植 脊髓损伤 带蒂神经 胚胎脊髓
下载PDF
多种神经组织修复成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庆山 王爱民 王晓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1期2127-2129,共3页
背景:脊髓损伤后以游离周围神经片断(雪旺氏细胞)与胚胎脊髓联合移植能协同诱发宿主再生潜能,而带血管蒂周围神经移植后有更多的雪旺氏细胞存活,但其与胚胎脊髓协同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不同神经组织移植修复成鼠急性脊髓损伤的能... 背景:脊髓损伤后以游离周围神经片断(雪旺氏细胞)与胚胎脊髓联合移植能协同诱发宿主再生潜能,而带血管蒂周围神经移植后有更多的雪旺氏细胞存活,但其与胚胎脊髓协同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不同神经组织移植修复成鼠急性脊髓损伤的能力。设计:单盲随机对照实验。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全军战创伤中心骨创伤科完成,研究对象为150只4月龄雌性Wistar属成年大鼠,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成鼠胸髓损伤后,分别移植游离正中神经(FPN组)、带血管蒂正中神经(VPN组)、孕14天胚胎脊髓(FSC组)、游离正中神经加胚胎脊髓(P+F组)、带血管蒂正中神经加胚胎脊髓(V+F组)。主要观察指标:术后8周行神经解剖及电生理检查。结果:V+F组再生轴突和存活雪旺氏细胞数目、胚胎脊髓体积增长速度和神经元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胞分化较好,突触较成熟。SEP的P1,N1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结论:带血管蒂周围神经与胚胎脊髓联合移植,在解剖和电生理上均优于其他组织,对FSC的生长发育及损伤神经元的再生能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组织 修复 成鼠 脊髓损伤 实验 雪旺氏细胞 周围神经移植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再灌流损伤的延迟保护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军 王爱民 +2 位作者 郭庆山 王子明 汤守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7期3274-3275,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人骨骼肌再灌流损伤是否存在早期保护作用和延迟保护作用及其保护程度。方法:选择无影响血清酶变化的心脏、肝脏及骨骼肌疾病病史的上、下肢择期手术病例42例,采用半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分为对照组、早期保护组(EP)...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人骨骼肌再灌流损伤是否存在早期保护作用和延迟保护作用及其保护程度。方法:选择无影响血清酶变化的心脏、肝脏及骨骼肌疾病病史的上、下肢择期手术病例42例,采用半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分为对照组、早期保护组(EP)和延迟保护组(DP)。对照组直接手术,EP组和DP组分别在术前和术前24h进行缺血预处理术后1,3d测定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P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观察肢体肿胀程度。结果:术后1,3d,EP与DP组血清中CPK和AST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EP与DP组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不仅存在早期保护作用,而且存在延迟保护作用,且均能提高骨骼肌对长时间缺血的耐受能力,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流损伤程度,这两种保护作用的程度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骨骼肌再灌流损伤 延迟保护 早期保护 肌酸磷酸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