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多发骨折-脂多糖两次打击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及其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晋 王建民 +3 位作者 王爱民 赵玲 王燕 宋维威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93,i0002,共4页
目的:建立多发骨折-脂多糖两次打击急性肺损伤小鼠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学、血气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而对多发骨折并发感染后诱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实验于2005-01/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 目的:建立多发骨折-脂多糖两次打击急性肺损伤小鼠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学、血气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而对多发骨折并发感染后诱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实验于2005-01/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昆明种小鼠62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2只、脂多糖5mg组15只、脂多糖16mg组15只、双侧股骨骨折组15只、双侧股骨骨折复合脂多糖5mg组15只)。再按3,6,12,24,48h时间点将每组分为5个时相点,每时相点3只。空白对照组:麻醉后先行腹主动脉抽血做血气分析,动脉放血处死小鼠开胸取肺脏分别做组织病理学变化分析。脂多糖5mg组和脂多糖16mg组:腹腔内注射脂多糖(5mg/kg和16mg/kg),分别于注射后3,6,12,24,48h时做上述各指标检测。双侧股骨骨折组:麻醉后钳夹法双侧股骨中段闭合骨折造模,按相同时相点做上述各指标检测。双侧股骨骨折复合脂多糖5mg组:在骨折造模后6h腹腔注射脂多糖(5mg/kg)此后于相同时相点检测上述指标。结果:纳入动物6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肺组织病理学结构变化评分的比较:空白对照组(0.00±0.00)分,脂多糖5mg组(4.60±3.36)分,脂多糖16mg组(7.60±3.36)分,双侧股骨骨折组(2.00±2.55)分,双侧股骨骨折复合脂多糖5mg组(8.40±3.91)分。各组间评分有明显差异(F=4.48,P<0.05)。其中脂多糖16mg组和双侧股骨骨折复合脂多糖5mg组与空白对照组、双侧股骨骨折组和脂多糖5mg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各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比较:脂多糖5mg组主要改变为轻度代谢性酸中度,少数合并呼吸性酸中度或低氧;脂多糖16mg组和双侧股骨骨折复合脂多糖5mg组为明显代谢性酸中度,多数合并呼吸性酸中度或低氧改变,与空白对照组、双侧股骨骨折组、脂多糖5mg组各组的组间比较表明,脂多糖16mg组和双侧股骨骨折复合脂多糖5mg组可以引起明显的急性肺损伤血气改变,并随干预因素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这两组中24,48h时相点组小鼠分别发生氧合指数≤40kPa(急性肺损伤)或≤26.67kPa(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Ⅱ型呼吸衰竭。结论:以双侧股骨骨折复合脂多糖5mg腹腔注射方法可以成功稳定地复制两次打击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其组织病理学、血气改变符合急性肺损伤的典型病变。提示在多发骨折后所致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因素中,多发骨折创伤严重程度与感染是两个重要诱因,二者所致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中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脂多糖类 肺损伤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急诊手术治疗腰椎创伤后不完全性马尾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聂海 欧云生 +4 位作者 权正学 唐可 黄显凯 汪海波 安洪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目的 比较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治疗腰椎(脊柱)创伤后不完全性马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4-04~2009-05对61例腰椎创伤后不完全性马尾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随机配伍原则分为急诊手术组(研究组,n=30)和择期手术组(对照... 目的 比较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治疗腰椎(脊柱)创伤后不完全性马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4-04~2009-05对61例腰椎创伤后不完全性马尾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随机配伍原则分为急诊手术组(研究组,n=30)和择期手术组(对照组,n=31).研究组在伤后12 h内手术.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尿失禁调查问卷简表(ICIQ-SF)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期内(10~25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43.3%和16.1%(χ2=5.424,P=0.020),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76.7%和58.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94,P=0.122).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末次随访时ODI评分分别为16.5分和31.0分(Z=-2.165,P=0.030),ICIQ-SF评分分别为3分和9分(Z=-2.776,P=0.005),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结论 腰椎创伤后不完全性马尾综合征患者在伤后12 h内急诊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可以早期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不完全性马尾综合征 手术时机 疗效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彭明生 黄显凯 +1 位作者 聂海 朱渝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变化及其与创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3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评分<16分,15例)和重伤组(ISS评分>16分,21例),再根据是否并发胃肠功能障碍分为胃肠功能障碍组(32...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变化及其与创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3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评分<16分,15例)和重伤组(ISS评分>16分,21例),再根据是否并发胃肠功能障碍分为胃肠功能障碍组(32例)和非胃肠功能障碍组(4例),另10例择期手术者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外周静脉血1次,多发伤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采外周静脉血3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法检测iFABP。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轻伤组和重伤组血浆iFABP水平于伤后第1天即显著升高(P<0.01),且重伤组显著高于轻伤组(P<0.01),随后iFABP水平逐渐下降,轻伤组于第5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而重伤组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肠功能障碍组伤后第1天血浆iFABP水平显著高于非胃肠功能障碍组(P<0.01),其差异一直持续到创伤后第5天。多发伤后第1、3、5天血浆iFABP水平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有相关性。结论严重多发伤后早期血浆iFABP水平显著升高,其水平变化与创伤严重程度和胃肠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这种变化可能对创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预测有较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胃肠功能障碍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重建颈椎生理曲线:10例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爱民 杜全印 +4 位作者 孙红振 郭庆山 尹良军 王子明 蒋耀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49-149,162,共2页
目的探讨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重建颈椎生理曲线的早期效果。方法选择1999-03/2001-09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科行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患者10例。术后颈围固定时间... 目的探讨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重建颈椎生理曲线的早期效果。方法选择1999-03/2001-09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科行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患者10例。术后颈围固定时间4~6个月,均随访12.9个月,并于术后立即和随访时拍摄X射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融合节段的高度、后凸成角及颈椎弧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X射线显示颈椎高度术后较术前平均增加4.16mm,随访时平均丧失1.56mm;颈椎弧度平均增加15.8°,后凸成角平均增加1.3°;全部获骨性融合。结论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重建颈椎生理弧度,恢复减压后植骨的高度和重建颈椎生理曲线,维持理想的颈椎高度能使皱折的黄韧带紧张,椎间孔扩大,缓解和防止颈髓和神经根受压,获得良好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 生理曲线 骨内固定术 重建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 钢板内固定术 意向处理分析 颈椎生理弧度 颈椎高度 内固定治疗 神经根受压 野战外科 方法选择 固定时间 植骨融合 X射线片 融合节段
下载PDF
188例肺挫伤的救治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朝普 张连阳 +3 位作者 王如文 黄显凯 姚元章 王韬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71-973,共3页
目的总结肺挫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01~2007-06收治的188例肺挫伤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81例,死亡7例。死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2例,重型颅脑损伤2例,ARDS3例。结论严重创伤患者肺挫伤的诊断首选CT检... 目的总结肺挫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01~2007-06收治的188例肺挫伤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81例,死亡7例。死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2例,重型颅脑损伤2例,ARDS3例。结论严重创伤患者肺挫伤的诊断首选CT检查,治疗后复查宜选胸部X光片。严重的合并伤和肺部并发症是肺挫伤的主要死亡原因,积极治疗合并伤,预防和治疗肺炎、肺不张及ARDS等是治疗肺挫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挫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的物理学技术修复会阴部软组织损伤 被引量:4
6
作者 姚元章 孙士锦 +3 位作者 王韬 李英才 麻晓林 黄显凯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34-36,i00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的物理学方法修复损伤创面会阴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负压封闭引流组为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1998-08/2003-07住院患者32例,对照组为1996-01/1998-12创伤中心收治的采用常规换药或引流的同类创伤患者17例...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的物理学方法修复损伤创面会阴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负压封闭引流组为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1998-08/2003-07住院患者32例,对照组为1996-01/1998-12创伤中心收治的采用常规换药或引流的同类创伤患者17例。清创后将Vacuseal材料覆盖在相应大小的创面上或创腔内,维持负压在50~60kPa,7~9d后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治疗后进行形态学和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32例患者中,5例未能完成治疗,27例患者完成整个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过程。①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形态学观察:创面缩小约20%,死腔完全消灭,创面肉芽组织平坦、新鲜,毛细血管丰富,创面有渗血,肉芽无水肿,创面无渗出。②27例患者创面经二期处理后全部治愈;创面或创腔直接通过负压封闭引流治愈4例,采用局部转移皮瓣关闭7例,植皮关闭13个,二期缝合3例。③二期缝合、植皮、皮瓣转移时间,住院时间负压封闭引流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犤(8.5±2.0),(15.1±5.8)d;(22.4±7.5),(32.1±12.6)d,P<0.01犦。负压封闭引流组创面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犤(5.2±2.3),(2.0±0.3)cm,P<0.01犦。结论:应用药理治疗技术的负压封闭引流方法,能防止创面污染,充分引流可剌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良好生长,缩短治愈时间。对创伤后的急慢性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简单,并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引流术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原代培养小鼠关节软骨细胞的分化与诱导 被引量:3
7
作者 金旻 谢杨丽 +4 位作者 黄炜 杜晓兰 李灿 何启芬 陈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1期8104-8108,共5页
背景:传统培养方法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经长时间传代培养后往往去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导致细胞数量及活性下降。如何避免培养过程中的去分化问题,是模拟体内软骨内成骨软骨发育过程的关键。目的:课题创新性提出以Ⅱ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结合... 背景:传统培养方法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经长时间传代培养后往往去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导致细胞数量及活性下降。如何避免培养过程中的去分化问题,是模拟体内软骨内成骨软骨发育过程的关键。目的:课题创新性提出以Ⅱ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结合消化法体外培养扩增C57BL/6小鼠关节软骨细胞并诱导其向更成熟肥大软骨细胞或终末分化软骨细胞分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实验,于2008-09/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C57BL/6品系新生小鼠9只。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结合消化法分离培养C57BL/6新生小鼠关节软骨细胞,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RT-PCR检测Ⅱ型胶原进行鉴定。当细胞90%融合时以含5.5mg/L人转铁蛋白,3×10-8mol/L亚硒酸钠,10mg/L牛胰岛素的ITS诱导培养基进行分化诱导。主要观察指标:诱导0,7d,阿利新蓝染色检测软骨细胞分泌基质中的葡萄糖胺聚糖,vonKossa染色检测软骨细胞钙化结节形成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Ⅱ型胶原、X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细胞24h贴壁,呈三角或多角形,培养4~6d进入快速增殖期,RT-PCR检测到Ⅱ型胶原的表达,证实获得大量高纯度、高活性的软骨细胞。诱导0d,细胞单层铺满培养皿底面,无聚集现象;诱导7d明显可见由软骨细胞聚集形成的软骨小结。与诱导0d时相比,诱导7d阿利新蓝染色示软骨细胞分泌基质中的葡萄糖胺聚糖染色呈阳性,可见明显的软骨小结,Ⅱ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明显增高,且钙化结节明显增多。结论: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结合消化法获得大量高纯度、高活性的软骨细胞。ITS诱导体系有效地促进了软骨细胞成熟及终末分化,较成功模拟了软骨内成骨的软骨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细胞培养 关节软骨 分化 小鼠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 D-二聚体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与DIC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朱渝军 黄显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变化及与创伤后DIC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16分,21例)和重伤组(ISS≥16分,45例),再把重伤患者分为并发DIC组(12...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变化及与创伤后DIC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16分,21例)和重伤组(ISS≥16分,45例),再把重伤患者分为并发DIC组(12例)和未并发DIC组(33例),另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外周静脉血1次,其余组分别于伤后1、3、7 d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F1+2和TM水平,全自动乳胶微粒增强免疫比浊分析方法测定血浆D-D水平。结果轻伤组和重伤组血浆F1+2、D-D、TM水平伤后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伤组又明显高于轻伤组。非DIC组伤后F1+2、D-D水平逐渐降低,而TM水平迅速降低;DIC组F1+2、D-D水平持续升高,TM水平先升高后降低,DIC组F1+2、D-D、TM水平显著高于非DIC组。血浆F1+2、D-D和TM水平相互之间在各个时相点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创伤后急性期F1+2、D-D和TM水平的升高程度不仅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创伤后DIC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测定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浆F1+2、D-D和TM水平变化对预测创伤后DIC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酶原片段1+2 D-二聚体 血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羟乙基淀粉溶液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姚元章 孙士锦 +2 位作者 王韬 赵松 麻晓林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羟乙基淀粉溶液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24例创伤及大、中手术患者,64例(A组)给予国产羟乙基淀粉溶液治疗,60例(B组)输入进口羟乙基淀粉溶液,观察并比较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及对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流动力学,... 目的评价国产羟乙基淀粉溶液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24例创伤及大、中手术患者,64例(A组)给予国产羟乙基淀粉溶液治疗,60例(B组)输入进口羟乙基淀粉溶液,观察并比较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及对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不同时相点上P、R、SBP、DBP指标变化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无临床意义(P>0.05)。ITT和PP人群中,A、B组的疗效积分均≥12分,总有效率≥98%(P>0.05),2组药物对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相同(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国产与进口羟乙基淀粉溶液作用一致,为一有效的血浆代用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的时机选择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桂阳 王爱民 王子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7期3267-3269,i003,共4页
目的:通过对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施行不同间隔时间的二期翻修术,初步选择二期翻修术时机,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96只,行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毕于关节腔内接种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株(methicillin-resist... 目的:通过对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施行不同间隔时间的二期翻修术,初步选择二期翻修术时机,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96只,行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毕于关节腔内接种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株(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MRSE)1×108CFU。术后4周清创,间隔不同时间二期再植新假体。实验动物根据间隔时间随机分为即刻再植组(R0组)、2周后再植组(R2组)、3周后再植组(R3组)、4周后再植组(R4组)、6周后再植组(R6组)和12周后再植组(R12组),每组16只,并于再植4周后处死。检测X射线片、细菌培养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结果:MRSE接种4周后所有关节均感染。二期再植和处死前各组感染率均下降,R4组、R6组和R12组感染控制满意,与R0组和R2组比较差异显著。清创前各组CRP和血沉显著升高。二期再植和处死前R4组、R6组和R12组的CRP明显下降。二期再植前仅R12组的血沉明显下降,处死前R4组和R6组的血沉才明显下降。结论:二期翻修术能有效控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时机以间隔4~6周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术后感染 二期翻修术 手术时机 时机选择
下载PDF
灾难时批量伤员救治的损害控制策略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连阳 王正国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0年第6期485-487,共3页
灾难(disaster)是指环境巨变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破坏,超过受灾地区现有资源的承受能力,常常在短期内出现大批量伤员,如2008年我国汶川地震导致死亡和失踪人数达近10万,受伤人数近40万。灾难同时造成的道路交通、通讯... 灾难(disaster)是指环境巨变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破坏,超过受灾地区现有资源的承受能力,常常在短期内出现大批量伤员,如2008年我国汶川地震导致死亡和失踪人数达近10万,受伤人数近40万。灾难同时造成的道路交通、通讯障碍及受灾当地医疗资源的损坏等,灾后医疗救援工作的开展难度大,大批量伤员需要救治与救援医疗资源不足的矛盾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员救治 控制策略 灾难 医疗救援工作 大批量伤员 损害 医疗资源 人员伤亡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重建膀胱功能:犬腹壁膀胱人工反射弧实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颖 杜全印 王爱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00-101,i005,共3页
目的:试通过在健存连续的脊髓上建立犬腹壁人工膀胱反射弧,从而使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得到恢复。方法:实验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三实验室完成。将犬的右胸12肋间神经前根近端与右骶2神经前根远端在硬膜囊内行显微吻... 目的:试通过在健存连续的脊髓上建立犬腹壁人工膀胱反射弧,从而使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得到恢复。方法:实验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三实验室完成。将犬的右胸12肋间神经前根近端与右骶2神经前根远端在硬膜囊内行显微吻合,将骶2神经后根远端与胸12后根进行端侧显微吻合,经轴突再生后,建立腹壁—脊髓中枢—膀胱这一新的人工反射通路,通过刺激右侧腹壁激发排尿。神经根吻合术后9个月,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膀胱测压、膀胱逼尿肌肌电图等早期功能观察。结果:胸12椎管平面下截瘫前后,单相方波(115mV,1.0ms)刺激右胸12神经后根,所有7犬均可在吻合口远端记录到动作电位,其形态和波幅与对照组相似;截瘫48h后,串刺激(1000mV,10Hz,2s)右胸12神经后根,经新建的反射弧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可达正常对照组的61%,刺激右侧腹壁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达正常的51%。结论:体神经的运动传出支通过轴突再生能够长入自主神经的副交感性纤维,并具有良好的传导运动兴奋的功能;利用健存连续的脊髓上的体反射,通过硬膜囊内神经根吻合的方法,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实现患者的可控制性排尿;同时也为患者建立了自主性膀胱反射通路,通过训练后以期待能达到患者的自主性排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反射 膀胱 功能恢复
下载PDF
建立脊髓损伤犬腹壁膀胱人工反射弧的实验(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颖 杜全印 王爱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216-218,共3页
背景:利用截瘫平面下健存的体反射建立膀胱人工反射弧,是否可实现可控制性排尿?目的:通过在健存连续的脊髓上建立犬腹壁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设计: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的自身左、右侧对照观察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 背景:利用截瘫平面下健存的体反射建立膀胱人工反射弧,是否可实现可控制性排尿?目的:通过在健存连续的脊髓上建立犬腹壁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设计: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的自身左、右侧对照观察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4/2004-11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成年雄性实验家犬6只,体质量10~12kg。干预:将犬的右T12肋间神经前根近端与右S2神经前根远端在硬膜囊内行显微吻合,将S2神经后根远端与T12后根进行端侧显微吻合,经轴突再生后,建立腹壁—脊髓中枢—膀胱这一新的人工反射通路,通过刺激右侧腹壁激发排尿。神经根吻合术后9个月,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观察及根据膀胱压力增加值计算膀胱收缩功能并与左侧进行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神经电生理观察。②膀胱收缩功能。结果:6只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T12椎管平面下截瘫前后,单相方波(115m V,1.0m s)刺激右T12神经后根,所有6只犬均可在吻合口远端记录到动作电位,其形态和波幅与左侧相似。②截瘫48h 后,串刺激(1000 mV,10H z,2s)右T12神经后根,经新建的反射弧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可达左侧的61%,刺激右侧腹壁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达正常的51%。结论: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的体反射建立新的人工膀胱反射通路为膀胱感觉的脊髓上传通路建立了神经通道,并具有良好的传导运动兴奋的功能;新建立的人工膀胱反射弧可以产生膀胱收缩,实现犬可控制性排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生理学 反射 跟腱/生理学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血管损伤的保肢功效(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全印 王爱民 +5 位作者 赵玉峰 王子明 郭庆山 尹良军 吴思宇 唐颖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0-172,共3页
背景:四肢血管损伤常伴血管缺损,常用自体血管移植修复,但存在来源有限和创伤等缺点。目的:回顾性分析29例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大血管损伤的保肢功效。设计:回顾性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 背景:四肢血管损伤常伴血管缺损,常用自体血管移植修复,但存在来源有限和创伤等缺点。目的:回顾性分析29例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大血管损伤的保肢功效。设计:回顾性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骨创伤科。对象:选择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骨创伤科1989-01/2000-12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患者29例。男23例,女6例。损伤部位:锁骨下动脉9例,腋动脉6例,肱动脉2例,股动脉10例,股静脉1例,动脉1例。合并休克11例,占37.9%。合并骨折、脱位8例,周围神经损伤5例,感染3例。方法:采用人造血管与修整后的血管行端端间断吻合。感染性动脉损伤3例在手术中采用旁路迂回感染区,人造血管经过非炎性区再桥接,肌瓣和肌皮瓣覆盖感染区的方法。术后2周及1年随访时采用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标准(MAS)评分方法评价肢体功能。主要观察指标:移植血管通畅率和保肢情况。结果:2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保肢功效:肢体全部保存住,其中1例由于肢体缺血时间长达12h已出现神经损害,后期出现足底溃疡。术后2周Doppler血流探测移植血管通畅率100%,1年复查时通畅率96.5%,肢体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9%。结论: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是保住肢体及其功能的方法之一,其优势为术后短期评估血管通畅率及肢体功能优良率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人工血管 移植
下载PDF
支气管灌洗对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15
作者 蹇华盛 陈淑芳 +1 位作者 何家庆 蒋耀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20-720,共1页
关键词 支气管灌洗 呼吸机 肺炎 预防 治疗 机械通气
下载PDF
皮肤源性前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应用
16
作者 李宗哲 李阳 +1 位作者 宗兆文 张连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6056-6059,共4页
背景:皮肤源性前体细胞是一种神经嵴来源的前体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目的:对皮肤源性前体细胞的培养分离、生物学特性以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1-01/2011-01相关文献,以"skin-derived prec... 背景:皮肤源性前体细胞是一种神经嵴来源的前体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目的:对皮肤源性前体细胞的培养分离、生物学特性以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1-01/2011-01相关文献,以"skin-derived precursor cells,skin-derived precursors,SKPs"为检索词;共检索到文献137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6篇。结果与结论:皮肤源性前体细胞具有来源丰富、易于获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等优点,能够分化为在体内外都有功能的Schwann细胞、骨样细胞和胰岛素样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其在多种组织修复和疾病治疗,特别是神经损伤再修复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源性前体细胞 成体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治疗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椎管外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颅脑损伤后上肢痉挛
17
作者 叶建华 唐桂阳 +2 位作者 王爱民 曾周景 杨南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2期4412-4413,共2页
21例颅脑损伤后上肢痉挛的患者行椎管外臂丛神经根切断术,观察术后痉挛缓解、缓解丢失及并发症。术后上肢痉挛迅速缓解,肌张力下降2~4个级别,肌力无下降。随访6~50个月,痉挛缓解丢失不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 椎管 臂丛神经根切断术 治疗 颅脑损伤 上肢痉挛 并发症
下载PDF
静电纺聚合物纳米纤维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伟 金旻 +1 位作者 罗凤涛 陈林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9,共6页
组织工程骨在骨缺损、骨不连及骨折延期愈合等骨骼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应用前景,、组织工程支架是组织工程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以其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已开始成为骨组织支架材料的重要研究对象。综述了静电纺聚... 组织工程骨在骨缺损、骨不连及骨折延期愈合等骨骼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应用前景,、组织工程支架是组织工程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以其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已开始成为骨组织支架材料的重要研究对象。综述了静电纺聚合物纳米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人工合成聚合物及复合聚合物纺丝纤维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进展,提出复合聚合物电纺纤维及其改性是今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并探讨了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骨组织工程 支架 聚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