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散发性结直肠癌46例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健 顾红光 +1 位作者 林武华 罗元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350-352,共3页
结直肠癌可以分为遗传性的和非遗传的,遗传性结直肠癌有两种,一种是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另一种是遗传性非息肉样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即... 结直肠癌可以分为遗传性的和非遗传的,遗传性结直肠癌有两种,一种是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另一种是遗传性非息肉样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即为散发性结直肠痛。近来研究表明,HNPCC和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起因于DNA错配修复基因的缺陷,表观为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按复制错误(replication error,RER)途径进行的,不同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杂合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途径,是一种新的致癌机制,本实验采用PCR方法了解MSI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发生情况,旨在探讨国人中RER的发生率及MSI与散发性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性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大黄对大鼠结肠动力及肠神经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童卫东 张胜本 +3 位作者 刘宝华 张连阳 黄显凯 高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大黄对结肠肌电、肠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泻剂结肠”模型,应用电生理、组化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大黄对大鼠结肠动力、ENS多种神经递质及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影响.结果:大鼠饲养大黄3mo后,结肠慢波频率减慢;...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大黄对结肠肌电、肠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泻剂结肠”模型,应用电生理、组化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大黄对大鼠结肠动力、ENS多种神经递质及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影响.结果:大鼠饲养大黄3mo后,结肠慢波频率减慢;结肠肌间丛NADPH阳性神经细胞数目增多,AchE阳性神经细胞数目减少;NOS免疫反应性增强,SOM免疫反应性减弱;肌间丛ICC分布不均匀,突起连接杂乱.结论:长期应用大黄对结肠动力和ENS有损害作用,在临床治疗顽固性便秘时应避免长期应用大黄等刺激性泻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大鼠 结肠动力 肠神经系统 电生理学
下载PDF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肌间神经丛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18
3
作者 高峰 张胜本 +4 位作者 张连阳 蔡文琴 童卫东 李发智 李文惠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12期1049-1051,共3页
目的 慢传输型便秘(STC) 病因不清、症状顽固、临床处理较困难. 进一步探讨其发生和发展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应用电镜技术对14 例STC 患者和11 例非梗阻性直肠癌患者经手术切除的乙状结肠标本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与... 目的 慢传输型便秘(STC) 病因不清、症状顽固、临床处理较困难. 进一步探讨其发生和发展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应用电镜技术对14 例STC 患者和11 例非梗阻性直肠癌患者经手术切除的乙状结肠标本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TC 患者结肠肌间神经丛的超微病理改变表现为:神经元及其突起有十分明显的退行性变,轴突及树突空化呈网格状结构,胞质内出现空泡及脂褐素等;轴突末端膨体及突触前区内突触小泡含量明显减少,大部分突触小泡出现空化.结论 STC 患者结肠肌间神经丛有明显的神经病理学改变,存在递质耗竭或递质合成、传输障碍等现象,它是STC 患者肠道传输减慢的超微病理基础. 这种改变可能与STC 患者长期滥用接触性泻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结肠肌间神经丝 超微结构 病理学
下载PDF
咖啡酸苯乙酯对大肠癌HCT116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向德兵 何渝军 +6 位作者 吴晓华 王东 李增鹏 何玉虹 牟江洪 肖华亮 张沁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探讨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CAPE)对体外培养的大肠癌细胞HCT116细胞增生、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不同浓度CAPE处理体外培养的HCT116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处理后24、48、72、96 h HCT116细胞的增生活性... 目的:探讨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CAPE)对体外培养的大肠癌细胞HCT116细胞增生、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不同浓度CAPE处理体外培养的HCT116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处理后24、48、72、96 h HCT116细胞的增生活性;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24 h细胞周期分布;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24 h细胞凋亡率. 结果:80,40,20,10,5.0,2.5 mg/L CAPE处理HCT116细胞24,48,72,96 h后,细胞增生明显受到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特点.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表明,10,5.0,2.5 mg/L CAPE处理HCT116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百分率上升,S期细胞百分率下降,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率分析表明: 10,5.0,2.5 mg/L CAPE处理HCT116细胞24 h后, 细胞凋亡率上升,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CAPE对HCT116细胞具有明显的增生抑制作用,其机制与其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苯乙酯 大肠癌 HCT116细胞增生 抑制作用 CAPE 肿瘤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创伤休克大鼠肝脏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罗东林 刘宝华 +4 位作者 周继红 任小宝 熊仁平 李涛 李光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创伤休克肝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变化以及对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Wistar大鼠72只,采用双侧股骨骨折伴失血性休克创伤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2只,创伤休克组30只,创伤休克地塞米松...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创伤休克肝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变化以及对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Wistar大鼠72只,采用双侧股骨骨折伴失血性休克创伤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2只,创伤休克组30只,创伤休克地塞米松组30只,地塞米松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动态观察伤后0.5、2、4、6、8h大鼠肝组织HSP70、肝脏病理、肝功能、TNF—α、IL-6等变化。HSP70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其蛋白含量,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HSP70伤后2h较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后6h达到高峰,伤后8h仍持续在较高水平。TNF-α、IL-6伤后逐渐升高,并于伤后6h达到高峰,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镜下伤后4h肝窦内淤血明显,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T、TB伤后4h开始增高,8h达到峰值。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后,HSP70在伤后各个时相点的表达均较创伤休克组明显增强,峰值仍然在伤后6h。TNF—α、IL-6伤后各个时相点均迅速回落。肝脏大体淤血、肿胀明显减轻;光镜下伤后4h肝细胞变性明显好转,肝窦内见淤血减轻,仅见少许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血清ALT、TB明显下降。结论地塞米松可增强HSP70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组织中的表达,可减轻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脏的继发性损害,表明地塞米松对创伤休克后肝脏的保护作用与HSP70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肝脏 热休克蛋白 地塞米松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及核因子-κB在创伤休克大鼠肝脏中的作用
6
作者 罗东林 黄显凯 +4 位作者 刘宝华 任小宝 熊仁平 李涛 李光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核因子-κB(NF—κB)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组织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其对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健康Wistar大鼠96只,采用双侧股骨骨折伴失血性休克创伤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创伤休克...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核因子-κB(NF—κB)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组织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其对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健康Wistar大鼠96只,采用双侧股骨骨折伴失血性休克创伤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创伤休克组30只,GR阻断伴创伤休克组30只,NF—κB抑制伴创伤休克组30只。动态观察伤后0.5、246、8h大鼠肝组织GR、NF—κB,肝脏病理,肝功能,血清TNF—α、IL-6等变化。GR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蛋白含量,NF—κB采用EMSA法测定结合活性,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肝组织GR的蛋白含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2h即开始下降,4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6h降至最低,8h仍显著低于正常(P〈0.01);NF—κB的活性伤后迅速升高,伤后6h达到高峰(P〈0.01)。光镜下伤后4—8h肝窦内少许淤血,有散在炎性细胞浸润;血清TNF—α、IL-6、ALT、TB伤后4h开始增高。GR阻断后再致伤,NF—κB在伤后各个时相点的表达均较未阻断有明显增高,光镜下伤后2h肝窦内即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血清TNF—α、IL-6、ALT、TB在伤后2h即有明显升高(P〈0.01)。抑制NF—KB再致伤后,GR在伤后肝组织中的表达增强,TNF—α、IL-6伤后各个时相点均迅速回落,光镜下伤后4~8h肝细胞变性明显好转,肝窦内见淤血减轻,仅见少许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伤后4h,血清ALT、TB即明显下降。结论GR、NF—κB参与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损伤的发生,阻断GR使NF—κB的表达增强,肝损害程度加重;抑制NFκKB使GR表达增加,肝损害程度减轻。提示GR及NF—κB在严重创伤休克后肝组织细胞损伤过程中关系密切并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糖皮质激素受体 核因子-ΚB 肝损伤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胃泌素表达与PCNA、AgNORs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渝军 何双梧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95-596,共2页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胃泌素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AgNORs)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改良银染法检测 4 8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粘膜胃泌素和PCNA的表达及AgNORs计数。结果 大肠癌组织胃泌素阳性率为...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胃泌素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AgNORs)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改良银染法检测 4 8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粘膜胃泌素和PCNA的表达及AgNORs计数。结果 大肠癌组织胃泌素阳性率为 3 9 5 8% ,高分化腺癌明显高于低分化和粘液腺癌 (P <0 0 5 )。癌组织的PCNA LI及AgNORs计数显著高于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P <0 0 1) ,胃泌素阳性表达组癌组织PCNA LI和AgNORs计数均明显高于胃泌素阴性表达组 (P <0 0 1)。结论 部分大肠癌细胞可通过自分泌方式合成产生胃泌素 ,促进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胃泌素类 增殖细胞核抗原 银染色法 核仁组成区
原文传递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三例
8
作者 何渝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49-649,共1页
关键词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 乳腺癌 免疫组化染色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