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合酶-2抑制剂celecoxib抑制胃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兰春慧 房殿春 +3 位作者 向德兵 贺志高 陈东风 樊丽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研究celecoxib在体内外对胃癌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celecoxib处理体外培养的SGC790 1细胞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处理后2 4、48、72、96小时SGC790 1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利用SGC790 1胃... 目的研究celecoxib在体内外对胃癌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celecoxib处理体外培养的SGC790 1细胞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处理后2 4、48、72、96小时SGC790 1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利用SGC790 1胃癌细胞株建立裸鼠胃癌种植瘤模型,实验组予以celecoxib 10mg/Kg/day灌胃,共给药6周。结果2 5 ,5 0 ,10 0 ,2 0 0 μmol/Lcelecoxib处理SGC790 1细胞2 4、48、72、96小时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特点。5 0 μmol/Lcelecoxib处理SGC790 1细胞2 4h后,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表明G0 /G1期细胞百分率上升,S期和G2 /M期细胞百分率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 0 4±2 8%vs 7 6±0 6% ,P <0 0 5 )。celecoxib治疗组裸鼠胃癌种植瘤重量为( 0 43±0 2 1)g ,明显低于对照组( 1 3 3±0 45 )g(P <0 0 5 )。结论体内及体外实验表明,celecoxib能有效抑制胃癌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ELECOXIB 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MUC_2粘蛋白在结石性胆囊黏膜的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郑伟 陈东风 +2 位作者 冷恩仁 马红军 王文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272-1274,共3页
目的:检测MUC2粘蛋白在两种不同结石胆囊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粘蛋白与形成不同类型结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抗MUC2粘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对照组胆囊24例、胆固醇结石和胆红素结石胆囊分别54例、38例黏膜粘蛋白的表达情... 目的:检测MUC2粘蛋白在两种不同结石胆囊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粘蛋白与形成不同类型结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抗MUC2粘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对照组胆囊24例、胆固醇结石和胆红素结石胆囊分别54例、38例黏膜粘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用抗MUC2粘蛋白单抗测得的粘蛋白在胆固醇结石和胆红素结石胆囊黏膜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22/54)和50.0%(19/38),与正常对照组21.0%(5/24)相比相差显著和相差非常显著(P<0.05,P<0.01).结论:MUC2粘蛋白的表达与形成不同类型的结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2粘蛋白 结石性胆囊黏膜 胆囊恶性肿瘤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胆管结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HSC的分离和培养及PAR_S的表达 被引量:8
3
作者 顾小红 房殿春 陈东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胆管结扎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制备和改良的Friedman方法分离和培养肝星状细胞(HSC),以及HSC蛋白酶活化受体(PARs)的表达与HSC活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结扎大鼠胆管诱导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应用改良的Friedman方法和Nycod... 目的探讨胆管结扎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制备和改良的Friedman方法分离和培养肝星状细胞(HSC),以及HSC蛋白酶活化受体(PARs)的表达与HSC活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结扎大鼠胆管诱导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应用改良的Friedman方法和Nycodenz一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肝纤维化大鼠HSC。病理学检测大鼠肝纤维化分级,免疫组化检测Desmin α-SMA和PARs在HSC的表达,实验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病理学分级第1周为0,第2~3周多为1~2级,第4、5周为2~3级,第6周肝组织结构破坏,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病理学分级多为4级。改良的Friedman方法大鼠肝脏可获得5×10^6~1×10^7个细胞,存活率在96%以上,纯度平均为95%~96%。免疫组化检测α-SMA和PARs在培养的HSC于7、14天其表达逐渐增多,二者表达呈一致关系。结论结扎大鼠胆管建立的肝纤维化模型形成时间较短,实验中无有毒物质接触,是肝纤维化的理想模型;改良的Friedman方法分离和培养HSC,在保证HSC纯度的同时,提高了产量和活率,是研究HSC的有效方法;PARs的表达与HSC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蛋白酶活化受体
下载PDF
解偶联蛋白-2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达 被引量:20
4
作者 顾小红 张云东 冯爱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2310-2313,共4页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 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2,4,8,12 wk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中UCP2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 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2,4,8,12 wk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中UCP2表达变化,生化检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A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结果:大鼠非酒精性脂肪形成过程中UCP2阳性细胞数和表达强度逐渐增加,所有动物肝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并逐渐加重.2,4,8,12 wk血清TG(0.78±0.05,0.85±0.10,1.16±0.10,1.39±0.07 mmol/L)、FAA(371.3±13.7,439.2±14.1,486.3±13.6, 636.7±20.3 μmol/L)和ALT(630.1±41.7,713.5±75.0, 925.2±105.0,1 090.2±65.0 nkat/L)含量较对照组增高,其中TG、FAA 4,8,12 wk均有显著性(P<0.05或 P<0.01),ALT 8,12 wk有显著性(P<0.01).结论:随着非酒精性脂肪的形成和程度加重,UCP2表达逐渐增强,其介导的酶活性显著增高,启动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脂肪肝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 解偶联蛋白-2 免疫组化 WESTERN BLOT
下载PDF
高脂饮食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解偶联蛋白2的诱导作用(英文) 被引量:6
5
作者 顾小红 张云东 冯爱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2期169-171,i0004,共4页
背景:至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而线粒体膜上的解偶联蛋白可使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导致线粒体合成ATP效率降低,通过能量代谢的改变,参与脂肪肝的发生。目的:观察解偶联蛋白2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各时相点的... 背景:至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而线粒体膜上的解偶联蛋白可使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导致线粒体合成ATP效率降低,通过能量代谢的改变,参与脂肪肝的发生。目的:观察解偶联蛋白2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各时相点的表达规律。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平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科。材料:实验于2004-11/2005-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取清洁级Wistar成年雄性大鼠64只,普通饲料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2组,每组32只,每组又分饲养2,4,8,12周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方法:模型组大鼠喂高脂饮食(基础饲料88%、猪油10%、胆固醇2%)饲养12周,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分笼(每笼6只)饲养。主要观察指标:两组于相应时间点麻醉后采血,处死动物,迅速取出肝脏。①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中解偶联蛋白2表达变化。②生化检测大鼠血清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③检测肝组织丙二醛含量。结果:6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生化指标:模型组饲养4,8,12周时血清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8,12周最显著(P<0.01)。②模型组解偶联蛋白2蛋白表达随脂肪肝程度的加重,其表达逐渐增强,而正常对照组几乎阴性表达。③肝组织丙二醛含量:模型组饲养4,8,12周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8,12周最显著[(4.07±0.15),(4.93±0.14),(5.20±0.20)μmol/g;(3.14±0.20),(3.12±0.18),(3.13±0.16)μmol/g,P<0.01]。结论:随着非酒精性脂肪的形成和程度加重,血清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肝组织丙二醛含量增加,解偶联蛋白2表达也逐渐增强,提示高脂饮食可诱导肝细胞表达解偶联蛋白2,使细胞内ATP生成减少,促进脂肪肝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蛋白质类 解偶联药
下载PDF
PARs对肝纤维化大鼠HSC活化和增殖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顾小红 房殿春 陈东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活化受体(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s,PARs)对大鼠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和增殖的调控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改良的Friedman方法和Nycodenz一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培养结... 目的探讨蛋白酶活化受体(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s,PARs)对大鼠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和增殖的调控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改良的Friedman方法和Nycodenz一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培养结扎胆管诱导的肝纤维化SD大鼠HSC。观察HSC形态学变化,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a-SMA、PAR1和PAR2在HSC的表达,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果随着培养HSCs时间的延长,HSC的VitA和脂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HSC形态发生改变呈星状,细胞增殖活跃,而a-SMA、PAR1和PAR2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增强,原代培养14天达到高峰,a-SMA与PAR1和PAR2的表达呈一致关系。结论PARs可促进a-SMA的表达,PARs表达与HSC的活化和增殖相关,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活化受体 肝星状细胞 细胞活化 细胞增殖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蛋白酶活化受体(PAR_s)在肝纤维化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顾小红 房殿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2-507,共6页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激活并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并分泌细胞外基质 (ECM)成分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肝损伤是引发肝纤维化的始动环节.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 PARS)属于G蛋白偶联受...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激活并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并分泌细胞外基质 (ECM)成分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肝损伤是引发肝纤维化的始动环节.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 PA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他可通过介导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1/2)信号转导通路,引起细胞核反应,激活多种细胞转录因子,参与调节肝纤维化过程中HSC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促使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的方法,寻找通过抑制蛋白酶激活受体以期发现能阻断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逆转已形成的肝纤维化,将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蛋白活化受体
下载PDF
结石性胆囊炎及胆囊腺瘤性息肉黏膜组织MUC1粘蛋白的检测
8
作者 郑伟 陈东风 +2 位作者 冷恩仁 马红军 杜宏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检测胆囊息肉、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时胆囊黏膜MUC1粘蛋白的(半)定量表达及规律.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称取液氮保存胆囊黏膜组织100-200mg加入组织裂解液1ml匀浆、离心、去上清、分装、测蛋白含量、电泳、电转移、杂交、化... 目的:检测胆囊息肉、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时胆囊黏膜MUC1粘蛋白的(半)定量表达及规律.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称取液氮保存胆囊黏膜组织100-200mg加入组织裂解液1ml匀浆、离心、去上清、分装、测蛋白含量、电泳、电转移、杂交、化学发光试剂检测.结果:ODu结果分别为34.29±6.06(对照组),142.11±38.49(胆红素结石组),39.72±11.46(胆固醇结石组),174.59±41.6(胆囊息肉组).结论:对照组胆囊、结石性胆囊及腺瘤性息肉胆囊有MUC1粘蛋白的表达,且表达量逐渐增高.正常胆囊-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MUC1粘蛋白的表达是上调表达;用Western-Blot可以较好地检测各种胆囊组织黏膜MUC1粘蛋白的对比含量和带形分布,不同疾病粘蛋白含量不同,带形分布不一样,相同疾病标本粘蛋白含量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性胆囊炎 胆囊腺瘤性息肉 黏膜组织 定量表达 MUC1粘蛋白
下载PDF
丁型肝炎肝组织Bcl-2/Bax、Bak表达与细胞凋亡表达
9
作者 顾小红 张云东 +1 位作者 李奇芬 王宇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1578-1581,共4页
目的:探讨Bcl-2,Bax,Bak及肝细胞凋亡在丁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方法:采用TUNEL技术和免疫组化单、双标记染色,检测77例丁肝患者肝组织中HDAg,Bcl-2,Bax和Bak表达,以及肝细胞凋亡表达.同时以HDV阴性的67例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 结果:B... 目的:探讨Bcl-2,Bax,Bak及肝细胞凋亡在丁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方法:采用TUNEL技术和免疫组化单、双标记染色,检测77例丁肝患者肝组织中HDAg,Bcl-2,Bax和Bak表达,以及肝细胞凋亡表达.同时以HDV阴性的67例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 结果:Bcl-2,Bax和Bak均以肝细胞质表达为主,HDAg 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HDAg,Bax和Bak与肝细胞凋亡表达及分布有相关性(t=27.89,P<0.01,P<0.05 t=19.16, P<0.05 t=18.22),四成分在各型肝炎中的表达强度有显著陛羞别意义(P<0.05). 结论:HDAg,Bax,Bak和肝细胞凋亡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分布均与肝组织炎症和病理损害程度相关,HDV感染可诱导肝细胞表达Bax和Bak,增强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型肝炎 肝组织 Bcl-2 BAX BAK 表达 细胞凋亡 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