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型医院临床创新制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旭 刘诗韵 +1 位作者 张宏雁 郭继卫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16年第4期11-15,共5页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科技创新驱动我国供给侧改革。我国医疗行业目前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医院创新的供给侧改革也势在必行,加强研究型医院临床创新制度建设是顺应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必然...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科技创新驱动我国供给侧改革。我国医疗行业目前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医院创新的供给侧改革也势在必行,加强研究型医院临床创新制度建设是顺应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生物医药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文章结合研究型医院建设实践,对临床创新从制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提出了研究型医院临床创新制度的建设原则和建设思路,并就制度保障与监管、激励创新与成果转化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医院 临床创新 制度设计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成人多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体会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治远 何国祥 +6 位作者 舒茂琴 胡厚源 张平 郭燕丽 仝识非 冉擘力 刘建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通过对多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探讨多孔型ASD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方法:先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多孔型ASD,后在局部麻醉下用测量球囊进行试封堵,同时用心脏超声检测试封堵时两ASD闭合情况及孔间距,并... 目的:通过对多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探讨多孔型ASD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方法:先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多孔型ASD,后在局部麻醉下用测量球囊进行试封堵,同时用心脏超声检测试封堵时两ASD闭合情况及孔间距,并确定置入封堵器数量及大小,术后用心脏超声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全组6例双孔型ASD患者中2例分别置入2个封堵器,4例置入1个封堵器。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4例无残余分流,1例随访2年虽仍有少许残余分流,但自觉症状好转,心影缩小。另1例术后1个月因残余分流而被迫手术取出。 结论:经导管封堵成人多孔型ASD安全、有效,对两ASD相距较远者应放置2个封堵器,对两ASD相距较近者则可用1个封堵器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D 封堵器 孔型房间隔缺损 置入 经导管封堵 心脏超声 术后 用心 结论 分流
下载PDF
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被引量:9
3
作者 舒茂琴 何国祥 +2 位作者 宋治远 王敏中 司良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分析女性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并探讨常规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2例临床疑有CHD的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分为3组:冠状动脉狭窄≥50.0%为CHD组(32例),冠状动脉狭... 目的:分析女性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并探讨常规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2例临床疑有CHD的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分为3组:冠状动脉狭窄≥50.0%为CHD组(32例),冠状动脉狭窄<50.0%或正常并除外X综合征者为非CHD组(31例),符合X综合征者为X组(9例);并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结果:普通和动态心电图诊断CH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似均约为45.0%和60.0%。CHD组中28.1%有典型心绞痛,71.9%为单支血管病变,其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积分为6.14±4.12,其中绝经和危险因素≥2个者占80.0%以上,相反非CHD组和X组约占30.0%。结论:女性CHD患者心绞痛不典型且冠状动脉病变较轻,多发生于绝经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下载PDF
螺旋藻对实验性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机制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胡锦华 吴力克 +3 位作者 张娟 杨舸 王维维 王宇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螺旋藻对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KB),生理盐水组(NS),甘利欣组(GLX)和螺旋藻组(LXZ)。分组口服灌胃5 d,用四氯化碳(CC l4)建立急性大鼠肝损伤模型后继续灌胃2 d后取材,检测肝功... 目的初步探讨螺旋藻对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KB),生理盐水组(NS),甘利欣组(GLX)和螺旋藻组(LXZ)。分组口服灌胃5 d,用四氯化碳(CC l4)建立急性大鼠肝损伤模型后继续灌胃2 d后取材,检测肝功、抗氧化指标、肠道菌群定量、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和病理。结果螺旋藻具有保肝作用。与甘利欣组比较,能明显保护肠道微生态平衡(P<0.05),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升高程度不如甘利欣组明显(P<0.05),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x-GSH(还原型谷胱甘肽转移酶)水平明显偏高(P<0.05)。结论提示螺旋藻不仅通过抗氧化起到抗肝损伤作用,而且还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途径起到护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螺旋藻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还原型谷胱甘肽转移酶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介导抑制大鼠颈动脉新生内膜增生的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唐兵 何国祥 +3 位作者 李德 刘建平 姜大春 黎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介导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作用的机制。方法: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局部转染带有大鼠AT2R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pAdCMV/AT2R)或空载腺病毒转染 (pAd-GFP),分正常组(6只)、未转染组(18只)、pad-GFP组(18只)...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介导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作用的机制。方法: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局部转染带有大鼠AT2R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pAdCMV/AT2R)或空载腺病毒转染 (pAd-GFP),分正常组(6只)、未转染组(18只)、pad-GFP组(18只)、pAdCMV/AT2R组(18只)。于术后7、14、21天取材,用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Western印迹杂交检测AngⅡ1型受体(AT1R)、AT2R、胞外调控激酶1和2、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在大鼠颈动脉壁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未转染组和pad-GFP组AT1R、AT2R、胞外调控激酶1和2、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的7、14、21天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AdCMV/AT2R组AT2R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未转染组和pAd-GFP组(P<0.01),胞外调控激酶1和2、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的表达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pAd-GFP组(P<0.01),而AT1R的表达在未转染组、pAd-GFP组、pAdCMV/AT2R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T2R灭活AT1R激活的胞外调控激酶1和2,降低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表达,可能是AT2R介导抑制新生内膜形成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胞外调控激酶 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 新生内膜增生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照射辅助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玉群 黎宁 刘廷敏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496-2497,2501,共3页
目的观察短波紫外线治疗仪联合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rh GM-CSF)在治疗烧伤残余创面中的疗效。方法将111例烧伤后治疗1个月仍有残余创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先用短波紫外线治疗仪对残余创面... 目的观察短波紫外线治疗仪联合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rh GM-CSF)在治疗烧伤残余创面中的疗效。方法将111例烧伤后治疗1个月仍有残余创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先用短波紫外线治疗仪对残余创面照射20~30 s,再用碘伏消毒创面,外涂rh GM-CSF凝胶;对照组51例,残余创面直接用碘伏消毒后,局部外涂rh GM-CSF凝胶治疗。结果在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10天,观察组的创面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rh GM-CSF相比,紫外线照射治疗联合rh GM-CSF凝胶在治疗烧伤残余创面中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残余创面 紫外线治疗仪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婷 匡剑韧 魏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T2DM患者240例,其中男性139例,女性101例。(1)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血压组(80例)和非杓型血压组(160例);(2)根据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T2DM患者240例,其中男性139例,女性101例。(1)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血压组(80例)和非杓型血压组(160例);(2)根据有无CAS,分为硬化者(119例)和非硬化者(121例),比较组间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昼间平均收缩压(d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昼间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的差异,并分析CAS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杓型血压组比较,非杓型血压组Hcy(μmol/L,16.41.0±8.08 vs 12.55±4.07)、CIMT(mm,1.00±0.59vs 0.80±0.30)、24 h SBP[mm Hg(1 mm Hg=0.133 k Pa),138.7±19.2 vs 127.5±15.6]、d SBP(mm Hg,139.4±19.2vs 132.0±16.2)、n SBP(mm Hg,136.4±20.0 vs 113.8±15.0)、n DBP(mm Hg,74.0±12.0 vs 64.9±9.8)均明显升高(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Hcy(β=0.011;P<0.01)、n SBP(β=0.021;P<0.01)、n DBP(β=0.018;P<0.01)是血压节律改变的影响因素;与非硬化者比较,硬化者CIMT(mm,1.18±0.65 vs 0.69±0.72)、年龄(岁,62.33±12.02vs 59.17±10.80)、24 h SBP(mm Hg,138.2±18.2 vs 131.9±18.9)、d SBP(mm Hg,139.5±18.4 vs 134.4±18.5)、nS BP(mmH g,133.9±20.7 vs 123.9±20.9)、nD BP(mmH g,73.3±12.8 vs 68.6±11.0)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硬化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率[SBPF(%),4.00±7.89 vs 7.66±7.36)]、夜间舒张压下降率[DBPF(%),5.95±8.44 vs 10.19±8.67)]明显低于非硬化者(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比值比(OR)=2.204];P<0.05)、nD BP(OR=2.357;P<0.05)、SBPF(OR=2.562;P<0.01)是CAS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CIMT与年龄呈正相关(r=0.195,P<0.05),CIMT与SBPF呈负相关(r=-0.191,P<0.01)。结论:非杓型血压节律的T2DM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非杓型血压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恢复血压节律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脑涨落图中神经递质变化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康宁 陈胜利 +1 位作者 罗芳 覃园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18-119,共2页
目的:应用脑涨落图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活性的变化,并观察抗抑郁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7/2003-07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首次发病,且有临床表现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48例,随机分为抗抑郁组及对照... 目的:应用脑涨落图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活性的变化,并观察抗抑郁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7/2003-07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首次发病,且有临床表现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48例,随机分为抗抑郁组及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活血化瘀治疗及康复治疗,抗抑郁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西酞普兰片,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副反应,且不能耐受,则换用氟西汀胶囊,不论西酞普兰还是氟西汀胶囊,均为每天早上饭后20mg,连用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3个月,观察患者脑涨落图中各神经递质(包括γ-氨基丁酸,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脑涨落图结果分析显示:①抗抑郁组患者治疗后4周和3个月时5-羟色胺较治疗前明显升高(20.2±3.7,22.4±7.8,5.3±2.3,P<0.01),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也较治疗前升高(14.3±6.8,5.9±3.1,P<0.01),但低于同时段的抗抑郁组(P<0.01)。②抗抑郁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同时段对照组(9.4±6.6,5.7±3.1,7.3±4.1,P<0.01),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无差异(5.8±3.9,7.3±4.1,P>0.05)。③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3个月的γ-氨基丁酸及多巴胺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并发症 抑郁 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西酞普兰
下载PDF
骨松宝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孟萍 黄姝 +4 位作者 艾智华 冯正平 陈勇川 陆邦超 乔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5期2222-2223,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骨松宝对45~70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以及临床证候变化进一步理解中医补肾壮骨的特点。方法选择54例有肾阳虚证,同时用法国Challenge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量丢失≥25%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 目的通过观察骨松宝对45~70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以及临床证候变化进一步理解中医补肾壮骨的特点。方法选择54例有肾阳虚证,同时用法国Challenge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量丢失≥25%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口服骨松宝颗粒,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肾阳虚证症状体征、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等变化。结果54例患者治疗后肢冷、腰膝酸痛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前后比较t=10.561,P<0.01。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BMD-L2~4上升值(0.018±0.052)g/cm2,P>0.05,股骨近端骨密度略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尿羟脯氨酸、血清碱性磷酸酶、尿钙、血清钙磷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骨松宝颗粒能明显缓解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减缓增龄性骨量丢失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松宝 治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临床观察 骨密度 骨代谢
下载PDF
MHC-表位肽四聚体技术在病毒性肝炎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洪 周吉军 王宇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432-1436,共5页
可溶性MHC-肽四聚体是根据T细胞活化的双识别原理, 用生物工程技术将MHC-Ⅰ类分子重链α与β2微球蛋白在体外组装,并结合抗原表位肽,形成一个能够与相应TCR 特异性结合的单体,再将4个单体组装在一起,称为四聚体.四聚体用荧光染料标记,... 可溶性MHC-肽四聚体是根据T细胞活化的双识别原理, 用生物工程技术将MHC-Ⅰ类分子重链α与β2微球蛋白在体外组装,并结合抗原表位肽,形成一个能够与相应TCR 特异性结合的单体,再将4个单体组装在一起,称为四聚体.四聚体用荧光染料标记,供流式细胞仪检测,就可以用于具有特定TCR的T细胞的研究.在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中, 四聚体技术可以直接检测抗原特异性CTL数量,在感染急性期抗原特异性CTL比恢复期高,肝炎自愈者高于慢性感染,肝内高于外周血,但明显低于其他病毒性疾病.四聚体标记联合其他膜表面分子的标记(或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 可以评价抗原特异性CTL的功能状态,还可以联合一些特殊的荧光染料,评价抗原特异性CTL的分裂增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表位肽四聚体 病毒性肝炎 MHC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
下载PDF
FLASH2D脂肪抑制序列在髋关节磁共振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洁 李静 +4 位作者 陈伟 季冰 李莲 谢兵 张永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2202-2204,共3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FLASH2D脂肪抑制序列在磁共振髋关节检查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集经Flash 2D脂肪抑制序列磁共振扫描的各种类型髋关节疾病患者87例,根据所有图像的髋关节及相关结构显示是否清晰,及骨髓中脂肪信号抑制情况进行盲法评分,... 目的分析和评价FLASH2D脂肪抑制序列在磁共振髋关节检查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集经Flash 2D脂肪抑制序列磁共振扫描的各种类型髋关节疾病患者87例,根据所有图像的髋关节及相关结构显示是否清晰,及骨髓中脂肪信号抑制情况进行盲法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影像质量和检查效果。结果各组髋关节疾病的磁共振脂肪抑制扫描评分分别为股骨头坏死2.66±0.34,股骨颈骨折2.21±0.53,髋关节僵直2.38±0.55,髋关节结核2.52±0.47,髋关节感染2.23±0.61,髋关节发育不良2.71±0.39。髋关节磁共振影像质量总体为优良2.45±0.48。结论运用Flash2D序列同时加上频率饱和脂肪抑制,骨髓中脂肪信号更好地被抑制,提高了图像的对比度,减少了各种情况所致的运动伪影,使得髋关节各结构显示更加清楚,软骨和骨髓腔中的病变诊断更加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磁共振成像 脂肪抑制序列
下载PDF
实验性慢性肝损伤大鼠不同肠段正常菌群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锦华 吴力克 +3 位作者 张娟 杨舸 王维维 王宇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9-30,共2页
将实验大鼠分为常规喂养组(对照组)和慢性肝损伤造模组(模型组),用CC l4建立慢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其肝功、病理和不同肠段正常菌群定量分析。结果:①从空肠、回肠到盲肠各菌群均快速增加,在盲肠达到峰值,结肠和直肠各菌群数量较盲肠变化... 将实验大鼠分为常规喂养组(对照组)和慢性肝损伤造模组(模型组),用CC l4建立慢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其肝功、病理和不同肠段正常菌群定量分析。结果:①从空肠、回肠到盲肠各菌群均快速增加,在盲肠达到峰值,结肠和直肠各菌群数量较盲肠变化不明显(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空、回肠两小肠节段梭菌数值偏低(P<0.05),相同肠段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肠杆菌和球菌数值有所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盲肠、结肠和直肠肠段,模型组相同肠段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和梭菌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肠杆菌和肠球菌数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慢性肝损伤影响各肠段的正常菌群生长,并以盲肠、结肠和直肠段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和梭菌数量下降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群定量分析 慢性肝损伤 肠杆菌属 肠球菌属
下载PDF
人IL-12/慢病毒重组体对结肠癌干细胞“干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尹晓玲 王正中 +3 位作者 赵银晶 陈华俊 杨晓琼 梁后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人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慢病毒过表达重组体,观察其在结肠癌干细胞(Cancerstem cell,CSCs)中的表达及其作用,为后续动物试验做准备。方法:PCR扩增pORF-hIL-12质粒获得IL-12基因,通过双酶切及连接后构建IL-12... 目的:构建并鉴定人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慢病毒过表达重组体,观察其在结肠癌干细胞(Cancerstem cell,CSCs)中的表达及其作用,为后续动物试验做准备。方法:PCR扩增pORF-hIL-12质粒获得IL-12基因,通过双酶切及连接后构建IL-12/慢病毒过表达重组体;分离鉴定结肠CSCs,将IL-12/慢病毒过表达重组体转染结肠CSCs建立IL-12过表达模型,检测IL-12在结肠CSCs的表达及对结肠CSCs"干性"的影响。结果:PCR、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IL-12/慢病毒过表达重组体构建正确,流式细胞仪成功分选出CD133+CD44+SW480结肠CSCs,IL-12/慢病毒转染结肠CSCs后,RT-PCR及West-ern blot证实结肠CSCs培养上清均有IL-12表达,IL-12抑制结肠CSCs自我更新,促进其分化。结论:IL-12/慢病毒过表达重组体能在结肠CSCs中稳定表达并能抑制结肠CSCs自我更新及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介素12重组体 构建 癌症干细胞 表达 干性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通路在苦参碱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来小丹 欧阳净 石英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22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通路在苦参碱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0,1.0,2.0,4.0 g/L苦参碱处理HOX-Rb44细胞24 h,MTT、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内质...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通路在苦参碱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0,1.0,2.0,4.0 g/L苦参碱处理HOX-Rb44细胞24 h,MTT、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94,GRP78,ATF4以及PERK下游pe IF2α及CHO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苦参碱质量浓度的增加,HOX-Rb44细胞增殖抑制增加,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GRP78与GRP94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ATF及PERK下游pe IF2α及CHOP蛋白表达升高。结论苦参碱处理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能诱导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通路可能在其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苦参碱 视网膜母细胞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患者抗原特异性CTL的肝损伤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洪 周吉军 +1 位作者 夏杰 王宇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1-673,共3页
目的探讨抗原表位特异性CTL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4个HBV抗原表位肽四聚体对外周血中抗原特异性CTL进行检测[HBV抗原表位肽分别为HBcAg18-27,序列为FLPSDFFPSV(C18),HBsAg183~191,序列为WLSLLVPFV(E183),HBeAg335... 目的探讨抗原表位特异性CTL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4个HBV抗原表位肽四聚体对外周血中抗原特异性CTL进行检测[HBV抗原表位肽分别为HBcAg18-27,序列为FLPSDFFPSV(C18),HBsAg183~191,序列为WLSLLVPFV(E183),HBeAg335-343,序列FLLTRILTI(E335),多聚酶P的575~583序列为FLLSLGIHL(P1575)],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炎发作时病毒抗原表位特异性CTL出现频率,分析抗原表位特异性CTL频率与血清ALT水平的相关关系,分析各组间抗原表位特异性CTL频率的差异。结果3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抗原表位特异性CTL检测阳性33例(92%),HBeAg183~191表位特异性CTL频率高于其他3个(P〈0.05)。统计分析抗原表位特异性CTL频率血清ALT水平相关性不显著;分组对比发现血清ALT升高5-10倍组多个抗原表位特异性CTL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存在抗原表位特异性CTL,但特异性CTL的存在并不能代表保护性免疫。认为抗原表位特异性CTL在肝炎发作过程中具有肝组织损害作用,肝损伤作用可能比较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特异性CTL 慢性乙型肝炎 肝损伤
下载PDF
新生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预防措施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晏玲 杨莉 青旭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钙剂时预防外渗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10例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的新生儿分为对照组52和实验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流程输注葡萄糖酸钙,实验组采用基于文献和临床实践制定的新生儿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护理规...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钙剂时预防外渗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10例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的新生儿分为对照组52和实验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流程输注葡萄糖酸钙,实验组采用基于文献和临床实践制定的新生儿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护理规范。观察2组患儿静脉补钙过程中钙剂外渗和局部钙化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钙剂外渗发生率为7.70%(4/52),局部钙化灶发生率为13.45%(7/52);实验组未发生钙剂外渗,局部钙化灶发生率为1.72%(1/58)。实验组患儿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局部钙化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新生儿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的护理规范,能有效地预防钙剂外渗导致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钙剂 外渗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在真皮多能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江德鹏 向静 +3 位作者 文亮 粟永萍 屈纪富 冉新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SLPI)在真皮多能干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同伤口液刺激的关系。方法采用前期建立的技术分离、纯化并扩增真皮多能干细胞,收集伤后1d伤口液,比较伤口液刺激前后真皮多... 目的研究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SLPI)在真皮多能干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同伤口液刺激的关系。方法采用前期建立的技术分离、纯化并扩增真皮多能干细胞,收集伤后1d伤口液,比较伤口液刺激前后真皮多能干细胞和创伤前后大鼠皮肤组织中SLPI mRNA表达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了解伤口液刺激前后真皮多能干细胞中SLPI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分离、纯化的真皮多能干细胞形态较为均一,增殖能力强,RT-PCR和Western blot提示,SLPI在真皮多能干细胞中表达,伤口液刺激后表达增强。同时检测到SLPI在创伤后1d大鼠皮肤组织中表达升高。结论SLPI高表达可能是真皮多能干细胞参与创伤修复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 真皮多能干细胞 表达
下载PDF
心理素质训练对军队聘用护士心理健康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辉 冯正直 +1 位作者 杨国愉 宫海燕 《护理研究》 2005年第4期584-585,共2页
[目的 ]探讨心理素质训练对军队聘用护士心理健康特征的影响。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SCSQ)对参加军政素质训练的 13 8名军队聘用护士进行心理测试 ,并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前后比较。 [结果 ]心理素质训... [目的 ]探讨心理素质训练对军队聘用护士心理健康特征的影响。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SCSQ)对参加军政素质训练的 13 8名军队聘用护士进行心理测试 ,并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前后比较。 [结果 ]心理素质训练后SCL -90各因子分显著低于训练前 ,应对方式因子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分显著高于训练前。[结论 ]对军队聘用护士进行心理素质训练能显著提高军队聘用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改善应对方式 ,有利于军队聘用护士积极适应军队医院工作环境 ,确保军队医院各项任务的良好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聘用护士 心理训练 军政素质训练 心理健康
下载PDF
P53介导的活性氧通路对硒酸酯多糖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来小丹 冉启文 +1 位作者 欧阳净 石英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21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P53介导的活性氧(ROS)通路在硒酸酯多糖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硒酸酯多糖处理OS-732细胞,分析各组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ROS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硒酸酯多糖处理后,OS-732细胞生长... 目的探讨P53介导的活性氧(ROS)通路在硒酸酯多糖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硒酸酯多糖处理OS-732细胞,分析各组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ROS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硒酸酯多糖处理后,OS-732细胞生长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呈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60 g/L质量浓度处理48 h时OS-732细胞抑制率最高;20,40,60μg/m L质量浓度处理24 h后,ROS水平显著增加(P<0.05),OS-732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其中早期凋亡细胞及晚期凋亡细胞百分比与0μg/m L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Caspase-9及Bax表达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而Bcl-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硒酸酯多糖处理骨肉瘤细胞能显著抑制OS-732细胞的增殖活性,促进凋亡,细胞内高水平的ROS状态可能在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酸酯多糖 骨肉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清得佳凝胶治疗垂体后叶素致皮肤溃疡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游建萍 张晓苇 《护理研究》 2004年第12期2160-2160,共1页
关键词 垂体后叶素 凝胶治疗 皮肤溃疡 局部 外渗 供血不足 微循环 常用药 用量 破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