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体猪肝胆管腔内射频消融后的胆管和肝脏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文平 董家鸿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75-177,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胆管腔内射频消融后胆管和肝脏病理学变化并探讨不同消融参数(裸露电极针长度、输出功率和消融时间)与凝固区大小的关系。方法按照不同消融参数将20个离体猪肝的48个肝叶胆管靶点平均分为4组。将裸露电极针置入胆管腔内进行射... 目的观察胆管腔内射频消融后胆管和肝脏病理学变化并探讨不同消融参数(裸露电极针长度、输出功率和消融时间)与凝固区大小的关系。方法按照不同消融参数将20个离体猪肝的48个肝叶胆管靶点平均分为4组。将裸露电极针置入胆管腔内进行射频消融。检测凝固区剖面大小并光镜下病理学观察。结果剖面观均为以胆管为长轴、胆管壁和肝组织为短轴的苍白色半椭圆形凝固区。光镜下凝固区内胆管黏膜和黏膜下层坏死,肝组织变性。在不同消融参数时,各组凝固区长轴直径和短轴半径不同。结论肝叶胆管腔内射频消融可形成凝固区。凝固区长轴直径与裸露电极针长度有关,凝固区短轴半径与输出功率和消融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胆管腔内 病理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荷瘤裸鼠放射自显影受体辨别的实验研究(英文)
2
作者 李前伟 郑秀海 +1 位作者 张广运 王曙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3期4913-4915,F003,共4页
背景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小分子肽类配体进行肿瘤受体显像,针对肿瘤组织所表达的高密度αvβ3受体,发展放射性标记的含RGD序列的高选择性αvβ3受体拮抗剂,是目前肿瘤受体显像研究的热点。目的以实验动物为基础,探讨放射性核素标记小分... 背景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小分子肽类配体进行肿瘤受体显像,针对肿瘤组织所表达的高密度αvβ3受体,发展放射性标记的含RGD序列的高选择性αvβ3受体拮抗剂,是目前肿瘤受体显像研究的热点。目的以实验动物为基础,探讨放射性核素标记小分子环形多肽RGD-4CY实现肿瘤αvβ3受体显像的可行性。设计完全随机的实验对照。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核医学中心完成研究对象为25只正常小鼠和15只荷人QBC939胆管癌裸鼠,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4~6周龄,体质量15~20g。干预采用Iodogen法标记、SEP-PAKC18柱分离纯化制备125I-RGD-4CY。取25只正常小鼠与15只荷人QBC939胆管癌裸鼠,经尾静脉注射125I-RGD-4CY0.1mL(370kBq),分别于注射后10,30,60,120和240min各取5只与3只处死,测定体内放射性的生物分布。取3只荷瘤裸鼠各注射0.1mL(3.7MBq)125I-RGD-4CY,1h后处死并行全身放射自显影。主要观察指标125I-RGD-4CY的放射化学纯度;125I-RGD-4CY的体内分布及动力学特点,肿瘤(T)与非肿瘤组织(NT)放射性比值;自显影图像中瘤体及正常组织的放射性分布。结果125I-RGD-4CY的放射化学纯度为99%。正常小鼠血液放射性清除和肝脏放射性下降迅速,肠道无明显增加,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实验性 小鼠 放射自显影术
下载PDF
模拟失重大鼠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崔彦 董家鸿 +5 位作者 张铭 周金莲 刘子沛 王平 李成林 张建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3480-3484,共5页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环境下大鼠肝脏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成年♂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模拟失重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别设1、2、3、4、5、6和7d共7个时相点,每时相点模拟失重和同步对照各6只大鼠.采用尾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动...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环境下大鼠肝脏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成年♂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模拟失重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别设1、2、3、4、5、6和7d共7个时相点,每时相点模拟失重和同步对照各6只大鼠.采用尾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动物模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B表达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PV-6001法进行检测.结果:在尾悬吊1-2d期间,大鼠焦躁不安,饮食量减少,精神较差,活动减弱,2-3d后有所适应,逐渐恢复稳定状态.模拟失重环境下大鼠肝脏NF-κ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2d悬尾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B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F=271.36,P<0.01),其后,NF-κB表达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F=60.68,P<0.05),5-7d悬尾组NF-κB表达水平接近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F-κB阳性产物主要见于实验大鼠肝细胞内,亦见于炎细胞及Kupffer细胞内,可分为胞质型、核型、核浆型等三个类型,单独或混合存在.结论:模模拟失重使大鼠肝脏组织中NF-κB表达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在失重环境中肝脏NF-κB的早期高表达和逐渐恢复过程与失重应激反应及失重耐受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大鼠 肝脏 核因子ΚB 蛋白免 疫印迹法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肝硬变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残肝TGF-α、HGF、PCNA和IGFBP-1s mRNA的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平 李昆 +1 位作者 董家鸿 韩本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变状态下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和KCTGF-α、HGF、PCNA和IGFBP-1s的mRNA表达,进一步阐明KC在肝细胞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复制我们建立的大鼠肝硬变肝切除模型,分离肝细胞和KC,提取RNA,采用Northern杂交。结果:KC其HGF mRNA... 目的:探讨肝硬变状态下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和KCTGF-α、HGF、PCNA和IGFBP-1s的mRNA表达,进一步阐明KC在肝细胞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复制我们建立的大鼠肝硬变肝切除模型,分离肝细胞和KC,提取RNA,采用Northern杂交。结果:KC其HGF mRNA表达较肝细胞为早,在术后6h点达到高峰,但肝细胞TGF-α mRNA表达含量明显高于KC的表达。肝细胞IGFBP-1s mRNA的表达含量低,术后6h点相对较高,KC IGFBP-1s mRNA未见表达。肝细胞PCNA mRNA的表达在术后6h其含量达到最低点,明显受抑制。结论:HGF和TGF-α mRNA表达与肝硬变大鼠的肝细胞再生密切相关,而TGF-α是肝细胞再生中最重要的物质。IGFBP-1s mRNA表达降低反应了肝硬变大鼠术后肝细胞代谢明显受损,而PCNA mRNA表达可提示肝细胞增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肝部分切除 术后 肝细胞 TGF-Α HGF PCNA IGFBP--1s MRNA 肝细胞再生 大鼠 残肝
下载PDF
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窦内皮细胞对肝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董晓灵 陈平 +1 位作者 朱瑾 熊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1861-1864,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窦血管内皮细胞(LSEC) 对再生肝细胞增生的影响. 方法:建立Wistar大鼠70%的肝切除模型和肝窦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分离与培养方法,在术后不同的时相点分离残肝的肝细胞和肝窦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实验分... 目的:探讨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窦血管内皮细胞(LSEC) 对再生肝细胞增生的影响. 方法:建立Wistar大鼠70%的肝切除模型和肝窦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分离与培养方法,在术后不同的时相点分离残肝的肝细胞和肝窦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实验分组: 肝部分切除组(PO)和假手术组(SO);肝细胞培养分两组:A组(肝细胞)、B组(肝细胞+LSEC上清液),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细胞DNA合成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细胞PCNA表达指数的变化. 结果:在术后的6、24 h,B组的肝细胞的PCNA表达指数较A组显著升高(5.9±0.1 vs 8.9±0.1 P<0.05;38.6±2.6 vs 58.0±3.9 P<0.01).而且B组肝细胞的DNA合成量较A组显著升高(226±18 vs 8.9±0.1 P<0.05;38.6±2.6 vs 58.0±3.9 P<0.011. 结论:体外实验证实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窦内皮细胞上清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增生,促进肝细胞的DNA合成,增强再生肝细胞增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术后 肝部分切除术 增生 肝窦内皮细胞 鼠肝 DNA合成 培养方法 结论 指数
下载PDF
复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脂代谢的长期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8
6
作者 马正伟 张喜忠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9期1677-1679,共3页
目的:观察复合膳食纤维B(dietary fiber complex B,DFC-B)对大鼠脂代谢的长期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84只,诱导成高脂血症模型后按体质量及血胆固醇均衡的原则分为7组,以基础及高脂饲料作为对照组,其余5组给不同水平的DF... 目的:观察复合膳食纤维B(dietary fiber complex B,DFC-B)对大鼠脂代谢的长期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84只,诱导成高脂血症模型后按体质量及血胆固醇均衡的原则分为7组,以基础及高脂饲料作为对照组,其余5组给不同水平的DFC配方B,实验期3个月,观察DFC对大鼠血脂、肝脂水平以及粪胆汁酸排泄的长期影响。 结果:与高脂组相比,大鼠血TC在不同水平的DFC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FC可以长期有效地降低大鼠肝胆固醇的水平(mmol/L)(0.42±0.12~2.20±1.02和3.26±0.16,P<0.05)。不同水平DFC均能增加大鼠粪胆汁酸的排泄,并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但长期食用较高剂量DFC会减少大鼠粪胆汁酸的排泄量。 结论:DFC确能长期有效地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减少肝胆固醇的沉 积,增加粪胆汁酸的排泄是DFC降低血胆固醇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膳食纤维 大鼠 脂代谢 高脂血症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脾静脉结扎诱导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犬动物模型的评价
7
作者 刘全达 马宽生 +2 位作者 何振平 丁钧 董家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749-752,共4页
目的:介绍并评价脾静脉结扎诱导的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犬动物模型。方法:18只健康成年杂种狗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n=4)、Ⅱ组(脾静脉结扎n=10)和Ⅲ组(脾静脉结扎+脾切除,n=4),通过结扎狗的脾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属支引起淤血性脾肿大;脾静脉结... 目的:介绍并评价脾静脉结扎诱导的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犬动物模型。方法:18只健康成年杂种狗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n=4)、Ⅱ组(脾静脉结扎n=10)和Ⅲ组(脾静脉结扎+脾切除,n=4),通过结扎狗的脾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属支引起淤血性脾肿大;脾静脉结扎后第3周第Ⅲ组行脾切除术。定期观察动物外周血细胞变化以及影像学、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脾静脉结扎后1wk内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开始下降,第3周末二者下降明显(Ⅰ组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8+1.2)×10^(12)/L、(398±58)×10~9/L,Ⅱ组为(5.1±0.7)×10^(12)/L、(230±86)×10~9/L,分别P<0.01和P<0.05);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脾脏肿大可持续9wk以上;但脾静脉结扎后白细胞水平无显著改变,脾切除术后2wk红细胞和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脾静脉结扎3wk后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逐渐符合慢性脾脏淤血改变。结论:脾静脉结扎方法简单,可以建立确切的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可以作为脾功能亢进外科或介入治疗的较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静脉结扎 继发性脾功能亢进 动物模型 脾切除
下载PDF
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后肝癌二期切除 被引量:4
8
作者 嵇武 马宽生 +2 位作者 董家鸿 黄晓兰 何振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1209-1210,共2页
目的探讨 B 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POSPVE)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HCC)二期切除的可能性.方法 2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 HCC 患者行 POSPVE,观察手术成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肝功能改变、各肝叶体积及肝切除率... 目的探讨 B 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POSPVE)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HCC)二期切除的可能性.方法 2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 HCC 患者行 POSPVE,观察手术成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肝功能改变、各肝叶体积及肝切除率的动态变化、二期手术切除率等指标.结果 POSPVE 成功24例(92.3%),右侧门静脉支栓塞的21例栓塞后1wk、2wk、3wk,右肝体积逐步减少,左肝体积逐步增大,肝切除体积分数由术前的66%减至术后1w 时的65%、2w时的63%、3w 时的61%.POSPVE 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恶心呕吐、低热和以肝酶、胆红素升高为主的肝功能减退.POSPVE 后2wk-3wk,12例(46.2%)完成了肝切除术.结论 POSPVE 扩大肝癌肝切除手术的适应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学 肝切除术 肝癌 治疗性栓塞 门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