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组织工程中毛囊外根鞘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角蛋白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麦跃 史春梦 +3 位作者 屈纪富 粟永萍 徐辉 程天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6期3548-3549,T001,共3页
目的:通过培养人毛囊外根鞘细胞群,观察其增殖活性及细胞角蛋白K19的表达。方法:利用人头皮拔出的毛发,以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培养毛囊外根鞘细胞,用四氮噻唑蓝(MTT)法比较其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能力,用免疫组化检测培养外根鞘细胞... 目的:通过培养人毛囊外根鞘细胞群,观察其增殖活性及细胞角蛋白K19的表达。方法:利用人头皮拔出的毛发,以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培养毛囊外根鞘细胞,用四氮噻唑蓝(MTT)法比较其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能力,用免疫组化检测培养外根鞘细胞中细胞角蛋白K19的表达。结果:外根鞘细胞具有较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更强的增殖能力,而且在培养的外根鞘细胞中有大量细胞角蛋白K19阳性的细胞。结论:由于外根鞘细胞具有较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更强的增殖能力,同时含有大量K19阳性细胞,可以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组织工程 毛囊外根鞘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角蛋白K19
下载PDF
^(60)Co γ射线半身照射对小鼠非照射区域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龙 许祥裕 +1 位作者 罗成基 程天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1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电离辐射对小鼠非照射区域骨髓造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辐照中心和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完成,选择雄性昆明小鼠180只,采用次序随机分组法分4组,即正常对照组、全身照射组、左... 目的:观察局部电离辐射对小鼠非照射区域骨髓造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辐照中心和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完成,选择雄性昆明小鼠180只,采用次序随机分组法分4组,即正常对照组、全身照射组、左半身照射组及全身屏蔽照射组,每组45只。正常对照组不作其他处理;全身照射组固定于照射架内;左半身照射组麻醉固定体位,用铅砖屏蔽右半身;全身屏蔽照射组麻醉固定,用铅砖屏蔽全身。应用8.0Gy60Coγ射线照射,剂量率68.46cGy/min。照射后不同时相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变化,观察骨髓细胞凋亡情况和骨髓有核细胞数、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等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结果:全身照射组照射后第8天死亡2只,第9天死亡4只,其余各组无脱失。①非照射区域骨髓细胞有核细胞数照射后24h和48h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高于半身照射组照射侧(左侧)(P<0.01)。②非照射区域骨髓细胞凋亡率照射后2d和9d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半身照射组照射侧(左侧)(P<0.01)。③非照射区域照射后24h和48h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高于半身照射组照射侧(左侧)(P<0.01)。④照射后12h和24h左半身照射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全身照射组(P<0.01)。⑤照射后2d和9d左半身照射组小鼠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全身照射组(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高于全身照射组(P<0.01)。结论:局部电离辐射作用后,可导致非照射区域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肿瘤坏死因子α增加和氧自由基激活可能参与了该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电离 骨髓细胞/辐射效应
下载PDF
^(60)Co γ射线局部辐射后小鼠非辐射区域骨髓巨核细胞的变化
3
作者 杨龙 荣曙 +2 位作者 许祥裕 罗成基 程天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6543-6547,共5页
目的:临床局部辐射条件下会造成非辐射区域组织及细胞功能损害,最为突出的是对造血功能的影响。实验建立60Coγ射线左半身辐射动物模型,观察局部电离辐射对其非辐射区域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3在解放军第三军... 目的:临床局部辐射条件下会造成非辐射区域组织及细胞功能损害,最为突出的是对造血功能的影响。实验建立60Coγ射线左半身辐射动物模型,观察局部电离辐射对其非辐射区域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辐照中心和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动物:6~8周龄SPF级雄性昆明小鼠18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全身辐射组、左半身辐射组、全身屏蔽辐射组,45只/组。②实验方法:全身辐射组小鼠固定于辐射架内;左半身辐射组小鼠麻醉后固定体位,用铅砖屏蔽右半身;全身屏蔽辐射组小鼠麻醉固定体位,用铅砖屏蔽全身。以60Coγ射线一次性辐射,剂量率68.46cGy/min。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③实验评估:辐射后不同时相检测小鼠血清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计数外周血血小板,检测骨髓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观察骨髓组织病理改变及CD41a、CD61的表达。结果:全身辐射组第8天死亡2只,第9天死亡4只,其余各组无脱失。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辐射后第2,7天,左半身辐射组外周血血小板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高于全身辐射组(P<0.01)。②血清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辐射后第2,9天,左半身辐射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于全身辐射组(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于全身辐射组(P<0.01)。③骨髓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辐射后6h左半身辐射组非辐射侧的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显著降低(P<0.01),高于全身辐射组及左半身辐射组(P<0.01)。④骨髓组织病理改变:正常对照组有核细胞比例较高,分布均匀,并见多量散在分布的细胞龛;辐射2d后,左半身辐射组非辐射侧骨髓有核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但好于全身辐射组、左半身辐射组。⑤骨髓CD41a及CD61表达的变化:辐射后2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半身辐射组非辐射侧骨髓CD41a及CD61阳性细胞数和相对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1),但高于全身辐射组、左半身辐射组(P<0.01)。结论:局部电离辐射作用后,可导致小鼠非辐射区域骨髓巨核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血小板减少,产生功能障碍。氧自由基激活可能参与了该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电离 巨核细胞/辐射效应 骨髓巨核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