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持向量机模型在脑出血早期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伍刚 刘广韬 +2 位作者 周青 刘策 常鹏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通过应用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脑出血患者早期预后转归。方法收集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10例,随访观察1个月的临床转归情况。将入组患者按时间顺序以3∶1的比例分为数据训练组和验证组,训练组作为训练样本,用于筛选变量和建立预测模型,计... 目的通过应用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脑出血患者早期预后转归。方法收集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10例,随访观察1个月的临床转归情况。将入组患者按时间顺序以3∶1的比例分为数据训练组和验证组,训练组作为训练样本,用于筛选变量和建立预测模型,计232例;验证组作为验证样本,用于评价模型预测效果,计78例。结果通过支持向量机模型对78例脑出血患者的预测判别验证,支持向量机的预测准确度76.9%,敏感度77.3%,95%可信区间54.6%-92.2%,特异度76.8%,95%可信区间63.6%-87.0%。结论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能较好地判断自发脑出血患者早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支持向量机 预后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误诊为脑积水合并癫痫1例分析
2
作者 刘广韬 周敬安 +3 位作者 周青 赵亚群 杨亚峥 吴玉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7期3374-3375,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诊断 脑积水/诊断 癫痫/诊断 误诊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评估远外侧入路显露下斜坡的显微解剖特征
3
作者 钱增辉 冯旭 汤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414-416,共3页
目的通过虚拟现实系统构建远外侧入路显露下斜坡的三维解剖模型,比较显露靶点对显微解剖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15例尸体头颅进行CT和MRI扫描,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颅后窝三维解剖模型,选择颅盖和颅底骨性标志点,勾勒远外侧入路显露... 目的通过虚拟现实系统构建远外侧入路显露下斜坡的三维解剖模型,比较显露靶点对显微解剖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15例尸体头颅进行CT和MRI扫描,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颅后窝三维解剖模型,选择颅盖和颅底骨性标志点,勾勒远外侧入路显露下斜坡不同靶点的手术路径,以显露同侧颈静脉结节前缘为路径a,显露对侧颈静脉结节前缘为路径b,显露枕骨大孔前缘为路径c。观察、测量和比较3个手术路径的显微解剖差异。结果远外侧入路的3个手术路径经过枕髁后缘、枕骨大孔上方和外侧、脑干外侧、小脑半球腹侧、颈静脉球内侧和副神经下缘,到达显露终点。手术路径和路径中包含脑神经、动脉体积比较显示:路径b>路径a>路径c;路径中经过骨性结构体积比较结果显示:路径a>路径c>路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手术路径有助于量化比较远外侧入路显露下斜坡时不同操作方向对手术解剖特征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 经远外侧 颅窝 解剖学 局部 虚拟现实
下载PDF
乙状窦后入路显露靶点对手术创伤影响的虚拟现实解剖测量 被引量:3
4
作者 钱增辉 汤可 江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探讨乙状窦后入路显露靶点对手术创伤的影响。方法根据15例尸头的CT和MRI数据构建岩骨三维解剖模型.在颅盖和颅底中选择骨性标志点设计乙状窦后入路对不同靶点进行显露的手术路径:路径a显露颈静脉结... 目的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探讨乙状窦后入路显露靶点对手术创伤的影响。方法根据15例尸头的CT和MRI数据构建岩骨三维解剖模型.在颅盖和颅底中选择骨性标志点设计乙状窦后入路对不同靶点进行显露的手术路径:路径a显露颈静脉结节前缘.路径b显露内听道外口上缘,路径c显露岩尖。观察不同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的空间形态和顺序,测量并比较解剖组织体积。结果所有路径均由横窦下方穿过,经过小脑半球外侧.路径a显露后组颅神经和小脑前下动脉,到达颈静脉结节时显露岩下窦;路径b显露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和面听神经复合体;路径c经过岩上窦内侧,显露面听神经复合体,到达岩尖时显露三叉神经、小脑上动脉和海绵窦。不同手术路径、颅神经、骨性结构、小脑、动脉体积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c、路径a、路径b的手术路径和颅神经体积依次降低;路径C、路径b、路径a中包含的骨性结构体积依次降低;路径b、路径a、路径c中包含小脑体积依次降低;路径a、路径c、路径b中包含动脉体积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路径a中静脉体积[(68.91±1.91)mm3]低于路径C中静脉体积[(248.92±11.26)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274,P=-0.000),路径b中不包含静脉结构。结论颅底显露靶点对乙状窦后入路经过解剖组织结构的范围影响显著,通过测量组织体积能够客观评价创伤和显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三维解剖 乙状窦后入路 岩骨
原文传递
改善微囊化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生长状态的研究
5
作者 高冬晓 赵亚群 +1 位作者 刘江 王永 《中国综合临床》 2011年第5期488-490,共3页
目的观察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添加果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牛磺酸后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化后的细胞总数、存活率及活细胞数的影响。方法将hRPE细胞微囊化后将其分为4组,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组(... 目的观察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添加果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牛磺酸后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化后的细胞总数、存活率及活细胞数的影响。方法将hRPE细胞微囊化后将其分为4组,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只加入上皮细胞培养液、另外3组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果糖(果糖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牛磺酸(牛磺酸组)后培养7d,在0、1、3、7d测定微囊内细胞的细胞总数、存活率及活细胞数。结果4组细胞微囊化后的hRPE细胞至培养7d,细胞存活率最低为(75.00±3.00)%,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微囊内细胞总数牛磺酸组(7.20±0.36)×10^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8.00±0.46)×10^4,比空白对照组(6.10±0.56)×10^4明显增多(t值分别为-2.872、-4.564,P均〈0.05),果糖组(6.00±0.46)×10^4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生长因子、牛磺酸可促进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内的hRPE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生长状态
原文传递
递进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鼻饲患者家庭照护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毕娜 王建荣 焦卫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26期3114-3117,共4页
目的探讨递进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提高卒中后鼻饲患者家庭照护水平上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卒中后伴吞咽功能缺损接受鼻饲护理患者的主要家庭照护者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为递进互动式健康教育组,患者人... 目的探讨递进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提高卒中后鼻饲患者家庭照护水平上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卒中后伴吞咽功能缺损接受鼻饲护理患者的主要家庭照护者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为递进互动式健康教育组,患者人院1~5d内护士讲解鼻饲相关知识和演示操作过程;6~10d讲解操作注意事项,主要照顾者演示操作过程;11—15d由主要照顾者讲解操作注意事项并在护士辅助下完成操作过程。对照组为常规健康教育组。分别在留置胃管后第15d评价两组主要家庭照护者的鼻饲技术、鼻饲相关护理知识、护理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后28d内电话随访胃管留置情况。结果实验组主要照顾者鼻饲护理知识(8.23±1.01)分,对照组(5.73±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P〈0.01);实验组鼻饲护理技术掌握评分(38.07±2.63)分,对照组(24.53±3.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P〈0.01);出院28d内胃管留置情况电话随访结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理满意度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递进互动式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鼻饲患者主要照顾者的护理技能,改善护理技术和流程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递进互动式健康教育 鼻饲 家庭照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