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扫描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迟强 孙秋德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0期93-94,共2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20年8月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标准,观察MSCTA的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MSCTA...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20年8月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标准,观察MSCTA的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MSCTA清晰显示患者的颈内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大脑动脉环、大脑动脉及分支等情况,重建图像中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三维图形,可观察到瘤体形态、大小、生长方向、载瘤动脉、与邻近血管关系等。以DSA结果为标准,颅内动脉瘤患者55例中发现动脉瘤67个,其中单发45例,多发10例。MSCTA检出65例,检出率为97.02%,瘤体位置及脑动脉瘤最大径、瘤颈最大径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行MSCTA,可清晰显示动脉、血管、骨骼等变化,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颅内动脉瘤 诊断价值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胰腺炎64排螺旋CT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迟强 孙秋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收治的60例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64排螺旋CT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评价64排螺旋C T在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收治的60例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64排螺旋CT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评价64排螺旋C T在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根据诊断结果表现,对60例胰腺炎患者以Balthazar标准实施分析,发现A级患者有7例,B级患者有22例,C级患者有15例,D级患者有9例,E级患者有7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1.677%、36.677%、25.007%、15.007%、11.667%,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并出现持续性疼痛感,同时还有心率加快、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低血压表现。通过对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进行化验检查,发现以上水平均有提升。CT检查发现胰腺现出弥漫性的肿大、局限性肿大,且包膜出现相应的改变,并有密度下降表现,其中有部分患者出现腹腔积液,或是假性囊肿。60例患者应用CT检查,出现胞膜增厚、积液影的患者,属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有20例;弥漫性增加影像表现为水肿性胰腺炎,有38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CT诊断准确率低,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CT分级胰腺炎患者灌注参数相比,发现BV、BF会因病情的加重而下降,D、E级患者BV、BF水平低于A级、B级、C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PS变化趋势A级、B级、C级、D级、E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级、B级、C级患者生化指标CRP、Hct、D-二聚体、甘油三酯低于D级、E级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血尿淀粉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胰腺炎诊断中,64排螺旋C T诊断效果显著,能为临床早期诊断胰腺炎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个性化诊治措施的制定,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CT 胰腺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SCT与MRI在肝癌患者TACE术后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迟强 齐玮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2期1708-1712,共5页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HC)患者70例,男女各35例,年龄(50.14±8.34)岁...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HC)患者70例,男女各35例,年龄(50.14±8.34)岁,收集其临床就诊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TACE治疗后6个月随访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比探究MSCT与MRI对TACE疗效的评估精确度。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Z检验。结果DSA检测和随访结果显示,70例患者有61个肿瘤残余或复发病灶,37个病灶无残留或复发。MSCT检测显示43个肿瘤残留或复发病灶、无残留或复发病灶55个,检测灵敏度67.21%、特异度94.59%。MRI检测显示55个肿瘤残留或复发病灶、43个无复发或残留病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16%、100.00%,MRI的检测灵敏度高于MSCT(P<0.05)。MSCT、MRI分别检出4个、11个明显肿瘤包膜病灶,MRI肿瘤包膜检出率高于MSCT。ROC分析显示,MRI检测TACE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大于MSCT的0.809。结论MSCT和MRI均能评估肝癌患者TACE治疗疗效,但MRI对复发/残留病灶、肿瘤包膜更为敏感,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多排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疗效评估
下载PDF
64排CT在结肠癌术前评估及术后复发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迟强 孙秋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期227-228,共2页
目的:分析64排CT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及术后复发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2月50例于本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检查,术后病理诊断作金标准进行比较;手术后半年行64排CT复查,观察其术后复发情况,与... 目的:分析64排CT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及术后复发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2月50例于本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检查,术后病理诊断作金标准进行比较;手术后半年行64排CT复查,观察其术后复发情况,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作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准确率(100.00%)比较,64排螺旋CT的术前诊断准确率(94.00%)略低,但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穿刺活检病理诊准确率(100.00%)进行对比,64排螺旋CT的术后复发准确率(91.67%)略低,但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应用64排CT具有理想效果,其术前诊断准确率及术后复发准确率均很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术前诊断、术后随诊复查,更具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复发 64排CT 术前诊断 结肠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