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HPLC法测定积雪草苷涂膜剂中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的含量 被引量:6
1
作者 蒋平 髙惠 +1 位作者 王晓梅 朱斌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建立用HPLC法同时测定积雪草苷涂膜剂中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的含量。方法:采用Capcellpak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8∶32),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04nm。结果: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浓度在0.156... 目的:建立用HPLC法同时测定积雪草苷涂膜剂中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的含量。方法:采用Capcellpak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8∶32),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04nm。结果: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浓度在0.156~0.780mg/ml(r=0.999 3)和0.164~0.820mg/ml(r=0.999 5)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低、中、高浓度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0.98)%、(99.4±1.01)%、(99.9±1.21)%(n=3)和(98.2±1.12)%、(99.0±1.03)%、(100.2±0.86)%(n=3)。3批样品中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的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101.1±1.21)%、(100.0±0.48)%、(101.1±0.57)%和(100.5±0.69)%、(100.0±1.07)%、(100.5±0.83)%(n=3)。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积雪草苷涂膜剂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苷 涂膜剂 含量测定 色谱法 高效液相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后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顾永丽 葛卫红 +2 位作者 谢菡 赵娜娜 于锋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3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后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患者疼痛情况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不仅可以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还可以降低术后恶心[... 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后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患者疼痛情况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不仅可以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还可以降低术后恶心[OR=0.35,95%CI(0.23,0.53)]、呕吐[OR=0.41,95%CI(0.24,0.70)]、瘙痒[OR=0.37,95%CI(0.19,0.68)]、寒战[OR=0.17,95%CI(0.03,0.92)]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不增加低血压[OR=13.68,95%CI(0.71,262.17)]和心动过缓[OR=2.45,95%CI(0.87,6.90)]的发生率。在苏醒指标上,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阿片类药物 疼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3种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都兴东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评价3种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成本-效果。方法:文献报道对68例确诊的NHL患者随机分为吡柔比星(THP)组、表柔比里(E-ADM)组和多柔比星(ADM)组,采用CHOP标准化疗方案,其他联合用药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的用法和... 目的:评价3种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成本-效果。方法:文献报道对68例确诊的NHL患者随机分为吡柔比星(THP)组、表柔比里(E-ADM)组和多柔比星(ADM)组,采用CHOP标准化疗方案,其他联合用药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的用法和用量相同,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3组总有效率(82.6%,86.4%和82.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H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3种方案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42.94.36.04,9.84元。结论:ADM组方案治疗NHL较为合理、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学治疗 成本-效果分析 表柔比星 多柔比星 吡柔比星
下载PDF
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诱导损伤的足细胞中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柳云 任红旗 +7 位作者 王增慧 杨阳 戴德淑 刘翔 胡雪晴 李向阳 刘瀛 汤仁仙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8期672-675,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SPE及其单体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诱导的损伤足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足细胞与含有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SPE)、迷迭香酸(RA)、丹酚酸B(SalB)、RA+SalB混合及他克莫司的完全培养液预先孵育30 min... 目的:探讨SPE及其单体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诱导的损伤足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足细胞与含有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SPE)、迷迭香酸(RA)、丹酚酸B(SalB)、RA+SalB混合及他克莫司的完全培养液预先孵育30 min,再加入PAN(100μg/ml)继续作用24 h,观察足细胞骨架结构F-actin变化,western blot及半定量RT-PCR检测足细胞中TLR4、myd88、phosphor-NF-κB(pp65)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量变化。结果:(1)PAN作用24 h后,足细胞骨架蛋白F-actin明显损伤,微丝解聚、胞体回缩,少数细胞尚存排列紊乱的丝状结构,而提前给予保护药物SPE、SalB、RA、SalB+RA混合药物及他克莫司组的足细胞损伤明显减弱。(2)western blot数据显示,PAN诱导的损伤足细胞中TLR4、myd88及pp65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明显上调(P<0.05);保护药物组:TLR4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5);My D88蛋白表达除SalB高剂量组及SalB+RA低剂量组较模型组无显著下降外,其余均能明显下调其表达量(P<0.05);pp65在保护药物组中的表达均较模型对照组低(P<0.05)。(3)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中TLR4、My D88及NF-κB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保护药物组中:TLR4 mRNA表达量在各药物处理组中均明显低于PAN组(P<0.05),其中的SPE高、低剂量组,RA高、低剂量组,SalB+RA高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接近(P>0.05);My D88 mRNA表达量在SPE及其单体处理后均有明显下调(P<0.05);NF-κB mRNA表达量除SalB高剂量组中无明显下调外(P>0.05),其余各保护药物组均下调(P<0.05)。结论:SPE及其活性单体对PAN诱导损伤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部分通过抑制TLR4信号相关蛋白表达来实现;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中的单体迷迭香酸对TLR4及其下游信号分子My D88、NF-κB的抑制作用优于丹酚酸B和混合给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 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 迷迭香酸 丹酚酸B TLR4
下载PDF
某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平 陈晓 朱斌 《今日药学》 CAS 2014年第5期349-351,367,共4页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本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08~2013—08本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用药日均费用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分析。结果本院特殊使...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本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08~2013—08本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用药日均费用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分析。结果本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涉及8类11品种,以注射剂型为主,各类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及用药日均费用各不相同,排序比在0.5—2.0之间。结论本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监管,防止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 合理应用
下载PDF
头花蓼全草正丁醇部位的烷基糖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阳 王志鹏 +1 位作者 高守红 吴志军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46-1848,共3页
目的:研究头花蓼全草正丁醇部位的烷基糖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柱层析及MCI凝胶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与文献报道的波谱数据对比分析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头花蓼全草正丁醇部位中分... 目的:研究头花蓼全草正丁醇部位的烷基糖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柱层析及MCI凝胶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与文献报道的波谱数据对比分析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头花蓼全草正丁醇部位中分离鉴定了7个烷基糖苷类化合物,分别为:1-O-丁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O-丁基-α-D-呋喃葡萄糖苷(2)、1-O-丁基-β-D-呋喃葡萄糖苷(3)、2-O-丁基-β-D-吡喃果糖苷(4)、3-O-丁基-β-D-吡喃果糖苷(5)、2-O-丁基-α-D-呋喃果糖苷(6)、2-O-丁基-β-D-呋喃果糖苷(7)。结论: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和5为首次从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和5为首次从蓼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花蓼 化学成分 烷基糖苷
下载PDF
皮炎灵搽剂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娜 赵娜娜 +3 位作者 陈晴 葛媛 杨阳 朱斌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建立皮炎灵搽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鉴别制剂的理化性质;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制剂中的冰片;进行相对密度等相关项检查和刺激性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间苯二酚和水杨酸含量,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_(18)柱(150 ... 目的建立皮炎灵搽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鉴别制剂的理化性质;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制剂中的冰片;进行相对密度等相关项检查和刺激性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间苯二酚和水杨酸含量,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_(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2%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μL。结果制剂理化特征符合规定;冰片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制剂相对密度为1.113,pH为2.7,最低装量为(20.08±0.56) mL,样品细菌数≤100 cfu/mL,霉菌数≤10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未检出; 24 h皮肤未见红肿。间苯二酚和水杨酸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2~0.20 mg/mL,r=0.999 5(n=8),0.01~0.10 mg/mL,r=0.999 3(n=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9%和98.16%,RSD分别为2.59%和2.12%(n=9)。结论该方法可为建立皮炎灵搽剂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灵搽剂 质量标准 间苯二酚 水杨酸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NIRDRS指纹图谱库用于三种中药材的定性鉴别 被引量:7
8
作者 朱斌 蒋平 +2 位作者 马淑艳 时晓鸿 刘荔荔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11期990-992,共3页
目的:运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以标准中药材为样本建立指纹图谱库,对样品进行快速、无损的定性鉴别。方法:分别用三种数据块(原谱、一阶导数光谱、二阶导数光谱)在不同的谱区范围建立了金丝桃、蓝桉、楮实子3种中药材的NIRDRS指纹图谱... 目的:运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以标准中药材为样本建立指纹图谱库,对样品进行快速、无损的定性鉴别。方法:分别用三种数据块(原谱、一阶导数光谱、二阶导数光谱)在不同的谱区范围建立了金丝桃、蓝桉、楮实子3种中药材的NIRDRS指纹图谱库,对未知样品进行鉴别。结果:改善了采样技术和标准化数据处理技术之后,3种中药材能够唯一鉴别。结论:NIRDRS指纹图谱库的建立是可行的,该方法能更全面、可靠地反映待测样品的特征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指纹图谱库 楮实子 蓝桉 金丝桃
下载PDF
凌霄花化学成分及与其伪品鉴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来李娟 杨阳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2期25-29,共5页
凌霄花为我国传统中药,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醇、脂肪酮、脂肪酸、酚酸、cyclohexylethanoids、五环三萜、黄酮及花色素、环烯醚萜及其苷、苯丙素苷、挥发油等,常见伪品主要有泡桐花、洋金花、闹羊花、木槿花等。该文综述了凌霄花化学成... 凌霄花为我国传统中药,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醇、脂肪酮、脂肪酸、酚酸、cyclohexylethanoids、五环三萜、黄酮及花色素、环烯醚萜及其苷、苯丙素苷、挥发油等,常见伪品主要有泡桐花、洋金花、闹羊花、木槿花等。该文综述了凌霄花化学成分及与其伪品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研究进展,为中药凌霄花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霄花 化学成分 伪品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进展
下载PDF
阿奇霉素两种给药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璐 洪倩 +3 位作者 许英 杨洁 晏秋 朱斌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第4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两种给药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1月解放军第九七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方案将其分为序贯治疗组和持续静脉滴注组,每组60例。持续...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两种给药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1月解放军第九七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方案将其分为序贯治疗组和持续静脉滴注组,每组60例。持续静脉滴注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静脉滴注,1日1次,连用3 d、停用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序贯治疗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静脉滴注,1日1次,连用3 d,停用4 d后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1日1次,连用3 d。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X线检查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经济学评价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X线检查恢复正常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静脉滴注组、序贯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54/60)、91.67%(5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3/60),明显低于持续静脉滴注组的11.67%(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静脉滴注组方案的成本-效果比为5.55,序贯治疗组为2.88。结论:与持续静脉滴注相比,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法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成本-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支原体肺炎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药学监护 被引量:7
11
作者 许英 黄兵 +1 位作者 杨洁 张兰 《上海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ICU)中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护方法,以此为基础提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方法:选取198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多重耐药菌的类型、分布情况以及与发生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试验中共培养出480...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ICU)中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护方法,以此为基础提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方法:选取198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多重耐药菌的类型、分布情况以及与发生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试验中共培养出480株致病菌,其中多重耐药菌为398株,发生于患者呼吸道系统310株。药学监护干预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P <0.05)。结论:多重耐药菌是造成ICU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通常发生于患者的呼吸道系统,通过及时给予针对性的药学监护,能够有效减少滥用药物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药学监护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致水泡样皮疹1例
12
作者 杨洁 赵娜娜 +1 位作者 李娜 朱斌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14期96-96,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既往无特殊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因"车祸致肠破裂修补术后11天,发热伴气短9天,加重1天"于2017年8月22日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ICU)。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 水泡样
下载PDF
某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娜 赵娜娜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9期43-44,共2页
目的了解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使门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6年11月门诊开具的12 566张处方,对所有处方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2 566张抽查处方中,有2 064张门诊处方含有抗菌药物,门诊处... 目的了解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使门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6年11月门诊开具的12 566张处方,对所有处方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2 566张抽查处方中,有2 064张门诊处方含有抗菌药物,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6.43%,其中,抗菌药物单用处方1 729张(83.77%),二联处方332张(16.09%),三联处方3张(0.15%)。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非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共计1 544张(74.81%)。结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管理尤为重要,虽然门诊处方中的抗菌药物使用量率符合江苏省卫生部门关于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的要求,但不合理用药情况仍存在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处方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下载PDF
麻醉诱导引起过敏性休克致死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洁 高璐 许英 《中国药业》 CAS 2017年第17期95-96,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头痛、头晕6月,加重2天"于2016年10月12日入院,神志清楚,营养差,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无手术和麻醉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示:体温(T)36.6℃,脉搏(P)82次/分,呼吸(R)2... 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头痛、头晕6月,加重2天"于2016年10月12日入院,神志清楚,营养差,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无手术和麻醉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示:体温(T)36.6℃,脉搏(P)82次/分,呼吸(R)20次/分,血氧饱和度(Sp O2)99%,血压(BP)122/78 mm Hg(1 mm Hg=0.133 k Pa),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查头颅MRI显示:右侧颞叶结节状混杂信号,考虑"海绵状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休克 麻醉诱导 右侧颞叶 听诊呼吸音 药物过敏 海绵状血管瘤 混杂信号 体格检查 阿曲库铵 依托咪酯
下载PDF
甘西鼠尾草药材和提取物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霞 杨阳 +2 位作者 黄豆豆 黄光辉 孙连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634-1638,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西鼠尾草药材和提取物中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并进行品质评价。方法: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溶液,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88 nm,柱温为30℃。结果:测...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西鼠尾草药材和提取物中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并进行品质评价。方法: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溶液,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88 nm,柱温为30℃。结果:测定了16个产地的甘西鼠尾草药材和15个批次的提取物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含量。结论:不同产地之间的甘西鼠尾草药材和不同批次之间的提取物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含量均具有显著差异。本测定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准确,适用于甘西鼠尾草药材及提取物中水溶性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能够对药材及提取物进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西鼠尾草 提取物 迷迭香酸 丹酚酸B 含量测定 品质评价
原文传递
代谢组学在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发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阳 王志鹏 +4 位作者 高守红 张凤 李明明 仲人前 陈万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5-926,共12页
代谢组学用于各种癌症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具有巨大潜力。科研工作者主要运用色谱-质谱联用、毛细管电泳-质谱以及核磁共振等代谢组学技术,在结直肠癌患者的细胞或组织匀浆液、血液、体液以及排泄物中发现小分子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 代谢组学用于各种癌症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具有巨大潜力。科研工作者主要运用色谱-质谱联用、毛细管电泳-质谱以及核磁共振等代谢组学技术,在结直肠癌患者的细胞或组织匀浆液、血液、体液以及排泄物中发现小分子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及变化规律,其中一些代谢物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严重程度评估、过程预测等的肿瘤标志物。本文综述了基于代谢组学进行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研究的进展,为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进一步的寻找、发现、确证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标志物 代谢组学 研究技术 色谱 毛细管电泳 质谱 核磁共振
原文传递
槲皮苷对人γδT 细胞增殖及杀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璐 陈永强 +5 位作者 刘军权 周忠海 杨阳 吕小婷 朱云 陈复兴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槲皮苷( quercitrin )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增殖和功能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到含有异戊烯焦磷酸和IL-2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获得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槲皮... 目的:探讨槲皮苷( quercitrin )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增殖和功能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到含有异戊烯焦磷酸和IL-2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获得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槲皮苷作用γδT细胞48 h后,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槲皮苷组γδT细胞增殖和杀伤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γδT细胞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p-Akt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10 d后的γδT细胞纯度达到(88.94±2.36)%。槲皮苷浓度在10~80μg/ml时能显著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及颗粒酶B、穿孔素的表达和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杀伤能力。在蛋白水平p-ERK、p-Akt和Bcl-2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内参GAPDH表达量无变化。结论槲皮苷可体外增强γδT细胞的增殖及杀伤功能,其机制可能通过p-ERK和p-Akt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苷 ΓΔT细胞 细胞增殖 颗粒酶B 穿孔素 结肠癌细胞
原文传递
养胃颗粒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斌 蒋平 +3 位作者 杨阳 孙阳 孙石永 张兰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1-186,共6页
目的:观察养胃颗粒对大鼠的长期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将SD大鼠分别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69.0,34.5,6.9 g·kg-1)养胃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养胃颗粒组连续灌胃给药90 d,每天给药1次,空白... 目的:观察养胃颗粒对大鼠的长期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将SD大鼠分别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69.0,34.5,6.9 g·kg-1)养胃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养胃颗粒组连续灌胃给药90 d,每天给药1次,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的0.3%羧甲基纤维素钠,停药后连续观察15 d,分别测定大鼠体质量、进食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给药期间各组大鼠毛色、活动、摄食量及体质量无异常变化,但部分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有异常变化,停药后,上述异常变化指标均已恢复正常。给药期及恢复期重要脏器病理组织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养胃颗粒长期用药对大鼠未见明显毒性反应,长期服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胃颗粒 长期毒性 大鼠
原文传递
养胃颗粒对大鼠脏器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平 赵娜娜 +1 位作者 陈晓 朱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26-628,共3页
目的观察养胃颗粒对大鼠脏器的毒性及毒性程度。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等量0.3%羧甲基纤维素钠)、3个剂量(69.0,34.5,6.9g·kg-1)养胃颗粒组,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90 d。停药后,测定脏器系数,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 目的观察养胃颗粒对大鼠脏器的毒性及毒性程度。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等量0.3%羧甲基纤维素钠)、3个剂量(69.0,34.5,6.9g·kg-1)养胃颗粒组,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90 d。停药后,测定脏器系数,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给药期间,部分脏器系数有微小变化;停药后,上述异常变化指标均恢复正常。给药期及恢复期,经重要脏器病理组织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养胃颗粒对大鼠主要脏器未见明显毒性反应,长期服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胃颗粒 脏器 毒性 病理 透射电镜
原文传递
18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阳 龚晓斌 +5 位作者 柳珂 侯幸赟 黄立峰 仲人前 张凤 陈万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77-1083,共7页
目的:检测和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方法:收集18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标本,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基因多态性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例消化系... 目的:检测和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方法:收集18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标本,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基因多态性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UGT1A1*6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G/G占比63.4%、杂合型G/A占比32.8%、突变纯合型AA占比3.8%;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TA6/TA6占比75.8%、杂合型TA6/TA7占比21.5%、突变纯合型TA7/TA7占比2.7%;UGT1A1*6和*28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G/G且TA6/TA6占比48.9%,单点变异型G/G且TA6/TA7占比12.4%、G/A且TA6/TA6占比23.1%,双点变异型G/G且TA7/TA7占比2.2%、G/A且TA6/TA7占比9.1%、A/A且TA6/TA6占比3.8%,三点变异型G/A且TA7/TA7占比0.5%。患者UGT1A1*6与UGT1A1*28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不同年龄段患者之间,胃癌、结直肠癌、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之间的UGT1A1*28、UGT1A1*6和*28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伊立替康时,应联合检测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肿瘤类型以及年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UGT1A1*6 UGT1A1*28 基因多态性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