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周围创伤伴腘窝血管伤的早期诊断与救治 被引量:7
1
作者 徐云钦 李强 +9 位作者 申屠刚 苏佩华 王刚 姚有榕 邓盼 罗正理 魏强强 邱成斌 陈伟 沈海强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 :探讨膝关节周围创伤伴腘窝血管伤的早期诊断与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15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腘窝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6~62岁,平均39.2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运用血氧饱和... 目的 :探讨膝关节周围创伤伴腘窝血管伤的早期诊断与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15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腘窝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6~62岁,平均39.2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运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彩色超声、DSA介入造影及手术探查等方法明确血管损伤,分别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钢板螺钉股骨髁逆行交锁钉内固定骨折及膝关节脱位,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损伤血管进行取栓、修补、自体静脉移植重建血循环,分析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保肢指数、输血量、医疗费用及感染发生情况,明确早期诊断及有效救治的作用。结果:本组患者死亡1例,截肢8例,6例手术成功修复腘动脉、胫前及胫后动脉。6例肢体存活患者随访12~60个月,平均28.3个月。保肢成功且关节功能优良4例。结论:膝关节周围创伤伴腘窝血管伤具有伤情复杂且严重、易误漏诊、预后差、保肢风险高等特点,应结合患者的创伤机制、损伤部位局部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及适当的辅助检查来把握膝关节周围创伤伴腘窝血管伤的早期诊断,掌握合适的保肢与截肢指征以高效救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折 脱位 腘窝血管损伤
下载PDF
距下关节骨突并腱鞘囊肿致踝管综合征诊治分析
2
作者 王刚 李强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0期181-181,共1页
病历资料 患者,青年男性,28岁,幼年时发现双踝内侧骨性包块,包块渐进性增大,近1月来长期行走后感左踝酸痛明显,足底及足趾无麻木症状,无皮肤干燥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查体:双足内踝后下各可见大小约1.5cm×1.0cm骨突,左侧骨突表面... 病历资料 患者,青年男性,28岁,幼年时发现双踝内侧骨性包块,包块渐进性增大,近1月来长期行走后感左踝酸痛明显,足底及足趾无麻木症状,无皮肤干燥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查体:双足内踝后下各可见大小约1.5cm×1.0cm骨突,左侧骨突表面有大小约2cm×1.5cm囊性包块,囊性包块与内踝间Tinal征(+),足背屈外翻时可诱发胫神经逆向放射痛,足底及足趾感觉减退;踝关节X线片提示:双足距下关节内侧对称性骨性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突 囊肿 踝管综合征
下载PDF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徐云钦 李强 +7 位作者 申屠刚 苏佩华 王刚 姚有榕 邓盼 罗正理 魏强强 汤勇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分别采用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法(A组,22例)、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法(B组,36例)、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法(C组,37例)治疗Schatz... 目的:探讨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分别采用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法(A组,22例)、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法(B组,36例)、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法(C组,37例)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95例,其中男56例,女39例;年龄19~57岁,平均36.3岁。左侧50例,右侧45例。按Schatzker分型:Ⅴ型51例,Ⅵ型44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伤口深浅部感染、切口坏死、切口愈合不良、骨折塌陷、内固定松动、断裂失效等)、骨折愈合情况(连续骨痂形成时间)及术后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关节面再塌陷发生率及内固定失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术后1年Merchant评分: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组与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组在日常活动功能、步态、活动范围及总分方面均明显优于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P<0.05)。下肢功能评定结果: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优10例,良5例,可4例,差3例;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组:优21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组,优23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法术中出血量最少,但无法满意显露骨折断端与关节面,无法提供坚强的固定效果,远期疗效差;对于累及双髁及移位明显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仍建议行双切口或膝前单切口双钢板法治疗,有利于关节面的复位及骨折的坚强固定、早期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外科手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导针定位双外侧入路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跟痛症 被引量:3
4
作者 徐云钦 王刚 +7 位作者 邓盼 姚有榕 罗正理 魏强强 邱成斌 陈伟 沈海强 吴旭威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导针定位、双外侧入路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跟痛症的可行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7例跟痛症患者,其中10例患者接受了导针定位、经足双外侧入路关节镜下射频消融肥厚/增生的跖筋膜、刨削器清除足底增生滑... 目的观察导针定位、双外侧入路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跟痛症的可行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7例跟痛症患者,其中10例患者接受了导针定位、经足双外侧入路关节镜下射频消融肥厚/增生的跖筋膜、刨削器清除足底增生滑膜囊、带鞘磨钻切除痛性跟骨骨刺等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足部疼痛情况,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估足部功能。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8.2个月。术后未发生切口深浅部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VAS评分为(1.33±0.82)分显著低于术前的(7.67±0.82)分(P<0.01);术后Maryland评分(88.67±5.54)分,非常显著高于术前的(33.33±8.33)分(P<0.01)。结论导针定位双外侧入路关节镜微创治疗跟痛症临床操作可行、有效,并能有效避免术中多次"C"型臂机定位造成的放射损害,外侧入路还可避免足底血管神经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跟痛症 射频消融 刨削器 磨钻
下载PDF
冰敷袖套制作及在跟骨骨折中的早期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汤丽 王莉侠 周梦云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11年第2期122-122,共1页
2007年6月~2008年10月,我们自制冰敷袖套,并对34例跟骨骨折患者早期使用自制冰敷袖套局部冰敷,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跟骨骨折患者64例,男49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56例,车祸8例,均为... 2007年6月~2008年10月,我们自制冰敷袖套,并对34例跟骨骨折患者早期使用自制冰敷袖套局部冰敷,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跟骨骨折患者64例,男49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56例,车祸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冰敷 早期应用 袖套 制作 骨折患者 闭合性骨折 早期使用
下载PDF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徐云钦 李强 +9 位作者 申屠刚 苏佩华 王刚 姚有榕 邓盼 罗正理 魏强强 邱成斌 陈伟 沈海强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4期19-24,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后并发膝关节僵硬的各种高危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90例Schatzker Ⅴ~Ⅵ型的骨折患者,其中40例(21.1%)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后并发膝关节僵硬的各种高危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90例Schatzker Ⅴ~Ⅵ型的骨折患者,其中40例(21.1%)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术中、术后共22个临床因素.对上述有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再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为:合并膝关节周围损伤、高能量伤、过度肥胖、关节面恢复质量欠佳、石膏制动时间、伤口感染、软组织缺损、关节异位骨化、规范康复指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将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项目为:合并膝关节周围多处损伤、关节面恢复质量差、术后长时间石膏制动、术后缺乏规范化的康复指导、膝关节周围异常骨化、皮肤软组织广泛缺损等.结论 术中、术后影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僵硬的因素远远多于术前,特别是关节面恢复质量欠佳、长时间石膏制动、膝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及缺乏积极主动功能锻炼将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僵硬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神经生长因子梯度缓释促进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刚 申屠刚 李强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624-626,共3页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多见,神经损伤后,它所支配的组织器官,尤其是骨骼肌往往发生失神经萎缩.如果不能及时恢复神经再支配,将造成功能永久性损害.神经生长因子(NGF)是最早发现、也是最典型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系统中最...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多见,神经损伤后,它所支配的组织器官,尤其是骨骼肌往往发生失神经萎缩.如果不能及时恢复神经再支配,将造成功能永久性损害.神经生长因子(NGF)是最早发现、也是最典型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1-2],如何有效的维持损伤神经周围的NGF浓度,建立适合损伤或缺损的神经修复、生长的微环境,对神经损伤的成功再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就神经生长因子梯度缓释的重要性、缓释的各种给药途径、外消旋聚乳酸(PDLLA)复合导管缓释技术、微球技术的进展、神经生长因子梯度缓释系统应用的前景展望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投药和剂量 神经再生/药物作用 综述
原文传递
神经生长因子缓释系统在周围神经松解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刚 申屠刚 +2 位作者 徐云钦 姚有榕 李强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缓释系统在周围神经松解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解放军第九八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36例前臂及腕部正中神经完全断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在修复术后3个月常规进行神经松解手术,...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缓释系统在周围神经松解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解放军第九八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36例前臂及腕部正中神经完全断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在修复术后3个月常规进行神经松解手术,采用单盲随机化法分为A 组(18例)、B 组(18例)。 A 组患者利用自制的缓释系统进行 NGF(共30 mL,质量浓度8.12 mg/mL)局部缓释,B 组患者用等量的 NGF 在神经周围明胶海绵包绕后局部注射。8周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变化,并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NCV)作进一步分析;24周后分别行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评分。结果术后8周 A、B 两组 SEP 中潜伏期分别为(20.56±3.50) ms、(32.25±4.61)ms,波幅分别为(17.22±3.46)μV、(9.90±1.37)μV;A、B 两组 CMAP 中潜伏期分别为(2.10±0.37)ms、(4.31±0.66)ms,波幅分别为(810.9±108.16)μV、(506.61±67.50)μV,两组的 NCV 分别为(41.21±3.34)m/ s、(30.68±2.21)m/ s;与 B 组相比,A 组 SEP、CMAP 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增高,NCV明显增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BMRC 感觉功能评分中,A、B 两组的优良率分别为16/18、12/18;运动功能评定中,A、B 两组的优良率分别为14/18、9/18; A 组 BMRC 运动功能优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 NGF 缓释系统可明显促进神经松解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作为神经损伤后期治疗的补充手段,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缓释系统 神经松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