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马炬雷 徐云钦 +1 位作者 申屠刚 李强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0期896-900,共5页
目的: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9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99例,女94例;年龄17~80岁,平均47.3岁。将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吸... 目的: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9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99例,女94例;年龄17~80岁,平均47.3岁。将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有无糖尿病、骨折类型(开放/闭合)、开放性骨折分型(Gustilo-Anderson分型)、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分级(Tscherne-Gotzen分级)、骨折分型(SchatzkerⅤ型/Ⅵ型)、是否有骨筋膜室综合征、ASA分级、麻醉方法、手术时机(急诊/择期)、手术时间(≤150 min/>150 min)、手术切口入路、是否联合入路、内固定部位等纳入可能的危险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9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12例,感染率为4.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类型(χ2=14.496,P=0.001),骨折分型(χ2=4.560,P=0.033),骨筋膜室综合征(χ2=15.631,P=0.001),手术时间(χ2=11.233,P=0.001)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放骨折(χ2=9.696,P=0.002),骨筋膜室综合征(χ2=9.119,P=0.003)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开放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开放骨折患者进行彻底清创,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及MRI检查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0
2
作者 徐云钦 李强 +5 位作者 申屠刚 李骥 王刚 姚有榕 邓盼 罗正理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3期184-189,共6页
目的:评价三维CT重建及MRI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9年1月收治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71例,在常规行普通X线片检查的基础上,同时行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及MRI检查,其中行双切口单钢板法治疗24例,男14例,... 目的:评价三维CT重建及MRI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9年1月收治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71例,在常规行普通X线片检查的基础上,同时行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及MRI检查,其中行双切口单钢板法治疗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9~56岁,平均33.6岁;平均随访时间31.4个月;行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法治疗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1~53岁,平均33.2岁,平均随访时间28.4个月;行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法治疗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2~57岁,平均35.3岁,平均随访时间23.6个月。对骨折定位、骨折粉碎程度、骨折移位程度、骨缺损程度显示的满意度及关节面塌陷、膝关节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X线片、MDCT及MRI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骨折部位,(1.04±0.20)、(1.82±0.38)、(1.12±0.33)分;骨折粉碎程度,(0.81±0.51)、(1.92±0.26)、(0.83±0.60)分;骨折移位情况,(1.23±0.48)、(1.92±0.26)、(0.46±0.58)分;骨缺损程度,(0.36±0.51)、(1.55±0.79)、(0.26±0.53)分;关节面塌陷,16、61、12例;交叉韧带伤,3、10、17例;半月板伤,0、0、6例;侧副韧带伤,1、1、8例。MDCT在显示胫骨平台关节面是否塌陷、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胫骨平台骨折位置、骨折粉碎程度及骨折移位程度上较X线片及MRI满意。MRI在显示膝关节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半月板损伤、关节面软骨是否剥脱及骨挫伤方面较X线片及CT满意。结论:MDCT并三维重建与MRI检查进一步丰富了基于X线片表现的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MDCT与MRI检查有助于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精确诊断与合理治疗方案的确定,MDCT与MRI有助于发现膝关节及关节周围隐匿性损伤,减少误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吻合血管的髂骨瓣移植修复四肢骨缺损22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申屠刚 王刚 +1 位作者 李强 徐云钦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髂骨瓣移植修复复杂性四肢大段骨和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2006年2月-2013年5月,共收治四肢大段骨、软组织缺损22例,其中胫骨中段及中下1/3骨缺损12例,桡骨中下段缺损3例,第1跖骨骨缺损5例,肱骨骨缺损2例,缺损长度...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髂骨瓣移植修复复杂性四肢大段骨和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2006年2月-2013年5月,共收治四肢大段骨、软组织缺损22例,其中胫骨中段及中下1/3骨缺损12例,桡骨中下段缺损3例,第1跖骨骨缺损5例,肱骨骨缺损2例,缺损长度:5.5 ~ 8.0 cm.均合并不同程度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为8.0 cm×12.0 cm~ 20.0 cm×15.0 cm.早期将骨缺损段旷置,利用吻合血管的肌皮瓣修复创面,3个月后行吻合血管的游离髂骨瓣修复骨缺损,将旋髂深血管与皮瓣血管吻合. 结果 随访11 ~ 30个月,平均18.5个月.22例肌皮瓣全部一期成活,髂骨瓣于术后3~7个月全部骨性愈合.仅1例股前外侧肌皮瓣覆盖小腿后出现伤口渗液,经持续引流换药后伤口愈合,临床效果满意,无骨不连、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复杂性四肢大段骨、软组织缺损采取分期肌皮瓣和髂骨瓣修复,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瓣 吻合血管 四肢 骨缺损 移植
原文传递
Lisfranc损伤手术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群峰 俞立新 +1 位作者 王众 郭松华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03-203,206,共2页
Lisfranc损伤即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约占全部骨折的0.2%,是中足的一种严重损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及坠落伤,近年发生率呈逐渐增高趋势。由于解剖结构复杂、X线影像重叠,Lisfranc损伤易致漏诊,治疗不当有较高的致残率。我院自2001年2... Lisfranc损伤即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约占全部骨折的0.2%,是中足的一种严重损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及坠落伤,近年发生率呈逐渐增高趋势。由于解剖结构复杂、X线影像重叠,Lisfranc损伤易致漏诊,治疗不当有较高的致残率。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8年2月经手术治疗Lisfranc损伤34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损伤 手术治疗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 交通事故 年发生率 解剖结构 X线影像 治疗不当
下载PDF
正骨手法联合外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姚有榕 侯玮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952-953,共2页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联合外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98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正骨手法联合外固定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联合外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98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正骨手法联合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中的后足评分、住院时间、内固定松动及感染等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9.47±5.39)d,明显短于A组的(43.59±4.93)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和B组AO-FAS踝-后足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70.0%(35/50)和84.0%(42/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和B组AO-FAS踝-后足评分的优良率为90.0%(45/50)和96.0%(48/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1例患者因切口感染而使内固定松动。结论正骨手法联合外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骨 外固定 三踝骨折
下载PDF
桡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掌瘢痕挛缩术后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刚 姚有榕 +3 位作者 邓盼 张一智 徐云钦 申屠刚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掌瘢痕挛缩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手掌瘢痕挛缩患者18例,均行瘢痕切除、软组织松解,缺损创面予以桡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缺损创面面积5cm×3cm~8cm×5cm,皮瓣供区创...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掌瘢痕挛缩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手掌瘢痕挛缩患者18例,均行瘢痕切除、软组织松解,缺损创面予以桡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缺损创面面积5cm×3cm~8cm×5cm,皮瓣供区创面放大20%切取,创面均予以游离植皮修复.术后6个月随访比较术前、术后手功能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0.8个月),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供区创面植皮均Ⅰ期愈合,皮瓣外形良好.术后6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11例,良5例,可2例,术前功能评定:优0例,良3例,可7例,差8例,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桡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掌瘢痕挛缩术后软组织缺损,血供可靠,手功能明显改善,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瘢痕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自制残肢伤口固定套在截肢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唐翠 许月萍 王刚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33期4257-4259,共3页
目的:利用自制残肢伤口固定套固定残肢伤口,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行截肢手术的肢体毁损伤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术后利用自制残肢伤口固定套固定;对照组33例采用敷料外U型石膏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引流... 目的:利用自制残肢伤口固定套固定残肢伤口,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行截肢手术的肢体毁损伤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术后利用自制残肢伤口固定套固定;对照组33例采用敷料外U型石膏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引流量、局部肿胀程度、残肢皮肤压疮、伤口感染、邻近关节活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为5.71%,皮肤压疮坏死率为8.57%,肿胀发生率为28.57%,均低于对照组(18.18%,15.15%,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10,3.340,4.79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引流量为(46.80±12.35) ml,邻近关节活动度为(145.68±13.20)°,对照组分别为(89.81±10.61)ml,(112.46±9.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721,11.330;P<0.05)。结论利用自制残肢伤口固定套固定残肢伤口,能减少伤口术后出血,促进肿胀消退,减少皮肤压疮,有利于早期邻近关节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新推广 残肢伤口固定套 截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