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IPA喉罩全身麻醉下输尿管镜手术患者米库氯铵的肌松效应及安全性 被引量:8
1
作者 丰浩荣 於国珍 +1 位作者 王成寿 王祥和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43-1052,共10页
目的比较SLIPA喉罩全身麻醉下输尿管镜手术中米库氯铵和罗库溴铵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或支架置入术的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19~58岁,体重42~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n=40):... 目的比较SLIPA喉罩全身麻醉下输尿管镜手术中米库氯铵和罗库溴铵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或支架置入术的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19~58岁,体重42~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n=40):罗库溴铵组(R组)和米库氯铵组(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芬太尼3μg/kg、依托咪酯0.30 mg/kg和米库氯铵0.20 mg/kg(M组)[罗库溴铵0.75 mg/kg(R组)]麻醉诱导,置入SLIPA喉罩,行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0 mm Hg。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静脉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当T1恢复至25%时,间断静脉注射米库氯铵0.10 mg/kg(M组)[罗库溴铵0.20 mg/kg(R组)]维持肌松。记录肌松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和完全恢复时间。分别在给予肌松药前、肌松药后3 min和置入喉罩后5 min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组胺浓度。给予肌松药后记录皮肤潮红、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置入喉罩时记录体动、呛咳和支气管痉挛的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M组肌松起效时间延长,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和完全恢复时间缩短,给予肌松药后3 min时血浆组胺浓度升高,皮肤潮红、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升高(P〈0.05)。M组插入喉罩时有3例患者出现呛咳,2例出现体动。结论与罗库溴铵比较,米库氯铵用于SLIPA喉罩全身麻醉下输尿管镜手术患者虽然起效慢、可引起一过性组胺释放,但作用时间短,肌松恢复较快,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库氯铵 罗库溴铵 SLIPA喉罩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全身输注麻醉用于骨外伤危重患者急诊救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凤琴 方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6期11-12,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全身输注麻醉用于骨外伤危重患者急诊救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骨外伤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七氟烷吸入全麻;观察组行丙泊酚靶控全身输注麻醉。观察、比较2...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全身输注麻醉用于骨外伤危重患者急诊救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骨外伤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七氟烷吸入全麻;观察组行丙泊酚靶控全身输注麻醉。观察、比较2组麻醉相关指标(不同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和应答时间等)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诱导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本组诱导前,但2组间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应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10.0%,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全身输注麻醉用于骨外伤危重患者急诊救治的麻醉相关指标优于吸入全麻,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靶控全身输注麻醉 骨外伤 急诊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复合芬太尼用于骨科脊柱术后镇痛及对血清胱抑素C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丰浩荣 许鹏程 +1 位作者 张群英 王祥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在骨科脊柱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病人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脊柱手术骨科病人70例,随机分成两组: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组(P+F)和芬太尼组(F),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同时,于术毕前30 min...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在骨科脊柱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病人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脊柱手术骨科病人70例,随机分成两组: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组(P+F)和芬太尼组(F),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同时,于术毕前30 min静脉分别注入帕瑞昔布钠40 mg或生理盐水,术后6和12 h再次分别注入帕瑞昔布20 mg或生理盐水。对病人手术前后生命体征变化、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于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48 h抽取病人静脉血2 mL行血清胱抑素C化验。结果 68例病人最终完成观察且均达到预期缓解疼痛的目的,所有病人手术前后生命体征平稳;48 h内(P+F)组PCIA自控按压次数显著性少于F组,各时间段芬太尼的消耗量除48 h外均(P+F)组少于F组,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清胱抑素值均处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F组。结论短期、少量使用帕瑞昔布钠可加强骨科脊柱手术后术后病人静脉芬太尼的自控镇痛效果,并可减少芬太尼的消耗量,且对病人血清胱抑素C值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 肾功能 血清胱抑素C 病人自控镇痛 脊柱外科手术
下载PDF
老年全麻患者术后入麻醉恢复室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7
4
作者 周琳瑛 胡轲妤 +1 位作者 吴琼 于国珍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2期140-141,共2页
随着全球性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发展,外产手术技术的逐步提高,手术范围不断拓宽,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数量有明显增长。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并存其他疾病和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使麻醉风险大大增加,并发症增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麻醉恢复室 全麻患者 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护理 术后 手术技术 人口老龄化
下载PDF
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骨关节脱位复位术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方燕 朱凤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6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骨关节脱位复位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骨关节脱位复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各35例。芬太尼组予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瑞芬太尼组予瑞芬太尼静脉快通...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骨关节脱位复位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骨关节脱位复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各35例。芬太尼组予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瑞芬太尼组予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比较2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相关时间及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瑞芬太尼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P<0.01);2组手术前与用药后1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10min与术后5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升高,但瑞芬太尼组提升幅度较芬太尼组低(P<0.05);瑞芬太尼组治疗相关时间均短于芬太尼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骨关节脱位复位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静脉快通道麻醉 骨关节脱位复位术
下载PDF
帕金森病行膝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探讨
6
作者 黄娟娟 王祥和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4期437-437,共1页
帕金森病多为老年患者,有着多种并存疾病和药物治疗史,容易发生麻醉并发症。本科对1例帕金森病患者行膝关节置换术时,由于认真做好术前评估、合理选择麻醉方法和药物,取得了满意结果,现作一报道。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麻醉并发症 帕金森病 老年患者 并存疾病 术前评估 麻醉方法 治疗史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丰浩荣 许鹏程 +1 位作者 徐进步 吴永平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4,18,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中水通道蛋4(AQP4)表达与脑水肿、血脑屏障通透性间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缺血模型,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测定AQP4表达,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以评价脑水肿,伊文氏蓝(EB)法测定血脑屏...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中水通道蛋4(AQP4)表达与脑水肿、血脑屏障通透性间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缺血模型,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测定AQP4表达,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以评价脑水肿,伊文氏蓝(EB)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脑缺血后再灌注4~6h,AQP4表达上调,至12h上调显著,48~72h达高峰。脑水含量、EB含量均与此趋势相一致,且AQP4表达与脑水含量、E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QP4表达参与了缺血性脑水肿的产生,且与BBB通透性改变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缺血/再灌注 血脑屏障
下载PDF
复灌时参附注射液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5
8
作者 许鹏程 丰浩荣 戴体俊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701-703,共3页
目的观察复灌时参附注射液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心脏缺血后再灌注同时给予参附注射液,观察大鼠心脏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 目的观察复灌时参附注射液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心脏缺血后再灌注同时给予参附注射液,观察大鼠心脏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和心率(HR),以及心肌组织中的ATP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含量的变化。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参附注射液30 ml/L组和60 ml/L组。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ATP含量和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和CK含量明显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参附注射液60 ml/L组心肌MDA值减少,SOD值升高,ATP含量增加,冠脉流出液CK含量减少;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复灌时参附注射液处理可提高心肌组织ATP含量和SOD活性,减少MDA生成,减少CK含量,保护缺血/再灌注后的大鼠心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心肌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抑制舒芬太尼引起呛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安小凤 王祥和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8期1690-1691,共2页
舒芬太尼是全麻诱导期间的常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可有效降低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期间的应激反应,但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8~10s患者常出现呛咳反应,而呛咳会导致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可能产生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目前,预防舒芬太尼诱... 舒芬太尼是全麻诱导期间的常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可有效降低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期间的应激反应,但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8~10s患者常出现呛咳反应,而呛咳会导致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可能产生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目前,预防舒芬太尼诱导时引起的呛咳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利多卡因、激素类药物、氯胺酮等。有文献报道,静脉注射可乐定可以抑制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同为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的右美托咪啶是否可以抑制舒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反应,却少有报道,因此笔者将右美托咪啶用于全麻手术患者,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舒芬太尼 呛咳反应 疗效观察 肾上腺受体激动剂 心脑血管并发症 镇痛药物 静脉注射
下载PDF
异氟烷对血管性痴呆老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志超 许鹏程 丰浩荣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异氟烷麻醉后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老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法(4-VO)制作VaD老年大鼠模型,60只SD老年大鼠,雌雄各半。根据模型大鼠吸入异氟烷后开始实验的天数(1天和7天)和吸入浓度(0、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异氟烷麻醉后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老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法(4-VO)制作VaD老年大鼠模型,60只SD老年大鼠,雌雄各半。根据模型大鼠吸入异氟烷后开始实验的天数(1天和7天)和吸入浓度(0、1.5%、2.0%)分为6组,即:1天未吸入异氟烷组(I1,0),1天1.5%异氟烷组(I1,1.5%),1天2%异氟烷组(I1,2%),7天未吸入异氟烷组(I7,0),7天1.5%异氟烷组(I7,1.5%),7天2%异氟烷组(I7,2%)。吸入异氟烷后在第1天和第7天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每天8次,连续5天。以定位航行实验中到达平台的潜伏期作为学习成绩,以空间探索实验中在1min内通过平台位置的次数作为记忆成绩。结果吸入1.5%和2%异氟烷1天后痴呆模型大鼠的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的成绩均明显低于未吸入异氟烷组大鼠,其中吸入2%异氟烷大鼠的成绩最差(P<0.05)。吸入不同浓度的异氟烷7天后,各组大鼠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的成绩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异氟烷可以使VaD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一步下降,但这种作用是短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异氟烷 学习记忆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辅助短时腰麻下输尿管镜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强 张群英 丰浩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3期360-362,共3页
目的:比较氯普鲁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输尿管镜手术时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择期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或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以2.5%氯普鲁卡因1.6m... 目的:比较氯普鲁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输尿管镜手术时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择期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或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以2.5%氯普鲁卡因1.6ml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镇静,分别予右美托咪定1.0g/kg及咪达唑仑0.1mg/kg,观察两组麻醉前(T0)、开始镇静时(T1)、输注镇静药后5min(T2)、输尿管镜置入后5min(T3)、手术结束时(T4)生命体征变化。记录两组镇静起效时间、效果和持续时间,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2、T3时,2组患者血压、心率及M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较T1时降低(P〈0.05),D组SpO2无显著变化。D组镇静起效时间短于M组(P〈0.05),镇静深度D组集中于Ⅲ级,而M组多分布于Ⅱ级及Ⅵ级,D组满意率高于M组且镇静持续时间长于M组(P〈0.05)。D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术中心动过缓和术后头晕,而M组多见呼吸抑制和术后头晕,不良发生率D组(25%)低于M组(48%),(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较咪达唑仑更适用于腰麻下输尿管镜手术中镇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蛛网膜下腔阻滞 镇静 牵拉反应
下载PDF
高校学生乙肝基本知识调查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红 曹加明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3年第5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高校 学生 基本知识 调查 乙型肝炎 传播途径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对膈神经传导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焕盛 黄娟娟 +2 位作者 安小凤 张群英 王祥和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2287-2290,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ISBPB)对膈神经传导(PNC)潜伏期及膈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肩关节手术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375%罗哌卡因20ml(A组)和0.5%罗哌卡因20ml(B组),每... 目的探讨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ISBPB)对膈神经传导(PNC)潜伏期及膈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肩关节手术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375%罗哌卡因20ml(A组)和0.5%罗哌卡因20ml(B组),每组30例。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ISBPB,对阻滞前、阻滞后15、30min的PNC潜伏期及CMAP波幅依次进行测量并记录,当出现PNC潜伏期及CMAP波幅测不出或为0即结束试验,否则测量至阻滞后30min结束。观察并评价注药后15、30min臂丛各主要神经的痛觉阻滞效应,采用Bromage改良评估运动阻滞程度,记录麻醉效果、辅助用药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注药后15、30 min各主要神经痛觉阻滞例数依次增加,注药后15min A组和B组比较,C8和T1前支支配区域痛觉阻滞例数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注药后15、30 min运动阻滞例数依次增加,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药后15min A组和B组PNC潜伏期及CMAP波幅测不出或为0的概率分别为53.3%和86.6%,注药后30min的概率分别为76.6%和93.3%。结论使用0.375%或0.5%罗哌卡因行ISBPB后30min均可以达到理想的臂丛阻滞效果,但0.375%罗哌卡因膈神经阻滞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膈神经传导 肌间沟阻滞 罗哌卡因
下载PDF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与膈肌麻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鲍秀霞 丰浩荣 王祥和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4期2880-2883,2888,共5页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CBPB)被称为上肢手术麻醉中的"脊麻",是上肢肩关节以下一种良好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但其不可避免地带来并发症,其中膈肌的麻痹越来越受关注。然而随着超声的应用,解剖结构、进针程度和局部麻醉药的扩...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CBPB)被称为上肢手术麻醉中的"脊麻",是上肢肩关节以下一种良好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但其不可避免地带来并发症,其中膈肌的麻痹越来越受关注。然而随着超声的应用,解剖结构、进针程度和局部麻醉药的扩散情况可视化,使SCBPB具有起效快、局部麻醉药用量少、持续时间长及阻滞成功率高等优点,但其所带来的并发症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因膈肌麻痹所致的呼吸窘迫。因此,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的精确定位下,尽可能降低膈肌麻痹发生率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膈神经 膈肌麻痹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5
作者 钱玉莹 郭志远 王祥和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期160-164,共5页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是利用超声影像学技术实时显示周围解剖,在超声可视下行穿刺,从而准确将局部麻醉药注入髂筋膜间隙及阻滞腔隙内的主要神经。超声引导下的FICB技术在患者下肢及髋部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中效果良好、操作...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是利用超声影像学技术实时显示周围解剖,在超声可视下行穿刺,从而准确将局部麻醉药注入髂筋膜间隙及阻滞腔隙内的主要神经。超声引导下的FICB技术在患者下肢及髋部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中效果良好、操作简便,并可促进患者康复。目前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FICB的应用也逐渐广泛,且FICB的操作方法、局部麻醉药物用量等问题亦成为研究热点,但FICB对闭孔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还需不断探索研究,以加深对FICB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筋膜 超声检查 镇痛
下载PDF
平战结合气道处理急救车的研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丰浩荣 许鹏程 +2 位作者 廖强 张群英 王祥和 《中国医疗设备》 2011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主要用于平战时的气道处理急救车,该车也可用于麻醉科或急诊科日常对各种气道处理工具的维护管理。方法采用不锈钢等材质制成一正面为7层抽屉、背面为3个柜子的推车,将各抽屉及柜子分隔,配备各种气道处理工具及药品。结果... 目的研制一种主要用于平战时的气道处理急救车,该车也可用于麻醉科或急诊科日常对各种气道处理工具的维护管理。方法采用不锈钢等材质制成一正面为7层抽屉、背面为3个柜子的推车,将各抽屉及柜子分隔,配备各种气道处理工具及药品。结果使用该车可有效地处理气道问题,提高伤病员救治成功率。结论该车内物品及布局符合现代医学气道处理程序,转运便捷,适用于平时突发事件及战场的急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车 气道处理 医疗装备 平战结合
下载PDF
布比卡因致室颤抢救成功一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祥和 丰浩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62-963,共2页
关键词 布比卡因 抢救 心脏毒性反应 室颤 酰胺类局麻药 大剂量 小剂量
下载PDF
异氟醚对缺氧复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18
作者 高甜惠 丰浩荣 许鹏程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669-672,共4页
目的研究异氟醚对缺氧复氧造成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培养新生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缺氧8 h后复氧8 h,然后用异氟醚(0.28、1.4、2.8 mmo/L)处理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 目的研究异氟醚对缺氧复氧造成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培养新生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缺氧8 h后复氧8 h,然后用异氟醚(0.28、1.4、2.8 mmo/L)处理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①1.4 mmol/L异氟醚处理的细胞活性比缺氧复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异氟醚处理组GFAP表达量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异氟醚对缺氧复氧造成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缺氧/复氧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下载PDF
氯普鲁卡因蛛网膜下隙麻醉用了下肢骨科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丰浩荣 张群英 +1 位作者 廖强 王祥和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第27期61-63,共3页
目的 比较氯普鲁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隙麻醉用于下肢骨科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级的一侧下肢骨科短小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行蛛网膜下隙穿刺注药时,Ⅰ组注入2.5%氯普鲁卡因1.6 ml,Ⅱ组注入... 目的 比较氯普鲁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隙麻醉用于下肢骨科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级的一侧下肢骨科短小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行蛛网膜下隙穿刺注药时,Ⅰ组注入2.5%氯普鲁卡因1.6 ml,Ⅱ组注入0.75%布比卡因1.6ml,观察注药前后生命体征变化、阻滞效果(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达T10平面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达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患肢完全阻滞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消退2个节段时间、患肢运动恢复时间、患肢感觉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患者在蛛网膜下隙麻醉前后生命体征更平稳.Ⅰ组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患肢完全阻滞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消退2个节段时间、患肢运动恢复时间、患肢感觉恢复时间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术后6例发生尿潴留,Ⅰ组术后无尿潴留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普鲁卡因蛛网膜下隙麻醉具有与布比卡因同样可靠的麻醉效果,且氯普鲁卡因感觉与运动阻滞恢复较为迅速,较适用于下肢骨科短小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腔 麻醉 骨科 氯普鲁卡因
原文传递
SLIPA喉罩用于全麻短小手术的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焕盛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10期1193-1194,共2页
喉罩通气道(LMA)作为气管内插管的一种替代方法在短小手术全身麻醉呼吸管理中的应用已有20余年,取得了公认的临床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如气道建立不稳定易偏移、口腔分泌物易堵塞气道、密闭性差,反流误吸等。2004年Miller发... 喉罩通气道(LMA)作为气管内插管的一种替代方法在短小手术全身麻醉呼吸管理中的应用已有20余年,取得了公认的临床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如气道建立不稳定易偏移、口腔分泌物易堵塞气道、密闭性差,反流误吸等。2004年Miller发明并推出一种新型喉道通气装置SLIPA(streamlined liner of the pharynx airway),试以改善以往喉罩的不足。现将本科应用SLIPA作短小手术行全身麻醉的一组资料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通气道 短小手术 全麻 全身麻醉 气管内插管 口腔分泌物 liner 呼吸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